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拟声拟态词是日语的一大语言特色,在日本漫画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以小学馆漫画《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1~11册)中频繁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为例,在遵循功能对等和归化两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拟声词汉译时注重译文本土化的“变译”和保留原文化色彩的“释译”,拟态词汉译时巧借汉语四字词语的“借译”和回溯源语的“回译”等四大翻译技巧。认为在翻译日本漫画作品时,译者应提高对拟声拟态词的重视程度,并灵活运用上述四大翻译技巧,在加深译作本土化的同时,保留原文化的神韵,再现原作的风采,使译文富有感染力。
關键词:拟声拟态词;功能对等;归化原则;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 H 3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19)03-0218-06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3.004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omatopoeic Words in Japanese
—Taking Japanese Comics Series Yugami Kun Has No Friends as an Example
ZHANG Wenbi,CHEN Jiaq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Japanese is characterized by onomatopoeic words which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Japanese comics series.Take Yugami Kun Has No Friends as an example,it has abundance of illustrations.This paper has proposed fou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Japanese onomatopoeic words into Chinese by following the two fundament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domestication.The first is vari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which emphasizes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source text.The second is gloss translation strategy,which retains the cultural colors of the source text.The third is substitu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featuring the fourcharacter idioms or proverbs in Chinese.The fourth strategy turns out to be backtracing translation,intending to backtrace the source terms.The authors hol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translation of onomatopoeic words in Japanese comics.It is advisable that the fou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mentioned above should be flexibly employed to deepen the localization of comics translation,and meanwhile to maintain the charm of original contents as much as possible. Keywords:
onomatopoeic words;functional equivalence;domestication;translation strategies
拟声拟态词作为日语的一大语言特色,其数量之多,用途之广,令人惊叹。不论是商品广告、报刊杂志还是文学作品,在日本生活的每一帧剪影中都可以找到拟声拟态词的身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漫画作为承载日本文化的重要媒介,在向世界傳播日本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日本漫画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漫画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动态的影视作品不同,漫画等静态作品无法播放符合故事情节的插曲,在为读者营造临场感上有欠缺。为弥补这块短板,增强作品表现力,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漫画家会在相应的插画处标注恰当的拟声拟态词,打造动态效果,让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一、《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中的拟声词及其汉译
“在传统的语言学层面上的翻译理论中,误译是一种应该努力避免的负面情况。”[1]作为赋予漫画以灵魂的重要存在,拟声拟态词在漫画翻译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然而在遍布网络的众多日本漫画译作中,对拟声拟态词不译、误译的现象十分普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表现力,使译作品质大打折扣。为突破漫画翻译中拟声拟态词翻译的难关,笔者以日本小学馆漫画《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1-11册)为例,根据拟声拟态词在不同漫画场景下的翻译特点,整理出下述拟声拟态词(见表1)。基于以下翻译实例,探讨漫画翻译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技巧,使译文在展现日语语言特色的同时保留汉语气息,加深读者代入感,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漫画翻译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原则
拟声拟态词是一种用于描述声音、感觉、状态等的词汇。“不论是日常会话还是新闻报道,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遍布日本社会的各大领域,为丰富日语语言表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在汉语中,拟声词被称为象声词,例如:“汪汪”一声犬吠,门“砰”地一声关上,等等。由于不同母语使用者对这类声音的认知相近,拟声词的汉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直接对应。但在汉语中却没有与拟态词相对应的词类,只有少数具有拟态性质的动词或形容词[3]。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当的拟态词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是对译者的考验,也是拟声拟态词翻译的关键。对于以旁白和人物对话为主的上述漫画作品而言,拟声拟态词的存在可谓是赋予作品以灵魂的画龙点睛之笔。因此,对于译者而言,能否将拟声拟态词的字面含义、动态效果及隐藏的文化内涵精准地传达给译作读者,是能为整篇译作锦上添花的核心。笔者认为,为使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符合“信达雅”规范,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功能对等原则。功能对等即“在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方面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4]。形式对等要求译文尽量与原文结构靠拢,并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传达作者的感情。与其他文本翻译不同,漫画翻译对译文字数与格式有着一定的要求。以表1中的(1)“ガーン”为例,其原义为“震惊”,为向读者展现最佳的阅读效果,笔者认为在此将其译为“震——惊”较为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动态对等要求译者用流畅的中文精准地还原原文的意蕴。即便是同一个拟声拟态词,随着人物的心境、动作幅度的大小、发生动作的场景变化,也会发生微妙的意义转变。再以表1中的(2)关门声“ドン”为例,笔者认为应根据门窗类型的不同,结合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在形容欧式门时宜译为“咚、梆、哐当”,在形容和式门时则宜译为“呯”。这样的表达更符合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遵循了动态对等原则。在翻译时,译者应代入角色,体会当下的场景,根据实际情况对拟声拟态词的选择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实现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做到形式上的一致,保持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真正地实现翻译原则中的 “信”与“达”。
第二、归化原则。漫画的内容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受众群体是过着普通生活的普罗大众。这势必要求漫画的翻译做到通俗易懂,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归化原则旨在通过作品的本土化,从细节处使读者对作品产生亲近感。那么,巧借地道的成语来解释拟声拟态词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以表1中的(3)“ペラペラ”为例,该词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海阔天空地谈论着的场景。笔者认为此处将其译为成语“滔滔不绝”最佳;若用于家长对孩子说教时,便可稍作调整改译为成语“喋喋不休”。“这些成语简洁明快地传达了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语感与语境含义”[5],为译作淡化了翻译的痕迹。通过对每一个词语的细细斟酌,再使用地道的本土化语言来进行阐释,是拟声拟态词翻译的目标。如此,在归化原则的指引下推进翻译原则中“达”与“雅”的实现。
除上述原则外,在翻译漫画中的拟声拟态词时,还要求译者有浓厚的日本文化积淀。在遇到一些无法用汉语中既有的象声词、形容词或动词描述的词汇,如上述漫画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落语表演开场前的三味线配乐”“泡温泉时放下木桶后澡堂里的回音”“人行道信号灯变绿之后的信号音”时,则需要添加具体的文化解释加以说明,以保持译作的严谨性,使读者正确地把握其含义,真正实现翻译的“信达雅”。
三、日语拟声词的汉译
拟声词,在汉语中被称为象声词,即直接摹拟人、动物或物件发出的声音,是以听觉作为发生依据的词语。在无声的漫画中,拟声词无疑起到了提升画面效果,让读者置身其境的重要作用。由于声音接受者获取的声音相同,中日文拟声词在某些情境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可以直接替代,如表1中的(4)犬吠声“ワンワン=汪汪”和(5)鸟鸣声“ジョンジョン=啾啾”。然而,像此类可被直接替代的拟声词并不多。从数量上看,《新日汉拟声拟态词词典》中共收录了894条拟声词。与之相对的《中国语拟音语辞典》中却仅收录了425个词条[6]。汉语中象声词的数量仅为日语拟声词的半数,这势必导致部分拟声词无法找到对应释义的结果,向译者提出了重新揣摩、挑选或创造释义的要求。为更好地在漫画中进行拟声词的翻译,增强译作读者的临场感,笔者就上述漫画中的实例,提出以下汉译策略。 (一)变译:与本土化的融合
变译,即在正确理解拟声词所描述声音的基础上,根据声音发生的场景,选取符合归化要求的新解释,其目的是实现语言的本土化,提升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度。由于声音接收者对同一种声音的认知受到文化背景、语言构造及发声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变译在拟声词翻译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此,笔者将以上述漫画作品中频繁出现的雨声和击打棒球的声音,即以表1中的(6)和(7)为例进行阐述,揭示变译的魅力及进行本土化融合的重要性。
雨声为人们所熟知,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其描述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日语中用于表述瓢泼大雨的词多为“ザー”,读音为“za”。但在用于形容雨声的诸多汉语词汇中,却从未有过“za”这一描述。即便是日语学习者,在初遇“ザー”时也会一脸茫然,更何况是从未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中国读者了。由此,笔者认为此处应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联系声音发生的场景,将其翻译为“哗啦啦”更为贴切。再看击打棒球的声音,其在日语中写作“バシ”,读音为“bashi”。由于文化因素,棒球这一运动在中国尚未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对于不太了解棒球运动的读者而言,想象棒球被击中的声音可谓凭空假想。若在此将其直接音译为“bashi”,更会令人摸不着头脑。在拟声词的翻译中,经常会遇到这种在汉语中相对生疏、不常出现的描述或场景,此处提及的击打棒球的声音,可将其联想为铁棒击中小球的“呯的一声”,译为“呯”重现击打的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较容易接受。
在翻译拟声词时,译者应把握声源,并根據漫画的具体场景,联想日常生活中在该场景下听到的声音及其对应的汉语表达,而不是生搬硬套,冒然音译。同时,为真正实现地道的高质量变译,为译作披上本土化的外衣,则需要译者多留意生活细节,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与辨识度,亦可借鉴各种汉译作品中词汇的表达,积累常用象声词。这样才能在翻译时做到游刃有余,使译作贴近大众。通过变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译作的本土化程度,从细微之处赋予译作吸引力并使其更接地气。
(二)释译:原文化色彩的保留
释译,顾名思义是指在无法用简单的词汇解释的情况下,对拟声词加注说明。“语言是翻译活动赖以生存的前提,相对于语言,翻译是次生的。”[7]拟声拟态词作为日语中的一项词类,不可避免地刻上了文化的烙印,并且这类词在汉语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的译者会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一个新词。笔者认为这样意译是不可取的。本土化固然重要,但正如功能对等原则中所强调的,在译作中保留原文化色彩,还原异文化风采也是翻译的一大要务。在此基础上再现原文接收者的阅读体验便是释译的使命。
以表1中两个富有日本味道的拟声词(8)和(9)为例,“てんっつくてんつくてん”是用于描述日本传统艺术——落语的伴奏。作为伴随落语家登场的旋律,多以三味线演奏,充满东瀛风韵。落语如同中国的京剧,其艺术性表现是无法用简单的词汇描述的。在此笔者将其译为“咚锵咚锵咚咚锵”,并加注“落语表演开场前的三味线伴奏”解释说明。再观“チャーラーララーラララー”,其代表一段音乐旋律,在漫画中指行人过人行横道时信号机发出的音乐。在日本,为了方便视觉障碍者过马路,设置了音响信号机,其中第一批信号机使用了《通行者之歌》和《故乡的天空》这两首音乐,上述的“チャーラーララーラララー”便来源于此。由于笔者无法判断漫画中的旋律具体属于哪一首歌曲,故在此直接将其译为“音响信号机响起”加以解释。
对于日本读者而言,漫画中出现的拟声词源于日常生活,对于疏于日本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现象。若简单浅显地直译而不做任何解释,在不经意间淡化了日本文化的痕迹,会让读者失去接触、了解日本文化的机会。在翻译此类拟声词时,应在充分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该种文化现象加注说明,再为具体的拟声词寻找恰当的释义。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译作质量的同时,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为读者呈现原作韵味。在拟声词翻译中,译者可通过灵活运用“释译”这一翻译技巧,在准确地向读者传达作者意图的同时,尽可能地还原作者营造的文化氛围。忠实原文,服务读者,这便是漫画翻译的终极目标。
四、日语拟态词的汉译
拟态词翻译的难点,很大程度上是由汉语中拟态词的匮乏造成的。如上所述,汉语中没有与日语拟态词对应的词类,虽然能找到具有拟态性质的动词和形容词,但相比1 055条日文拟态词却是少之又少,寥寥可数。汉语中拟态词汇的缺乏,直接造成了翻译过程中部分日语词汇难以找到其对应汉语词汇。面对这种情况,若盲目直译,易导致译文语句冗长、表达拖沓、分析不到位。如何攻克这个难关,为拟态词的翻译补上短板,便是译者在漫画翻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借助上述漫画翻译中的实例,就拟态词的汉译策略进行探讨。
(一)借译:四字词语表现的借用
在日语中有许多由四字假名组成的“ABAB型”拟态词,其中文解释亦多为四字词语。借译,即灵活借用汉语中的四字词语来翻译日语拟态词。通过借译,不仅能够言简意赅地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情感,在遵循归化原则、使用地道的本土词汇的同时,忠于奈达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 1914.11—2011.8)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著有《翻译的科学探索》《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在上述书籍中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功能对等原则,通过灵活运用“四字假名对四字词语”的手法,达成了译作与原作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一致。
以表1中(10)和(11)这两个典型“ABAB型”拟态词为例。“ホカホカ”一词在《日汉大辞典》中被解释为“暖和、热乎乎”,该词在上述漫画作品中常用于两种场景:其一用于形容刚刚洗完澡身上热乎乎的人,此处根据辞典释义译为“热乎乎”即可;其二用于形容刚刚出锅的食物,常附有食物被切开并冒着热气的插图。根据漫画插图及汉语的表达习惯,笔者认为此处的“ホカホカ”译为“热气腾腾”更为妥当。再看作品中多用于形容人们说悄悄话的“ひそひそ”,其在《日汉大词典》中被解释为“嘁嘁喳喳、窃窃”。其中“嘁嘁喳喳” 鲁迅《准风月谈·归厚》:“小妇人的嘁嘁喳喳,又何尝不可以消闲。”的含义为“低声议论、搬弄是非”,带有负面含义,不符合文中语义。而将“窃窃”二字单独拎出来的汉语使用,不论是在口语还是文章语中均不常见。若抛开作品莽撞直译,可能会造成作者的原意不明确,甚至被误解的后果。由此笔者认为此处应根据漫画中的场景译为“窃窃私语”,译文不背离原文,可谓是上乘之选。
灵活借用汉语中四字词语的借译手法不仅有助于译作“信”与“达”的实现,更是通过展现浓厚的本土语言特色,推进“雅”的达成。使用对象语中的常用词汇,不仅可以让译作贴近读者,更能使语言精炼有力,一步到位。四字词语与四字假名的巧妙对应,在遵循功能对等原则的同时,实现了翻译的“信达雅”。
(二)回译:回溯源语的策略
在日语拟态词的使用中,还存在着许多被简化、变形的表现。回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语言技巧,回溯源语,揭开此类词汇的神秘面纱,追溯其最真实的意义。在翻译上述漫画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不少无法在辞典中找到的拟态词及作者的自创表达。通过回溯源语的策略,并在众多词义中选取一个最符合漫画情景的释义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以表1中的(12)(13)(14)这几个常见缩略表达为例,表达“嚼着”的“モグ”的源语为“モグモグ”;表示“盯着”的“じー”的源语为“じっと”;表示“鞠躬/行礼”的“ぺこっ”的源语为“ペこりと”等。从词汇的构造上看,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被省略的拟态词原型多为“ABAB型”或“副词+と”型,其省略之后一般为“AB/ABっ型”。通过回溯源语的策略,译者可以轻松地把握原始词义,并结合漫画的故事发展,选择符合当下情景的释义。如表示盯着的“じー”一词,可根据具体情形译为“盯……”或“暗中观察”。再观作者的自创表达。通过叠加同一语素来加强语气是日语中十分常见的构词方式。在上述漫画作品中,作者常用如表1中的(15)“ぐぐぐぐぐぐぐぐぐ”等反复出现同一语素的表达来展现人物内心不可抑制的情感。该词由原型“ぐぐっ”重复多次叠加而成,意为“猛地做某事”,在作品中多出现于人物为压抑心中怒火猛地抓住墙或门框的场景。连续出现的“ぐ”虽不符合语法规范,但其目的旨在突出人物性格与情感。因此在翻译此类拟态词时,译者不能单纯地译为“猛地抓住墙”突出原义,而应该结合故事的情景,将其译为“怒火中烧”。其情感表达,亦可通过调节字体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加工。
对译者而言,翻译有两大要求,一是不违背作者的原意,尽可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二是为读者服务,让读者在欣赏原文之余,读出惊喜。因此,在翻译此类被简化、变形的拟态词时,需要灵活运用回溯源语的回译,代入角色,体会当下的场景,准确地把握拟态词的核心意义,正确地向读者传达作者意图,这便是回译的力量。
五、结束语
本文以小学馆漫画《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1~11册)中频繁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为例,重点剖析了拟声拟态词翻译中功能对等与归化两大翻译原则,并基于两项原则就拟声词与拟态词的翻译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汉译策略。
在拟声词的翻译中,通过使用译文本土化的变译,增强作品的生活感,搭配保留原文化色彩的释译,让作品在富有本土化气息的同时,给予读者丰
富的文化体验。在拟态词的翻译中,通过运用巧借四字词语的借译,简洁明快地向读者传达原作的语感与语境含义,并以四字词语对四字假名,使译文达意、完美又传神。再观回溯源语的回译,揭开词语的神秘面纱,在充分把握其核心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挑选恰当释义,渲染故事情节,让画面瞬间增添生动与灵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翻译日本漫画作品时,应
提高对拟声拟态词的重视,绝不可不译、误译。通过灵活运用拟声词汉译的“变译、释译”与拟态词汉译的“借译、回译” 四大翻译技巧,在加深本土化程度的同时,向读者展现日本文化的神韵,真正地实现译作的“信达雅”。
语言是文化的冰山一角,拟声拟态词的背后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文化要素是译者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学者们亟需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向远.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译文学”译文评价的一组基本概念[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3(4):2-6.
[2] 猪濑博子.マンガにみる擬音語·擬態語の翻訳手法[R].东京:日本翻译学会,2010:161-162.
[3] 高宁,杜勤.汉日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4] 付黎旭,董卫,王宇红,等.文化翻译策略:从“归化”“异化”到各益化——翻译学发展趋势及中日文化互译范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5] 渠培娥,陈燕生.试析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形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2):38-45.
[6] 王冠华.日本語の擬音語·擬態語の翻訳手法中国語訳の表現について[J].愛知学泉大学经营研究,2004,17:260.
[7] 高宁.关于“可译/不可译”的形而上与形而下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49-156,173.
[8] 日本讲谈社.日汉大辞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9] 佐仓准.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 1-11[M].东京:小学馆,2012-2017.
(编辑: 朱渭波)
關键词:拟声拟态词;功能对等;归化原则;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 H 3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19)03-0218-06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3.004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omatopoeic Words in Japanese
—Taking Japanese Comics Series Yugami Kun Has No Friends as an Example
ZHANG Wenbi,CHEN Jiaq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Japanese is characterized by onomatopoeic words which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Japanese comics series.Take Yugami Kun Has No Friends as an example,it has abundance of illustrations.This paper has proposed fou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Japanese onomatopoeic words into Chinese by following the two fundament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domestication.The first is vari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which emphasizes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source text.The second is gloss translation strategy,which retains the cultural colors of the source text.The third is substitu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featuring the fourcharacter idioms or proverbs in Chinese.The fourth strategy turns out to be backtracing translation,intending to backtrace the source terms.The authors hol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translation of onomatopoeic words in Japanese comics.It is advisable that the fou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mentioned above should be flexibly employed to deepen the localization of comics translation,and meanwhile to maintain the charm of original contents as much as possible. Keywords:
onomatopoeic words;functional equivalence;domestication;translation strategies
拟声拟态词作为日语的一大语言特色,其数量之多,用途之广,令人惊叹。不论是商品广告、报刊杂志还是文学作品,在日本生活的每一帧剪影中都可以找到拟声拟态词的身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漫画作为承载日本文化的重要媒介,在向世界傳播日本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日本漫画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漫画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动态的影视作品不同,漫画等静态作品无法播放符合故事情节的插曲,在为读者营造临场感上有欠缺。为弥补这块短板,增强作品表现力,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漫画家会在相应的插画处标注恰当的拟声拟态词,打造动态效果,让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一、《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中的拟声词及其汉译
“在传统的语言学层面上的翻译理论中,误译是一种应该努力避免的负面情况。”[1]作为赋予漫画以灵魂的重要存在,拟声拟态词在漫画翻译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然而在遍布网络的众多日本漫画译作中,对拟声拟态词不译、误译的现象十分普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表现力,使译作品质大打折扣。为突破漫画翻译中拟声拟态词翻译的难关,笔者以日本小学馆漫画《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1-11册)为例,根据拟声拟态词在不同漫画场景下的翻译特点,整理出下述拟声拟态词(见表1)。基于以下翻译实例,探讨漫画翻译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技巧,使译文在展现日语语言特色的同时保留汉语气息,加深读者代入感,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漫画翻译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原则
拟声拟态词是一种用于描述声音、感觉、状态等的词汇。“不论是日常会话还是新闻报道,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遍布日本社会的各大领域,为丰富日语语言表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在汉语中,拟声词被称为象声词,例如:“汪汪”一声犬吠,门“砰”地一声关上,等等。由于不同母语使用者对这类声音的认知相近,拟声词的汉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直接对应。但在汉语中却没有与拟态词相对应的词类,只有少数具有拟态性质的动词或形容词[3]。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当的拟态词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是对译者的考验,也是拟声拟态词翻译的关键。对于以旁白和人物对话为主的上述漫画作品而言,拟声拟态词的存在可谓是赋予作品以灵魂的画龙点睛之笔。因此,对于译者而言,能否将拟声拟态词的字面含义、动态效果及隐藏的文化内涵精准地传达给译作读者,是能为整篇译作锦上添花的核心。笔者认为,为使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符合“信达雅”规范,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功能对等原则。功能对等即“在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方面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4]。形式对等要求译文尽量与原文结构靠拢,并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传达作者的感情。与其他文本翻译不同,漫画翻译对译文字数与格式有着一定的要求。以表1中的(1)“ガーン”为例,其原义为“震惊”,为向读者展现最佳的阅读效果,笔者认为在此将其译为“震——惊”较为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动态对等要求译者用流畅的中文精准地还原原文的意蕴。即便是同一个拟声拟态词,随着人物的心境、动作幅度的大小、发生动作的场景变化,也会发生微妙的意义转变。再以表1中的(2)关门声“ドン”为例,笔者认为应根据门窗类型的不同,结合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在形容欧式门时宜译为“咚、梆、哐当”,在形容和式门时则宜译为“呯”。这样的表达更符合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遵循了动态对等原则。在翻译时,译者应代入角色,体会当下的场景,根据实际情况对拟声拟态词的选择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实现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做到形式上的一致,保持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真正地实现翻译原则中的 “信”与“达”。
第二、归化原则。漫画的内容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受众群体是过着普通生活的普罗大众。这势必要求漫画的翻译做到通俗易懂,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归化原则旨在通过作品的本土化,从细节处使读者对作品产生亲近感。那么,巧借地道的成语来解释拟声拟态词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以表1中的(3)“ペラペラ”为例,该词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海阔天空地谈论着的场景。笔者认为此处将其译为成语“滔滔不绝”最佳;若用于家长对孩子说教时,便可稍作调整改译为成语“喋喋不休”。“这些成语简洁明快地传达了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语感与语境含义”[5],为译作淡化了翻译的痕迹。通过对每一个词语的细细斟酌,再使用地道的本土化语言来进行阐释,是拟声拟态词翻译的目标。如此,在归化原则的指引下推进翻译原则中“达”与“雅”的实现。
除上述原则外,在翻译漫画中的拟声拟态词时,还要求译者有浓厚的日本文化积淀。在遇到一些无法用汉语中既有的象声词、形容词或动词描述的词汇,如上述漫画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落语表演开场前的三味线配乐”“泡温泉时放下木桶后澡堂里的回音”“人行道信号灯变绿之后的信号音”时,则需要添加具体的文化解释加以说明,以保持译作的严谨性,使读者正确地把握其含义,真正实现翻译的“信达雅”。
三、日语拟声词的汉译
拟声词,在汉语中被称为象声词,即直接摹拟人、动物或物件发出的声音,是以听觉作为发生依据的词语。在无声的漫画中,拟声词无疑起到了提升画面效果,让读者置身其境的重要作用。由于声音接受者获取的声音相同,中日文拟声词在某些情境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可以直接替代,如表1中的(4)犬吠声“ワンワン=汪汪”和(5)鸟鸣声“ジョンジョン=啾啾”。然而,像此类可被直接替代的拟声词并不多。从数量上看,《新日汉拟声拟态词词典》中共收录了894条拟声词。与之相对的《中国语拟音语辞典》中却仅收录了425个词条[6]。汉语中象声词的数量仅为日语拟声词的半数,这势必导致部分拟声词无法找到对应释义的结果,向译者提出了重新揣摩、挑选或创造释义的要求。为更好地在漫画中进行拟声词的翻译,增强译作读者的临场感,笔者就上述漫画中的实例,提出以下汉译策略。 (一)变译:与本土化的融合
变译,即在正确理解拟声词所描述声音的基础上,根据声音发生的场景,选取符合归化要求的新解释,其目的是实现语言的本土化,提升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度。由于声音接收者对同一种声音的认知受到文化背景、语言构造及发声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变译在拟声词翻译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此,笔者将以上述漫画作品中频繁出现的雨声和击打棒球的声音,即以表1中的(6)和(7)为例进行阐述,揭示变译的魅力及进行本土化融合的重要性。
雨声为人们所熟知,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其描述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日语中用于表述瓢泼大雨的词多为“ザー”,读音为“za”。但在用于形容雨声的诸多汉语词汇中,却从未有过“za”这一描述。即便是日语学习者,在初遇“ザー”时也会一脸茫然,更何况是从未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中国读者了。由此,笔者认为此处应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联系声音发生的场景,将其翻译为“哗啦啦”更为贴切。再看击打棒球的声音,其在日语中写作“バシ”,读音为“bashi”。由于文化因素,棒球这一运动在中国尚未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对于不太了解棒球运动的读者而言,想象棒球被击中的声音可谓凭空假想。若在此将其直接音译为“bashi”,更会令人摸不着头脑。在拟声词的翻译中,经常会遇到这种在汉语中相对生疏、不常出现的描述或场景,此处提及的击打棒球的声音,可将其联想为铁棒击中小球的“呯的一声”,译为“呯”重现击打的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较容易接受。
在翻译拟声词时,译者应把握声源,并根據漫画的具体场景,联想日常生活中在该场景下听到的声音及其对应的汉语表达,而不是生搬硬套,冒然音译。同时,为真正实现地道的高质量变译,为译作披上本土化的外衣,则需要译者多留意生活细节,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与辨识度,亦可借鉴各种汉译作品中词汇的表达,积累常用象声词。这样才能在翻译时做到游刃有余,使译作贴近大众。通过变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译作的本土化程度,从细微之处赋予译作吸引力并使其更接地气。
(二)释译:原文化色彩的保留
释译,顾名思义是指在无法用简单的词汇解释的情况下,对拟声词加注说明。“语言是翻译活动赖以生存的前提,相对于语言,翻译是次生的。”[7]拟声拟态词作为日语中的一项词类,不可避免地刻上了文化的烙印,并且这类词在汉语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的译者会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一个新词。笔者认为这样意译是不可取的。本土化固然重要,但正如功能对等原则中所强调的,在译作中保留原文化色彩,还原异文化风采也是翻译的一大要务。在此基础上再现原文接收者的阅读体验便是释译的使命。
以表1中两个富有日本味道的拟声词(8)和(9)为例,“てんっつくてんつくてん”是用于描述日本传统艺术——落语的伴奏。作为伴随落语家登场的旋律,多以三味线演奏,充满东瀛风韵。落语如同中国的京剧,其艺术性表现是无法用简单的词汇描述的。在此笔者将其译为“咚锵咚锵咚咚锵”,并加注“落语表演开场前的三味线伴奏”解释说明。再观“チャーラーララーラララー”,其代表一段音乐旋律,在漫画中指行人过人行横道时信号机发出的音乐。在日本,为了方便视觉障碍者过马路,设置了音响信号机,其中第一批信号机使用了《通行者之歌》和《故乡的天空》这两首音乐,上述的“チャーラーララーラララー”便来源于此。由于笔者无法判断漫画中的旋律具体属于哪一首歌曲,故在此直接将其译为“音响信号机响起”加以解释。
对于日本读者而言,漫画中出现的拟声词源于日常生活,对于疏于日本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现象。若简单浅显地直译而不做任何解释,在不经意间淡化了日本文化的痕迹,会让读者失去接触、了解日本文化的机会。在翻译此类拟声词时,应在充分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该种文化现象加注说明,再为具体的拟声词寻找恰当的释义。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译作质量的同时,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为读者呈现原作韵味。在拟声词翻译中,译者可通过灵活运用“释译”这一翻译技巧,在准确地向读者传达作者意图的同时,尽可能地还原作者营造的文化氛围。忠实原文,服务读者,这便是漫画翻译的终极目标。
四、日语拟态词的汉译
拟态词翻译的难点,很大程度上是由汉语中拟态词的匮乏造成的。如上所述,汉语中没有与日语拟态词对应的词类,虽然能找到具有拟态性质的动词和形容词,但相比1 055条日文拟态词却是少之又少,寥寥可数。汉语中拟态词汇的缺乏,直接造成了翻译过程中部分日语词汇难以找到其对应汉语词汇。面对这种情况,若盲目直译,易导致译文语句冗长、表达拖沓、分析不到位。如何攻克这个难关,为拟态词的翻译补上短板,便是译者在漫画翻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借助上述漫画翻译中的实例,就拟态词的汉译策略进行探讨。
(一)借译:四字词语表现的借用
在日语中有许多由四字假名组成的“ABAB型”拟态词,其中文解释亦多为四字词语。借译,即灵活借用汉语中的四字词语来翻译日语拟态词。通过借译,不仅能够言简意赅地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情感,在遵循归化原则、使用地道的本土词汇的同时,忠于奈达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 1914.11—2011.8)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著有《翻译的科学探索》《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在上述书籍中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功能对等原则,通过灵活运用“四字假名对四字词语”的手法,达成了译作与原作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一致。
以表1中(10)和(11)这两个典型“ABAB型”拟态词为例。“ホカホカ”一词在《日汉大辞典》中被解释为“暖和、热乎乎”,该词在上述漫画作品中常用于两种场景:其一用于形容刚刚洗完澡身上热乎乎的人,此处根据辞典释义译为“热乎乎”即可;其二用于形容刚刚出锅的食物,常附有食物被切开并冒着热气的插图。根据漫画插图及汉语的表达习惯,笔者认为此处的“ホカホカ”译为“热气腾腾”更为妥当。再看作品中多用于形容人们说悄悄话的“ひそひそ”,其在《日汉大词典》中被解释为“嘁嘁喳喳、窃窃”。其中“嘁嘁喳喳” 鲁迅《准风月谈·归厚》:“小妇人的嘁嘁喳喳,又何尝不可以消闲。”的含义为“低声议论、搬弄是非”,带有负面含义,不符合文中语义。而将“窃窃”二字单独拎出来的汉语使用,不论是在口语还是文章语中均不常见。若抛开作品莽撞直译,可能会造成作者的原意不明确,甚至被误解的后果。由此笔者认为此处应根据漫画中的场景译为“窃窃私语”,译文不背离原文,可谓是上乘之选。
灵活借用汉语中四字词语的借译手法不仅有助于译作“信”与“达”的实现,更是通过展现浓厚的本土语言特色,推进“雅”的达成。使用对象语中的常用词汇,不仅可以让译作贴近读者,更能使语言精炼有力,一步到位。四字词语与四字假名的巧妙对应,在遵循功能对等原则的同时,实现了翻译的“信达雅”。
(二)回译:回溯源语的策略
在日语拟态词的使用中,还存在着许多被简化、变形的表现。回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语言技巧,回溯源语,揭开此类词汇的神秘面纱,追溯其最真实的意义。在翻译上述漫画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不少无法在辞典中找到的拟态词及作者的自创表达。通过回溯源语的策略,并在众多词义中选取一个最符合漫画情景的释义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以表1中的(12)(13)(14)这几个常见缩略表达为例,表达“嚼着”的“モグ”的源语为“モグモグ”;表示“盯着”的“じー”的源语为“じっと”;表示“鞠躬/行礼”的“ぺこっ”的源语为“ペこりと”等。从词汇的构造上看,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被省略的拟态词原型多为“ABAB型”或“副词+と”型,其省略之后一般为“AB/ABっ型”。通过回溯源语的策略,译者可以轻松地把握原始词义,并结合漫画的故事发展,选择符合当下情景的释义。如表示盯着的“じー”一词,可根据具体情形译为“盯……”或“暗中观察”。再观作者的自创表达。通过叠加同一语素来加强语气是日语中十分常见的构词方式。在上述漫画作品中,作者常用如表1中的(15)“ぐぐぐぐぐぐぐぐぐ”等反复出现同一语素的表达来展现人物内心不可抑制的情感。该词由原型“ぐぐっ”重复多次叠加而成,意为“猛地做某事”,在作品中多出现于人物为压抑心中怒火猛地抓住墙或门框的场景。连续出现的“ぐ”虽不符合语法规范,但其目的旨在突出人物性格与情感。因此在翻译此类拟态词时,译者不能单纯地译为“猛地抓住墙”突出原义,而应该结合故事的情景,将其译为“怒火中烧”。其情感表达,亦可通过调节字体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加工。
对译者而言,翻译有两大要求,一是不违背作者的原意,尽可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二是为读者服务,让读者在欣赏原文之余,读出惊喜。因此,在翻译此类被简化、变形的拟态词时,需要灵活运用回溯源语的回译,代入角色,体会当下的场景,准确地把握拟态词的核心意义,正确地向读者传达作者意图,这便是回译的力量。
五、结束语
本文以小学馆漫画《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1~11册)中频繁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为例,重点剖析了拟声拟态词翻译中功能对等与归化两大翻译原则,并基于两项原则就拟声词与拟态词的翻译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汉译策略。
在拟声词的翻译中,通过使用译文本土化的变译,增强作品的生活感,搭配保留原文化色彩的释译,让作品在富有本土化气息的同时,给予读者丰
富的文化体验。在拟态词的翻译中,通过运用巧借四字词语的借译,简洁明快地向读者传达原作的语感与语境含义,并以四字词语对四字假名,使译文达意、完美又传神。再观回溯源语的回译,揭开词语的神秘面纱,在充分把握其核心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挑选恰当释义,渲染故事情节,让画面瞬间增添生动与灵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翻译日本漫画作品时,应
提高对拟声拟态词的重视,绝不可不译、误译。通过灵活运用拟声词汉译的“变译、释译”与拟态词汉译的“借译、回译” 四大翻译技巧,在加深本土化程度的同时,向读者展现日本文化的神韵,真正地实现译作的“信达雅”。
语言是文化的冰山一角,拟声拟态词的背后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文化要素是译者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学者们亟需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向远.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译文学”译文评价的一组基本概念[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3(4):2-6.
[2] 猪濑博子.マンガにみる擬音語·擬態語の翻訳手法[R].东京:日本翻译学会,2010:161-162.
[3] 高宁,杜勤.汉日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4] 付黎旭,董卫,王宇红,等.文化翻译策略:从“归化”“异化”到各益化——翻译学发展趋势及中日文化互译范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5] 渠培娥,陈燕生.试析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形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2):38-45.
[6] 王冠华.日本語の擬音語·擬態語の翻訳手法中国語訳の表現について[J].愛知学泉大学经营研究,2004,17:260.
[7] 高宁.关于“可译/不可译”的形而上与形而下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49-156,173.
[8] 日本讲谈社.日汉大辞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9] 佐仓准.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 1-11[M].东京:小学馆,2012-2017.
(编辑: 朱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