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艺术馆是各级人民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为群众提供公文化服务的职能,是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和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公益性文化场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艺术馆数字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中小城市群众艺术馆普遍面临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的局面,基础硬件软件匮乏,相对于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加之有些地方文化馆思想老旧,对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知不充分,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地数字化服务,与时代发展需求严重脱节。为解决新时代公共数字化服务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文化部推出了国家公共文化云,重在面向县以下提供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端菜”与“群众点菜”相结合,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突破与创新。本文重点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的角度,探讨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百姓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艺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群众艺术馆数字化建设对策
针对国家公共文化数字平台,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等已建成的网络及硬件条件为基础,应用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模式和架构,配合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统一管理、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改进资源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和时效性,实现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功能主要涵盖门户网站、特色艺术资源库、地方特色数字资源、移动端扩展等等。
一、搭建门户网站。门户是各类用户统一访问的总入口,要在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和功能导航,将场馆地点、交通方式、开闭馆时间等常规性的工作和流程面向公众进行说明和介绍,对外发布本区域内公共文化新闻、最新公告等内容,展示公共文化资源,提供在线报名,场馆预约,地图导航等功能,实现各类作品资源的在线浏览功能和用户对作品的收藏以及点播功能。后台实现对用户数据、权限、资源等各层级进行统一管理,对数据发布形式、阅读次数分析自动生成统计表单,方便馆内随时进行资源汇总与统计分析。
二、设置特色艺术资源库平台。打造群艺学堂,汇聚并共享群众艺术学习类优质资源,面向全民开展艺术普及、艺术赏析,通过群众艺术类资源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评和分享交流,引导文化类机构群众艺术普及工作模式的创新,为大众群体提供基于艺术普及和艺术培训的知识服务。全面、系统、精准地梳理和挖掘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不同艺术门类下的相关视频资源,分类科学,内容权威,并通过文献知识的组织延伸阅读,提升学习效率。
三、加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对本单位自有的特色数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比如对馆内收集保留的非物质遗产项目的原文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和档案信息进行展示,同时汇总并通过碎片化标引进行加工处理,实现项目的全文检索及多种字段组合检索便于群众进行查阅。建立艺术表演特色专题资源库,实现视频格式在线播放的形式对群众开放查阅。同时建立特色名师资源库、馆内历年重要活动资源库等等,最终实现信息的统一整合与管理。
四、扩展移动端。目前,微信服务在我国使用率、提及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微信进行沟通、交流、互动。微信应用使用简单,群众只需关注公众服务号即可获得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实现PC端与微信号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利用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及时将文化活动信息、活动预告、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等内容推送到群众中去,并实现便捷互动。平台可通过手机APP和微信端利用云平台开展线上活动,提供诸如作品评选、作品征集、知识比赛、专题展览等多种活动;利用云平台结合线下活动,提供线下活动列表,查看线下活动详情,包括主办单位、名额限制、当前报名人数、联系电话、活动时间、报名时间限制、活动介绍等。基于区域共享工程公共文化云服务,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高清交互电视平台等新媒体开展服务推广活动。手机APP还可实现文化活动、文化直播、文化资讯、文化慕课等功能,同时可提供与文化馆群众相关的讲座、期刊、专题等图文资源。
群众艺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完成后,有利于拓宽文化服务的渠道,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有利于使服務的手段更便捷高效,服务的过程更舒适愉悦;有利于结合多种服务方式,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作者简介:
庞巍(1977-),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学历:本科,职位/职称:馆长
目前,中小城市群众艺术馆普遍面临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的局面,基础硬件软件匮乏,相对于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加之有些地方文化馆思想老旧,对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知不充分,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地数字化服务,与时代发展需求严重脱节。为解决新时代公共数字化服务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文化部推出了国家公共文化云,重在面向县以下提供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端菜”与“群众点菜”相结合,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突破与创新。本文重点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的角度,探讨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百姓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艺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群众艺术馆数字化建设对策
针对国家公共文化数字平台,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等已建成的网络及硬件条件为基础,应用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模式和架构,配合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统一管理、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改进资源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和时效性,实现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功能主要涵盖门户网站、特色艺术资源库、地方特色数字资源、移动端扩展等等。
一、搭建门户网站。门户是各类用户统一访问的总入口,要在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和功能导航,将场馆地点、交通方式、开闭馆时间等常规性的工作和流程面向公众进行说明和介绍,对外发布本区域内公共文化新闻、最新公告等内容,展示公共文化资源,提供在线报名,场馆预约,地图导航等功能,实现各类作品资源的在线浏览功能和用户对作品的收藏以及点播功能。后台实现对用户数据、权限、资源等各层级进行统一管理,对数据发布形式、阅读次数分析自动生成统计表单,方便馆内随时进行资源汇总与统计分析。
二、设置特色艺术资源库平台。打造群艺学堂,汇聚并共享群众艺术学习类优质资源,面向全民开展艺术普及、艺术赏析,通过群众艺术类资源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评和分享交流,引导文化类机构群众艺术普及工作模式的创新,为大众群体提供基于艺术普及和艺术培训的知识服务。全面、系统、精准地梳理和挖掘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不同艺术门类下的相关视频资源,分类科学,内容权威,并通过文献知识的组织延伸阅读,提升学习效率。
三、加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对本单位自有的特色数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比如对馆内收集保留的非物质遗产项目的原文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和档案信息进行展示,同时汇总并通过碎片化标引进行加工处理,实现项目的全文检索及多种字段组合检索便于群众进行查阅。建立艺术表演特色专题资源库,实现视频格式在线播放的形式对群众开放查阅。同时建立特色名师资源库、馆内历年重要活动资源库等等,最终实现信息的统一整合与管理。
四、扩展移动端。目前,微信服务在我国使用率、提及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微信进行沟通、交流、互动。微信应用使用简单,群众只需关注公众服务号即可获得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实现PC端与微信号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利用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及时将文化活动信息、活动预告、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等内容推送到群众中去,并实现便捷互动。平台可通过手机APP和微信端利用云平台开展线上活动,提供诸如作品评选、作品征集、知识比赛、专题展览等多种活动;利用云平台结合线下活动,提供线下活动列表,查看线下活动详情,包括主办单位、名额限制、当前报名人数、联系电话、活动时间、报名时间限制、活动介绍等。基于区域共享工程公共文化云服务,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高清交互电视平台等新媒体开展服务推广活动。手机APP还可实现文化活动、文化直播、文化资讯、文化慕课等功能,同时可提供与文化馆群众相关的讲座、期刊、专题等图文资源。
群众艺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完成后,有利于拓宽文化服务的渠道,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有利于使服務的手段更便捷高效,服务的过程更舒适愉悦;有利于结合多种服务方式,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作者简介:
庞巍(1977-),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学历:本科,职位/职称: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