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j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转变观念,让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转变观念 自主 合作 探究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撼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我认为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多一些民主和平等、多一些信任和尊重、多一些宽容和激励。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以肯定。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1.设计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往往是一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创设情境。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情境教学的特点,可分为形象、情感、环境、角色与理智等类型。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
  只有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丰富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个教师都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以丰富有趣的语言、真诚的情感进入每个角色,使学生
  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孩子在合作探究中互动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1.交给孩子选择权,唤起自主意识。
  “选择”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选择机制,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也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一篇课文中,有许多使用确切、生动传神的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喜好,可以任其选择。
  2.留给孩子质疑的时间,激发孩子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学生多方面的疑,也许是来自老师教学的“遗漏”,也许是学生自读自悟中的“疑惑”,也许是教材中的“空白”或“欠缺”,不管什么样情形,都是学生内化语言文字过程中的一种自觉思维火花的闪现。启发学生质疑解疑,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激活学生思维并养成求知的兴趣。老师应给足学生质疑的时间,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并组织其析疑、解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潜力充分开发出来。
  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1)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用“自主”性学习。“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语文最基础的环节,如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二是指阅读中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2)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重点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
  (3)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课文中的有关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只是一些非常粗浅的感受。要想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还需不断学习、理解、参与和实践新理念。
其他文献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或者是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表情……即抓住关键之处,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细微之处放大,令读者睹之情生,闻之心动。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可见文学作品中逼真、细腻、具体、传神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着见小知大、以微显著的作用,  真可
摘 要: 只要有书和读书人,就会有旧书业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旧书业又获重生,并渐趋繁荣。后之视今尤今之视古,本文旨在记录下杭州旧书市场的缘起和现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佐证。  关键词: 杭州 旧书市场 缘起 现状    一个成熟良好的旧书市场,对书对人都是一件幸事。它在为众多旧书寻求归宿的同时,还是众多读书、藏书人温情的回忆,而最终,它将会是一个城市的某种文化象征。  杭州有着深
摘 要: 本文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广告双关语如何吸引广告受众,体现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可读性和感染力,达到广告劝说、刺激消费的目的。  关键词: 广告 双关 图形—背景理论    广告是付费的大众宣传,其目的是为了传达消息,诱发人们购买商品。具体地说,广告具有信息传递和劝说功能,而劝说(诱导)功能则居于第一位。广告劝说功能的实现需要特殊的交际环境:交际双方彼此都明白广告的目的在于推销产品,刺激消费。
摘 要: 音乐与美术同为归艺术门类的学科,能够视听相通。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音乐 美术 感性 共性 个性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在音乐艺术中,音乐形象的塑造完全以声音为材料,它不像美术作品通过视觉作用于人的感官,而是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心灵。音乐家通过表达情感来指引人们对一定生活情景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