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5月以来,在全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张富清——这个英雄的名字传遍了全中国。今年95岁高龄的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的英雄事迹经央视新闻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张富清的老战友——我父亲刘聪普的故事,也被不同的媒体发现并挖掘。
我是安徽省泗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从事警察工作近40年,刚从泗县看守所副所长的岗位上退休。我1976年在新疆应征入伍,在喀什炮兵团当兵,之后退伍转业到新疆阿瓦提县哈拉库勒派出所做内勤民警。1985年3月,因家属是内地人,我被调到安徽省泗县公安局工作。
2019年7月底,我专程前往新疆阿克苏市探望年迈的父母。到家时,正巧遇到了建设银行阿克苏市支行领导一行前来慰问并看望老父亲。我父亲刘聪普,今年90周岁,是一名老兵,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勋章”等各种奖章,以及“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工作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看到我回家,老父亲不禁喜极而泣。我见到父亲身体健康,思维一点也不糊涂,心中十分宽慰。当天晚饭后,我陪父亲拉家常,父亲坐在沙发上,向我再次缓缓聊起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永丰战役,老兵们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父亲出生在山西省离石地区柳林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16岁的他开始跟随当地游击队打游击,抵抗日军侵略。后来参军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三营七连的一名战士。
1948年,西北野战军向陕北、陇东一带挺进,父亲和张富清就是这支大部队中的成员。这年冬,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向驻守在陕西澄城县永丰镇的国民党第七十六军发起总攻。虽然71年过去了,但这一战役的残酷情形,父亲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只有19岁的父亲在连部当文书,主要任务是负责将战况信息实时传回上级司令部,同时还协助卫生兵救助转移伤病员……“那个时候我军装备差,没有重武器,相比之下,敌人装备优良,而且占尽优越的防守地势。永丰战役打响后,敌军居高临下摆出死防城堡的阵式。我们搭建云梯,试图突破敌军防线。在战火纷飞的夜晚,战友们顺着长30米的云梯往上爬,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战斗打响初期,在敌军机枪的扫射下,战友伤亡惨重……”
父亲回忆道:“那场战役,持续了两天两夜没能攻下城楼,我们牺牲人数众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改变了打法,采取夜间挖地道的办法,组成若干战斗突击队,三人一组趁着夜幕降临之时,顺着地道战壕小心翼翼地往敌军城堡下摸进,在城楼底下放置炸药包进行爆破。战友张富清因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便第一批加入了突击队,他所在的战斗小组与其他突击爆破小组一样,当晚取得了成功爆破,当夜随着几声爆炸声响起,城墙被砸开了数个几米宽的口子。
就在冲锋号响起时,战友们在火力掩护下高喊着口号,迅速冲了上去。敌人的坚固防线就此土崩瓦解,敌我双方的攻防形势,瞬间发生逆转。当晚,我们消灭敌军无数,并捕获一批敌军战俘。本次配合淮海战役的永丰战斗,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重大突破,意义非凡,与其他战役一样,为全面解放全中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放新疆,扎根边疆,支援祖国边疆建设
永丰战役胜利之后,父亲所在部队继续向西挺进,参加解放大西北。令他至今还记忆深刻的是:部队在翻越祁连山脉时的艰难困苦。祁連山脉地形险恶、荒无人烟,他和战友们在翻越此山脉时已进入冬季,当时身上还穿着从陕西出发时的单军衣。暴风雪袭来时,他们身上的单衣很快就被淋湿了,紧紧贴在身上。暴风雪越来越大,在急行军过程中又冷又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环境下,许多战友先后长眠于祁连山上……
那时候,父亲跟随首长并负责照顾伤病员,与战友们一同前行不掉队。在回忆起这段艰难路程时,他说:“已经多次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支撑……最后,凭着一个坚强的信念,坚持紧跟部队不掉队。”“那个时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睡觉都是在急行军中完成的。说句心里话,战士们不怕打仗,就怕急行军。行军时,战士们疲惫不堪,只能边走边睡觉,有时碰到前面人醒来时,才知道还在行军之中。就这样,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昼夜,当时我们连做梦都是在争时间。”父亲说,“在多日的急行军中,战士们连冻加饿,体力严重下降,为了取暖,想喝一口白酒,因手指僵硬,连酒瓶盖都无法打开……咬牙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最后我硬是拽着老连长的马尾巴,跌跌撞撞坚持走出了祁连山,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1949年10月1日,父亲与战友们行军至甘肃省张掖县时,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好消息。那一天,官兵们闻讯奔走相告、欢呼跳跃,在一起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难以忘却。
随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继续向西北挺进,承担了完成解放新疆的重任。虽然新疆最后被和平解放,但在挺进的过程中,他们还是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国民党的小股部队时而出现,加上偶遇当地的一些土匪以及少数民族的叛乱分子的抵抗,小的战斗仍然是连续不断。行军过程中,粮食和饮用水极度缺乏,官兵们克服种种困难一路前行……
1950年,父亲所在部队来到天山南部的阿克苏地区屯垦戍边。在建设边疆的过程中,官兵们白手起家,开发沙井子垦区。从此,父亲成为一名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军垦战士。这一年5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父亲参加了兵团南疆重大水利工程——胜利渠的修建。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部队官兵们面对种种困难,从未退缩。父亲至今记得在开闸放水典礼上,他和战友们兴高采烈地喊着口号:“我们胜利了!水渠建成了!种田从此有水了!”
之后,为了响应党和中央军委的号召,部队就地集体转业。在建设边疆、扎根新疆的年代里,父亲先后担任兵团一师三团、二团、十六团的排、连、营长,后勤处长、政治处主任、副团长、副政委、一师师部物资处处长等职务。20世纪50年代,在南疆勘察找水源的过程中,他带领战士们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突破,在陪同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来新疆南疆视察时,受到了傅作义的表彰。 1987年,父亲光荣离休,享受了师级待遇。按照当时国家好政策,父亲可以被安置到老家山西省太原市安度晚年,但他放弃了这种政策待遇,决定留在边疆,长久扎根新疆。他常常给我们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跟这些老战友、老同事们有着深厚的革命感情,人总是要一死,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啊?死后骨灰也要留在祖国的边疆,永远和战友们在一起。”
父亲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屯垦戍边开荒造田的日月里,首长常用一句话激励广大官兵们:“不要看现在这里都是戈壁荒滩,将来我们要把它改造成万亩良田,实现农业机械化不是梦想。我们现有的住房,将由地窝子变成砖房,甚至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不是梦想。美好的日子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家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不是空话。”父亲说:“首长当年的话语,现在都变成了现实。这样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如今,新疆阿克苏市包括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师部所在地)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高楼林立、树木成林,柏油路宽而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兵团也与祖国各地一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南疆的阿拉尔市有一座三五九旅博物馆,博物馆里珍藏着有关三五九旅的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历史文档资料,父亲与许多当年的老战友的一些老照片和事迹材料也陈列其中。凡是来到这里的参观者都会对新疆变化发出由衷的赞叹,对建设边疆的老一辈建设者和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佩。这里已经成为新疆乃至全国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保卫边疆和建设新疆的“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团史将永远成为这座博物馆的主流历史,这个部队番号也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与老战友张富清重见面、喜相逢
今年以来,父亲多次接受一些媒体采访,他常说:“虽然我没有获得老战友张富清那么多的荣誉称号,但身为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的一名战士,我为老战友张富清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为所有三五九旅的战友们当年那骄人的战绩感到自豪。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那段革命历史,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时刻不忘初心,后生们要继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
近年来,随着父亲年龄不断增长,深感未来日子有限,他老人家时常利用一些节假日时机,给子女们讲述一些当年解放战争和开发新疆的故事,教导我们:“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
如今,90岁高龄的父亲仍然坚持每天上午读书看报,晚上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关心了解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风貌。
2019年5月,在湖北和新疆两地退伍军人事务局,包括新闻媒体的多方努力下,父亲与年长5岁的老战友张富清通过视频,进行了一次跨越几千公里的“会面和对话”,完成了时隔70年的再次“重逢”。虽然相隔两地,但一句“我们是七一八团的老战友……”,勾起了两位老人的共同回忆。言谈间,两位老战友约定在有生之年,想方设法再会面一次。对这次难忘的视频会见,央视七频道军事栏目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2019年6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军人事务管理局等部门组织和安排下,两位老军人终于得以会面。新疆部队(七一八团前身)还安排了新战友官兵数人,与父亲一同前往湖北会见张富清。
在家人的陪同下,父亲从新疆乘坐飞机出发,前往老战友张富清居住地进行履约。6月12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中心医院病房内,父亲终于与老战友张富清喜相逢。当两位老兵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在场的有关人员无不感动落泪。
老兵相见,谈的不是当年的功与名,聊得最多的还是老部队、老首长王震将军,怀念在当年枪林弹雨中牺牲的那些老战友。言语举止中,自然显露出老军人的革命本色和深重感情,令在场人肃然起敬。
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革命战友的情谊却历久不灭。
在湖北省来凤县的日子里,父親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的接见。根据事先安排,中央电视台记者也专程前往,拍摄了专题新闻纪录片,并在央视主流媒体节目中进行了宣传和报道。(题图为晚年的刘聪普在翻看国家颁发给他的各种奖章)
(责任编辑:周平)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张富清的老战友——我父亲刘聪普的故事,也被不同的媒体发现并挖掘。
我是安徽省泗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从事警察工作近40年,刚从泗县看守所副所长的岗位上退休。我1976年在新疆应征入伍,在喀什炮兵团当兵,之后退伍转业到新疆阿瓦提县哈拉库勒派出所做内勤民警。1985年3月,因家属是内地人,我被调到安徽省泗县公安局工作。
2019年7月底,我专程前往新疆阿克苏市探望年迈的父母。到家时,正巧遇到了建设银行阿克苏市支行领导一行前来慰问并看望老父亲。我父亲刘聪普,今年90周岁,是一名老兵,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勋章”等各种奖章,以及“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工作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看到我回家,老父亲不禁喜极而泣。我见到父亲身体健康,思维一点也不糊涂,心中十分宽慰。当天晚饭后,我陪父亲拉家常,父亲坐在沙发上,向我再次缓缓聊起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永丰战役,老兵们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父亲出生在山西省离石地区柳林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16岁的他开始跟随当地游击队打游击,抵抗日军侵略。后来参军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三营七连的一名战士。
1948年,西北野战军向陕北、陇东一带挺进,父亲和张富清就是这支大部队中的成员。这年冬,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向驻守在陕西澄城县永丰镇的国民党第七十六军发起总攻。虽然71年过去了,但这一战役的残酷情形,父亲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只有19岁的父亲在连部当文书,主要任务是负责将战况信息实时传回上级司令部,同时还协助卫生兵救助转移伤病员……“那个时候我军装备差,没有重武器,相比之下,敌人装备优良,而且占尽优越的防守地势。永丰战役打响后,敌军居高临下摆出死防城堡的阵式。我们搭建云梯,试图突破敌军防线。在战火纷飞的夜晚,战友们顺着长30米的云梯往上爬,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战斗打响初期,在敌军机枪的扫射下,战友伤亡惨重……”
父亲回忆道:“那场战役,持续了两天两夜没能攻下城楼,我们牺牲人数众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改变了打法,采取夜间挖地道的办法,组成若干战斗突击队,三人一组趁着夜幕降临之时,顺着地道战壕小心翼翼地往敌军城堡下摸进,在城楼底下放置炸药包进行爆破。战友张富清因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便第一批加入了突击队,他所在的战斗小组与其他突击爆破小组一样,当晚取得了成功爆破,当夜随着几声爆炸声响起,城墙被砸开了数个几米宽的口子。
就在冲锋号响起时,战友们在火力掩护下高喊着口号,迅速冲了上去。敌人的坚固防线就此土崩瓦解,敌我双方的攻防形势,瞬间发生逆转。当晚,我们消灭敌军无数,并捕获一批敌军战俘。本次配合淮海战役的永丰战斗,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重大突破,意义非凡,与其他战役一样,为全面解放全中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放新疆,扎根边疆,支援祖国边疆建设
永丰战役胜利之后,父亲所在部队继续向西挺进,参加解放大西北。令他至今还记忆深刻的是:部队在翻越祁连山脉时的艰难困苦。祁連山脉地形险恶、荒无人烟,他和战友们在翻越此山脉时已进入冬季,当时身上还穿着从陕西出发时的单军衣。暴风雪袭来时,他们身上的单衣很快就被淋湿了,紧紧贴在身上。暴风雪越来越大,在急行军过程中又冷又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环境下,许多战友先后长眠于祁连山上……
那时候,父亲跟随首长并负责照顾伤病员,与战友们一同前行不掉队。在回忆起这段艰难路程时,他说:“已经多次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支撑……最后,凭着一个坚强的信念,坚持紧跟部队不掉队。”“那个时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睡觉都是在急行军中完成的。说句心里话,战士们不怕打仗,就怕急行军。行军时,战士们疲惫不堪,只能边走边睡觉,有时碰到前面人醒来时,才知道还在行军之中。就这样,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昼夜,当时我们连做梦都是在争时间。”父亲说,“在多日的急行军中,战士们连冻加饿,体力严重下降,为了取暖,想喝一口白酒,因手指僵硬,连酒瓶盖都无法打开……咬牙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最后我硬是拽着老连长的马尾巴,跌跌撞撞坚持走出了祁连山,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1949年10月1日,父亲与战友们行军至甘肃省张掖县时,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好消息。那一天,官兵们闻讯奔走相告、欢呼跳跃,在一起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难以忘却。
随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继续向西北挺进,承担了完成解放新疆的重任。虽然新疆最后被和平解放,但在挺进的过程中,他们还是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国民党的小股部队时而出现,加上偶遇当地的一些土匪以及少数民族的叛乱分子的抵抗,小的战斗仍然是连续不断。行军过程中,粮食和饮用水极度缺乏,官兵们克服种种困难一路前行……
1950年,父亲所在部队来到天山南部的阿克苏地区屯垦戍边。在建设边疆的过程中,官兵们白手起家,开发沙井子垦区。从此,父亲成为一名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军垦战士。这一年5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父亲参加了兵团南疆重大水利工程——胜利渠的修建。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部队官兵们面对种种困难,从未退缩。父亲至今记得在开闸放水典礼上,他和战友们兴高采烈地喊着口号:“我们胜利了!水渠建成了!种田从此有水了!”
之后,为了响应党和中央军委的号召,部队就地集体转业。在建设边疆、扎根新疆的年代里,父亲先后担任兵团一师三团、二团、十六团的排、连、营长,后勤处长、政治处主任、副团长、副政委、一师师部物资处处长等职务。20世纪50年代,在南疆勘察找水源的过程中,他带领战士们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突破,在陪同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来新疆南疆视察时,受到了傅作义的表彰。 1987年,父亲光荣离休,享受了师级待遇。按照当时国家好政策,父亲可以被安置到老家山西省太原市安度晚年,但他放弃了这种政策待遇,决定留在边疆,长久扎根新疆。他常常给我们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跟这些老战友、老同事们有着深厚的革命感情,人总是要一死,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啊?死后骨灰也要留在祖国的边疆,永远和战友们在一起。”
父亲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屯垦戍边开荒造田的日月里,首长常用一句话激励广大官兵们:“不要看现在这里都是戈壁荒滩,将来我们要把它改造成万亩良田,实现农业机械化不是梦想。我们现有的住房,将由地窝子变成砖房,甚至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不是梦想。美好的日子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家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不是空话。”父亲说:“首长当年的话语,现在都变成了现实。这样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如今,新疆阿克苏市包括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师部所在地)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高楼林立、树木成林,柏油路宽而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兵团也与祖国各地一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南疆的阿拉尔市有一座三五九旅博物馆,博物馆里珍藏着有关三五九旅的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历史文档资料,父亲与许多当年的老战友的一些老照片和事迹材料也陈列其中。凡是来到这里的参观者都会对新疆变化发出由衷的赞叹,对建设边疆的老一辈建设者和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佩。这里已经成为新疆乃至全国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保卫边疆和建设新疆的“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团史将永远成为这座博物馆的主流历史,这个部队番号也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与老战友张富清重见面、喜相逢
今年以来,父亲多次接受一些媒体采访,他常说:“虽然我没有获得老战友张富清那么多的荣誉称号,但身为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的一名战士,我为老战友张富清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为所有三五九旅的战友们当年那骄人的战绩感到自豪。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那段革命历史,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时刻不忘初心,后生们要继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
近年来,随着父亲年龄不断增长,深感未来日子有限,他老人家时常利用一些节假日时机,给子女们讲述一些当年解放战争和开发新疆的故事,教导我们:“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
如今,90岁高龄的父亲仍然坚持每天上午读书看报,晚上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关心了解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风貌。
2019年5月,在湖北和新疆两地退伍军人事务局,包括新闻媒体的多方努力下,父亲与年长5岁的老战友张富清通过视频,进行了一次跨越几千公里的“会面和对话”,完成了时隔70年的再次“重逢”。虽然相隔两地,但一句“我们是七一八团的老战友……”,勾起了两位老人的共同回忆。言谈间,两位老战友约定在有生之年,想方设法再会面一次。对这次难忘的视频会见,央视七频道军事栏目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2019年6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军人事务管理局等部门组织和安排下,两位老军人终于得以会面。新疆部队(七一八团前身)还安排了新战友官兵数人,与父亲一同前往湖北会见张富清。
在家人的陪同下,父亲从新疆乘坐飞机出发,前往老战友张富清居住地进行履约。6月12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中心医院病房内,父亲终于与老战友张富清喜相逢。当两位老兵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在场的有关人员无不感动落泪。
老兵相见,谈的不是当年的功与名,聊得最多的还是老部队、老首长王震将军,怀念在当年枪林弹雨中牺牲的那些老战友。言语举止中,自然显露出老军人的革命本色和深重感情,令在场人肃然起敬。
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革命战友的情谊却历久不灭。
在湖北省来凤县的日子里,父親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的接见。根据事先安排,中央电视台记者也专程前往,拍摄了专题新闻纪录片,并在央视主流媒体节目中进行了宣传和报道。(题图为晚年的刘聪普在翻看国家颁发给他的各种奖章)
(责任编辑: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