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2010年至2012年河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与企业盈余信息含量的相关性,以促进企业在改善内部控制的同时提高其盈余信息含量,为相关利益者提供更加真实、有用的信息。将比较定性化的内部控制各要素定量化,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因素与盈余信息含量呈负相关。
关键词:内部控制要素;会计盈余;盈余信息含量
一、研究背景
Ball和Brown于1968年首次证实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至此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陆续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国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Warfield、Wild、Yeo等人,他们集中研究了管理者持股水平对公司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在国内夏新平、王丹以及朱松通过实证检验了存在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最终控制人特征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总体来看,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股权结构等与盈余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比之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信息含量关系的文献却鲜少出现。
本文扩大了研究的范围,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着手,更加全面的考察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信息含量的关系,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环境要素与盈余信息含量。 对于内部环境要素来说,它包括许多方面,但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影响最大。
(二)风险评估要素与盈余信息含量。 影响企业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对于盈余信息含量来说,财务因素最为重要和直接。如果企业的盈余越多流动性越强,盈余管理也就越易于进行,从而降低盈余信息含量。
(三)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与盈余信息含量。企业要进行控制和监督活动就必须在人员培训、完善制度方面进行投入加大费用支出,企业用于这方面的管理费用率越高,相对来说企业的控制系统和监督机制会越完善,盈余管理实施的难度就越大,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就越高;反之,则会越低。
三、样本选择和变量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选择2010-2012年河南省65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剔除和筛选,最后得到44家有效样本。
(二)定义变量。(1)年度累计超额报酬率(CAR):样本公司个股年度总回报率-同期深证综合指数回报率。(2)盈余:用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会计盈余的代替变量。(3)独立董事比例(A1):公司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A2):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5)管理费用率(A3)。管理费用/企业总费用。同时本文以公司的规模和风险作为控制变量,规模采用期初资产账面值的自然对数(LnB),风险以公司资产负债率(C)表示。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对所选的三年内44家公司的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各变量单位均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各内部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高,最高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仅为0.387,说明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并不严重,因此这些变量可以同时进入回归模型。(2)回归分析。首先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是本文研究的前提,因此在考察董事会特征与盈余信息含量的关系之前,首先对盈余与累计超额报酬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基本模型如下:CAR =α +βROE +ε (1)
其中, CAR、ROE如前所示,α为截距,ε为残差项。
进行回归后发现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2%,模型整体显著;净资产收益率回归系数为0.131,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加入相关的内部控制变量之后,对基本模型进行了扩展,以下为扩展后的模型:CAR =α +β1ROE +β2 ROE ×A1+β3 ROE ×A2 +β4 ROE ×A3 +β5
ROE × lnB+β6 ROE×C+ε (2)
表1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与盈余信息含量的回归结果
表1显示,扩展后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有明显提高,从原来的0.2%提高到8.6%,并且回归方程的整体显著性仍保持在1%的水平上。从表1的回归结果来看,A1的回归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假设1未得到验证。A2的回归系数为负,与假设2的结论相一致,盈余的流动性会加大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从而加大了企业风险,致使企业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下降。A3的回归系数为负,同时也不显著,因此假设四完全未得到验证,说明费用开支比重大的,并不一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就能得到改善,也并不表示能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越大,企业的盈余信息含量就越低。因此,可将多余的现金用于投资或开发其他项目,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信息含量。同时可以看出风险因素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余信息含量。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2008.
[2] 徐冰.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探讨[J].财会研究.2009.
关键词:内部控制要素;会计盈余;盈余信息含量
一、研究背景
Ball和Brown于1968年首次证实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至此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陆续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国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Warfield、Wild、Yeo等人,他们集中研究了管理者持股水平对公司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在国内夏新平、王丹以及朱松通过实证检验了存在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最终控制人特征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总体来看,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股权结构等与盈余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比之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信息含量关系的文献却鲜少出现。
本文扩大了研究的范围,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着手,更加全面的考察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信息含量的关系,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环境要素与盈余信息含量。 对于内部环境要素来说,它包括许多方面,但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影响最大。
(二)风险评估要素与盈余信息含量。 影响企业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对于盈余信息含量来说,财务因素最为重要和直接。如果企业的盈余越多流动性越强,盈余管理也就越易于进行,从而降低盈余信息含量。
(三)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与盈余信息含量。企业要进行控制和监督活动就必须在人员培训、完善制度方面进行投入加大费用支出,企业用于这方面的管理费用率越高,相对来说企业的控制系统和监督机制会越完善,盈余管理实施的难度就越大,会计盈余信息含量就越高;反之,则会越低。
三、样本选择和变量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选择2010-2012年河南省65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剔除和筛选,最后得到44家有效样本。
(二)定义变量。(1)年度累计超额报酬率(CAR):样本公司个股年度总回报率-同期深证综合指数回报率。(2)盈余:用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会计盈余的代替变量。(3)独立董事比例(A1):公司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A2):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5)管理费用率(A3)。管理费用/企业总费用。同时本文以公司的规模和风险作为控制变量,规模采用期初资产账面值的自然对数(LnB),风险以公司资产负债率(C)表示。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对所选的三年内44家公司的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各变量单位均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各内部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高,最高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仅为0.387,说明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并不严重,因此这些变量可以同时进入回归模型。(2)回归分析。首先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是本文研究的前提,因此在考察董事会特征与盈余信息含量的关系之前,首先对盈余与累计超额报酬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基本模型如下:CAR =α +βROE +ε (1)
其中, CAR、ROE如前所示,α为截距,ε为残差项。
进行回归后发现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2%,模型整体显著;净资产收益率回归系数为0.131,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加入相关的内部控制变量之后,对基本模型进行了扩展,以下为扩展后的模型:CAR =α +β1ROE +β2 ROE ×A1+β3 ROE ×A2 +β4 ROE ×A3 +β5
ROE × lnB+β6 ROE×C+ε (2)
表1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与盈余信息含量的回归结果
表1显示,扩展后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有明显提高,从原来的0.2%提高到8.6%,并且回归方程的整体显著性仍保持在1%的水平上。从表1的回归结果来看,A1的回归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假设1未得到验证。A2的回归系数为负,与假设2的结论相一致,盈余的流动性会加大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从而加大了企业风险,致使企业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下降。A3的回归系数为负,同时也不显著,因此假设四完全未得到验证,说明费用开支比重大的,并不一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就能得到改善,也并不表示能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越大,企业的盈余信息含量就越低。因此,可将多余的现金用于投资或开发其他项目,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信息含量。同时可以看出风险因素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余信息含量。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2008.
[2] 徐冰.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探讨[J].财会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