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探索乌村的规划立意和运营方式等,总结乡村开发中的关键点。
【关键词】文旅体验;院落单元;修旧如故
近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乌村,这是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贴京杭大运河而立的历史古村落,在进行了规划修整后刚刚正式运营。依托盛名远播的古镇氛围,枕着大运河,乌村自然有其开发的优势,但是具体定位怎样?如何开发规划?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与既有的古镇开发互为补充、创造自身特色?这样那样的疑问驱使我进入乌村,从整体规划布局定位、建筑与景观营造、细节元素及运营特色等角度出发一探究竟。
一、规划布局定位
走进乌村,会发现它的定位与西栅等旅游产业转为文化产业导向的景区完全不同,除了规模,更是因为它走的是休闲旅游度假乡村的路线。整个村子只有450亩,利用原有民房改造成住宿组团,每个组团结合周边的景观、建筑配套组成7个院落单元,分别根据院落特色、周边小景观及文化元素符号等细节,定义为桃园、竹屋、渔家、米仓、磨坊、酒窖及知青年代等7大主题。青墩、乌墩、射箭场、农耕区、户外烧烤野炊区、小动物乐园等配套游乐区分布四周,水道、阡陌纵横,呈现出一派静谧祥和的田园风光。虽然与西栅一脉相承、一水之隔,却营造出与西栅截然不同的氛围,对整个乌镇景区的文旅体验,起到非常好的多元化补充和层次拓展的作用。
二、建筑与景观营造
乌村改造的时候,对原有民房建筑只保留了1600平方米,其余根据空间塑造的需要进行了部分的清拆和加建。可以看得出,这个村子的建筑规划设计非常克制,建筑既是主角,以核心的姿态连结起周边所有的景观和配套,新增的连廊带给人一种庭院深深的纵深感和亲密感;但同时它也是配角,以江南村落常见的色调和材质,以修旧如故的原则,隐于围合而成的庭院、绿林之间,隐于江南乡村的大肌理之内。最有代表性的是村委会,实际上它承担着游客中心、活动中心和码头枢纽的职能,体量很大,但却以坡屋面、稻草覆顶、木质廊架和拉毛外墙等原生态材料及建造手法,四两拨千斤地把体量融入乡野风貌之中,和谐之至。
景观方面,水文化是贯穿始终的主题。灵动的水系绕行村落之间,与大大小小的荷塘、水域相呼应,两岸绿影婆娑、桥廊隐现。
三、 细节元素
在乌村,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是所有的管线都进行埋地处理。从户外到室内,基本看不到架空和露明的管线、沟槽,因此完全没有固有乡村环境的杂乱感。
另外,所有的室内外构造、材料等细节元素极为统一,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镇的灯具,每一个场所都有自身独特的灯具样式,极为一致的是,每个灯具都以或抽象或具象的鄉村用品为原型,乡村特质浓厚之余,文艺范的感觉满溢。
修旧如故是非常考验规划者的整体把控能力的,在这一方面,乌村真的树立了典范。院落之间的围墙或用青砖和泥土砌成、上面覆以稻草,或用篱笆织就、间或一枝藤蔓伸出,野趣横生。这种不经意的文化传递才是最根植人心,让人难以忘却的。
四、运营特色
从现有开展的活动看,乌村的活动体验主要集中在民俗活动的体验上。特别的是,乌村实施的CCO制度,即首席礼宾官模式,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近距离综合服务,制定特色活动指引,直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集景区导游和活动指导参与等服务于一身。这样的做法对服务人员提出高素质全面培训的要求,让人对其运营结果充满期待。
当然,乌村也有让我觉得可以不断完善的地方——生活气息还不够浓厚。我一直不自觉地和意大利的卢卡作比较。卢卡是全欧洲保护最为完好的古城,有着包围整个小镇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墙和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卢卡城中有不少当地人,也有很多游客,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偶尔有一点交叉和互动,没有专门刻意的旅游商店,当地人也不会想着法子从游客的口袋中掏钱,大家都有着是随着性子地游玩的感受。这种感受暂时是欠缺的,期望随着运营的开展、服务人员自主意识的不断加强,给游客的这种归属感、亲切感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文旅体验;院落单元;修旧如故
近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乌村,这是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贴京杭大运河而立的历史古村落,在进行了规划修整后刚刚正式运营。依托盛名远播的古镇氛围,枕着大运河,乌村自然有其开发的优势,但是具体定位怎样?如何开发规划?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与既有的古镇开发互为补充、创造自身特色?这样那样的疑问驱使我进入乌村,从整体规划布局定位、建筑与景观营造、细节元素及运营特色等角度出发一探究竟。
一、规划布局定位
走进乌村,会发现它的定位与西栅等旅游产业转为文化产业导向的景区完全不同,除了规模,更是因为它走的是休闲旅游度假乡村的路线。整个村子只有450亩,利用原有民房改造成住宿组团,每个组团结合周边的景观、建筑配套组成7个院落单元,分别根据院落特色、周边小景观及文化元素符号等细节,定义为桃园、竹屋、渔家、米仓、磨坊、酒窖及知青年代等7大主题。青墩、乌墩、射箭场、农耕区、户外烧烤野炊区、小动物乐园等配套游乐区分布四周,水道、阡陌纵横,呈现出一派静谧祥和的田园风光。虽然与西栅一脉相承、一水之隔,却营造出与西栅截然不同的氛围,对整个乌镇景区的文旅体验,起到非常好的多元化补充和层次拓展的作用。
二、建筑与景观营造
乌村改造的时候,对原有民房建筑只保留了1600平方米,其余根据空间塑造的需要进行了部分的清拆和加建。可以看得出,这个村子的建筑规划设计非常克制,建筑既是主角,以核心的姿态连结起周边所有的景观和配套,新增的连廊带给人一种庭院深深的纵深感和亲密感;但同时它也是配角,以江南村落常见的色调和材质,以修旧如故的原则,隐于围合而成的庭院、绿林之间,隐于江南乡村的大肌理之内。最有代表性的是村委会,实际上它承担着游客中心、活动中心和码头枢纽的职能,体量很大,但却以坡屋面、稻草覆顶、木质廊架和拉毛外墙等原生态材料及建造手法,四两拨千斤地把体量融入乡野风貌之中,和谐之至。
景观方面,水文化是贯穿始终的主题。灵动的水系绕行村落之间,与大大小小的荷塘、水域相呼应,两岸绿影婆娑、桥廊隐现。
三、 细节元素
在乌村,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是所有的管线都进行埋地处理。从户外到室内,基本看不到架空和露明的管线、沟槽,因此完全没有固有乡村环境的杂乱感。
另外,所有的室内外构造、材料等细节元素极为统一,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镇的灯具,每一个场所都有自身独特的灯具样式,极为一致的是,每个灯具都以或抽象或具象的鄉村用品为原型,乡村特质浓厚之余,文艺范的感觉满溢。
修旧如故是非常考验规划者的整体把控能力的,在这一方面,乌村真的树立了典范。院落之间的围墙或用青砖和泥土砌成、上面覆以稻草,或用篱笆织就、间或一枝藤蔓伸出,野趣横生。这种不经意的文化传递才是最根植人心,让人难以忘却的。
四、运营特色
从现有开展的活动看,乌村的活动体验主要集中在民俗活动的体验上。特别的是,乌村实施的CCO制度,即首席礼宾官模式,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近距离综合服务,制定特色活动指引,直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集景区导游和活动指导参与等服务于一身。这样的做法对服务人员提出高素质全面培训的要求,让人对其运营结果充满期待。
当然,乌村也有让我觉得可以不断完善的地方——生活气息还不够浓厚。我一直不自觉地和意大利的卢卡作比较。卢卡是全欧洲保护最为完好的古城,有着包围整个小镇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墙和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卢卡城中有不少当地人,也有很多游客,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偶尔有一点交叉和互动,没有专门刻意的旅游商店,当地人也不会想着法子从游客的口袋中掏钱,大家都有着是随着性子地游玩的感受。这种感受暂时是欠缺的,期望随着运营的开展、服务人员自主意识的不断加强,给游客的这种归属感、亲切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