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变局的首要问题是历史定位。以大变局框架审视中国与周边的关系,则更富有历史意蕴。21 世纪第二个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依据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早在19世纪后期,伴随一批国家的崛起,中国政治家也提出过大变局的观点。但是,两种类型的国家崛起带给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是完全不同的。
思考百年大变局,除了经济总量指标之外,还需要更多更富有内涵和实质含义的新因素。对于大国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水平比经济总量更加重要,因为前者从真正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意味着工业化水平发展程度,进而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化逐步达到治理水平的提升。
在第一个“百年大变局”中,中国由强盛转向衰落。19世纪后期,美国、日本和德国都在走崛起之路,他们要挑战的主要是英国,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波及传统区域,导致不少旧帝国的瓦解。中国不幸也是如此,王朝解体,朝贡秩序崩溃,周边被切割成碎片,组成不同的阵营。
从人均收入看,100多年前的中国不仅极落后于西欧列强,也大大落后于邻国。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数据显示,1900年,中国人均GDP为540国际元(Geary-Khamis Dollar,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的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约为美国的16.2%;1913年,中国人均GDP为552国际元,约为美国10.4%;1929年,中国人均GDP为562国际元,约为美国的8.0%。1890年日本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国际元,1929年首次超过2000国际元。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一些原本属于朝贡秩序圈覆盖的国家,已经比中国发展得要好。例如,1913年,在东亚各经济体中,只有尼泊尔的人均GDP低于中国。1929年,只有中国、印度和泰国的人均GDP低于1000国际元,其他经济体的人均GDP均在1000国际元以上。
二战期间亚洲国家深受战争伤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下滑,一度停滞。1913年,东亚16个经济体的平均人均GDP为678国际元,东亚30个经济体的平均人均GDP为752国际元。然而到了近40年之后的1950年,东亚16个经济体的平均人均GDP为666国际元,东亚30个经济体的平均人均GDP710国际元。在麦迪森的统计分类中,“东亚”范围较广,实际上覆盖了中国的周边大部分地区,以人均GDP衡量,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中国周边“失去的40年”,两次世界大战对“失去的40年”负主要责任。
在第二个“百年大变局”中,一批发展中国家相继崛起,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中国全面走向复兴的前景变得明朗,周边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再度发生转变,中国重新成为推动周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百年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一个与中国关系更加紧密的周边正在回归。
经济增长率被认为是判断一个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最为重要的指标。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速大约2%,另外一个重要参考值是截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最近一轮全球经济年均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数据显示,1984~2007年,按市场汇率计算,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略高于3.2%,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3.8%。
以市场汇率衡量,2018年周边经济体中排名前12的国家合计占周边经济体总量的97.2%。其中,前六大经济体——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合计占比为84.5%。按市场汇率计算,2018年中国周边经济体总量达到13.3万亿美元,比21世纪初翻了一番多。从经济增速来看,2018年中国周边经济增速为4.3%,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和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尤其突出的是,中国经济增速仍高于周边经济增速两个百分点,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得益于两个出口高速增长时期,1986~1998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11.2%,2002~2007年年均增速为17.3%。推动形成这两个阶段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分别是1985年美国欲改善国内收支不平衡状况主导签署《广场协议》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这两个阶段中,亚洲新兴市场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美发达市场。IMF数据表明,1984~2011年,全球貿易年均增速为6.3%;而2012~2022年,全球贸易年均增速只有3.6%。这意味着全球贸易扩张速度无法满足亚洲的出口需求,亚洲必须加强地区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内消费市场的发展能力。
在第一个百年变局中瓦解的周边秩序,经过一个世纪的变化,目前似乎正在变得更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之一主要来自中国本身的复兴,中国重新成为周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特别是最近20年的历史表明,一个强大的中国有助于周边经济体抵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以及高速的经济增长,也给周边带来了巨大红利。中国正在迅速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国,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团结周边国家、夯实中国与周边关系的举措,例如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快速协调组织周边国家召开抗疫会议,并向周边多个国家派出医疗队。
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百年大变局加速发展。4月3日,亚洲开发银行(ADB)预测2020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只有2.2%,而去年9月估计值为5.5%。IMF也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出现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因此,新冠疫情对亚洲经济的冲击远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过,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如果疫情早日结束,ABD预计2021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反弹至6.2%,这意味着亚洲经济体仍具备超强的经济复苏能力。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占全球四分之三,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因而将进一步缩小与发展中经济力量的对比。抗击新冠疫情考验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如果中国率先步入后疫情时代,将更能引领周边发展。
思考百年大变局,除了经济总量指标之外,还需要更多更富有内涵和实质含义的新因素。对于大国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水平比经济总量更加重要,因为前者从真正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意味着工业化水平发展程度,进而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化逐步达到治理水平的提升。
朝贡秩序的瓦解
在第一个“百年大变局”中,中国由强盛转向衰落。19世纪后期,美国、日本和德国都在走崛起之路,他们要挑战的主要是英国,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波及传统区域,导致不少旧帝国的瓦解。中国不幸也是如此,王朝解体,朝贡秩序崩溃,周边被切割成碎片,组成不同的阵营。
从人均收入看,100多年前的中国不仅极落后于西欧列强,也大大落后于邻国。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数据显示,1900年,中国人均GDP为540国际元(Geary-Khamis Dollar,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的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约为美国的16.2%;1913年,中国人均GDP为552国际元,约为美国10.4%;1929年,中国人均GDP为562国际元,约为美国的8.0%。1890年日本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国际元,1929年首次超过2000国际元。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一些原本属于朝贡秩序圈覆盖的国家,已经比中国发展得要好。例如,1913年,在东亚各经济体中,只有尼泊尔的人均GDP低于中国。1929年,只有中国、印度和泰国的人均GDP低于1000国际元,其他经济体的人均GDP均在1000国际元以上。
二战期间亚洲国家深受战争伤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下滑,一度停滞。1913年,东亚16个经济体的平均人均GDP为678国际元,东亚30个经济体的平均人均GDP为752国际元。然而到了近40年之后的1950年,东亚16个经济体的平均人均GDP为666国际元,东亚30个经济体的平均人均GDP710国际元。在麦迪森的统计分类中,“东亚”范围较广,实际上覆盖了中国的周边大部分地区,以人均GDP衡量,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中国周边“失去的40年”,两次世界大战对“失去的40年”负主要责任。
中国复兴与亚洲崛起
在第二个“百年大变局”中,一批发展中国家相继崛起,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中国全面走向复兴的前景变得明朗,周边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再度发生转变,中国重新成为推动周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百年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一个与中国关系更加紧密的周边正在回归。
经济增长率被认为是判断一个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最为重要的指标。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速大约2%,另外一个重要参考值是截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最近一轮全球经济年均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数据显示,1984~2007年,按市场汇率计算,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略高于3.2%,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3.8%。
以市场汇率衡量,2018年周边经济体中排名前12的国家合计占周边经济体总量的97.2%。其中,前六大经济体——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合计占比为84.5%。按市场汇率计算,2018年中国周边经济体总量达到13.3万亿美元,比21世纪初翻了一番多。从经济增速来看,2018年中国周边经济增速为4.3%,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和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尤其突出的是,中国经济增速仍高于周边经济增速两个百分点,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得益于两个出口高速增长时期,1986~1998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11.2%,2002~2007年年均增速为17.3%。推动形成这两个阶段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分别是1985年美国欲改善国内收支不平衡状况主导签署《广场协议》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这两个阶段中,亚洲新兴市场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美发达市场。IMF数据表明,1984~2011年,全球貿易年均增速为6.3%;而2012~2022年,全球贸易年均增速只有3.6%。这意味着全球贸易扩张速度无法满足亚洲的出口需求,亚洲必须加强地区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内消费市场的发展能力。
在第一个百年变局中瓦解的周边秩序,经过一个世纪的变化,目前似乎正在变得更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之一主要来自中国本身的复兴,中国重新成为周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特别是最近20年的历史表明,一个强大的中国有助于周边经济体抵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以及高速的经济增长,也给周边带来了巨大红利。中国正在迅速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国,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团结周边国家、夯实中国与周边关系的举措,例如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快速协调组织周边国家召开抗疫会议,并向周边多个国家派出医疗队。
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百年大变局加速发展。4月3日,亚洲开发银行(ADB)预测2020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只有2.2%,而去年9月估计值为5.5%。IMF也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出现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因此,新冠疫情对亚洲经济的冲击远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过,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如果疫情早日结束,ABD预计2021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反弹至6.2%,这意味着亚洲经济体仍具备超强的经济复苏能力。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占全球四分之三,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因而将进一步缩小与发展中经济力量的对比。抗击新冠疫情考验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如果中国率先步入后疫情时代,将更能引领周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