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为加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也有老师自身的原因。作者根据多年跟踪调查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初中新课改的实施为学校生物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全面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物实验,这对农村初中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搞好生物教学,就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但由于种种原因,生物实验的开出率与成功率,比物理、化学都低。下面,我提出一些关于新课改下农村初级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任课教师的科学素养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1.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生物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生物科学素养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有一定距离,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中考不考生物,生物学科被认为是“副科”;教师的晋级晋升常常与升学成绩或抽测试成绩挂钩,生物教师积分少,似乎低人一等,致使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纷纷改行,教授其他“主科”。二是初中生物课大都是由主科教师兼任,并且所教非所学者比比皆是。个别代课教师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低下,照本宣科都不尽如人意,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及时地引导、点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2.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大都靠“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幅图”讲授。生物实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教师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费钱,在黑板上讲实验也能让学生通过考试,于是生物实验往往通过教师“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原理的方式完成。这样导致“实验课”完全失去其原本的价值,生物学科因此失去其应有的特点。
(二)教材设置与现存的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实验与教学不同步。
部分生物教师把分组实验安排到课程讲完以后,在总复习中做,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教材上规定要开出的分组实验,是与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及时把实验做好,能使学生巩固有关知识,全面理解知识,能使理论与实践(实验)结合起来,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需的。书本知识是前人实验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验及时得到验证,是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把实验留到教完全部教材以后再集中做,是对实验目的和意义认识的偏差,也是对教材编排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的表现。
(三)教育主管部门投入不足,制约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
1.经费紧张,资源匮乏。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导致生物学科常被当做一门“弱小”学科看待。虽然近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提供了器材,但实验不是光有器材就能做的,比如观察鲫鱼实验,每2位学生就需要1条鱼,这对教育经费严重缺乏的农村初中来说是花费不起的。
2.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评价手段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
实验教学是生物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有许多教学内容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有的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缺乏正确认识,舍不得在实验设备和材料上投入,从而阻碍了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如某个农村中学的教师在做“观察酵母和真菌”的实验时,本应分为13组的实验,却只有6台显微镜和7个放大镜,学生只能轮流观看。
(四)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用观察现成装片,看录像、模型代替分组实验。
教材中一些本应该由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教师强调客观原因,或以其他教具代替。如以观察现成装片代替“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观察酵母菌和真菌”等实验的操作;用看录像代替“观察水螅”“解剖蚯蚓”“解剖家兔”等实验的操作;以模型演示代替“解剖暗气蝗虫”“观察叶的结构”等实验。这种不让学生看到活体或亲自动手操作的“代替”教学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就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黑板上“做实验”,报告册中填实验,课后背实验。
黑板上“做实验”、课后背实验是极其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的今天,有此现象不应该存在。有的学校因规模小,没有专用生物实验室,分组实验不能正常进行;个别教师认为,准备一节分组实验课,在没有实验员的情况下,要用很长的时间和花很大的精力,干脆不做。殊不知,这种研究不探究,实验不实践的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
3.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存在较多问题。
不少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未能遵守操作常规和实验步骤。如用手遮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观察显微镜;装片制作以前不将载玻片擦拭干净;不用反光镜找光源就去观察切片……这些都充分说明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加以指导、点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农村学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解决,具体建议如下。
(一)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加强农村特色校本实验课程的开发,是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取得成功的契机。
(二)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是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1.勤于动脑,因陋就简,开足实验。尽管一些农村中学还无条件装备实验室或缺乏实验器材,但只要教师思想重视,敢于创新,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很多生物学实验还是能够正常进行的。如:以教室为实验室,以学生文具(如文具小刀、圆规等)为“解剖器”,开展一系列的植物形态解剖实验。
2.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如能因地制宜,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则完全可以变弱势为优势,保障生物学实验顺利开展。如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生物园,让生物园为生物学实验课提供材料。这样既能解决实验材料的经费问题,又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可见,只要因地制宜,农村学校就能把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总之,只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勇于探索,那么农村初中生物课实验教学完全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缩小同城市学校的差距,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 新课改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初中新课改的实施为学校生物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全面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物实验,这对农村初中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搞好生物教学,就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但由于种种原因,生物实验的开出率与成功率,比物理、化学都低。下面,我提出一些关于新课改下农村初级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任课教师的科学素养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1.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生物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生物科学素养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有一定距离,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中考不考生物,生物学科被认为是“副科”;教师的晋级晋升常常与升学成绩或抽测试成绩挂钩,生物教师积分少,似乎低人一等,致使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纷纷改行,教授其他“主科”。二是初中生物课大都是由主科教师兼任,并且所教非所学者比比皆是。个别代课教师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低下,照本宣科都不尽如人意,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及时地引导、点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2.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大都靠“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幅图”讲授。生物实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教师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费钱,在黑板上讲实验也能让学生通过考试,于是生物实验往往通过教师“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原理的方式完成。这样导致“实验课”完全失去其原本的价值,生物学科因此失去其应有的特点。
(二)教材设置与现存的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实验与教学不同步。
部分生物教师把分组实验安排到课程讲完以后,在总复习中做,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教材上规定要开出的分组实验,是与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及时把实验做好,能使学生巩固有关知识,全面理解知识,能使理论与实践(实验)结合起来,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需的。书本知识是前人实验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验及时得到验证,是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把实验留到教完全部教材以后再集中做,是对实验目的和意义认识的偏差,也是对教材编排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的表现。
(三)教育主管部门投入不足,制约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
1.经费紧张,资源匮乏。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导致生物学科常被当做一门“弱小”学科看待。虽然近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提供了器材,但实验不是光有器材就能做的,比如观察鲫鱼实验,每2位学生就需要1条鱼,这对教育经费严重缺乏的农村初中来说是花费不起的。
2.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评价手段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
实验教学是生物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有许多教学内容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有的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缺乏正确认识,舍不得在实验设备和材料上投入,从而阻碍了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如某个农村中学的教师在做“观察酵母和真菌”的实验时,本应分为13组的实验,却只有6台显微镜和7个放大镜,学生只能轮流观看。
(四)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用观察现成装片,看录像、模型代替分组实验。
教材中一些本应该由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教师强调客观原因,或以其他教具代替。如以观察现成装片代替“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观察酵母菌和真菌”等实验的操作;用看录像代替“观察水螅”“解剖蚯蚓”“解剖家兔”等实验的操作;以模型演示代替“解剖暗气蝗虫”“观察叶的结构”等实验。这种不让学生看到活体或亲自动手操作的“代替”教学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就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黑板上“做实验”,报告册中填实验,课后背实验。
黑板上“做实验”、课后背实验是极其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的今天,有此现象不应该存在。有的学校因规模小,没有专用生物实验室,分组实验不能正常进行;个别教师认为,准备一节分组实验课,在没有实验员的情况下,要用很长的时间和花很大的精力,干脆不做。殊不知,这种研究不探究,实验不实践的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
3.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存在较多问题。
不少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未能遵守操作常规和实验步骤。如用手遮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观察显微镜;装片制作以前不将载玻片擦拭干净;不用反光镜找光源就去观察切片……这些都充分说明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加以指导、点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农村学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解决,具体建议如下。
(一)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加强农村特色校本实验课程的开发,是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取得成功的契机。
(二)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是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1.勤于动脑,因陋就简,开足实验。尽管一些农村中学还无条件装备实验室或缺乏实验器材,但只要教师思想重视,敢于创新,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很多生物学实验还是能够正常进行的。如:以教室为实验室,以学生文具(如文具小刀、圆规等)为“解剖器”,开展一系列的植物形态解剖实验。
2.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如能因地制宜,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则完全可以变弱势为优势,保障生物学实验顺利开展。如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生物园,让生物园为生物学实验课提供材料。这样既能解决实验材料的经费问题,又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可见,只要因地制宜,农村学校就能把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总之,只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勇于探索,那么农村初中生物课实验教学完全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缩小同城市学校的差距,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