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从出口和投资来看,中小企业都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分析我国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和缺乏深入的政策研究,同时指出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国内外竞争当中的劣势,提出政府要培育良好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企业要走品牌国际化道路、加大人才培养等思路,旨在以促进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竞争 国际化战略
中小企业的存在由来已久,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具有极其特殊地位的经济力量。中小企业是相对大企业而言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里不同时期内有不同的标准,对此本文参照国家计委的标准,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人民币5亿元以下、5000万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上述两项指标都低于5000万元的为小企业。
根据统计,2004年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6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6%,产品出口额占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有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革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其中,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已有4万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近几年来,我国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均占到60%。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私营和集体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3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7%。其中出口327.7亿美元,增加66.5%,进口204.4亿美元,增加44%。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它是繁荣市场、满足需求,搞活流通的主力军。同时中小企业的外贸业务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我们也要从中看到有些认识和政策上问题的所在。
首先,在理论上对中小企业缺乏深刻认识。在当今经济发展时期,中小企业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可替代的产业组织形式。它较之大企业有许多竞争优势,能适应现代经济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的特点,也更能经受经济周期的冲击。但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我国中小企业至今未给予应有的地位。有许多的政府部门和干部对中小企业尚无深入认识,甚至是不愿对其认识。原因在于他们的政绩考核中始终将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放在第一位,相比之下,组建一些大项目或一些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在实现经济总量增长上显然比发展中小企业快得多,更能出政绩。
另外,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从美国、英国、意大利以及欧盟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政策看,都有明确的遵循自由竞争政策和基本的政府支持指导思想。日本和韩国等都将发展中小企业纳入政府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加速其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作为弱势经济实体,其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取决于社会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正确认识和支持,以及对其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和保障,而这其中每个方面又包含多种因素。所以中小企业政策应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较复杂,并相互协调的系统,制定政策时要通盘考虑,权衡选择,协调配合。
一、中小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也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融资的总量不足和融资成本过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各类能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且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债权融资主要还是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在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连在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信贷市场融资也很困难,就是在几乎百分百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I级”的温州市,中小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比例为6:2.4:1.6。可以看出,企业融资的不足,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没有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专项政策。国家没有对中小企业在出口融资、出口保险、信息、海外市场调查、促销等方面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这些都影响着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是世界上最全的、最完善的,从产业政策指导,到财税优惠、资金支持、融资体系、进出口贸易、信息咨询、人才培养,最后到法律保护与政府其他政策协调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缺乏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企业的各种资源最优配置的能力,它并不是单指一两个方面的强项,是一个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战胜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利武器。有了这种综合的能力,企业就有了市场应变和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实力。企业里的人、财、物,产、供、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是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用,缺一不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小企业不应该认为自己某一两个方面有优势,就沾沾自喜,忽略打造企业的整体素质,应该通过不断深化管理,形成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诸方面整体实力,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缺乏应对反倾销的能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已成为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从相关统计数据看,截至2003年10月,我国已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502起;而我国仅发起反倾销调查21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残酷,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强大,进出口总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年,从而触痛了一些国外企业的既得利益,因而遭到竞争对手频频“攻击”。同时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能力,应诉不积极,且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后的消极表现,也助长了国外反倾销的指控。例如,在美国对华淡水小龙虾尾肉反倾销案中,出口企业自动弃权甚至不去参加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听证会,由此给自己带来被动。反倾销,作为入世后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重要的障碍,应诉反倾销的能力将成为检验一家企业能否立足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准。此外,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与国际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例如,中国企业的应诉文件虽然由中国律师提交,但其内容均由国外律师准备。
二、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对策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项目,它需要政府、企业包括社会多方的协调配合工作。
1、政府部门应培育良好的“硬”、“软”环境。首先是实行观念创新,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优化基础设施和法制环境,改善和优化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并使他们的合法利益得到法律保护。优化政府的服务环境,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最后是要优化融资政策环境,一是要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如低息贷款专项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二是要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机制,改善其金融投资环境;三是建立直接和间接的融资体系,按照效益原则配置资金,安排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所占份额相一致的信贷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实施品牌战略。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必须针对自身品牌定位的特点,注重技术创新,在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获得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前提下,更需走品牌战略之路,进而发展为品牌的国际化。因此企业首先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其次是注册产品品牌商标等,要善于保护好自有知识产权;再次是要努力用好自己的品牌,经营者应该辅以良好的质量、服务、信誉和宣传,好商品和品牌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最后是要企业要执行国际标准,掌握WTO游戏规则,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化的发展。
3、积极开展合资与合作。首先,开展合资合作,有利于改善投资质量。根据我国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全国工业每1元资产所能产出的工业总产值为0.65元,国有企业为0.54元,外商投资企业则为0.80元。在一些外商投资比较密集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投入产出指标的优势更加明显。从发展趋势看,世界范围的技术转让愈来愈依靠跨国投资与合作,这已经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技术载体。跨国投资与合作通过引进技术也是较高的资本货物与加工工艺,和东道国共同进行一些基础技术的开发,以提高东道主国的技术竞争力。除此,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4、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人们已较充分地认识到,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信息和技术。从长远观点来看,中小企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有3人才才能进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机构。还包括企业自身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长久的保障。企业要适当的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提供相应的酬薪激励机制,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以留驻人才和储备人才,这样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 梁文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2005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5月
[3] 赛迪网 www.industry.ccidnet.com 2004.04.27
[4] 李庚寅、周显志:《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系统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国研网www.drcnet.com.cn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2006.7.27
[6] 孙利、段亚兵:《小巨人崛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 何圣东:《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竞争优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竞争 国际化战略
中小企业的存在由来已久,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具有极其特殊地位的经济力量。中小企业是相对大企业而言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里不同时期内有不同的标准,对此本文参照国家计委的标准,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人民币5亿元以下、5000万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上述两项指标都低于5000万元的为小企业。
根据统计,2004年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6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6%,产品出口额占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有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革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其中,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已有4万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近几年来,我国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均占到60%。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私营和集体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3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7%。其中出口327.7亿美元,增加66.5%,进口204.4亿美元,增加44%。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它是繁荣市场、满足需求,搞活流通的主力军。同时中小企业的外贸业务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我们也要从中看到有些认识和政策上问题的所在。
首先,在理论上对中小企业缺乏深刻认识。在当今经济发展时期,中小企业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可替代的产业组织形式。它较之大企业有许多竞争优势,能适应现代经济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的特点,也更能经受经济周期的冲击。但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我国中小企业至今未给予应有的地位。有许多的政府部门和干部对中小企业尚无深入认识,甚至是不愿对其认识。原因在于他们的政绩考核中始终将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放在第一位,相比之下,组建一些大项目或一些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在实现经济总量增长上显然比发展中小企业快得多,更能出政绩。
另外,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从美国、英国、意大利以及欧盟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政策看,都有明确的遵循自由竞争政策和基本的政府支持指导思想。日本和韩国等都将发展中小企业纳入政府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加速其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作为弱势经济实体,其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取决于社会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正确认识和支持,以及对其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和保障,而这其中每个方面又包含多种因素。所以中小企业政策应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较复杂,并相互协调的系统,制定政策时要通盘考虑,权衡选择,协调配合。
一、中小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也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融资的总量不足和融资成本过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各类能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且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债权融资主要还是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在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连在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信贷市场融资也很困难,就是在几乎百分百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I级”的温州市,中小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比例为6:2.4:1.6。可以看出,企业融资的不足,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没有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专项政策。国家没有对中小企业在出口融资、出口保险、信息、海外市场调查、促销等方面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这些都影响着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是世界上最全的、最完善的,从产业政策指导,到财税优惠、资金支持、融资体系、进出口贸易、信息咨询、人才培养,最后到法律保护与政府其他政策协调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缺乏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企业的各种资源最优配置的能力,它并不是单指一两个方面的强项,是一个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战胜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利武器。有了这种综合的能力,企业就有了市场应变和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实力。企业里的人、财、物,产、供、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是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用,缺一不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小企业不应该认为自己某一两个方面有优势,就沾沾自喜,忽略打造企业的整体素质,应该通过不断深化管理,形成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诸方面整体实力,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缺乏应对反倾销的能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已成为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从相关统计数据看,截至2003年10月,我国已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502起;而我国仅发起反倾销调查21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残酷,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强大,进出口总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年,从而触痛了一些国外企业的既得利益,因而遭到竞争对手频频“攻击”。同时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能力,应诉不积极,且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后的消极表现,也助长了国外反倾销的指控。例如,在美国对华淡水小龙虾尾肉反倾销案中,出口企业自动弃权甚至不去参加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听证会,由此给自己带来被动。反倾销,作为入世后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重要的障碍,应诉反倾销的能力将成为检验一家企业能否立足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准。此外,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与国际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例如,中国企业的应诉文件虽然由中国律师提交,但其内容均由国外律师准备。
二、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对策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项目,它需要政府、企业包括社会多方的协调配合工作。
1、政府部门应培育良好的“硬”、“软”环境。首先是实行观念创新,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优化基础设施和法制环境,改善和优化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并使他们的合法利益得到法律保护。优化政府的服务环境,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最后是要优化融资政策环境,一是要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如低息贷款专项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二是要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机制,改善其金融投资环境;三是建立直接和间接的融资体系,按照效益原则配置资金,安排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所占份额相一致的信贷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实施品牌战略。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必须针对自身品牌定位的特点,注重技术创新,在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获得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前提下,更需走品牌战略之路,进而发展为品牌的国际化。因此企业首先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其次是注册产品品牌商标等,要善于保护好自有知识产权;再次是要努力用好自己的品牌,经营者应该辅以良好的质量、服务、信誉和宣传,好商品和品牌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最后是要企业要执行国际标准,掌握WTO游戏规则,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化的发展。
3、积极开展合资与合作。首先,开展合资合作,有利于改善投资质量。根据我国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全国工业每1元资产所能产出的工业总产值为0.65元,国有企业为0.54元,外商投资企业则为0.80元。在一些外商投资比较密集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投入产出指标的优势更加明显。从发展趋势看,世界范围的技术转让愈来愈依靠跨国投资与合作,这已经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技术载体。跨国投资与合作通过引进技术也是较高的资本货物与加工工艺,和东道国共同进行一些基础技术的开发,以提高东道主国的技术竞争力。除此,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4、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人们已较充分地认识到,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信息和技术。从长远观点来看,中小企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有3人才才能进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机构。还包括企业自身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长久的保障。企业要适当的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提供相应的酬薪激励机制,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以留驻人才和储备人才,这样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 梁文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2005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5月
[3] 赛迪网 www.industry.ccidnet.com 2004.04.27
[4] 李庚寅、周显志:《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系统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国研网www.drcnet.com.cn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2006.7.27
[6] 孙利、段亚兵:《小巨人崛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 何圣东:《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竞争优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