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理念,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耐心等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的每个角落适时等待:在呈现问题情境后适时等待——等待学生对知识迫切需要的体验;在体验自主探究中适时等待——等待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在组织交流反馈时适时等待——等待学生有价值成果的出炉;在发现错误生成后适时等待——等待学生对错误资源的自我否定。假如能多一些等待,学生就多一些自主探索的经历和体会;多一些对问题的深思和熟虑;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相信多一些等待,方能让数学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使师生共同演绎精彩。
  关键词:适时;等待;生成;体验;点燃;出炉;自我否定
  我们的课堂需要“等待”
  以往在听别人的课或自己的上课中经常会感受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为了能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过程,往往不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急着走下一个教学环节,甚至在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出问题的时候,干脆就自己说出标准答案。表面上看,教学程序完整,学习效果不错。谁知:长期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教学下,学生会产生依赖、不愿思考或者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漠不关心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诸如此类,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另外一种现象: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理念,让我们许多老师绞尽脑汁,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使出浑身解数,动手实践,合作探讨,游戏竞赛,花样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空前高涨,学习热情无法言语。在这热闹的场景背后,我有了自己的思考:是的,这热闹的课堂、活跃的气氛,极大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一切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浮躁的情绪、注重表现的心理和缺乏独立的个性化思考。因此,我认为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老师是应该多些激情,但也应该多些耐心,多些等待;不但要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也要适时给学生留下一方“静土”,在这里等待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课堂的各个角落把握等待的时机,学会等待,留给学生感知、思考、感悟的时空,去生成出更多的课堂教与学的精彩……。
  我们在课堂需要时“等待”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数学课堂是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阵地。课堂上,我们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不能着急,要多一份耐心,在课堂需要的时候静静等待。在我们的等待中,在我们的宽容中,学生不但会收获知识,也会收获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更会收获做事的自信,这样的等待学生会受益无穷。
  在呈现问题情境后适时等待——等待学生对知识迫切需要的体验
  这里我想说,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有重要的学习效果:比如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会提高,推理活动会增加,问题会多样化,问题和回答的灵活性会增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会增强,等等。只有真正做到增加等待时间,才有助于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发现学习的情境。再说,心理学家也通过实践证明: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最容易产生创新灵感。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必须倡导有利于学生创新力发挥的民主、和谐、宁静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耐得住等待的“寂寞”,给足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进入一种“想知又不得知,想说又不会说”的境地。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激烈碰撞阶段,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在这时老师善于等待,留有一定的静思时间,让学生静“入”情境,深入思考,就会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历经“顿悟”,更能在经历曲折探索过程之后获得真正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数学思考的魅力。
  就在学习四年级《乘法的简便运算》计算24×25时,我在让学生板演时,发现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多:
  ①24×25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得600
  ②24×25=25×4×6=100×6=600
  ③24×25=24×5×5=120×5=600
  ④24×25=25×8×3=200×3=600
  ⑤24×25=25×2×12=50×12=600
  ⑥24×25=4×6×5×5=(4×5)×(5×6)=20×30=600
  ……
  那多的方法,我特地放下自己急性子的脾气,耐心地等待学生对上述这些方法的感悟,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对比,一致认为:这题如要直接计算,只有象方法①一样进行列竖式,但是比较麻烦。要么象方法②③④⑤这一样比较简便,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先拆成两个一位数的积,再分别和这个两位数相乘,也可以象方法⑥一样把两个两位数都拆两个两位数进行计算,也比较简便。这时,为了优选方法我才提問:“那为什么后面五种方法都会简便呢?”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学生很快发现这几种方法都先算出整十数或整百数,因而比较简便。并对这五种方法进行比较,一致认为方法②先算出100,是最简便的。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所在,并一个个思考:可以怎样算?怎样算简便?最简便的方法是那一种?学生的感悟无疑是到位的,然而,这精彩的感悟不正是因为那等待时间,正是那寂静的课堂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还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体验自主探究中适时等待——等待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老师为了顺利完成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就把学生的自主活动压缩在规定的时间内,减少坡度、增加铺垫,使学生较快地顺利“探”出结果;又如,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就开始倒计时,到点及时向学生活动亮起“红灯”,未成之事就由老师代劳,或者每次的“探”都是优等生们的天下……。面对这些,我们常常为自己对学生思维的包办代替寻找堂皇的理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大家都没想到,老师的“辛劳”和“热情”抹掉了学生思想诞生的过程,扼杀了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学生的思维之花还没来得及开放便已经历了枯萎。   曾经在教研活动中听到过一位五年级老师上《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中这位老师善于等待,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经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多个长方体学具,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一些特点:长方体有6个面,每一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大小一样;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然后老师上场,简单小结: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长方体的这么多知识。其实,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整个学习过程,老师的讲解不多,只是耐心地等待、适时地点拨,学生动手操作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既经历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活动,更有经过静静思考后头脑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如此,学生不仅认识了长方体,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组织交流反馈时适时等待——等待学生有价值成果的出炉
  时下大家都晓得: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不能“一言堂”,要给学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机会和时间。所以在学生的交流展示时,等待显得尤为重要。它
  能保障学生有价值成果的孕育出炉。如果一个学生的想法符合老师所需要的想法,而老师马上“鸣罗收兵”;同一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师急着去判断,告诉学生正确结果等等,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如还是等一等,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另外,班上也总有一些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的学生,这些学生也不能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等一等”,能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就会去研究、去探索,这样以后再遇到同类问题就有能力去解决。也许就是这“等一等”,一朵朵智慧的浪花就会在这无声的等待之中悄悄绽放。
  在上学期一节县级公开课“三角形的特性”的试教课上,我让一位学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那位同学流利地进行了回答,当我听到他的正确答案后,想马上进入下一环节,顾不上听他的后半句话就让他坐下了,那后半句话被我硬生生的堵了回去。殊不知同学的那后半句话正是我下一个环节的重点,当我在上下一环节时,那位同学说:“老师,我刚才就是想说这个意思。”多么聪明的一个孩子!课上完后,领导对我的课给予的那几句中肯的建议,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尤其是那一句“等一等”。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或没回答完时我没等他们说完自己的思路就轻易作了判断,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我没等学生来得及理清自己的表达,就急于领着学生说出答案,剥削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许就在这“等一等”的开放时空,一朵朵智慧的浪花就会在这无声的等待之中悄悄绽放,一个个有价值的成果正在悄悄出炉。所以让我们“等一等”,或许精彩会无限!
  在发现错误生成后适时等待——等待学生对错误资源的自我否定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探索,难免就会有出错。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下来,大家无可非议:新课程的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它不是老师可以完全预设的,老师也不可能牵着学生走进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轨道。再说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的理解方式、思考角度也不尽相同。看来出错是在所难免的了。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此,课堂上当学生出现差错时,老师不要急于修正他们的错误,急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把完整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没有经历亲手实践体验的无意识状态下,是容易淡忘的,应该给学生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同时加上老师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纠正。其实,当学生的想法和老师的意图相冲突时,老师不妨退一步——静静倾听。这时退一小步,就有时间冷静思考,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可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以及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相信很多老师都听过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上的《平均数》,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他出示一个五一期间北京博物馆参观人数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估计这5天(1200、1300、100、800、700)参观的平均人数大约是多少人?学生纷纷进行估计,有的说估计有1300人,有的估计有1000人,也有的估计900人,可有个学生说有1500人。对于学生的估计结果,虽然有错误,但吴老师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是说:“你估计的准吗?请你计算一下。”等结果一出来,吴老师首先肯定了估计结果是1000的学生,并赞扬他说:“你估计的可真准啊!”然后,又对估计1500的这位同学说:“你去采访一下他们,怎么会估的这么准。”估计结果是1000的同学介绍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吴老师又回过头来问1500的同学:“你现在有什么启发?可以介绍给全班同学听一下吗?”最后,吴老师同样表扬了这位同学:“虽然错了,可是他能从同伴那里得到启发,不但改正了自己的錯误,而且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以后学习一定会进步的”。多么完美的一个教学环节啊,教学过程中吴老师没有把回答错误学生的答案直接否定,而是等待那位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否定,这个过程或许浪费了很多时间,或许打乱了他的上课进程,但吴老师还是耐心等待了,对那位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掌握,还是信心提升上都是受益匪浅的。
  总之,等待是一种期望,是一种鼓励,课堂上,需要我们多一些等待。多一些等待,学生就多一些自主探索的经历和体会;多一些对问题的深思和熟虑;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提升。正如《教师的心灵温度》的作者徐洁老师所说:“课堂应以鲜活色彩为底子,是智慧的、灵动的、思维的、个性的。”我们不仅要追求数学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关键是追求学生思维的流动和深入。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都在进行紧张的思考,我珍视这样的等待时刻,因为这样的等待,值!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数学卷》
  [3]《小学数学教育》2006年第7-8期《让数学课堂拥有一方“静土”》
  [4]《教师的心灵温度》徐洁著
  [5]《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低段教学中,由于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自主的估算意识和教材编排的枯燥无味使学生没有了“估”的积极性,缺乏深度而又简单机械的估算进一步消磨了 “估”的基础。因此,运用生活化的素材结合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与技能来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迫切性。本文列举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估算教学案例,大胆尝试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  一、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案例1】  在二年级一节估算
期刊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课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很大,学生的写作只是处于一种被动、消极和敷衍的状态。理想的作文应当是学生自己意志驱使之下的行云流水一般的文思泉涌,表达个人对社会,对时事,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体会或者观点!  关键词:知识积累;注重创新;写前指导;多元评价  新课程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实往
期刊
摘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孩子让人费心费力。与其他优秀学生相比,那一群孩子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呵护、精心培育、关怀体贴、理解尊重、淳淳诱导……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疏导艺术  如果說青少年是含苞欲放的蓓蕾,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后进生很可能就是那些迟迟不肯开放的花苞,培育方法不当可能就会提早凋谢。与其他优秀学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呵护、精心培育、关怀体贴、理解尊重、淳淳诱导……
期刊
摘要:数学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课型,它既不能像新授课原封不动地讲一遍,也不能像练习课把主要时间花在做练习题上.而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单元的性质,学生和教师本身的经验、能力来设计教学.教学中只有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复习课的功能。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功能  复习课难上,是很多教师的共识,究其原因:复习主要是旧知重提,若面面俱到又成了罗列知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理论依据  跨入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性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自主创新,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富国、强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从基础教育开始。  爱因斯坦曾经
期刊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三级跳远教学过程当中的几种辅助教材的选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三级跳远;辅助教材;选用;教学  所谓的三级跳远,就是人体在快速的助跑过程当中,利用单脚跳、跨步跳、跳跃三种形式,连续完成三次跳跃的一种运动项目。三级跳远有着十分复杂的技术,与此同时,三级跳远也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三级跳远运动过程当中,只有合理的技术和高超的体能才
期刊
摘要: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总是为教材而教教材,在阅读教学中重理解重分析重体验而轻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是文本的核心,語文学习的核心就是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我们必须由教材内容的分析转向语用的落实。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日积月累的。教师必须自己心中随时充满大语文观,并把这种观念运用于课堂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关键词:大语文观;引领;语用落实  一、现状 重内容分析
期刊
摘要:新课标改革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视,提倡“以学生为本”,体育这一学科的教学对推进我国素质教育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活动的使用可以有效的缓解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但是游戏活动的制定应该本着促进教学的目标,注重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本篇文章就主要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游戏活動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期刊
摘要:政治教材在高中各学科中占有独特的政治宣传地位,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在其领导期间,都会对政治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中关于中国改革、发展等新的表述也会尽可能早的出现在教材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以及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在《文化生活》中已有体现,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分内容预计将会在2015年的教材修订中集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十八大;政治
期刊
摘要:《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开篇即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可是,烛之武奉命入秦营后却是这样一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在秦伯面前,烛之武为什么变换了秦、晋“出场”的次序,且还避去了“伯”、“侯”之称呢?笔者以为,这恰恰是烛之武游说智慧的需要和体现。  关键词:烛之武;游说智慧;游说艺术  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曾经有两次提到郑国当时危如累卵的命运。一次是文章的开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