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经立体定向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以预防术后再出血风险.方法 选取接受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的86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发生组(20例)与未发生组(66例),统计并比较2组基线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脑出血患者经立体定向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酗酒史、丘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差、首次抽吸负压或量过大、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过长、甘露醇使用量过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低表达是脑出血患者经立体定向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酗酒史、丘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差、首次抽吸负压或量过大、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过长、甘露醇使用量过多、FIB低表达可增加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术后再出血风险,临床应重视具有上述再出血风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合理干预,可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微循环作为机体内重要的物质交换场所,其状态易在围术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发展为微循环障碍.而病理情况下,即使大循环指标良好稳定,但微循环仍有可能处于受损状态,表明大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血流指标存在分离现象.各种监测手段能在整个围术期较好的观察微循环动态变化,目前较为方便无创的监测手段是旁流暗视野(SDF)成像技术,通过舌下微循环图像采集能够对微循环状态进行评估,并能够较一般大循环指标超前预测预后,对指导液体复苏、休克时期用药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对围术期各种影响因素下微循环改变进行阐述.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醋酸曲普瑞林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清激素水平、生长发育、卵泡直径、子宫容积及卵巢容积.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血清雌激素(E2)分别为(14.4±4.2)ng·L-1、(9.9±3.
目的 调查1647例健康体检者骨密度情况,分析引起骨量异常的相关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9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测定的1647例健康体检者的骨密度结果和一般资料.结果 健康体检者骨量正常者707例,骨量减轻者504例,骨质疏松者436例,骨量异常人数总占比为57%;单因素分析发现,骨量异常与骨量正常人群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情况、血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年龄≥61岁、体型过瘦、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从事劳力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血清RhoA相关蛋白激酶1(ROCK1)水平及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B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C组采用缬沙坦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患者ROCK1水平,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指标;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24 h收缩压(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