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在培养人才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的正确认识、积极向上健康的态度,充满责任心和爱心,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制力。有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就会有知识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落实素质教育才有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学习品质 个性的发展 整体素质 教学和谐 变式教学
教育在培养人才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生理和心理处于不定型期,容易偏激、冲动,缺乏一定的毅力。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情渗透。
一、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达到教学和谐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备课时要设计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多给学生以肯定的目光和鼓励性的语言或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教师的关注和爱,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产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和愿望。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而后是做学问。”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即拥有健康美好的心灵和乐观的心态,分数只是副产品而已。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某些后进生,自卑的心理很严重,若任由发展,他们就会自暴自弃,甚至会无理取闹。只有运用情感教育,积极引导才能使他们变自卑为自尊、自强、自立、自信。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上,我们一定要以表扬为主。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从各方面评价学生,满怀热情地给予合理的期待,使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争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进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等要求。此外,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讲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发明、创造、科学家的成功史等,使学生了解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对成功的重要作用,并由此产生稳定的学习情绪。
二、运用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也是培养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对学习的厌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单调的教学方法、严密受控性的学习状态、强制性的学习要求。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的趣味性、探索性、现实性,传授知识的方式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技巧性。教学手段应多样化、现代化。
(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凸显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多给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多一些实验机会。此外,教师还应多运用讨论法,读读、讲讲、议议教学法,甚至采用让学生走上讲台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生命活力所在。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挖掘知识的趣味性,并尽可能地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
教师应改“题海战术”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自己编题等;改强制性记忆为理解性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编元素名称口诀或利用图像、图表模型等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他们记忆并巩固。教师在熟练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应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适时地提供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科学故事、科技发展、名人小传、历史典故、精彩文章、时事政治、本学科的前沿信息等材料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小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电视播放、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学习,感受知识的内在魅力,课外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向往学校,向往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如果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只有学习者真正用心去感悟、去思考,他所学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能力,陪伴他一生,让他受用终身。身为教师,最大的愿望便是让学生创伟业佳绩,显一代风流。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健康的情感,实在是百年树人的大计。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的正确认识、积极向上健康的态度,充满责任心和爱心,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制力。这些都为学习习惯和作风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对学习的科学正确认识有助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行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有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就会有知识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落实素质教育才有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学习品质 个性的发展 整体素质 教学和谐 变式教学
教育在培养人才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生理和心理处于不定型期,容易偏激、冲动,缺乏一定的毅力。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情渗透。
一、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达到教学和谐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备课时要设计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多给学生以肯定的目光和鼓励性的语言或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教师的关注和爱,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产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和愿望。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而后是做学问。”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即拥有健康美好的心灵和乐观的心态,分数只是副产品而已。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某些后进生,自卑的心理很严重,若任由发展,他们就会自暴自弃,甚至会无理取闹。只有运用情感教育,积极引导才能使他们变自卑为自尊、自强、自立、自信。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上,我们一定要以表扬为主。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从各方面评价学生,满怀热情地给予合理的期待,使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争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进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等要求。此外,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讲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发明、创造、科学家的成功史等,使学生了解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对成功的重要作用,并由此产生稳定的学习情绪。
二、运用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也是培养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对学习的厌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单调的教学方法、严密受控性的学习状态、强制性的学习要求。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的趣味性、探索性、现实性,传授知识的方式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技巧性。教学手段应多样化、现代化。
(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凸显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多给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多一些实验机会。此外,教师还应多运用讨论法,读读、讲讲、议议教学法,甚至采用让学生走上讲台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生命活力所在。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挖掘知识的趣味性,并尽可能地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
教师应改“题海战术”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自己编题等;改强制性记忆为理解性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编元素名称口诀或利用图像、图表模型等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他们记忆并巩固。教师在熟练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应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适时地提供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科学故事、科技发展、名人小传、历史典故、精彩文章、时事政治、本学科的前沿信息等材料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小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电视播放、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学习,感受知识的内在魅力,课外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向往学校,向往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如果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只有学习者真正用心去感悟、去思考,他所学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能力,陪伴他一生,让他受用终身。身为教师,最大的愿望便是让学生创伟业佳绩,显一代风流。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健康的情感,实在是百年树人的大计。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的正确认识、积极向上健康的态度,充满责任心和爱心,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制力。这些都为学习习惯和作风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对学习的科学正确认识有助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行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有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就会有知识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落实素质教育才有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