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创造的主体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出现
  《老王》这篇课文并不难,但要出彩并不容易。通过反复阅读,查阅参考资料,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梳理内容、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平民情怀。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接下来就是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和我校倡导的“智慧课堂”相契合,还要体现出强化班的创新教学特点,要做到这些,还真有点挑战性。
  二、问题的解决
  对应教学目标,我把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变换视角说老王。在课前我要求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课文是作者杨绛从自己的视角描述老王的,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另选视角介绍老王,视角在课文中寻找,描述时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工。
  第二个环节:洗炼语言仿情味。杨绛先生的语言清新蕴藉,冷静的叙述中包含着对小人物的悲悯和同情,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我要求学生仔细揣摩,深刻体味,课文中有几个地方作者一笔带过,我要求学生模仿杨先生的笔调,发挥想象,把这些地方加以丰富和发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
  第三个环节:关注底层显光芒。本专题是“底层的光芒”,老王是上世纪70年代底层的一员,在他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我要求同学们也来关注一下我们身边那些底层的人物,写一写他们的光芒。
  我要求所有的同学根据要求,自选角度,形成文字,可长可短,届时在课堂上交流、碰撞、探讨。
  这节课上的是《老王》,但又不止于《老王》,我把它上成了《老王(们)的那些事》。我说,“杨绛先生以其冷静的笔触、悲悯的情怀塑造了一个底层形象——老王”,随后在投影上投出“老王”两个字。接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这些底层的善良的人们,把我们的同情和尊敬奉献给他们”。
  1. 变换视角说老王
  我在投影上呈现了几个从课文中筛选出来的的视角,有老李、老钱、小钱、哥哥、侄儿……我特地在后面加了省略号,我希望除了这些视角,在学生中间再出现一些让人始料不及却又拍案叫绝的视角,结果让人振奋。
  第一个上台交流的同学从老李的角度来描述老王,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一天傍晚老李拉车回来,看见一个人颤颤巍巍地进了一间坍圮了多年的杂屋,便进去看看,大声说,这屋子不能住人啦。只见从一堆杂物中探出一个脑袋:“哦,没事,我没地方去了,就在这呆着吧。对了,我叫老王。”
  ——耿玥
  这段文字描述了老王无处栖身的凄惶,尤其“只见从一堆杂物中探出一个脑袋”中的那个“探”字,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孤苦无依,深处困境的窘迫。
  第二位上台交流的同学的视角比较雷人,你能猜得到吗?
  我们自从生下来,就一个接一个地被藏在密不透风的布袋子里。一天布袋子打开了,一双粗糙的手摸索着伸进来,抖抖索索的将我拿住,举到他的面前,如果我有嘴,我一定会惊叫起来,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啊,干瘦的脸上布满皱纹,一只眼是瞎的,另一只眼目光呆滞,无比空洞,脏兮兮的身上披块满是补丁的布,弓着背努力打量着我,似乎他再往下弯一点,整个躯体就会散架。
  ——刘楚乔
  原来她是从老王积攒的鸡蛋入手,运用拟人的手法,直面老王的外貌,通过鸡蛋的极度震惊表现老王的潦倒老病,别具匠心。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赵俊程同学写的一篇短文,他以老王每天蹬的破三轮车为视角,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吱嘎、吱嘎”,雨后幽深的小巷传来突兀的声响,那是一辆破旧的三轮,似乎在诉说主人的不幸。
  我是一辆三轮车,经过无数风雨,当我到了老王手上时,属于我的光芒已经不再,我浑身上下爬满了铁锈,跑起来总会发出刺耳的声音。有时我自己都觉得废品站才是我现在该呆的地方。
  但老王并未嫌弃我,我仍记得他刚得到我时激动的神情,他苍老的脸露出笑容,嘴里哆嗦地念叨着:“有车了,有车了……”
  老王孤身一人,每天四处奔波卖苦力生活。因为老实,他的生意没有其他那些车夫好,他蹲在车旁,空洞的独眼呆呆地望着其他车夫三三两两地从他面前经过,那失望的眼神我都看在眼里。
  老王的顾客不多,一天也挣不到多少钱,生活很贫苦。直到他遇到一对夫妇,夫妇都是文化人,他们很善良,看到老王的处境非常同情他,经常照顾他的生意,还介绍熟人给他,老王的生活稍微好了一些。
  有一次老王给这对夫妇送冰,为了使冰不致融化,老王低着头拼命地蹬车,可我依然能感觉那些冰,那些冰冷的东西在慢慢地融化。我看到老王后背上的老蓝布衫湿了好大一块,紧紧地贴在背上,这样的情景我看得多了。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我能陪着我的主人走下去,直到我走不动了或者散了架。但事与愿违,老王倒下了,倒在病魔的毒爪下。我没有生病的体会,我只知道从那以后,老王很长时间没来看我,那对夫妇来过好几次,我就在屋外等着,焦急地等着老王好起来。
  终于有一天,我看见房门打开了,老王缓缓地走出来,他满脸病容,苍老了很多,眼睛更空洞了,不知怎地我想哭,一堆烂铁会哭吗?
  老王将一袋鸡蛋和香油放在我身上,缓缓地向那对夫妇家蹬去。
  “他们对我真好,给了我很多照顾,我也没什么东西送给他们,唉……”老王像是向我倾诉,又似自言自语。
  “吱嘎、吱嘎”,破三轮的声音渐渐消逝在小巷里。
  ——赵俊程
  文章以与老王相依为命的破三轮车为视角,通过三轮车的所见所闻所想历叙老王的悲欢沉浮,让人潸然泪下。以破三轮车“吱嘎、吱嘎”的骤然响起开始,以三轮车“吱嘎、吱嘎”的杳然消逝结束,首尾相应,意味深长。一辆车消逝了,一个人消逝了,一个时代也消逝了。
  2. 洗炼语言仿情味
  杨先生的语言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活淡、平和、睿智的风格,表达简洁、凝练、幽默,在冷静的叙述中,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   她的散文充满了一种以喜剧精神压倒悲剧精神的努力,她尽量用喜剧语言冲淡残酷的岁月记忆,对生活中的悲剧,只是用淡淡的语调平实地叙来,丝毫看不到抱怨和泄愤的企图。而读者恰恰能读到那无需言喻的生活体验。
  文中这样的例句很多, 比如“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这里的“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似乎是不动声色,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一种透骨的无助和悲凉;又如“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这里的“悄悄问我”和“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没有过多渲染,却写出了老王朴实善良的本色;又如“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作者本来是笑不出来的,却“强笑”了,一个“强”字,折射出作者多么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既有对老王的感激,又有对老王的安慰,体现作者一种质朴的平民情怀;再如“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一个“倒”,就把老王此时肢体僵硬、面无人色、形似干尸的形象简练地表现出来了。
  杨绛先生的语言如此精炼传神,我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模仿她的笔调对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创作,主要是作者简略交待的地方,比如老王的住处、老王给杨先生家送冰的情景、老王给“我”送鸡蛋和香油时“我”记不得老王说了些什么等等,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它们补出来,还要体现原作者那种质朴的平民情怀。
  这一环节首先交流的是对老王住处进行的仿写,有点意思。
  窗外是一片黑暗的天,只在远处有零星的几处灯火,老王疲惫地躺在床上,也许这早就不再是床了,只剩下一个木绷,床的四条腿早已断了,代替的是砖块,一层层地垒起来,被子又破又硬,一年到头都盖这被子。
  屋子里有一股霉味,从各个角落里散发出来,老王望着屋顶,其实什么也看不见。
  “一天又过去了,不知道钱先生的腿好点了没。”老王心想。
  ——苏腾
  文中有几句看似寻常,却很耐人寻味。比如“被子又破又硬,一年到头都盖这被子”,“一年到头都盖这床被子”的点明,看似不动声色,却能看出小作者对老王的深切同情;还有“老王望着屋顶,其实什么也看不见”,这个“什么也看不见”,既表明天黑,也暗示老王是个瞎子,更表明老王看不到一点希望。尽管如此,老王还是牵挂着钱先生的病腿,很有点杜甫身在破屋心忧天下的情怀。
  接着有同学就老王送冰上楼的情形发言,请看下文:
  一大早,他用力蹬着三轮车,用那件破旧的大衣盖住箱子,希望在冰化之前送到钱先生家……上楼了,他左手抠住箱子的一个凹口,右手臂从下面抱住整个箱子,胸部紧贴着箱子,他弓着背,吃力地往楼上迈动脚步,嘴里还发出“嗬嗬”之声,每走完一层楼就小心翼翼地放下箱子,抓起衣服下摆抹一把脸上的汗,甩甩手臂,抱住箱子再往上爬。
  ——陶慧敏
  这里的动作描写细腻传神,很有生活基础,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底层人的生活的艰辛如在眼前。
  其后有同学以老王侄儿的眼光观照老王的后半生:
  “傻子!”大壮暗骂一声。
  老王是院子里最老的车夫,整个身体就像是用螺丝把骨头拧起来似的,只要走两步就能听到吱呀吱呀的声响,就跟他破旧的三轮一样,随时有散架的可能。
  老王有个老主顾,待他还不错,心善,有时会接济一下他,知道他眼睛不好,就买了一种——一种?呃,我也不知道叫啥玩意儿的油,还别说,真管用。老王也是个缺心眼儿的,这么好宰的客户硬是没下得手去,夏天搬冰块,.怎么也得开个高点儿的价吧,他倒好,还帮人搬上楼,回来还是乐呵呵的。
  老王有段时间生意不错,能填饱肚子,他硬是抠出本就不够用的钱,藏在一个地方,有几次饿晕在路上,还是大伙把他抬进屋里,自此就更加虚弱,嘴唇干裂,布满黑红的口子,身体也越发不行,我都怕碰他一下,就会咔哒一声散掉。
  他有时会低着头嘀咕几句,我也听不太清,依稀听出好人啊报恩啥的,没在意,自己都这样了,还能干啥事儿?
  有天老王央我载他到粮站,我想他终于想通了,知道补补身子了,他站在柜台前,从怀里摸出一个方方的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把钱倒在柜台上,点了三遍,我倒觉得没啥必要,总共也就那俩子儿,又不会多数出来。
  老王用他的全部积蓄买了一篮鸡蛋和一瓶香油,是为了送给钱先生,我很生气,你都这副德行了,犯的着吗?
  第二天他便死了,病死的,下葬的时候缠了几尺白布,也许那是他穿得最好的衣服了。
  棺盖合上,大壮抹了一把眼泪,啐了一口,“ 傻子!”
  ——刘雨琴
  这篇文字相对完整些,它以老王的侄儿大壮为视角,以大壮的一声暗骂“ 傻子”拉开序幕,文笔奇兀,结尾又以大壮“啐了一口,‘ 傻子!’”作结,首尾呼应。让人惊喜的还有小作者的匠心,大壮以世俗、市侩的眼光评判老王的那些事否定老王,深刻揭示了老王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也更凸显了老王贫贱不移的那点善良。
  3. 关注底层显光芒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的,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普通人,尽管普通,却掩不住他们的光芒,下面就请同学来展示一下底层的光芒。
  这一环节第一个上台交流的是李贝德,他写的是一个哑巴,虽是哑巴,却心存善念;不能说话咬指明志,并不宽裕献血为乐,读来让人感动。
  哑 伯
  李贝德
  哑巴大伯,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的胳膊也许比我大腿还粗,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整天穿个短袖,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是。也许是想展示他那结实的肌肉,但却又说不出话,只好以这种方式表达吧。
  “阿,阿巴阿巴”,这天,又见哑伯在念叨着什么,好像很着急的样子,我正路过,看见他神色异常焦急,不对啊!我从未见过他这样,平时他都是笑呵呵的,和他在一起,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也会被他的笑声感染,今天他肯定是遇到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只见他不停的往身上指,可我们没法明白他的意思,他急了。狠狠咬了他的手指一口,顿时,鲜血流了出来,顾不上疼痛,他用另一只手指着流出的血开始“阿巴阿巴”地叫。
  经过一番猜测,当我们问他是否要去献血时,他呵呵地笑了。
  接着上台交流的是张琪,她写的是送煤气的庄师傅,且看下文。
  庄 师 傅
  张 琪
  “煤气又用完了,老头子,快去给庄师傅打电话,让他送煤气来。”在厨房的奶奶喊道。
  不一会儿,便传来了敲门声,我跑去开门,站着的正是庄师傅。他带着发黑的白手套,扶着液化气的大铁罐,咧着嘴,喘着粗气,见我开门,便憨憨地笑了:“丫头放学啦?”
  “嗯,叔叔好!”
  “哎,好,好!”
  “这么快,庄师傅,不好意思,又麻烦您。”奶奶闻声也迎了出来。
  “这是什么话?大妈还跟我客气。” 他边说,边把脚在门口的地毯上使劲地蹭,然后转过身去,熟练地把门口的大罐子搬了过来,脖子上两根青筋隆了起来,罐子并没有砸到门框。一步一步地,庄叔叔把这罐子慢慢挪进了厨房。
  从我上小学的时候起,就是这庄师傅往我家送气,一张很黑的脸,憨笑起来总是两排齐齐的牙,我还在背地里笑话他,说难怪他是送煤气的呢!
  记得庄师傅第一次来我家送气,奶奶打开门,他憨憨地笑了笑,往门里探了探头,见铺着地板,便低下头去,在口袋里掏出一双鞋套,又仰起脸对奶奶说:“这样就不脏了。”奶奶很热情地拉住了他,“哪讲究这个,用不着这样麻烦,快进来吧,一家子都等吃饭呢!”说着两人都笑了起来,说归说,笑归笑,庄师傅还是戴上了鞋套才走进来。
  之后,我惊讶地发现,门口多了块地毯,并不是很干净。
  庄师傅憨厚,人家都说他是个呆子,奶奶也说他老实。有段时间,庄师傅老家有事,请了假回去了些日子,来送气的是个生人。那人总是绷着脸,开了门便径直把罐子拖到厨房,收了钱便走。不久,奶奶就发现,这瓶子少了十多天的煤气。
  直等庄师傅回来,那煤气才延长了寿命。奶奶说起这件事时,他便咧开嘴,笑着说:“大妈,这瓶用完了就打我的电话,我送的气你尽管放心。”
  到现在,我家一直用着张师傅送的气。
  读完,大家纷纷评说这篇文章。一名同学说她的细节描写很成功,比如“之后,我惊讶地发现,门口多了块地毯,并不是很干净”,既交待地毯出现的原委,又和前文庄师傅“在门口的地毯上使劲地蹭”相呼应,尤其是地毯“并不是很干净”极能表现奶奶的细心与善解人意,表现底层人们之间的温情与友善。还有同学说这篇文章对比用得很成功,主要是庄师傅与另一个送气工的对比,有送气时动作的对比,庄师傅是“扶着液化气的大铁罐”,“罐子并没有砸到门框”,“把这罐子慢慢挪进了厨房”,另一个送气工则是“径直把罐子拖到厨房”;还有两人神态的对比,庄师傅“憨憨地笑”,另一送气工“总是绷着脸”。还有一同学进一步补充说,还有煤气分量的对比,庄师傅送的量足,另一送气工送的要少十几天的量。
  这篇文章以奶奶的正衬和另一送气工的反衬,真实地写出了底层人民的朴实可爱,很有生活气息。
  三、反思
  这节课教师不是主讲,也没有纠缠各个细碎的知识点,而是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最佳教法学法,充分发动学生,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让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发言,接受大家的点评和质询,课堂时而热烈时而安静。把《老王》扩容为《老王(们)的那些事》,在容量和品质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设计的三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层层相因,第一环节“变换视角说老王”意在梳理原文内容,但又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变换视角,这就需要熟悉原文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加工整合;第二环节“洗炼语言仿情味”意在品味杨绛的语言风格,体味她的平民情怀,第一步是基础,是铺垫,而这一步,是鉴赏,是模仿;第三环节“关注底层显光芒”意在引导学生把目光由课本转向生活,由典型人物转向芸芸众生,这是拓展,是升华,当然这三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读写结合,都需要去创造。
  我校近几年一直倡导“智慧课堂”,比较多地关注教师的智慧,打造智慧型教师。我觉得教师的智慧首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智慧,事实上,在课堂上,闪出智慧火花的往往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发现、引领、壮大学生的智慧,也许这才是教师真正的智慧!
  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实现。看来如何科学地设计问题,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引导学生创造,也许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市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其他文献
对青年学生来说,18岁是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他们不仅是生理上的成年人,更是法律意义上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把握好教育契机,通过开展适当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提升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其中,成人仪式又称成年礼、成丁礼,是一项重要的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用奔腾的河水养育中华儿女,它用浩瀚的气势哺育华夏文明。纵览文明史,润泽千年,流芳至今。家乡南通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濒黄海,南临长江,素有“江海明珠”之美誉。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是富庶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史称“崇川福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长江之歌》,是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曲的歌词。全文以磅礴的气势、恢宏的力量,讴
搬到新家快一年,对面邻居家的那个女孩,我见过的次数却只是寥寥,有一次和她妈在楼梯口相遇,我友好地打招呼并热情邀请她女儿若有空来我家玩。因为听说过,她女儿好像和我女儿是同年级的,我时常想,两个一般大的孩子,还念同一年级,应该会有共同话题。  只是我的热情邀请看起来却让这位母亲很是为难。她犹犹豫豫地告诉我,孩子的学业紧张,哪有时间玩呢?平时,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上学,摸黑才能回家,回到家,还要做功课,等到
“作为一家与水休戚相关的企业,倡导全社会爱水惜水,我们不计成本,愿意做一个‘傻子’!”  6月11日下午3时许,明媚的阳光,透过英博金龙泉啤酒(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泉公司)会议室乳白色的窗帘,映出总经理谢模志坚毅的轮廓。他掷地有声地对记者说:“希望全社会有更多这样的‘傻子’,热爱生命之水,从‘一点一滴’做起!”  与利润无关  先算一笔帐:一吨水以2元钱计,节约10000吨水,获利2000
伴随大武汉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原本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江汉区唐家墩街道西桥社区,如今已是繁华闹市。  沧桑巨变,也给西桥社区带来了复杂的管理难题。这里不仅有高档住宅、精品写字楼、流光商厦,也有城中村私房、破产企业宿舍,目前仍有多处改建、市政等工程在进行。复杂的环境曾经给西桥社区带来过阵痛,但现在这里的管理井井有条、居民生活其乐融融,呈现出一派“平安家园、和谐家园、幸福家园”的美好气象。  新气象的产生
洪义是我的学长,二十年前是大学的学霸,二十年后已是载誉无数的历史教学界名师,可喜可贺。  学长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苦心孤诣,大学时因勤于笔耕而获名生(作家)奖,工作后博览群书,磨穿铁砚,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课程论、历史教学等方面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见解,一部部基于实践的著作,一篇篇追求卓越的文章广为人知,真乃“春风化雨花千树,硕果累累傲金秋”。  《“情思历史”教学概论》是洪义兄又一理论性
刚刚“收宫”的今年二轮巡视,首次采用的新表述最多,如首提“靠山吃山”、“打干亲”、“一家两制”、“参教信教”、“参与群体性事件”等。此外还有“权色交易”、“小圈子”,以及“能人腐败”、“为情妇经商谋利提供方便”、“山头主义”、“玩风重”等。   过去在讲话、报告中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新鲜词,有的只是希望式、委婉式、点到为止式的语言,如“不够”、“需进一步”等词语屡见不鲜。如“进一步加强学习”,即使学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2014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新广出发〔2014〕59号)要求,经我社认真审核,下列人员符合申领换发新闻记者证的范围和资质条件,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并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14年12月5日~12月12日。  申请换发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  何四新、肖华良、胡艳华、李新龙、罗先锋、陈兰芬、黎家智、黄洁、李薇、刘娅兰、尹松、王道勇  如对以上申请换发记者证人员的资格
一个仅由15名党员成立的流动党支部,却成为了万名江陵籍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心骨”;一个不足80平米的办公阵地,却成为了当地政府的“协调部”。2012年9月,经过湖北江陵和浙江黄岩两地组织部门的积极努力,江陵籍流动人口党支部在黄岩区南城街道正式挂牌成立。近两年来,在两地党委的领导下,该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真情服务江陵老乡,全力配合当地政府,积极开展维权、计生、维稳等工作,撑起了服务型流动党
一、概念·流变  与“文言文”相对的概念是“白话文”,与“文言”相对的概念是“白话”。白话指的是唐宋以来在北方话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汉语普通话,白话文是汉语普通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文言则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古代汉族人民说的话我们现在是不可能听见的,只能读到古代留传下来的文字,这就是文言文。一般来说,文言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古文言(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文言(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