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墨君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封市文物商店旧藏民国时期石庚墨竹两幅,其形式为四条屏和立轴各一,绢本,从艺术价值而论均为上品。
  关键词:石庚 《墨竹》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37-02
  自古以来,倍受人们喜爱的竹子,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等美称,魏末晋初以嵇康为代表的七位贤士有“竹林七贤”之称,他们常聚集在竹林之下,饮酒作诗。暂且不提竹林位于何处,七位贤士相约一起游于竹林肆意欢饮,借竹子宁折不屈,潇洒脱俗之品格来体现文人其放任不羁,不同流俗的清高风骨品质。正因为竹子有独特的风格和象征意义,因此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很多画竹名家。历史记载最早画竹始于唐代以吴道子为代表,后有五代李夫人(郭崇韬之妻),技法上多采用双勾着色。到了北宋,画家文同(1018-1079),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开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的墨竹技法,以画竹盛名,他提倡心里有竹,才能画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由此得来。《宣和画谱》称其“善画墨竹,知名于时”。可惜传世作品较少,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墨竹图》一幅。图中所画竹干低垂成“S”形,一簇簇“介”字形竹叶努力生长,劲拔有力。与其同时期喜欢画竹的表兄弟苏(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好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东坡的生活中随处有竹,居中有竹,诗中有竹,还要画竹,与文同自承“湖州竹派”,不但画竹子形态,更要画竹子之“气”,东坡先生称画竹胸中当有君子之心,方能挥洒于卷上,以墨竹为墨君。
  动荡不安的元朝被蒙古人所统治,文人士大夫纷纷选择放弃仕途,隐居深山,常以绘画来寄托自己孤寂的情感,以画竹来表达自己内心孤傲清高,因此元代画竹之风较为盛行。水墨画竹人物代表李衎(元1245-1320),字仲宾,蓟丘今北京市人。在绘画竹子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赋予竹以生命,在技法上创立了独特风格,有专画双勾竹子轮廓,再以青绿设色,有写意水墨画竹,更具自然洒脱。李衎不但画竹,并著有《竹谱》一书,此书记述了李衎一生画竹心得,各种竹子的形状、生长以及对各类竹子画法也进行详尽描写,成为后人画竹不可缺少的工具类用书。
  夏昶被誉为明代画竹第一人,当时他所绘墨竹享誉中外,日本、朝鲜等邻国纷纷争购,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夏昶(1388-1470),字仲昭,江苏昆山人。善画墨竹,将法度严谨的楷书笔法画竹,多用竹石构图,配以山水之间,气韵生动,使画面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夏昶画竹主张“一气呵成”,所画竹子苍劲雄放,用笔浑厚。
  清代有名的画竹大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1693-1765),字板桥,江苏兴化人。喜竹,咏竹,擅画竹,常把自己比做竹子,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郑板桥画竹层次分明,长短不一,姿态迥异。他曾题到“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濃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石庚这两幅《墨竹》在技法上恰恰与之相应,疏密得当,浓淡枯荣。
  石庚,字丽斋,号负庐老人,原籍浙江流寓山东,清光绪年间被朝城县令秦应逵(1850-1915),字鸿轩,清末进士,选聘为幕僚,主邢名。乙卯年(1879),中北闱二十八名举人,分发河南即用知县,有能吏之名,后升开封府尹,民国元年(1912)任河南彰卫怀道尹(省观察使,隶属省长)。所查资料关于石庚本人介绍较少,被《山东书画家汇传》(清·民国·当代部分)录入。四条屏墨竹图,款识:1.“丽斋法杨云峭先生” 朱印“司马家风”2.“丽斋” 朱印“丽斋”3.“二室山樵石庚作于夷门落泥巢” 朱印“又了一日斋”4.“丙辰夏六月 涂应厚甫贤世沅之属既希 雅鉴 丽斋石庚时年七十又一” 朱印“丽”“丽斋”。从题款中“丙辰”“夷门”可知此作品是石庚晚年71岁(1916年)画于开封,因此可推出石庚生于1845年,卒时不详。图中所绘墨竹布局各有不同,竹竿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呼之欲出,有粗壮苍劲,有纤细挺拔。以浓墨为实,淡墨为虚,将竹叶的远近变化和前后关系真实表现出来,有左右呼应,有若隐若现,有枝竿上向下撇出的老叶,有树梢上向上冒出的嫩芽形成鲜明的对比。丛竹多运用水破墨的技法来表现竹叶高低错落有致,枝叶疏密得当,富有层次感。用笔飞白处自然的把残叶展现,神形兼备,更为写实。第一幅署款所提杨云峭——杨涵(康熙1662-1722),字冰心,又名辅峭,字云峭,山东益都人,贡生。写竹入神品《清画家诗史》。石庚所作墨竹四条屏技法师从杨涵。另一件作品立轴墨竹,图右行书自题七律诗“秋风秋雨太寂寥,窗前修竹自萧萧。莫嫌老幹支离甚,会化苍龙工碧霄”。款识:“井羊仁兄大人指正 弟石庚”左钤白文“石庚印”,朱文“丽斋”二印。作品署款中提到井羊先生,生卒不详,有待考证。该作品所绘墨竹成对角线构图,从左下角引出主竿贯穿全图,继而伴随两三枝嫩芽,表达了虽是秋风瑟瑟的季节,丝毫阻挡不了竹子生长的意境。用淡墨绘竹竿刚劲有力,和竹叶形成强烈对比,似有轻风绕竹隙,风摇影婆娑之意,使整个画面似有积极向上的力量蓄势待发,表现竹子的动感和顽强的生命力。
  我市博物馆藏石庚墨竹(定为一级品),民间偶见石庚作品,六帧墨竹册页,由此看来石庚对竹子的喜好,善画墨竹,同时借竹子的弯曲不折来暗示抒发自己的风骨为人。我店收藏两幅墨竹均于绢本作画,保存完好。绢质地较宣纸硬,无晕散,多工笔画,用绢做写意墨竹实属不易,在绘画过程需控制好水墨,行笔过程中有涩笔之感,和绢产生一种对抗力量,使作品彰显力度,趋于自然,无拘泥之态,由此更能体现石庚绘画功底深厚。落款题识惜字如金,貌似草草几笔均能看出石庚行书既有二王笔意,又有唐人妙合法度,行笔疾速,潇洒俊逸。此书法风格和墨竹形成简洁清雅之意境,富有文人气息,实属精品之作。
其他文献
摘要:每部音乐作品都有其重要的音乐形象,如何从抽象的音乐语言中感悟音乐的形象呢?以《黄鹤的故事》为例,这首交响诗包括了“老马”“黄鹤”“官老爷”三种音乐形象,本文将从“聆听音乐”“调动联觉”“发挥创造”这三点去阐述如何挖掘、分辨、理解音乐形象。笔者认为,要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聆听”只是第一步,要充分地调动“视听联觉”“色听联觉”和“动听联觉”的功能,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情境中去,才能
期刊
摘要:近年来,韩国本土涌现了多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这类影片意在揭露国家政治中的“暗箱操作”,让民众正视过往的黑暗历史,在反思中纠正错误,从而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本文将以韩国影片《辩护人》为例,从叙事模式、叙事符号以及叙事视角等方面,浅析该片的叙事方式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真实事件 改编 社会问题 叙事模式 叙事符号 叙事视角  中图分类号:J905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厘清“生态电影”这一思潮的源流及概念,并以《海洋》和《海豚湾》为例,通过对二者叙事策略的分析,指出纪录片这一特殊的文本形式和文化形式是如何发挥影像的“透明性”和“直接性”,助益“生态电影”独立品格的形成,使其成为电影研究和實践的一个崭新领域和范式。本文以历史演化为线索,阐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对立观点的内涵及实质。  关键词:生态电影 纪录片 人类中心主义 奇观性  中图
期刊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近几年来电影艺术迅速繁荣发展起来,伴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也逐渐开始流行,从为无声影片伴奏而在钢琴上敲出的第一个音符开始,音乐就一直是电影影像的一个忠实伴侣,音乐也成为电影元素中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赋予了电影的精神与灵魂。  关键词:电影音乐与音乐 美学价值 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丑学是一门关于丑的概念、形态和本质的一门研究,是与美学相对应的。关于美学的研究能够追溯到古希腊,而丑学则在18世纪中后期才出现。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提出了丑只能存在于诗,而不能存在于画的观点,这一观点无疑是现代丑学发展的先河,为之后一系列的现代丑学话语体系奠定基础。在中国,丑的概念一直和“怪诞”“丑怪”“志怪”等联系一起。在现代学者看来,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思想是与“乐”“天人合一”相关的,
期刊
摘要:话剧《国破》通过诸葛瞻之死这一悲剧事件,折射出了个人境遇与时代环境的互文关系,在剧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个人如何被裹挟进时代当中,又如何在时代中掀起波澜。不仅如此,在面对生存还是死亡的哲学拷问时,个人与环境都陷入到了一种道德困境中。公理是否具有正义性,集体是否应该压迫个人表达,通过诸葛瞻的个人遭遇,剧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破》 诸葛瞻 困境 答案  中图分类号:J805
期刊
摘要:夏布洛尔是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导演之一,由于其作品影响力相对有限,在影视研究领域并未受到重视,对其仅有的研究也极少从性别视角出发。本文使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通过对夏布洛尔代表作品进行精神分析、符号学角度的文本分析,梳理出了贯穿其几乎整个创作生涯的女性主义创作立场。  关键词:夏布洛尔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 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马勒《第五交响曲》中铜管部分非常活跃,其中特别重视圆号的演奏,在第三乐章又以独奏圆号与乐队的形式呈。本文对第三乐章独奏圆号部分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其独特的演奏风格与丰富的技巧。  关键词:独奏圆号 演奏技巧 马勒 第五交响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15-03  古斯塔夫·马勒,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创作量不多,形式
期刊
摘要: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他指出电影是有别于音乐、绘画、雕塑等的“第七艺术”。电影是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它是运用镜头讲故事,用“影像”来表现自己。《三块广告牌》《普通女人》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都是电影镜头下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主角都是普通人,拥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同时揭露隐匿在生活表象下的人性,引人深思。如果正义姗姗来迟,甚至永无来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技术型向综合型、复合创新型人才转变,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待做出相应的改革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材料实验课程在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和改革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和个人情感的植入以及注重学生对当代社会的认知表达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综合材料 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