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国际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传媒生态的变化,使融媒体时代的全球化传播呈现出大众化、娱乐化、社交化的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传播传受关系以及外交方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面临突破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机遇,我们必须走出接轨、转型的迷思,通过继承传统、包容现代、创新未来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普遍公意的国际话语体系。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参与度提高以及以中国为主导核心的重大新闻事项越来越多,意味着更加需要我们媒体从业人员研究融媒体发展给全球化传播带来的改变以及应当具备的相应的能力。
关键词:融媒体;全球化传播
一、当前我国全球化传播的环境及现状
(一)提升全球化传播能力是战略需求
习近平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关于如何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亟待拓展的重大命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日新月异,我国正面临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从内部来看,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当今中国的一种战略性需求。中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中国在国际上的表现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正在以新的国家形象面向国际。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面临突破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机遇,我们必须走出接轨、转型的迷思,通过继承传统、包容现代、创新未来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普遍公意的国际话语体系。
(二)打造多元文化的新型传播格局
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面临重大悖论:自我表达,太自我化,以对象国方式表达又太他者化。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发展机遇,但终究难以企及西方文化在世界处于强势垄断地位。当今世界的文化传播格局还是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逻辑,中国无法独立打造一个全新的国际话语体系,也无法简单地从西方那里争取话语权。
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正在探寻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精神价值上的身份认同,并利用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泛中华文化圈对同质文化的亲同性,规避意识形态差异而侧重文化层面的人类文明共同体交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树立全新的国家形象。因此,从这一点转变来说,我们正在逐步走出和西方文化接轨、对垒、竞争的迷思,而是在多元文化传播下,追求与异质文化的平等、独立、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新型传播格局。
二、融媒体时代全球化传播的特点
(一)“万众皆媒”
融媒體时代,网络媒介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给大众传播提供了完全无门槛的传播平台,加速了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知识精英话语权的消解。这两种传统话语形态的对象主要是普通大众,其陈述模式大多是具有较强逻辑性和理论性的知识讲述、政治宣传、道德教化等。[2]这两种话语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一直在我国媒介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界90年代之后,网络媒介中出现的大众传播话语完全区别于这两种的话语形态。其传播主体是曾经的被传播着——普通大众,而且是多数人与多数人相互之间的陈述与传播。
融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话语最明显、最直接的特点就是“大众化”。由网络催生出全球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不仅数量大,而且覆盖范围广,几乎是全球化的传播主体。
(二)命题解构与娱乐化
融媒体传播消解了传统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严肃性,公众表达的自由化大量解构主流命题,大众文化通俗化、娱乐化的特点显现。同时,大众媒介本身就有娱乐功能,通过网络,大量的大众娱乐文化产品可以快速、低成本、无门槛地在融媒体中传播。例如,电影、音乐、电视剧这种传统的大众传播产品,以及时下全球火热的短视频、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它们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
同时,由于现如今全球化传播主要是依托网络为媒介,其方便、快速、及时、互动等特点也使人们更倾向于”短、频、快“的碎片化信息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愿意甚至完全拒绝接受深度、理性、严肃性的内容,而更愿意接受通俗、娱乐的内容。因此,全球化传播的娱乐化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融媒体时代全球化传播向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
(一)观察与表达:做当代中国的“发声者”
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中,需要我们中国媒体人的声音。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媒体人一直在努力。无数广播电视工作者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参与了历史,帮助受众了解世界,在内心找到了职业定位。除了报道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工作时,我的一位记者同事给我讲过他的一些经历,让我感慨许久。他从业多年,由于我们的工作性质需要频繁的出差,他去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他很想知道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每当他在采访中提及中国,他们大多数只能回答“中国很好,有长城、故宫”,有些甚至一无所知,而真正到过中国的更是寥寥无几。他说,那一刻他感到很羞愧。时至今日,我们快速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雄厚的经济实力,我们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世界上的许多人对我们的认知还是管中窥豹。
而对比之下的美国,他们的大众传媒业几乎占据了整个世界传媒业的一半儿。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等,美国的大众文化产品的输出量都占据榜首。美国绝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军事大国,更是一个文化大国。在这一点上,我们迫切地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做当代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人民与世界的联结者,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二)挖掘与呈现:做受众的“服务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对于媒体人来说,受众的需求和期待就是我们的工作准则和方向。对于全球化传播来说,更应当深入生活,制作出能深刻体现本国国情,反映时代特色的节目。
随着融媒体发展,观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无论受众需求如何改变,对于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的精品化节目的要求一直没有改变。受众的需求催生出多种多样的节目类型,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内容中垂直“深耕”,挖掘出具有思想内涵和精神高度的深层次意义,从而满足观众更高的审美品味和精神需求。
总结
新型国际形势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占据了越来越重的份量。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传媒生态的变化,使融媒体时代的全球化传播呈现出大众化、娱乐化、社交化的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传播的传受关系以及外交方式。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对话和合作提供了强大的不受空间、国别限制的非传统方式(刘翠约辩就是通过推特、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渠道)。这个过程民众作为网络中的一个个连接点,是全球化传播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媒介。随着这些变化,人们更需要具备一种全球化心态,提升自己的全球化传播媒介素养,也就是如何更专业合理参与全球化传播进程的能力,其中包括媒介传播判断力、跨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同时,作为专业从业人员,对我们的全球化传播能力则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2]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
[3]彭兰:《这是一个更坏的时代 还是一个更好的时代》
[4][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关键词:融媒体;全球化传播
一、当前我国全球化传播的环境及现状
(一)提升全球化传播能力是战略需求
习近平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关于如何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亟待拓展的重大命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日新月异,我国正面临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从内部来看,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当今中国的一种战略性需求。中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中国在国际上的表现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正在以新的国家形象面向国际。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面临突破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机遇,我们必须走出接轨、转型的迷思,通过继承传统、包容现代、创新未来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普遍公意的国际话语体系。
(二)打造多元文化的新型传播格局
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面临重大悖论:自我表达,太自我化,以对象国方式表达又太他者化。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发展机遇,但终究难以企及西方文化在世界处于强势垄断地位。当今世界的文化传播格局还是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逻辑,中国无法独立打造一个全新的国际话语体系,也无法简单地从西方那里争取话语权。
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正在探寻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精神价值上的身份认同,并利用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泛中华文化圈对同质文化的亲同性,规避意识形态差异而侧重文化层面的人类文明共同体交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树立全新的国家形象。因此,从这一点转变来说,我们正在逐步走出和西方文化接轨、对垒、竞争的迷思,而是在多元文化传播下,追求与异质文化的平等、独立、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新型传播格局。
二、融媒体时代全球化传播的特点
(一)“万众皆媒”
融媒體时代,网络媒介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给大众传播提供了完全无门槛的传播平台,加速了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知识精英话语权的消解。这两种传统话语形态的对象主要是普通大众,其陈述模式大多是具有较强逻辑性和理论性的知识讲述、政治宣传、道德教化等。[2]这两种话语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一直在我国媒介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界90年代之后,网络媒介中出现的大众传播话语完全区别于这两种的话语形态。其传播主体是曾经的被传播着——普通大众,而且是多数人与多数人相互之间的陈述与传播。
融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话语最明显、最直接的特点就是“大众化”。由网络催生出全球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不仅数量大,而且覆盖范围广,几乎是全球化的传播主体。
(二)命题解构与娱乐化
融媒体传播消解了传统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严肃性,公众表达的自由化大量解构主流命题,大众文化通俗化、娱乐化的特点显现。同时,大众媒介本身就有娱乐功能,通过网络,大量的大众娱乐文化产品可以快速、低成本、无门槛地在融媒体中传播。例如,电影、音乐、电视剧这种传统的大众传播产品,以及时下全球火热的短视频、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它们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
同时,由于现如今全球化传播主要是依托网络为媒介,其方便、快速、及时、互动等特点也使人们更倾向于”短、频、快“的碎片化信息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愿意甚至完全拒绝接受深度、理性、严肃性的内容,而更愿意接受通俗、娱乐的内容。因此,全球化传播的娱乐化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融媒体时代全球化传播向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
(一)观察与表达:做当代中国的“发声者”
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中,需要我们中国媒体人的声音。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媒体人一直在努力。无数广播电视工作者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参与了历史,帮助受众了解世界,在内心找到了职业定位。除了报道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工作时,我的一位记者同事给我讲过他的一些经历,让我感慨许久。他从业多年,由于我们的工作性质需要频繁的出差,他去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他很想知道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每当他在采访中提及中国,他们大多数只能回答“中国很好,有长城、故宫”,有些甚至一无所知,而真正到过中国的更是寥寥无几。他说,那一刻他感到很羞愧。时至今日,我们快速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雄厚的经济实力,我们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世界上的许多人对我们的认知还是管中窥豹。
而对比之下的美国,他们的大众传媒业几乎占据了整个世界传媒业的一半儿。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等,美国的大众文化产品的输出量都占据榜首。美国绝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军事大国,更是一个文化大国。在这一点上,我们迫切地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做当代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人民与世界的联结者,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二)挖掘与呈现:做受众的“服务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对于媒体人来说,受众的需求和期待就是我们的工作准则和方向。对于全球化传播来说,更应当深入生活,制作出能深刻体现本国国情,反映时代特色的节目。
随着融媒体发展,观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无论受众需求如何改变,对于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的精品化节目的要求一直没有改变。受众的需求催生出多种多样的节目类型,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内容中垂直“深耕”,挖掘出具有思想内涵和精神高度的深层次意义,从而满足观众更高的审美品味和精神需求。
总结
新型国际形势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占据了越来越重的份量。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传媒生态的变化,使融媒体时代的全球化传播呈现出大众化、娱乐化、社交化的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传播的传受关系以及外交方式。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对话和合作提供了强大的不受空间、国别限制的非传统方式(刘翠约辩就是通过推特、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渠道)。这个过程民众作为网络中的一个个连接点,是全球化传播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媒介。随着这些变化,人们更需要具备一种全球化心态,提升自己的全球化传播媒介素养,也就是如何更专业合理参与全球化传播进程的能力,其中包括媒介传播判断力、跨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同时,作为专业从业人员,对我们的全球化传播能力则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2]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
[3]彭兰:《这是一个更坏的时代 还是一个更好的时代》
[4][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