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人的“巧利”之弊说到《老子》的“绝巧弃利”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man_Z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欲绝之“巧”乃巧伪、巧诈之“巧”,而“利”实指货财之“利”,非“利口”“巧言利辞”之“利”.《礼记·表记》载周人“尊礼尚施”,“礼”造成“巧”,“施”则养成趋“利”之势,由此导致周人的“利而巧”之弊,此乃《老子》要“绝巧弃利”的真正原因.周之所以兴,文献多谓“文王受命”,这不过是周人的政治宣传;《诗》则云“陈锡载周”,即强调能“施”“布利”的重要性,此又揭示出周政重“利”的另一面.由“义”“利”关系及“绝巧弃利”看,今本《老子》第十九章的“绝仁弃义”也明显是不合逻辑的.
其他文献
亚运会小课堂rn皮划艇是皮艇和划艇的统称.皮艇起源于北美洲格陵兰岛上爱斯基摩人用动物皮包在木架子上制作的兽皮船,而划艇起源于加拿大.皮划艇项目于1924年作为表演项目进入奥运会.男子皮划艇静水项目从柏林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开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皮划艇静水项目从伦敦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开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皮划艇静水和激流回旋于北京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皮划艇比赛项目包括静水、激流回旋和龙舟三个分项.在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上,皮划艇项目(
期刊
冯友兰在哲学上打通形上形下,将理论落实于社会生活,彰显了其浓郁的现实关怀.冯友兰在对“忠恕”的解读中,肯定了儒家思想中的实践旨趣,强调人的理性和社会性.其从“实行道德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两个层面诠释了“忠恕之道”的灵活与全面,冲破了以往宋明道学家“道德与不道德”非此即彼的硬性框架,将其拓展至“道德与非道德”的行为判断新标准上.在生活和境界中,他更侧重于生活,这种生活不仅是平常人的日常,更是成圣成贤后的价值追寻.冯友兰尝试将古训归于生活方法并应用于社会日常,用理性精神指导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忠恕”
学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车联网应用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隐私数据存储在各种联网设备上。高级持续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d,APT)是网络空间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而基于DNS协议的远程控制通信与数据窃取是APT攻击的常用方法之一。APT的攻击目标大到国防、电力和金融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小至个人计算机,攻击者从目标上窃取重要文件、核心数据或者是大量窃取个
学位
文化强国不仅要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设施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硬实力建设,更要重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及道德风尚等软实力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组成部分.三者虽各有自己的时代内涵,但并非完全并列关系,而是串联关系,是中华文化的母体与主线孕育和串连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最能体现其基本精神和鲜明标识的君子文化.要通过发掘阐释君子文化的丰富意
老庄的“道”是现象世界整体及这一变化过程,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阴阳)构成境域,境域是解释万物的所以然(即本体).本体只是一种假设,需要在修德(即实践)的历史过程中检验其效用并形成新“德”.而在澄清“道”和“德”涵义的基础上,又可对构成老庄哲学主干的一些重要命题,如“有无相生”“阴阳互根”“析万物之理”“始制有名”“齐物”“物物者非物”“非常道”“辩无胜”“心斋”“坐忘”“逍遥游”等,形成全新的诠释.道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维系万物为一体、让万物自为,也即在一体之中让万物自成境域、互相合作、互相成就,此即“
玄玉之名见于先秦文献.随着考古发现和相关传统文化考察活动的收获,可以确认以仰韶文化早期偏晚的史家类型所出的墨绿或黑色的蛇纹岩为主,及透闪石类工具类玉器,应是仰韶文化玄玉之始.玄玉在庙底沟类型时期有所发展,在其晚段已出现彰显身份的玄玉斧、钺,及装饰用器,进入繁盛时期.受玉料资源限制和文化传统观念影响,仰韶文化玄玉形成了种类少、色深黑和形简素等特征,并影响到后来龙山时期石峁、陶寺及齐家等文化的玉器审美取向和制作工艺,以及夏代核心玉礼器牙璋(或玄圭)的材质选择.
随着理学的兴起,程颢在接续孟子心性之学的基础上,以天理为德性的形上学依据,针对宋朝当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阐发了系统的治道思想,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在政治方面,施政者要进行官制改革,在加强考核力度的同时,授予官员一定的选择掾属的权力,以提升行政执行的力度;二是在经济方面,施政者要厚民生,正经界,使民有恒产,提升民众对王朝的认同度;三是在社会方面,为了构建良善的社会政治秩序,施政者必须广施教化,发挥儒家德教在基层的移风易俗作用;四是在教育方面,施政者必须广设学校,培育人才,奠定治理的道德基础.
《诗·鄘风·桑中》一诗,并非所谓的“淫奔者”之诗,也非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桑中》歌咏上古卫地妇女季春(延续到初夏)采桑养蚕之情事,间接展现了卫地的蚕妇及贵族妇女在“公桑蚕室”劳作的画面;“桑中”意为桑林之中;“上宫”则指“蚕室”,皆关乎蚕事.《桑中》作者当为一采桑之女,本诗歌咏她在养蚕季节思念孟姜、孟弋、孟庸这些贵族妇女,反映了她们共同养蚕的情事.本诗不作于卫宣公、卫惠公之时.根据吴国公子季札的评论,此诗或作于卫武公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