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宋画团扇《雪山萧寺图》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泉高致》有言:“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中国山水画仅在方寸之内、笔墨之间可有千里江山之气象万变。在中国人心中雪代表着冰清玉洁,是情感的寄托。自古皆有文人骚客以雪为题,借雪抒情言志。毫不例外在中国历代山水画中,对雪景的描绘从无缺席,历代画者通过雪景这一题材描绘孤寂、清静、隐逸等意境,从而表达自我心境。
  关键词:置陈布势;时间空间;笔墨意境;冷寂;隐逸
  宋代团扇《雪山萧寺图》(图1)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中无提款,钤有五方收藏印,画面正上方为“天历之宝”下半部分,右边为“朴孙心赏”,左边由上到下依次为“项元汴印”、“墨林秘玩”、“张则之”。此画作者不详,有学者认为应是范宽作品,依据是画面物象排布方式以及笔墨皴法与范宽存世作品极为相似。在范宽存世作品中,确有一副雪景山水作品同样题名《雪山萧寺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幅画做一比较,从笔墨特征上看,团扇《雪山萧寺图》又更似于师法范宽。无论怎样这幅雪景山水团扇依然是传世精品,是或非暂不去考证,本文重点在于分析学习这幅团扇的置陈布势以及笔墨表现,看作者是怎样营造这幅雪景山水意境的。
  一、置陳布势
  画面可分五个层面,由近及远依次为:前景树石、溪口水面、山麓萧寺和茅舍、雪山、远山。体现中国山水画近推远、远拉近的表达手法,真可谓咫尺千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一组五棵寒树,这组树拟人之态尽显其中。一棵小树向画面外延伸但树头又有一种回折,又一棵斜穿过其中两棵树,走势与小树呼应,仿佛要唤小树回来不要走出画面,最前两棵走势向画面中心做远眺之资,剩后一棵却把势引向后面山峰。皆可见“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画禅室随笔》
  溪流源头隐于寒树巨石后的山谷深处,水面成之字式构成,向远方绵延延伸。
  古寺藏于密林山谷中楼阁错落,两三间茅舍露于山麓竹林间,可谓“楼阁宜巧藏半面……远屋唯脊,而前后宜清”《画笙析览》。
  竹林随风浮动,其走势引向岸边停船与行人。船头朝向竹林似是行船归来停于岸边,行人顶风冒雪同样向竹林方向走去。
  画面右侧主体雪山山势由古寺绵延而起,山头向画面左方呈回环之势。
  两层远山错落绵延,其势与雪山呼应。
  可见此画妙在,整体画面中占比最大的寒树、雪山、竹林、水流均置于右侧其走势均向左,而作者在画左侧仅有一舟、一人以及淡淡的远山,设其势向右,画面尽显平衡。
  树、山、人、舟的走势交汇于竹林茅舍,的确有意思画名为《雪山萧寺图》但画的视觉中心却落在了竹林茅舍上。从画中人做迎风避雪姿态,竹林随风摆动,溪口并没结冰而是缓缓流淌,由此z看见此画表现的时间为初遇风雪。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人要前往目的地萧寺,途中遭遇风雪天,他迎风前往竹林茅舍暂避风雪的动态场景呢。
  中国古代文人对寄情于自然山水,游离在画中山水间,追求精神和情感的自由。此画雪山、萧寺、渔舟、流水,幽居、旅人等物象均属典型隐逸山水画题材,表现了画者内心意境的表达。
  二、笔墨表现
  此画展现被风雪笼罩下的雪山幽谷、寒树竹林、萧寺、茅舍。
  用笔强健有力,山石用雨点、钉头皴,皴擦不多而精到厚重。水边置大石巨岩,由于石块被白雪覆盖,皴笔仅简单表现阴阳凹凸。
  巨岩上寒树凋零,作以鹿角枝,淡墨皴染树干。平头点表现山谷密,林介字点作雪山山头灌木。
  淡墨烘染天空、水面。巨岩与其上的寒树笔墨圆浑厚重烘托画中雪景的凝重、天与水的冷寂。在这凝重的画面中,巨石、雪山、河岸与屋顶覆以白粉,以白衬黑,使得画面更显冷寂。
  竹林茅舍与深山萧寺屋檐以下再用淡赭染之,为画面一点珍贵的暖色,在这幅冷寂的画面中给观者以暖心感。
  传达着画者钟情山水隐逸生活,通过笔墨再现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结合再造,从而赋予山水画以表现性,即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此幅画作个人情感与景物描绘相结合,使画者心中自然之境以及隐逸之志得以抒发和表达。
  小结
  中国山水画讲立意、讲布势、用笔运墨、赋色,即中国山水画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以及审美要求上有它自己独立的系统。本文分别从置陈布势、笔墨表现来分析解读宋代团扇《雪山萧寺图》画面意境。展现在一副小小的宋代雪景山水扇面上的无限空间,和以静胜动的时间动感表达之大美,甚至可以感觉到画中气温。并给观者以视觉与内心的触动享受。
  雪景题材山水画,自古以来都深受文人画者的青睐,文化、精神价值也传承至今。置陈布势、笔墨语言是绘画的基础,审美趣味、意境情致为绘画的灵魂。在追求创作技法、笔墨表现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意境的提升和审美上的进步。我们完全可以立足传统,以现在生活为源泉,古为今用,展现时代的艺术风采。
  参考文献
  [1]《林泉高致》(宋)郭熙 著,周远斌 点校 纂注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年版。
  [2]《中国画的构图》 王伯敏 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3]《画禅师随笔校注》(明)董其昌 著,屠友祥 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
  马晓光(1991.10—),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理论与创作研究。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自贸蔬菜市场,是周围十个小区的居民歺桌上必备的材料供应场所,蔬菜,肉类,水产,干货都全,摊位几十个,大都是外来人经营。走道上,还有大红防滑塑料垫铺道,头顶上白天还亮着明晃晃的灯,从早六点到晚十点,人流不断。  中午一点许,人少了很多,买菜的三三两两,卖菜的也半卖半休息。有的人在玩手机。  “ 那魚怎么买的?”一老年女士问。  年轻人停下手机游戏,忙起身抬头接待来人。“唉,您是李老师吧?”  “是呀
期刊
摘 要: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创作于1983年,80年代的文学相比于60、70年代思想解放环境松动,当时的文学界是走在思想的前沿的,当时的很多国外的方法论对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萨特热”,有很多作家受到了其影响,尤其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北方的河》就是产生于那个年代。很多研究都会把张承志划归到知青文学、反思文学中,但是张承志对往昔生活的挖掘表现了另一种趋向。他从草原上、蒙
期刊
摘 要:老舍的短篇小说《歪毛儿》模仿了英国作家贝雷斯福特的小说《隐者》,主人公以一双“病眼”观世,透视了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之间的冲突,将人性的特点暴露出来,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视角解读主人公“病眼”产生的原因、表现以及揭示出其深层意蕴。  关键词:“病眼”;人性;本我;自我;超我;社会文化  引言  老舍短篇小说《歪毛儿》,载《文艺月刊》4卷4期(1933年10月7月),小说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描述中,沈从文这个自由特立独行的人,似乎与爱国主义相距甚远,不可否认在现代文学时期,沈从文确实没有像左翼作家那样,直接拿起笔进行主流价值的宣传。但这并不代表沈从文的文章与思想中缺乏爱国精神,尤其是抗战时期。在建国之后,沈从文书信中关于这方面的叙述也并不少,他所表达的爱国主义观点具有理性沉稳的特点,在当时鲜红的爱国浪潮中算是一股清流。本文在于分析建国前后两个阶段沈从文是怎样爱
期刊
摘 要:色彩在动画电影中有着极强的冲击力,是电影给人的第一视觉感受,直接左右著人的情绪和思想,是动画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类对色彩有着特殊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对色彩的感受和解读也渗透了诸多主观因素。本文试从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文化、色彩的地域文化以及色彩的思想文化三方面来对动画电影色彩的文化内蕴进行分析,通过对优秀动画影片的色彩实例解析,说明色彩在动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前进,包装的表现方式也愈加多样化,互动式理念也随之进入公众的视线中。普通的现代包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質需要与审美诉求,人们开始要求可以从包装上获得视觉与心理上的愉悦感。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从而得出互动性设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互动性设计;现代包装;应用  互动设计是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属于当今时代的前
期刊
文艺期刊等作为一种容纳文学作品的载体,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这些期刊,能够使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文学文本。这为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构建文学史的脉络提供广阔的视野。  尤其是到了七十年代,伴随某种意义上极端革命话语在政治领域的不断收紧,“斗争”态势地不断加剧,笼罩在某种“官方”话语之下的文艺刊物作为一种“政教”手段,也在不断以其刊登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纷纷回应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目的。同时,这
期刊
摘 要:版画艺术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版画艺术的形式、所表达的内容与科技和时代具有紧密相关,很多版画家都运用现代技术去进行创作和表达,从而更加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本文主要探析科学技术发展与版画艺术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版画艺术;时代性  版画是一门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进行变化的艺术,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导致版画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它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意义,使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穿着的要求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用品,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在高度紧张的生活工作环境中,身处都市的男女都在追求穿着舒适,款式大方又能体现自我个性的服装风格,这时,轻松舒适又别具一格的创意休闲化服装开始流行并深入人心。基于创意休闲装舒适自在、独特别致富有情调的特点,设计师们打破常规,发散思维,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期刊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化、多元化地不断深入,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加上新媒体的介入,人们的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文学内在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生着变化,文学的追求、分化或复兴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势1。  一、新世纪文学批评背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着文学的存在形态。“新世纪文学”概念就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生成的。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