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整合素echistatin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黏附、移行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广泛开展,后发性白内障(PCO)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去整合素类药物对PCO有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echistatin(Ecs)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株SRA01/04增生、黏附和移行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SRA01/04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去整合素Ecs(0、2.5、5.0、7.5、10.0、15.0、20.0 mg/L)共培养细胞24、48、72 h,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生的影响及药物作用90 min后对细胞黏附的影响;对融合的细胞进行划痕试验,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划痕宽度,干预培养24 h、48 h后测量记录划痕愈合情况.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去整合素Ecs(2.5、5.0、7.5、10.0、15.0、20.0mg/L)作用24、48、72h后对SRA01/04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别为2.6%、15.4%、21.2%、34.7%和46.1%、58.2%,6.6%、21.9%、38.2%、50.0%、60.7%、76.9%以及9.8%、29.0%、46.6%、63.4%、69.1%、92.4%.除2.5 mg/L组外,各质量浓度组吸光度(A490)值与0 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Ecs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A490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s对各质量浓度组SRA01/04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2.6%、15.0%、26.1%、35.3%、45.2%、54.5%,除2.5 mg/L组外,各质量浓度组A490值与0 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s作用24 h、48 h后各质量浓度组SRA01/04细胞的移行距离与0 mg/L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Ecs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移行距离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整合素Ecs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黏附和移行,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Ecs对PCO的防治可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量的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ECM)在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形成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学者对多种ECM的成分及其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胶原蛋白、基膜聚糖、骨桥蛋白(OPN)、核心蛋白多糖、透明质酸、波形蛋白等,每种ECM成分以其不同的作用机制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引发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是一组包含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的二聚糖蛋白,它们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在血管和淋巴管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中VEGF-A主要参与血管的发生过程,抑制VEGF-A的表达和作用可以起到治疗癌症和防治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目的.另外有大量的研究证明,VEGF受体-2(VEGFR-2)还可以在许多非血管组织的细胞中表达,并可能在这些细胞的分化与存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自胚胎期晶状体泡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现代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MT)、胶原沉积、残留LECs向晶状体纤维的再生和转化是形成PCO的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目前已知的与诱导LECs转分化和组织病理性纤维化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许多研究已经证实Smad经典通路参与了TGF-β诱导的EMT过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条
硫氧还蛋白(TRx)是一种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内源性蛋白质,其活性位点的邻位双巯基使其具有强大的还原活性,能有效还原蛋白质-蛋白质二硫化物,对于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的稳态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TRx具有多种功能,对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包括眼部疾病.TRx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疾病以及视神经疾病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研究对上述疾病过程中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