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程教育既是培养新型农民的课堂,助农增收的‘金钥匙’,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突泉镇东方红村是内蒙古突泉县第一批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村,说起现代远程教育的好处,该村党总支书记褚振发深有感触。目前该县已全面完成212个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任务,实现了县、乡、村(社区)的全覆盖。截止目前,该县共开展各类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科技培训31期,培训党员群众13620人次。
“農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上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有农村实用科技知识,贴近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深受农村党员群众的欢迎,每逢播放日,不用村干部上门通知,党员和群众就自发前来参加学习培训。”东胜村党总支书记董利高兴地对笔者说。该县杜尔基镇大学生村官党员冯作宝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和县内统一组织的赴外培训,掌握了一系列特色品种种植技术,承包了3个温室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喜获丰收,每棚收入达30000元,成为突泉县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典型。据了解,该县像冯作宝这样参加培训的农民及大学生村官还有100多个,经营范围包括养鸡、蔬菜、林果等10多个门类。
为使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该县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思路,精心组织,高标准建设远程教育站点,积极探索建立远程教育工作长效机制。通过经常有效地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培训党员和群众21000多人次,培养960多名乡村技术能人,有70%的农村党员掌握1至2门以上致富技术,共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3.1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000元。远程教育培训不仅给党员群众带来了新技术,更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大田种植效益普遍偏低情况下,全县党员群众迅速调整产业结构,抓住建设绿色有机食品机遇,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打造了“金三角香瓜”、“溪柳紫皮蒜”、“宝石马铃薯”等一系列品牌的种植,全力推进脱水蔬菜种植,大力发展肉鸡养殖,现今,这三大产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又一新渠道。同时,该县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植物生长环境要素,通过远程教育向农村党员群众播放菌类、葡萄、反季节蔬菜等作物种植技术,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亮点和活力,更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动力。(高山 编辑:晟晔)
(内蒙古突泉县科协)
“農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上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有农村实用科技知识,贴近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深受农村党员群众的欢迎,每逢播放日,不用村干部上门通知,党员和群众就自发前来参加学习培训。”东胜村党总支书记董利高兴地对笔者说。该县杜尔基镇大学生村官党员冯作宝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和县内统一组织的赴外培训,掌握了一系列特色品种种植技术,承包了3个温室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喜获丰收,每棚收入达30000元,成为突泉县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典型。据了解,该县像冯作宝这样参加培训的农民及大学生村官还有100多个,经营范围包括养鸡、蔬菜、林果等10多个门类。
为使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该县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思路,精心组织,高标准建设远程教育站点,积极探索建立远程教育工作长效机制。通过经常有效地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培训党员和群众21000多人次,培养960多名乡村技术能人,有70%的农村党员掌握1至2门以上致富技术,共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3.1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000元。远程教育培训不仅给党员群众带来了新技术,更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大田种植效益普遍偏低情况下,全县党员群众迅速调整产业结构,抓住建设绿色有机食品机遇,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打造了“金三角香瓜”、“溪柳紫皮蒜”、“宝石马铃薯”等一系列品牌的种植,全力推进脱水蔬菜种植,大力发展肉鸡养殖,现今,这三大产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又一新渠道。同时,该县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植物生长环境要素,通过远程教育向农村党员群众播放菌类、葡萄、反季节蔬菜等作物种植技术,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亮点和活力,更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动力。(高山 编辑:晟晔)
(内蒙古突泉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