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冬牧场》的陌生化叙事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zho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娟在《冬牧场》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又陌生的世界,即使那是一个环境艰苦、条件落后,有时甚至基本生存都成问题的地方,但也抵挡不住读者对“冬牧场”的向往与喜爱,一方面是因为非虚构化写作对于读者的吸引,另一方面则与整部作品所表现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陌生化叙事有着重要的关系。
  本文通过使用陌生化理论,对青年作家李娟《冬牧场》进行分析与解读,从作品所表现的环境、人物、语言三个方面的陌生化处理进行研究,发掘李娟的写作特色与哈萨克游牧群体独特的生活哲学。
  一、环境的陌生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观点有着相当广泛的认同,但这种观点无异于把世界性当作主流,作为普遍性的存在,而把民族性认为是主流之外特殊性的存在,显然这是无法让所有人信服且接受的,民族文学在更多的时候就是它自己,李娟在《冬牧场》中就是在无立场的情况下,描写哈萨克牧民的冬牧生活,陌生化贯穿了整个作品,而这种陌生化开端于环境的陌生。
  “冬窝子”是整部作品的第一章,对于没有游牧生活经历的读者来说,冬窝子是陌生的,李娟用凝练而克制的语言解答了读者的疑惑:“所谓‘冬窝子’,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区。”但在后来的叙述中,游牧民族生活中的冬窝子远远要比语言描述得要复杂。从出发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到到达冬窝子遥远的路程,再到到达后的修缮整理以及居住期间的维护,这对于大多数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李娟的笔下却是如此轻描淡写。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她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后,从内心深處对于这种生活的理解与尊重,对于人在这种境况下生活智慧的认同,这种真实的感受只有在实践过才能表达得如此冷静客观。
  但同时李娟作为一个童年成长在内陆,青年生活在边疆的作家,也在发掘着这种陌生化环境中,人所面临的困境:“传说中最好的牧场是这样的:那里‘奶水像河水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充分的和平与富饶。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荒凉和贫瘠,寂寞和无助。”但即使是这样的牧场生活,也要渐渐地保不住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这种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将要被取消,游牧将转变为定居。李娟深刻明白,这对于哈萨克人来说是巨大的冲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在短时间都是无法接受的,即使这意味着他们会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民族的精神与根发生了动摇,这是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根本冲突,是“先进性”对于“落后性”的宣战。这里的陌生化洞穿了事件的本质,对于读者来说这不再陌生,反而会引起读者共鸣与思考。什克洛夫斯基在《词语的复活》中提出:“陌生化就是去掉形式及文本经验的前在性,使人们陈旧的、不鲜活的感受得到更新,摒弃惯性思维,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和体验。”作为局外人的作者,将自己对这一群体的感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全部用文字的力量表现了出来。
  二、人物的陌生化
  对于人物的描写李娟有着独特的选择,在全书中既通过一个个事例渗透式的反复刻画人物,也在某些章节单独专注地书写每一个人物(包括动物),但这样的写法却并不显僵硬与稚嫩,反而显出一种饱满与真诚。
  李娟选择跟随游牧的同村居麻一家,而这一决定的理由是:“这些年居麻欠了我家好多钱,他家又太穷,看情形是还不起了,也不指望了,不如到他家住几个月,把钱全部吃回来,这可是我妈的主意。”这种人与人之间朴素的交往观,对于金钱在意而不执意的生活观,带给读者的不只是陌生化,更有内心深处的震撼感,类似的情节在文章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这对于被消费主义占据的现代社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与以往读者观念中朴素、醇厚、善良的边疆牧民形象不同,李娟笔下的居麻是一个充满缺点的“坏人”,他爱喝酒耍赖闹事,喜欢骗李娟,欺负家中的猫狗,说一些不着调的话,如果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大家肯定是选择排斥他,也必然是一个不被主流观念认可的人,但在冬牧场里,居麻还是妻子可靠的丈夫,是孩子依赖的父亲,是李娟的好大哥,疼痛时,一把一把地吃阿司匹林,辛苦的生活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李娟选择这样的写作方式,并非是想简单地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而是真实的记录。不同于一般的作家喜欢隐蔽式地阐述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她选择单刀直入,直面人生,赤裸裸的把人物的优缺点摆在读者面前。这也是冬牧场上的生活哲学,陌生化的人更接近真实的人,而以往读者熟悉的人物则是异化的人,这种对于生命的思考在李娟的笔下由人推及动物。居麻对家里的猫狗时常会有很多不友善的行为,既不保证它们有安全的生存环境,也不提供充足的食物与水,在动物保护主义者看来这完全是虐待的行为,与城市之中宠物的生活环境相比更是天差地别,但对于牧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在牧区中要想生存下来,面临的就是时时刻刻的困境与不合理,试图用现代文明去约束这些行为是徒劳的,但现代文明所思考的很多问题,在这里却得到了答案。
  李娟在描写居麻杀羊的时候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是杀羊之前充满仪式感的要喂羊喝水,不让它的灵魂太过委屈,另一方面抽刀吃肉干净利落:“大约生命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吧:终究各归其途,只要安心就好。我喜欢的哈萨克作家叶尓克西姐姐说: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们不为挨饿而生。”这些描写也是在不断地打破禁忌,是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素食主义、动物保护主义、宗教信仰等问题的朴素回应,这并非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提供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李娟打破的还有很多作家讳莫如深的政治禁忌,她不止一次地描写到居麻等人对领导的编排,她并没有选择隐晦、讽刺的方式,而是简单直接地表达出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种谈论是不存在任何恶意与企图的,仅仅是底层人民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这样的写作既避免了出版审查的压力,也确保了非虚构写作一以贯之的风格与客观性,这样的陌生化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正如同什克洛夫斯基说:“作家或艺术家全部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使作品成为具有丰富可感性内容的物质实体,使所描写的事物以迥异于通常我们接受它们时的形态出现于作品中,借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延长和增强感受的时值和难度。”打破禁忌在这里就是陌生化,正面应对生活中的客观现实变成了最好的回避办法。
  三、语言的陌生化
  对于边疆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来说,语言的陌生化是他们天然的优势,不同于文学翻译时所要求的信、达、雅以及准确性和严肃性,它所需要的恰恰是一种不对等性与不和谐性,这正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特征的表现。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语言就像货币,使用多了会磨损,而“陌生化”则瓦解了人们习惯化的“常规反应”,从而把人们从习惯化的“麻醉效力”中解脱出来,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生气盎然的前景”。语言的不通畅并没有成为交流的障碍,反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有趣起来,李娟与居麻、嫂子、孩子们互相成为了老师,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官方语言,也没有语言是否优美动听、是否准确的严格标准,一切都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为最终目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成为目的,而非手段。李娟开玩笑地说,居麻是“反革命”,居麻学会之后把这个词用在了不听话的羊身上,凡是不愿意乖乖进入羊圈的个个都是“反革命”,这种在繁重体力劳动之下的趣事,充满着对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里的语言还包括着人与人之间的肢体语言。平时“我”的嫂子总是沉默的,但有时也会突然搂过居麻吧唧亲一口,在“我”帮了嫂子之后,她表达高兴的方式是先抱一下,再牵起我的手。在现代生活中人越来越强调个人空间,关注隐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在人与人之间戒备心越来越强时,在遥远的新疆,肢体语言却成为了表达亲昵的最佳选择。陌生化在这里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结果。
  《冬牧场》只是新疆美丽辽阔大地上的一个小小缩影,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沉来说,它是渺小的,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李娟的真诚、真实、真挚,在于她写作时“不虚美,不隐恶”的选择,在于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长安大学文学与艺术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李卓(1994—),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的名人雅士,多向往择水而居的生活。水,清秀、灵动、极富变化,充满着生命力。水在园林造景中有着极为重要地位。古人言:“园无水不活。”在中国园林造景中,水可设计为庭院的景观小品,也可作为庭院的景观中心。要在园林造景中设计一个符合大众赏景的景观设计,可以以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水的运用以及意境的创造作为参考。  一、意境的含义  意境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
期刊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的过程,书法艺术中都体现出了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在艺术上,书法强调审美意境和艺术情境的和谐统一;在文化上,书法艺术中表现出了文化的多重内涵。  一、中国书法概述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一书作为系统论述书法艺术的先驱,将书法艺术从中国传播到欧洲。在该书中,作者对于书法的起源、创作技巧以及流派风格等都作了比较完整的概述。
期刊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量新颖幽默的网络新词也随之出现,如“暴花户”,网络新词丰富了汉语词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着手,以2019年“双十一”网络新词为研究对象,分析隐喻型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和构词特点,揭示隐喻型网络新词生成与理解的认知机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隐喻型网络新词的认识,以促进人们对其更好地理解与运用。  一、隐喻与隐喻型网络新词  隐喻是人类思维基本机制的组成部
期刊
歌唱家关牧村三个重要的艺术成长阶段分别是童年的艺术启蒙、工厂环境的历练与专业的系统学习。前两个阶段都是在天津这座城市发生的,而第三个阶段是从天津起始的。本文通过对关牧村艺术发展三个重要阶段的梳理,旨在分析天津这座城市的地缘文化优势与其演唱艺术风格形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地缘文化优势的分析,总结关牧村艺术风格形成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各自的作用。  一、关牧村简要介绍  关牧村,我国杰出女中音歌唱家,以独
期刊
动画影视作品发展需不斷创新,创新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影视作品文化创新。创作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视觉感非常重要,文化寓意也很重要,只有两者相结合进行创新,才能够创作更多经典动画作品。基于此,本文阐述动画影视中的文化,分析动画影视的创新、民族文化的融入,以及分析迪士尼的文化创新,以期对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动画影视不仅仅受小朋友喜欢,现在的影视动画融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新后,许多成年人也非常喜欢动
期刊
笔墨纸砚是中國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从书法到绘画,笔墨纸砚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的说法产生于南北朝时期。从宋朝之后,“文房四宝”便成为特指,主要指的就是湖笔(浙江省湖州出产的毛笔)、徽墨(安徽省徽州出产的墨条)、宣纸(安徽省宣州出产的宣纸)、端砚(古端州出产的砚台),文房四宝的发展也促进了书法创作的发展。  湖笔的产地是浙江省湖州吴兴县的善琏镇,一般的湖笔分为羊毫
期刊
酒店名称作为酒店的“名片”,包含了許多寓意。有的酒店依托某段历史命名,有的酒店依托风土人情命名,有的酒店依托名人命名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酒店,特别是星级酒店的名称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包罗万象,呈现出不同特色,其中所包含的语言文化也别具一格。本文就全国部分星级酒店名称的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以后星级酒店的命名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星级酒店命名在整个酒店界发展过程中,起
期刊
学习与思考绝不是彼此分裂的单一行为,学习者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思结合不但对单纯的知识学习意义重大,而且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也有不可小觑的价值,因此非常值得教育者去继承与发扬。  一、学思并重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的意思皆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一个人若是
期刊
桃源木雕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静相合的传承状态下延续千年,又在传承中不断融入时代产物,赋予了桃源木雕无穷的生命力。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收集,深入桃源县探究桃源木雕技艺传承,分析对其工艺的认知,以期促进桃源木雕的活态传承与多样发展。  桃源木雕是发源于武陵山尾脉沅澧流域的一种民间木雕形式,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进入初兴阶段,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木雕作为摆件和家具,也作为礼品和艺术品,其属性之间存
期刊
唐波清小小说集《轮回》体现了追寻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思想,追求纸短意长语言表达和精于设计、巧妙安排的情节设置,这些都是值得欣赏和总结的范例。  唐波清,湖南常德一位年轻作家,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小小说创作,曾获“2017年度全国小小说十佳新锐作家”和“世界华语2018年度微型小说十佳新锐作家”殊荣。小说集《轮回》收录小小说56篇,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方向,表达了对真善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