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但是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应当取得的教学效果方面不断有争论。不断出现的争论声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授予学生一种更有效的语言工具,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在探索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的缺失。刘利民(2009)对于我国外语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这一缺陷是这样概括的:“一直以来,我国将外语教育目标定位为掌握语言技能与实用知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倾向明显。这种以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从根本上削弱了外语教育的本质和外语教育所应具有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是考试分数,尤其是大学英语四级的成绩,对于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文化素养顾及不多。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造框架。大学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一门手艺,还应该让学生有更高的文化艺术等文化层面的追求。社会上存在的实用思想,即在工作中用不上便不想学的思想是急功近利的想法。我国外语长期以来对人文素养重视不够,单一地强调外语学习的工具性目的。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应当互为目的和手段,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过多地依赖语言知识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理论研究的不足。语言学家戴炜华把外语教学研究划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三类。三个层次的研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根据研究人员自身的条件,研究的任务、目的、方法、预期效果以及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分工而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但存在,而且还相当严重。有关于外语教学的杂志很少,有关于外语教学的论文少之又少。虽然二语习得是语言学上的重要分支,有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主流。另外,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特点是过分依赖西方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过多地借鉴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3.大学英语重视的不够。学校和教师也有可能片面强调四级而忽略培养学生与语言有关的素养和能力。2006年哈佛大学在其改革大框架下提出,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两门外语课程。外语是工具,通过外语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背后的庞大文化体系和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才是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对中国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通过一次四级考试,而是有更高的追求和更远大的目标。以这样的思想为指导大学英语学习才能真正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校师生的共同重视。
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⒈大纲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依据对学生的需求而进行。学生的年龄和个人生活阅历及人生体验使他们对自己的需求认识并不明确。例如学生可能片面强调自身的喜好等主观需求,如讲一口漂亮的口语,能够无障碍地欣赏英美影片,甚至是为了玩某一款游戏,但学生对将来的人生和工作的客观需求认识不足。教育者应当充分预测到学生在将来的一天会发现自己目光短浅,为学生预测到他们工作的需求。Dwdlley-events(1998)提出即时需求和延后需求。前者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后者是未来显现其重要意义的需求。在制定大纲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目标需求和延后需求。
⒉课程体系。新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学目的不能单一,必然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多元化要求。根据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目的,学生至少在大学前三个学期学习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每周课时不少于四学时,每学期不少于十六周。学生可以在任意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每学期还应参加本学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根据学生的人文素养需求,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选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容忍态度,更好地进行国际的交流,如可以开设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公众演说、哲学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日后工作的需求,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使学生通晓本专业国际规则,掌握学术交往中的跨文化交流,合作和沟通的技能。因为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不同的课堂设计,应该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保障,比如针对人文素养和本专业学术交流要有合适的教材。
⒊教师能力有待提高。为实现多重教学目的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迫切有待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多是英语专业毕业,有一定的语言学和文学基础,但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接触不多。为实现将大学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的目的,教师需要大量学习,但因学科不同,并不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像专业老师一样的专业知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获得其专业领域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的语言能力,而不是直接教授学生知识和内容。
⒋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技术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灵活,师生都可以简单方便地获得丰富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应用到课堂上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课前查阅上课即将讨论的信息和话题。这需要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领域,上课时交流更加流畅。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大学英语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传统方式在学习语言上不能摒弃,传统教学教师能够从多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的指正,鼓励或者建议,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信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的缺失。刘利民(2009)对于我国外语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这一缺陷是这样概括的:“一直以来,我国将外语教育目标定位为掌握语言技能与实用知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倾向明显。这种以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从根本上削弱了外语教育的本质和外语教育所应具有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是考试分数,尤其是大学英语四级的成绩,对于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文化素养顾及不多。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造框架。大学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一门手艺,还应该让学生有更高的文化艺术等文化层面的追求。社会上存在的实用思想,即在工作中用不上便不想学的思想是急功近利的想法。我国外语长期以来对人文素养重视不够,单一地强调外语学习的工具性目的。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应当互为目的和手段,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过多地依赖语言知识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理论研究的不足。语言学家戴炜华把外语教学研究划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三类。三个层次的研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根据研究人员自身的条件,研究的任务、目的、方法、预期效果以及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分工而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但存在,而且还相当严重。有关于外语教学的杂志很少,有关于外语教学的论文少之又少。虽然二语习得是语言学上的重要分支,有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主流。另外,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特点是过分依赖西方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过多地借鉴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3.大学英语重视的不够。学校和教师也有可能片面强调四级而忽略培养学生与语言有关的素养和能力。2006年哈佛大学在其改革大框架下提出,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两门外语课程。外语是工具,通过外语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背后的庞大文化体系和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才是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对中国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通过一次四级考试,而是有更高的追求和更远大的目标。以这样的思想为指导大学英语学习才能真正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校师生的共同重视。
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⒈大纲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依据对学生的需求而进行。学生的年龄和个人生活阅历及人生体验使他们对自己的需求认识并不明确。例如学生可能片面强调自身的喜好等主观需求,如讲一口漂亮的口语,能够无障碍地欣赏英美影片,甚至是为了玩某一款游戏,但学生对将来的人生和工作的客观需求认识不足。教育者应当充分预测到学生在将来的一天会发现自己目光短浅,为学生预测到他们工作的需求。Dwdlley-events(1998)提出即时需求和延后需求。前者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后者是未来显现其重要意义的需求。在制定大纲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目标需求和延后需求。
⒉课程体系。新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学目的不能单一,必然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多元化要求。根据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目的,学生至少在大学前三个学期学习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每周课时不少于四学时,每学期不少于十六周。学生可以在任意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每学期还应参加本学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根据学生的人文素养需求,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选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容忍态度,更好地进行国际的交流,如可以开设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公众演说、哲学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日后工作的需求,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使学生通晓本专业国际规则,掌握学术交往中的跨文化交流,合作和沟通的技能。因为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不同的课堂设计,应该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保障,比如针对人文素养和本专业学术交流要有合适的教材。
⒊教师能力有待提高。为实现多重教学目的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迫切有待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多是英语专业毕业,有一定的语言学和文学基础,但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接触不多。为实现将大学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的目的,教师需要大量学习,但因学科不同,并不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像专业老师一样的专业知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获得其专业领域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的语言能力,而不是直接教授学生知识和内容。
⒋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技术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灵活,师生都可以简单方便地获得丰富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应用到课堂上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课前查阅上课即将讨论的信息和话题。这需要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领域,上课时交流更加流畅。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大学英语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传统方式在学习语言上不能摒弃,传统教学教师能够从多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的指正,鼓励或者建议,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