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总之一句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鼓励自由有创意及丰富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规,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的教学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拓宽写作的思路
1.设计文题,调动热情
要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好的文题就能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因此我常设计《给心灵下场雨》、《阳光明媚的日子》等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题,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我把它改成《你认识他吗》、《你看她是谁》、《我班的“司令”》等;我还设计了《我上中学了》、《美丽的幻想》、《向过去挥手》等题目,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感受生活,引发欲望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因此,必须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当学生在一起感受充满激情的校园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的场景也荡起他们内心世界的涟漪,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
3.尝试成功,增强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开展作文竞赛、办手抄报、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对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当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时,我写下醒目的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激发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二、积累写作素材,丰腴写作的翅膀
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已由“要我写”转向“我要写”,可他们又遇到作文无话可说,内容空洞的难题。这时,教师必须帮助他们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
1.广泛阅读,丰富知识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不言而喻,作文就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对读过的文章,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等。为此,每周可开设一两节阅读课、讨论课,学生之间互相传阅、互相交流点评优秀的读物。另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文章增色生辉。“书山”“学海”的写作素材,学之以恒,取之不竭。
2.走出课堂,丰富生活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等;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的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自己,陶冶情操。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丰富生活的积累,开发写作的源泉。
说到底,作文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心灵的体验,抒发真挚的情感,再现生活的真实内涵。让作文回归生活,就是要让学生感悟生活,将真情实感融入写作中,摒弃那种务虚不求真、舍本逐末的作文思想。
“文有法而贵无定法。”文章怎样写,没有固定的法则,可贵之处在于不效仿别人的老路,有自己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作文教学也一样,只要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减轻教与学的负担,不论怎样的形式都是可取的。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激发写作兴趣,拓宽写作的思路
1.设计文题,调动热情
要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好的文题就能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因此我常设计《给心灵下场雨》、《阳光明媚的日子》等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题,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我把它改成《你认识他吗》、《你看她是谁》、《我班的“司令”》等;我还设计了《我上中学了》、《美丽的幻想》、《向过去挥手》等题目,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感受生活,引发欲望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因此,必须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当学生在一起感受充满激情的校园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的场景也荡起他们内心世界的涟漪,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
3.尝试成功,增强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开展作文竞赛、办手抄报、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对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当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时,我写下醒目的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激发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二、积累写作素材,丰腴写作的翅膀
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已由“要我写”转向“我要写”,可他们又遇到作文无话可说,内容空洞的难题。这时,教师必须帮助他们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
1.广泛阅读,丰富知识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不言而喻,作文就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对读过的文章,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等。为此,每周可开设一两节阅读课、讨论课,学生之间互相传阅、互相交流点评优秀的读物。另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文章增色生辉。“书山”“学海”的写作素材,学之以恒,取之不竭。
2.走出课堂,丰富生活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等;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的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自己,陶冶情操。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丰富生活的积累,开发写作的源泉。
说到底,作文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心灵的体验,抒发真挚的情感,再现生活的真实内涵。让作文回归生活,就是要让学生感悟生活,将真情实感融入写作中,摒弃那种务虚不求真、舍本逐末的作文思想。
“文有法而贵无定法。”文章怎样写,没有固定的法则,可贵之处在于不效仿别人的老路,有自己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作文教学也一样,只要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减轻教与学的负担,不论怎样的形式都是可取的。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