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省会城市高职提高新生报到率的设想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_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非省会城市高职这一特殊群体院校报到率不高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了提高这些院校新生报到率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 非省会城市 高职 新生报到率
  
  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不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但非省会城市高职新生报到率更低、处境更艰难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去不去报到”,原本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但对于被非省会城市高职录取的考生来说,“去不去报到”却涉及到社会价值观、招生录取政策、考生心理、就业等诸多关联问题。
  一、非省会城市高职新生报到率低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一)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从地缘来看,非省会城市高职分布在各地、市、州,社会影响力更广泛。一般来说,非省会城市高职是当地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或者唯一高校,它的兴衰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地经济、教育的发展。很多高职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校生都在万人以上,他们的消费能很好地拉动当地的内需,比如仙桃职业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年年都被当地政府评为“第三产业先进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凭借其独有的艺术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潜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搭建了许许多多的绚丽大舞台,如2004年2010年学院两次参与“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的开幕式、闭幕式等活动,给潜江市带来了200多亿元的外商投资。可是一旦这些学校新生报到率过低,势必影响它们的稳定发展,进而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各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景来看,非省会城市高职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校生数几乎占据了各省高职的半壁江山,它们的兴衰存亡关系到该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全国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如果非省会城市高职的新生报到率过低,省内高职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不均衡性。以2009年为例,一般非省会城市高职有200多人没有报到,有的甚至有800人没有报到。这么多新生不报到对一个学校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校产闲置,教师过剩,用不了几年这些学校将不复存在。刚刚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又将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二、非省会城市高职新生报到率低形成的社会原因
  非省会城市高职除了影响所有高职报到率共有的原因外,比如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家长的期望值以及招生考试录取制度的不完善等,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社会价值取向在作怪。很多家长、考生希望到大城市去上学,“到武汉玩三年也比到地、市、州的学校读三年书要强”,这是很多人的心理写照。他们也不管就读的学校适不适合他,选择的专业有没有发展的前景,只要这个学校在武汉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二)非省会城市高职在基础设施、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与省会城市高职存在的差距。以湖北省为例,2000年以来成立的非省会城市高职大多缺乏启动资金,国家、省、市政府基本没有财政投入或者投入很少,学校基本上靠学费收入来支撑,学校的办学条件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实训的需要。很多学校的院长考虑的不是教学改革,也不是专业建设,而是到处拉赞助、搞贷款来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
  (三)部分非省会城市高职只抓招生,不管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降低了学校的信誉度。部分非省会城市高职在招生宣传时向考生宣扬学校是如何如何好,学校包找工作,月薪都在3000元以上。等到学生毕业时,大多采取把学生草草打发了事。长此以往,考生和家长对这些高职的信任度便逐步降低,近两年这些学校的新生报到率越来越低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四)民办教育机构抢走高职生源。近几年一些民办教育机构的横空出世,如北大青鸟、清华IT等抢走了一些高职生源。2004-2005年他们打出的宣传口号是“读高职,不如上北大青鸟”;2006-2007年的口号是“读三本,不如上北大青鸟”;2008-2009年的口号“读二本,不如上北大青鸟”;2010年,可能会是……在他们的强大宣传攻势和利益驱使下,很多原本属于高职的考生被他们招致麾下。
  三、非省会城市高职提高新生报到率的设想
  “报到还是不报到”,对于录取考生来说,其关键问题是“报到的意义在哪里?有必要去这一类高职浪费三年时光吗?”。面对这样的疑问,非省会城市高职的管理者、教育者能给出强有力的回答吗?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赢得全社会的认可,非省会城市高职必须增强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水平,实实在在地让这一类高职成为国家应用性人才的输出基地。
  (一)“以国建校” ——非省会城市高职的发展必须引起国家、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改变院校基本投入不足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理应获得与普通本科院校同等的投资待遇。因为它培养的人才也是是全社会的财富,是一种公共产品,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地方政府,因此国家、省、市能否按照一定比例(比如3:3:4)进行财政投入,确保这一类高职稳步发展的基本资金。否则,他们不仅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产品,连他们自身也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二)“以特立校” ——非省会城市高职必须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为行业服务的思想,主要专业的发展一定要体现出“地方特色”。湖北省宜昌市是一座水电城市,那么宜昌的高职就要优先发展与“水”、“电”相关的专业;襄樊是市是一座新型工业城市,那么襄樊的高职就要优先发展与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相关的专业;潜江,艺术教育的发展已领先于其他地、市、州,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优先发展艺术专业当然是明智之举。
  (三)“以质强校”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学院建在何处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否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服满意;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是否为社会所需、行业所需。牛津、剑桥大学远离大城市,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誉满全球的高等学府。
  (四)“以实保校” ——如果说招生宣传有点“务虚”的话,就业安置则一定要“务实”。生存看招生,发展看就业。只有就业工作做得实,学院发展才能走得远。根据省毕办公布的数据,很多非省会城市高职的毕业生就业率年年都在95%以上。但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些院校的毕业生灵活就业率达到了70%以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或者说算不上真正的就业。家庭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提供收入的性价比太低,这样会大大影响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一类高职读书的积极性。
  为了做好就业工作,非省会城市高职必须比其他院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增强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服务,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找到理想的工作。如果只注重一些漂亮的数据,不去做实实在在的工作,那么学校离被社会淘汰的日子就不远了。
  最后,湖北省能否向内蒙古、海南、山东等兄弟省份学习,改本专科志愿“一起填报”为“分开填报”,同时通过技术手段适时公布各院校填报志愿的考生人数和计划完成情况,增强考生填报志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各高职院校,特别是非省会城市高职录取到真正想读高职的考生,新生报到率自然上升,于考生,于院校,于国家均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孙彦慧.对高职新生报到率趋低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3(12).
  [2]赵晓明.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刘春生,牛征,纪元.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及投资策略研究.教育研究,2002(6).
  [4]张保来.河南省高职高专新生报到率下降原因与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5]张又衡.关于高校新生报到流失率逐年增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
其他文献
摘要:雕塑的产生、发展既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关键词:雕塑 造型艺术 景德镇雕塑  雕塑是美术的一大门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可塑的物质材料,采用雕刻或塑造等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艺术作品,以达到美化环境、表现思想、反映社会的目的。因为雕塑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