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安徽省阜南县朱寨镇的邓庄小学,已经上四年级的小旭(化名)课间休息时静静地望着窗外发呆,与同龄男生比起来,小旭显得格外“文静”。这个曾经的“大头娃娃”或许并不知道,十年前,阜阳的劣质奶粉在食品安全领域刮起了怎样的风暴;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大头娃娃”家庭都还好吗?
老师提问,他反应半天才回答
2003年5月起,安徽阜阳农村地区相继发现婴幼儿出现头部肿大、体重减轻、低烧不退的怪现象,经查都是食用劣质奶粉而重度营养不良所致。事后统计,在那次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12名婴儿被营养价值还不如米汤的奶粉夺去了生命,229名婴儿因为营养不良成了“大头娃娃”。
十年的光阴流逝,除了稍显瘦弱,在小旭身上已经看不出“大头娃娃”的痕迹。小旭的奶奶刘孝珍告诉记者,像阜阳其他农村家庭一样,小旭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旭出生之后就一直由她和老伴照顾。
“当年家里条件不好,但哪里会想到便宜的奶粉竟害了孩子”,刘孝珍回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小旭吃了3个月的劣质奶粉,体重一点都没有增加,还出现浮肿、拉肚子等症状,为了抢救小旭,家里花了近7000元。
“学习上,小旭比一般孩子要用功很多,各科成绩却总在 70分上下徘徊。有时候老师提问,他也要反应老半天才能回答。”邓庄小学校长肖贵乾说,如今,小旭的学习和生活都被家长委托给他照料,“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小旭稍微做下运动,便全身大汗淋漓,他父母曾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但医生也说不出啥毛病。”
没告诉儿子曾是“大头娃娃”
彼时30岁的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正,当年没有想到,自己为挽救儿子生命的朴素冲动而较早举报劣质奶粉,居然让他“忽然”成了维权明星,并一举当选为“2004年十大法治人物”。
高正的儿子奥强当时刚满九个月,因为长期食用“伊鹿”奶粉,奥强开始发烧、拉肚子,后来突然发展成腹部肿胀。“送到医院后,医生说,又是被劣质奶粉害的。”抑制不住内心愤怒的高正,一纸诉状将劣质奶粉经销商告上了法庭。
在上诉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意外。奥强是高正的第三个儿子,当初为了避免违反计划生育被罚款的危险,他把儿子送给了妹妹寄养,因此,在法院第一次立案后,以高正不是原告的直系亲属为由,不让其出庭。无奈,高正只好讲出实情,说明奥强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事实,法院这才同意其出庭诉讼。对于这个近乎可以说是“失而复得”的儿子,高正总是感慨万千。
十年后的今天,高正在上海开了家软件公司,从事商务咨询业务,经济状况不错,还在上海买了房子。但对于十年前的事情,高正不愿多说。直到现在,高正也没有告诉儿子曾是“大头娃娃”的事情,只为给孩子营造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现在饭前必须让孩子洗手
小旭和奥强都曾经为劣质奶粉所害,由于救治及时,目前他们都恢复得较好。与之相比,阜阳市颍泉区周棚镇人张林伟家庭则一直沉浸于“大头娃娃”事件的痛苦之中。2003年时,张林伟是一名铁路养路临时工,每天的工资只有27元,女儿小蓉(化名)出生后,张林伟去镇上买奶粉,卖奶粉的经销商曾告诉他,一款叫“绿元”的奶粉价格便宜,每罐才9元钱,农村人没必要买那么贵的。
而令张林伟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小蓉吃了一段时间奶粉后,便出现虚胖、颈部溃烂等症状,张林伟先后将女儿送进阜阳周棚卫生院、阜阳妇幼保健院和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2003年8月,小蓉离开了人世。
女儿出事之后,张林伟与经销商张俊田签订书面协议,张俊田承认是其销售的劣质奶粉造成小蓉死亡,并自愿赔偿12000元,但有2000元至今未兑现。
2005年,张林伟和妻子又生下一个儿子。同村的邻居们则大多数盖起了小楼房,而张林伟一家人仍住在老房子里。
现在的张林伟变成了一个“谨慎”的人,吃饭前必须让孩子洗手,去商店买食品则会主动索要收据或发票。“没啥别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将来能有个好出路,我想这也是所有受过伤害的家庭的心愿。”张林伟说。
村民“育儿经”已经发生改变
农忙前夕,在北京打工的戎刚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阜阳市苗集镇,与过年回家时一样,戎刚最重要的行李是一大背包的奶粉。只要见到有记者来访,戎刚都会立刻拿出一罐奶粉询问,“你帮俺看看这奶粉正宗么?”
阜阳作为我国重要的民工输出地之一,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家中长辈抚养,因此奶粉喂养孩子在阜阳农村非常普遍。“大头娃娃”事件较早的举报人之一,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林说:“农村老人多数不识字,也没有辨别意识,使得劣质奶粉在农村很有市场,这也是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非昔比。戎刚的孩子今年刚满一周岁,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就做好了分工,丈夫在北京打工挣钱,妻子则在家专心照料孩子。“0到3个月、3个月到6个月……1年不到的时间,已经给孩子换了5种进口奶粉。现在经济条件比过去好一些,但也不知道哪种好,就知道挑价格贵的买。”当被问到现在都给孩子喝什么奶粉时,戎刚这样说道。
朱洪荟家住阜南县朱寨镇大田村,她的侄子曾是受害的“大头娃娃”之一。尽管家境不太好,朱洪荟的女儿一出生,她和丈夫还是咬着牙,给孩子买进口奶粉喂养。朱洪荟说,“孩子现在11个月大,吃的奶粉每罐100多元,只够吃一个星期。奶粉经销商推荐说这个牌子好,也没多想就买了。”
朱洪荟的丈夫不相信镇上集市卖的奶粉,在外打工的他也经常寄一些奶粉回来。朱洪荟和老人在家守着几亩田,丈夫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每月的奶粉钱成了不小的开支。朱洪荟说,“为了孩子能健健康康的,不多花点钱能放心么?”
更有家长开始排斥奶粉喂养,阜南县苗集镇大蔡村村民戎慧的女儿小婷(化名)也是曾被劣质奶粉伤害的“大头娃娃”,8岁之前经常生病,现在也十分挑食。为了避免悲剧重演,2005年戎慧生下儿子苗雨浩后,坚持母乳喂养,现在的苗雨浩比姐姐小婷要壮实许多。
“大头娃娃”事件影响的远不止村民的消費观念。阜阳市三里湾批发市场,当年正是从这里,大量的劣质奶粉流向了农村市场,而今这个市场几乎已经没有店家从事奶粉销售的业务。对于当年劣质奶粉事件,当地人都不愿多谈。
老师提问,他反应半天才回答
2003年5月起,安徽阜阳农村地区相继发现婴幼儿出现头部肿大、体重减轻、低烧不退的怪现象,经查都是食用劣质奶粉而重度营养不良所致。事后统计,在那次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12名婴儿被营养价值还不如米汤的奶粉夺去了生命,229名婴儿因为营养不良成了“大头娃娃”。
十年的光阴流逝,除了稍显瘦弱,在小旭身上已经看不出“大头娃娃”的痕迹。小旭的奶奶刘孝珍告诉记者,像阜阳其他农村家庭一样,小旭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旭出生之后就一直由她和老伴照顾。
“当年家里条件不好,但哪里会想到便宜的奶粉竟害了孩子”,刘孝珍回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小旭吃了3个月的劣质奶粉,体重一点都没有增加,还出现浮肿、拉肚子等症状,为了抢救小旭,家里花了近7000元。
“学习上,小旭比一般孩子要用功很多,各科成绩却总在 70分上下徘徊。有时候老师提问,他也要反应老半天才能回答。”邓庄小学校长肖贵乾说,如今,小旭的学习和生活都被家长委托给他照料,“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小旭稍微做下运动,便全身大汗淋漓,他父母曾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但医生也说不出啥毛病。”
没告诉儿子曾是“大头娃娃”
彼时30岁的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正,当年没有想到,自己为挽救儿子生命的朴素冲动而较早举报劣质奶粉,居然让他“忽然”成了维权明星,并一举当选为“2004年十大法治人物”。
高正的儿子奥强当时刚满九个月,因为长期食用“伊鹿”奶粉,奥强开始发烧、拉肚子,后来突然发展成腹部肿胀。“送到医院后,医生说,又是被劣质奶粉害的。”抑制不住内心愤怒的高正,一纸诉状将劣质奶粉经销商告上了法庭。
在上诉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意外。奥强是高正的第三个儿子,当初为了避免违反计划生育被罚款的危险,他把儿子送给了妹妹寄养,因此,在法院第一次立案后,以高正不是原告的直系亲属为由,不让其出庭。无奈,高正只好讲出实情,说明奥强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事实,法院这才同意其出庭诉讼。对于这个近乎可以说是“失而复得”的儿子,高正总是感慨万千。
十年后的今天,高正在上海开了家软件公司,从事商务咨询业务,经济状况不错,还在上海买了房子。但对于十年前的事情,高正不愿多说。直到现在,高正也没有告诉儿子曾是“大头娃娃”的事情,只为给孩子营造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现在饭前必须让孩子洗手
小旭和奥强都曾经为劣质奶粉所害,由于救治及时,目前他们都恢复得较好。与之相比,阜阳市颍泉区周棚镇人张林伟家庭则一直沉浸于“大头娃娃”事件的痛苦之中。2003年时,张林伟是一名铁路养路临时工,每天的工资只有27元,女儿小蓉(化名)出生后,张林伟去镇上买奶粉,卖奶粉的经销商曾告诉他,一款叫“绿元”的奶粉价格便宜,每罐才9元钱,农村人没必要买那么贵的。
而令张林伟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小蓉吃了一段时间奶粉后,便出现虚胖、颈部溃烂等症状,张林伟先后将女儿送进阜阳周棚卫生院、阜阳妇幼保健院和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2003年8月,小蓉离开了人世。
女儿出事之后,张林伟与经销商张俊田签订书面协议,张俊田承认是其销售的劣质奶粉造成小蓉死亡,并自愿赔偿12000元,但有2000元至今未兑现。
2005年,张林伟和妻子又生下一个儿子。同村的邻居们则大多数盖起了小楼房,而张林伟一家人仍住在老房子里。
现在的张林伟变成了一个“谨慎”的人,吃饭前必须让孩子洗手,去商店买食品则会主动索要收据或发票。“没啥别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将来能有个好出路,我想这也是所有受过伤害的家庭的心愿。”张林伟说。
村民“育儿经”已经发生改变
农忙前夕,在北京打工的戎刚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阜阳市苗集镇,与过年回家时一样,戎刚最重要的行李是一大背包的奶粉。只要见到有记者来访,戎刚都会立刻拿出一罐奶粉询问,“你帮俺看看这奶粉正宗么?”
阜阳作为我国重要的民工输出地之一,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家中长辈抚养,因此奶粉喂养孩子在阜阳农村非常普遍。“大头娃娃”事件较早的举报人之一,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林说:“农村老人多数不识字,也没有辨别意识,使得劣质奶粉在农村很有市场,这也是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非昔比。戎刚的孩子今年刚满一周岁,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就做好了分工,丈夫在北京打工挣钱,妻子则在家专心照料孩子。“0到3个月、3个月到6个月……1年不到的时间,已经给孩子换了5种进口奶粉。现在经济条件比过去好一些,但也不知道哪种好,就知道挑价格贵的买。”当被问到现在都给孩子喝什么奶粉时,戎刚这样说道。
朱洪荟家住阜南县朱寨镇大田村,她的侄子曾是受害的“大头娃娃”之一。尽管家境不太好,朱洪荟的女儿一出生,她和丈夫还是咬着牙,给孩子买进口奶粉喂养。朱洪荟说,“孩子现在11个月大,吃的奶粉每罐100多元,只够吃一个星期。奶粉经销商推荐说这个牌子好,也没多想就买了。”
朱洪荟的丈夫不相信镇上集市卖的奶粉,在外打工的他也经常寄一些奶粉回来。朱洪荟和老人在家守着几亩田,丈夫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每月的奶粉钱成了不小的开支。朱洪荟说,“为了孩子能健健康康的,不多花点钱能放心么?”
更有家长开始排斥奶粉喂养,阜南县苗集镇大蔡村村民戎慧的女儿小婷(化名)也是曾被劣质奶粉伤害的“大头娃娃”,8岁之前经常生病,现在也十分挑食。为了避免悲剧重演,2005年戎慧生下儿子苗雨浩后,坚持母乳喂养,现在的苗雨浩比姐姐小婷要壮实许多。
“大头娃娃”事件影响的远不止村民的消費观念。阜阳市三里湾批发市场,当年正是从这里,大量的劣质奶粉流向了农村市场,而今这个市场几乎已经没有店家从事奶粉销售的业务。对于当年劣质奶粉事件,当地人都不愿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