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炒藜蒿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这一句在赣北妇孺皆知的话,指的就是藜蒿。
  藜蒿,又名水蒿,是一种生长在鄱阳湖浅水区的水草,长成的时候足有半人多高。每年的2、3月份,正是野生藜蒿大量上市的季节。过了这个季节,就进入了雨季,湖水渐涨,湖面急剧扩大,野生藜蒿被湖水浸没,一方面采摘不易,另一方面藜蒿也长得老了,不好吃了。
  奇怪的是,鄱阳湖周围的县市并不怎么爱吃藜蒿,反倒是南昌人的最爱。作为一种野菜,藜蒿有一种独特的清香,但若是用其单独炒菜,口感太糟糕,略有麻涩味,非得将其和腊肉搭配,方能显出其清香脆嫩的特色。想来这是南昌人的祖辈经过无数次地摸索,方才总结出来的经验,由此,这道腊肉炒藜蒿则成为南昌最富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菜。
  做这道腊肉炒藜蒿,首先得将藜蒿洗干净,将叶子全部去除(为什么不吃叶子?我想这也是前辈们的经验总结吧,估计其叶子口感并不佳,所以腊肉炒藜蒿完整地说应该是腊肉炒藜蒿茎),剩下的茎则从顶端最细最嫩的地方开始,一小段一小段地掐断,每段寸许,再长吃的时候就不方便了。记住,一定得用手掐,不能用刀切。因为用手掐的时候可以凭手感判断茎的粗嫩程度,掐到不太能掐得动的时候,剩下的茎就得扔了。因为剩下的茎太老,就算做出来也基本上嚼不动,白白浪费油盐不说,强行吃下去不但品尝不到美味,而且还加重胃肠负担。
  这些掐好的藜蒿茎先别忙着炒腊肉,还得先放到开水里煮一小会儿再捞水备用,我们南昌话俗称“抄一道水”。为什么要有这道工序?因为野生的藜蒿有微毒,做菜前抄一道水是为了尽量将其所含的毒素去除。
  说到这里,也许有朋友被吓住了。什么?原来藜蒿有毒?那我可就不敢吃了。呵呵,其实中医里所说的“毒”,不仅仅是指毒药,一切让人体有所不适应的东西在中医里都可以被称为“毒”,比如说平常老说的“寒毒”“热毒”什么的。有朋友说了,腊肉炒藜蒿确实好吃,但却不敢多吃,因为吃了上火,脸上爆痘痘。其实你之所以感觉吃了以后上火,要么可能是藜蒿偏老,要么可能是做菜的时候少了这道抄水的程度,所以“毒”性较重,导致气虚上火。
  扯得有点远,赶紧回来说做菜。
  将藜蒿收拾好了以后,将腊肉切成薄片,装入碗中待用。这腊肉要切得越薄越好,越薄则越容易入味。而且你别全选精肉切,最好是照着五花肉的标准切,每片里有肥有瘦,这样做出来的味道才最好。
  炒菜时,记住“油多火旺”这四个字,待锅中油烧至约六、七成熟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生姜末子、干辣椒末子、大蒜放入锅中,用勺子快速煽炒一下,然后将切好的腊肉放入锅中翻炒。翻炒一会儿后再将藜蒿放入。这时候要往锅里放点料酒,视情况放少许水(如果藜蒿足够嫩的话则无需加水),然后就挥勺翻炒。
  起锅前再放少许味精和盐(盐不是必加的,因为腊肉本身就是咸的,只是南昌人口味重,多数选择再适量加一点),翻匀后就可以起锅装入盘中了。
  上桌前再往盘中滴两滴小麻油,用筷子拌匀再端上餐桌,那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这道腊肉炒藜蒿做出来,腊肉金黄,肥而不腻,藜蒿青绿,脆嫩爽口,且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真可谓色、香、味俱全,乃是南昌一道特色菜。
  吃腊肉炒藜蒿,最好的是天然野生的藜蒿。近些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人工培植的藜蒿,这种藜蒿只要长得有尺许高就割下上市,所以其茎比野生的要嫩得多,但却没有野生藜蒿那种纯天然、独特的清香,做出来的腊肉炒藜蒿在味道上总感觉缺把劲。
  说来腊肉炒藜蒿是南昌的特色菜,但有湖南的网友告诉我,湖南也吃这道菜。想想,这也正常。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人口剧减,清政府遂“湖广填四川”。可湖广地区乃四战之地,又是米粮仓,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把湖广人口大量迁居四川,当地留下的人口数量不足,负面影响太大,于是又接着搞“江西填湖广”。大批的江西人移居湖南,把饮食习惯也带了过去。
  藜蒿这种水草说是鄱阳湖的特产,但只要气候适宜,也不是在别地就长不出来,只是没有鄱阳湖这么产量大,名头响罢了。江西、湖南气候相近,历史上渊源甚广,赣菜也可算是湘菜系的一个分支。
  湘赣本一家,这话挺有道理。
  (转载自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If the Hollywood movie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suggests that a life lived backwards can be far more enriching, then the latest online writing phenomenon shows that a story read backwards i
期刊
如果说好莱坞电影《返老还童》证明了逆时针的生命轨迹可以更加丰富精彩,那么最新的一种网络文体则说明了故事倒着读也同样有趣。  包括《西游记》和《红楼梦》在内的一些古典名著纷纷被网民们改编成“倒写体”。原著的结局成为了故事的新开始,而原著的开端变成了新故事的结局。  《西游记》是第一个被改写的故事。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石猴保护一位僧人前往西天取经的救赎故事。但在网民改写的新版本中,这只猴子在帮
期刊
警示俄国人  康熙时,俄罗斯贡使入京,康熙帝下令挑选了一批精于摔跤扑斗的壮汉在使馆内伺候。不管俄国的贡使还是随从,只要出门上街,都有一名壮汉跟随。如果发现俄国人有扰民行为,便从其身后踢上一脚。因为俄国人身高体大,然而穿的裤子都很紧瘦,抬腿迈脚很不灵便,一踢之下便倒地不起。康熙以此警示俄国人要遵守大清纪法。  水晶烟管  康熙不饮酒,还特别讨厌吸烟。溧阳史文靖和海宁陈文简二人酷嗜淡巴菰(注:一种吕宋
期刊
黑森林蛋糕是一种巧克力夹心蛋糕,上面缀满樱桃,裹有大量的泡沫鲜奶油。樱桃的酸味和巧克力的甜味搭配得颇为美妙,这就不难理解黑森林蛋糕为什么会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蛋糕之一。  历史学家认为,黑森林蛋糕起源于16世纪的黑森林地区,那里是德国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有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高地。黑森林地区因其大片美丽的樱桃树而闻名——过去的习俗是,每对新婚夫妇都要栽一棵樱桃树——据说这些樱桃树是黑森林蛋糕的灵感来源
期刊
Black forest gateau is a chocolate layer cake, heavy with cherries and swathed in loads of whipped cream. The sour cherries and sweet chocolate are so good together that one can understand why this ha
期刊
Hello  Do you remember me  I am your long lost pen pal  It must have been ten years ago we last wrote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happened  I guess life came in the way  Let me know if you’re still aliv
期刊
“印度人没有历史。”这是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可印度是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可能是指印度历史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它的历史是同神话搅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第三,印度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只有神话无信史  印度古代有发达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但史书奇少,根本没有像
期刊
有人说做生意、办企业不是打仗,因而学兵书《孙子兵法》没用。  也总会有人说抢市场、拼效益如同打仗,从兵书上头学一些方法,大有好处。  前一种意见,乍听有些迂阔:战场杀戮是竞争,市场拼搏也是竞争,以古之血腥竞争之策略应用于今之和平竞争之中,何过之有?岂不妙哉?  但后一种意见,也经不起细想:一场大战,难免是交战双方私欲膨胀、意气嚣张、不顾手段、不计成本的拼搏。倘若今之市场竞争似此无所顾忌,专以背信、
期刊
我们今天可能仍难以介绍陈寅恪。这位不世出的人物,当时、后来以及今天都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只是人们至今少能准确地理解他。人们多随喜般地称赞他的学问、他的个性;甚至人们也多少了解陈先生在艰难环境中对学问、精神自由的坚守,但人们很少总结出这个中国人给我们带来的荣誉、精神成果以及他对现代大学教育和人生教育等的启示和个人革新……  谈起陈寅恪,总让人想到唐人诗:“千古文章未尽才,一生襟抱未尽开。”是的,按亲友
期刊
许多人觉得,古龙的风格很易学。因为一个普通读者读古龙,乍看之下,不会觉得他有金庸或梁羽生那么厚的功底——你可以轻松从金庸书里读出他喜欢《水浒》,熟稔《红楼》,他对希腊戏剧、莎士比亚、大仲马、《三言二拍》、《史记》、诗词歌赋等无数东西,都烂熟于心。而古龙,乍看只能说,这位对诗挺熟,尤其体现在人名儿上,比如白玉京,比如叶孤城。  但稍微看看他的随笔或评述,就会发现,他对福楼拜、海明威、杰克伦敦这些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