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研究分别对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经济学情况进行比较,希望为临床选择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组,I组38例给予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方案治疗,II组38例给予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成本效果比(C/E)。结果:I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II组为94.7%,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组患者的C/E显著高于II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方案治疗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更经济有效。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毒唑,黄芪注射液,葛根素,参麦注射液
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儿童,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病毒,包括哥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等,主要病理表现为间质细胞浸润,可呈现为局限性也可呈现为弥漫性[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尚未找到特效药进行治疗,一般发病前1周至1个月内多可见症状,未有效治疗可出现心力衰竭,直接威胁患儿生命[2]。近些年来,随着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分别对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经济学情况进行比较,希望为临床选择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病例来源于我院儿科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间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诊断标准参照我国1999年昆明会议上的相关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38例为I组,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10个月至13岁,平均(5.2±1.3)岁,病程4-36 d,平均(15.2±4.3)d;38例为II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1至14岁,平均(5.3±1.5)岁,病程5-38 d,平均(15.1±4.8)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I组患儿参照任春霞报道[3]给予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方案治疗:葛根素注射液与250 ml浓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根据患儿年龄7岁以下者用量0.2 g/次,7岁以上(含7岁)患儿0.4 g/次,每日1次,参麦注射液用量200ml/次与250 ml浓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
II组患儿参照崔树梅报道[4]给予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方案治疗:病毒唑与100-200 ml浓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根据患儿体质量用量10-15 mg/kg,每日1次,黄芪注射液与100-200 ml浓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用量0.5 ml/kg,每日1次。
两组患儿均同时给予常规对症综合治疗,包括免疫调节、保护心肌、营养心肌等。全部病例均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价[5]
治愈,患儿临床不良症状及阳性体征均完全消失,心电图、超声、X线胸片等检查正常,运动试验阴性;显效,临床不良症状、阳性体征、心电图、超声、X线胸片、运动试验等结果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进步,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各项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1.3.2药物经济学指标[6]
收集患儿治疗的检查费、药物费用、治疗费等,计算住院总费用,即成本费用(C);计算治疗总有效率为效果指标(E);成本效果比=C/E。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间比较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间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间应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评价
如表1所示,I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II组为94.7%,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评价(例)
2.2成本效果比
如表2所示,I组患者的C/E显著高于II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治疗的成本效果比结果比较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机制,但已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病毒的直接作用造成的心肌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心肌损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主要表现,后期则主要表现出免疫损伤。多种细胞因子以及一氧化氮无参与和介导了心肌损伤及微血管损伤,进而对心脏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心肌缺血缺氧使氧自由基大量激活,出现大量脂质过氧化物,刺激细胞膜损伤,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而引起细胞凋亡,最终造成代谢紊乱和细胞内结构异常。因此,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以抗病毒、营养心肌、抑制心肌炎性反应及清除氧自由基等为主要机制。
崔树梅报道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显效率为64.3%,治疗后心肌酶谱相关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黄芪有免疫调节、清除氧自由基、抗病毒等作用对正性肌力作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黄芪还有拮抗钙离子作用,起到保护心肌的效果。本组中采用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7%,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任春霞报道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的治疗有效率为91.2%,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具有一致性。葛根素为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中所提取出的一种单体异黄酮化合物,对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葛根素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可减轻心脏负荷,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也有抗自由基作用。参麦注射液为人参和麦冬提取物,有补心气、益心阴作用,具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修复心肌细胞等作用。因而联合应用葛根素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成本效果分析为现代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基本思路为利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确定的治疗目标[6]。随着临床价格敏感性越来越高,成本效果分析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组中对两种不同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案进行了药物经济学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方案II的C/E更低,说明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方案治疗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更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 马沛然,王小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争议问题剖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9):667-668.
[2] 郑承宁,周忠蜀.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3):973-975.
[3] 任春霞. 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09,2(13):52-54.
[4] 崔树梅. 病毒唑与黄芪注射液联用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99-100.
[5] 张莉,王保和,胡晶,等. 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6):700-706.
[6] 周思民. 四种抗菌药物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M].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3-18.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毒唑,黄芪注射液,葛根素,参麦注射液
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儿童,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病毒,包括哥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等,主要病理表现为间质细胞浸润,可呈现为局限性也可呈现为弥漫性[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尚未找到特效药进行治疗,一般发病前1周至1个月内多可见症状,未有效治疗可出现心力衰竭,直接威胁患儿生命[2]。近些年来,随着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分别对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经济学情况进行比较,希望为临床选择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病例来源于我院儿科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间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诊断标准参照我国1999年昆明会议上的相关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38例为I组,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10个月至13岁,平均(5.2±1.3)岁,病程4-36 d,平均(15.2±4.3)d;38例为II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1至14岁,平均(5.3±1.5)岁,病程5-38 d,平均(15.1±4.8)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I组患儿参照任春霞报道[3]给予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方案治疗:葛根素注射液与250 ml浓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根据患儿年龄7岁以下者用量0.2 g/次,7岁以上(含7岁)患儿0.4 g/次,每日1次,参麦注射液用量200ml/次与250 ml浓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
II组患儿参照崔树梅报道[4]给予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方案治疗:病毒唑与100-200 ml浓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根据患儿体质量用量10-15 mg/kg,每日1次,黄芪注射液与100-200 ml浓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用量0.5 ml/kg,每日1次。
两组患儿均同时给予常规对症综合治疗,包括免疫调节、保护心肌、营养心肌等。全部病例均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价[5]
治愈,患儿临床不良症状及阳性体征均完全消失,心电图、超声、X线胸片等检查正常,运动试验阴性;显效,临床不良症状、阳性体征、心电图、超声、X线胸片、运动试验等结果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进步,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各项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1.3.2药物经济学指标[6]
收集患儿治疗的检查费、药物费用、治疗费等,计算住院总费用,即成本费用(C);计算治疗总有效率为效果指标(E);成本效果比=C/E。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间比较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间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间应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评价
如表1所示,I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II组为94.7%,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评价(例)
2.2成本效果比
如表2所示,I组患者的C/E显著高于II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治疗的成本效果比结果比较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机制,但已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病毒的直接作用造成的心肌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心肌损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主要表现,后期则主要表现出免疫损伤。多种细胞因子以及一氧化氮无参与和介导了心肌损伤及微血管损伤,进而对心脏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心肌缺血缺氧使氧自由基大量激活,出现大量脂质过氧化物,刺激细胞膜损伤,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而引起细胞凋亡,最终造成代谢紊乱和细胞内结构异常。因此,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以抗病毒、营养心肌、抑制心肌炎性反应及清除氧自由基等为主要机制。
崔树梅报道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显效率为64.3%,治疗后心肌酶谱相关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黄芪有免疫调节、清除氧自由基、抗病毒等作用对正性肌力作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黄芪还有拮抗钙离子作用,起到保护心肌的效果。本组中采用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7%,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任春霞报道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的治疗有效率为91.2%,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具有一致性。葛根素为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中所提取出的一种单体异黄酮化合物,对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葛根素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可减轻心脏负荷,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也有抗自由基作用。参麦注射液为人参和麦冬提取物,有补心气、益心阴作用,具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修复心肌细胞等作用。因而联合应用葛根素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成本效果分析为现代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基本思路为利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确定的治疗目标[6]。随着临床价格敏感性越来越高,成本效果分析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组中对两种不同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案进行了药物经济学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方案II的C/E更低,说明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方案治疗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更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 马沛然,王小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争议问题剖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9):667-668.
[2] 郑承宁,周忠蜀.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3):973-975.
[3] 任春霞. 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09,2(13):52-54.
[4] 崔树梅. 病毒唑与黄芪注射液联用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99-100.
[5] 张莉,王保和,胡晶,等. 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6):700-706.
[6] 周思民. 四种抗菌药物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M].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