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承载着许多孩子稚嫩的梦想,一个小小的发现、一个稚嫩的小创意在他们看来都可能被视为一个壮举。这源于我们天真的孩子们都是天生的小科学家,内心都潜藏着一颗爱玩又好奇心十足的种子。根据自身的实践与思考,从课前磨趣,预设探究的兴奋点;课中生趣,爆发学生们的小宇宙;课后延趣,三个方面展开,认为通过有效实验,能敲开孩子的兴趣之门。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实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本文从提高科学实验的准备、操作和课后延伸等方面,阐述如何发掘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还科学课堂以轻松愉悦的本色谈一点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课前磨趣,预设探究的兴奋点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科学探究的载体,是提升科学素养的阶梯。做好实验课的教学,利用好实验的各种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1.下水实验找准关键点,保障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生成的兴趣
趣味并不仅仅只是一时爆发的笑点,深层剖析它则更多的是一种愉悦感,一种满腔的热情。成功能给人愉悦之感从而让人满腔热忱去融入其中。
在教科版科学课程中就有许多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同一个现象发生却存在许多不同变量的共同作用,要一一求证难度较大也有些繁琐。这样就非常有必要教师课前立足学生角度,把实验先做一做,思考实验中可能会遭遇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等,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如在上三年级《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前,我就要依据在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来设计、准备相应的教学案和实验器材最后再用准备的器材把实验做一遍,看看准备的液体粘稠度是否合适,有问题就及时解决,避免课上出现意外。
2.有选择的提供实验材料,强化学生体验科学的学习之趣
时代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中的各种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验室里各种实验器材、教具、学具一应俱全。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准备好材料,而是要合理选择材料,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作用于教学。
如《给冷水加热》一课按教材中的密封塑料袋来装水,体积膨胀的效果有限且极易有空气,容易误导学生。我就改用了弹性好的气球,水也是开水放凉了再装的,尽量避免空气的产生。经过N次的实验验证,如此准备的材料尽管有些繁琐但实验效果是惊人的。再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一组简单、生活化、有结构的材料:一个带盖空瓶、两根吸管、一个注射器、一块橡皮泥、水。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将瓶内的水引出来。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得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案。
二、课中激趣,爆发学生的小宇宙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重点还是要顺应孩子的“爱动、爱玩、好奇心强”的天性,充分赋予他们“动手动脑”的机会,化静为动,以趣激趣,让他们在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中体验、成长。
1.做感兴趣的实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改进与创新实验,其中包括对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和对实验方法、过程的再设计。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趣味实验(教师自创、改进或引用他人的趣味小实验)。
如上《磁力会发生变化吗》一课时,用挂回形针来验证磁力变化还是有些不方便的(一不小心就碰掉了)。延误了时间不说,机械的重复挂回形针的动作可能并不那么有意思还得小心翼翼。我就想让他们穿一串小螺帽,简单的系在磁铁相应位置上,然后将螺帽串往上推近磁铁,看看吸附了多少螺帽。如此可以重复做几次,很方便。
通过趣味实验,能引起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实验,它可以是一个奇幻的魔术表演,也可以是一场趣味的游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激活疑难实验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实验,对孩子们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不能正确进行定量的测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与学科教学高度关联,深度融合。
如《冰融化了》一课,用温度计很难正确测量融化温度是0℃,改用热敏传感器,给学生准确的概念;又如在上宇宙单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视频或是flash动画技术让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再如《水的三态变化》一课学习时,教师先播放水瞬间结冰的视频,引出水的三种不同形态。学生向往现代技术,崇尚科学技术,往往会被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上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时,设计一个动画魔术环节,让学生预测暗箱中的连接情况,在PPT出示结果。上《光和影》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皮影戏、手影舞等激发课堂趣味。
将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降低科学实验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3.大胆尝试,开拓学习空间,到更真实、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是关于植物的课,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讲得吐沫横飞而学生们在倾听之中昏昏沉沉,睡意渐起。如果是这样,不妨大胆地带出去,带着七分的学习目的和三分的闲情逸致去偌大的校园中赏赏花,看看树。
三、课后延趣,让孩子对科学的热情持续“保鲜”
近几年来,随着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课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积极性很高。有些探究活动,受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上全部完成,而学生又有很大兴趣,教师就可顺势布置为课外延伸探究内容。
如对凤仙花的种植、养蚕、食物发霉等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饲养活动。对于这些活动只能安排在课余时间,或者集体种植养殖,摆放在班级生物角,以供师生可以实时交流、记录。五、六年级有不少的科学小制作活动,学生往往跃跃欲试,但最终没能行动起来。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讲清原理要点后,作为课外作业。如五上《光》单元的制作潜望镜,可以简单用视频播放制作方法,再鼓励学生课下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别具一格的潜望镜。制作完成后,教师别忘了做一次成果展评,学生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学习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
一堂兴趣盎然的课除了上述课前、课中、课后的精心编排,还少不了一位有趣的老师,这也正是孩子们的期待之一。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平日不苟言笑的你又如何能在课上课下与孩子们轻松互动呢?变成有趣的老师可能只不过是一个“白日梦”?可那又怎样?未来就让我们一起做梦,一起为着梦想而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从心出发,追寻适合自身,契合时代的发展之路。
參考文献:
[1]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玉翠.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2,(07):26.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实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本文从提高科学实验的准备、操作和课后延伸等方面,阐述如何发掘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还科学课堂以轻松愉悦的本色谈一点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课前磨趣,预设探究的兴奋点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科学探究的载体,是提升科学素养的阶梯。做好实验课的教学,利用好实验的各种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1.下水实验找准关键点,保障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生成的兴趣
趣味并不仅仅只是一时爆发的笑点,深层剖析它则更多的是一种愉悦感,一种满腔的热情。成功能给人愉悦之感从而让人满腔热忱去融入其中。
在教科版科学课程中就有许多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同一个现象发生却存在许多不同变量的共同作用,要一一求证难度较大也有些繁琐。这样就非常有必要教师课前立足学生角度,把实验先做一做,思考实验中可能会遭遇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等,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如在上三年级《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前,我就要依据在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来设计、准备相应的教学案和实验器材最后再用准备的器材把实验做一遍,看看准备的液体粘稠度是否合适,有问题就及时解决,避免课上出现意外。
2.有选择的提供实验材料,强化学生体验科学的学习之趣
时代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中的各种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验室里各种实验器材、教具、学具一应俱全。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准备好材料,而是要合理选择材料,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作用于教学。
如《给冷水加热》一课按教材中的密封塑料袋来装水,体积膨胀的效果有限且极易有空气,容易误导学生。我就改用了弹性好的气球,水也是开水放凉了再装的,尽量避免空气的产生。经过N次的实验验证,如此准备的材料尽管有些繁琐但实验效果是惊人的。再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一组简单、生活化、有结构的材料:一个带盖空瓶、两根吸管、一个注射器、一块橡皮泥、水。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将瓶内的水引出来。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得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案。
二、课中激趣,爆发学生的小宇宙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重点还是要顺应孩子的“爱动、爱玩、好奇心强”的天性,充分赋予他们“动手动脑”的机会,化静为动,以趣激趣,让他们在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中体验、成长。
1.做感兴趣的实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改进与创新实验,其中包括对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和对实验方法、过程的再设计。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趣味实验(教师自创、改进或引用他人的趣味小实验)。
如上《磁力会发生变化吗》一课时,用挂回形针来验证磁力变化还是有些不方便的(一不小心就碰掉了)。延误了时间不说,机械的重复挂回形针的动作可能并不那么有意思还得小心翼翼。我就想让他们穿一串小螺帽,简单的系在磁铁相应位置上,然后将螺帽串往上推近磁铁,看看吸附了多少螺帽。如此可以重复做几次,很方便。
通过趣味实验,能引起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实验,它可以是一个奇幻的魔术表演,也可以是一场趣味的游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激活疑难实验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实验,对孩子们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不能正确进行定量的测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与学科教学高度关联,深度融合。
如《冰融化了》一课,用温度计很难正确测量融化温度是0℃,改用热敏传感器,给学生准确的概念;又如在上宇宙单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视频或是flash动画技术让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再如《水的三态变化》一课学习时,教师先播放水瞬间结冰的视频,引出水的三种不同形态。学生向往现代技术,崇尚科学技术,往往会被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上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时,设计一个动画魔术环节,让学生预测暗箱中的连接情况,在PPT出示结果。上《光和影》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皮影戏、手影舞等激发课堂趣味。
将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降低科学实验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3.大胆尝试,开拓学习空间,到更真实、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是关于植物的课,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讲得吐沫横飞而学生们在倾听之中昏昏沉沉,睡意渐起。如果是这样,不妨大胆地带出去,带着七分的学习目的和三分的闲情逸致去偌大的校园中赏赏花,看看树。
三、课后延趣,让孩子对科学的热情持续“保鲜”
近几年来,随着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课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积极性很高。有些探究活动,受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上全部完成,而学生又有很大兴趣,教师就可顺势布置为课外延伸探究内容。
如对凤仙花的种植、养蚕、食物发霉等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饲养活动。对于这些活动只能安排在课余时间,或者集体种植养殖,摆放在班级生物角,以供师生可以实时交流、记录。五、六年级有不少的科学小制作活动,学生往往跃跃欲试,但最终没能行动起来。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讲清原理要点后,作为课外作业。如五上《光》单元的制作潜望镜,可以简单用视频播放制作方法,再鼓励学生课下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别具一格的潜望镜。制作完成后,教师别忘了做一次成果展评,学生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学习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
一堂兴趣盎然的课除了上述课前、课中、课后的精心编排,还少不了一位有趣的老师,这也正是孩子们的期待之一。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平日不苟言笑的你又如何能在课上课下与孩子们轻松互动呢?变成有趣的老师可能只不过是一个“白日梦”?可那又怎样?未来就让我们一起做梦,一起为着梦想而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从心出发,追寻适合自身,契合时代的发展之路。
參考文献:
[1]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玉翠.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