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满意度影响因子及对策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试点专业,自编问卷,进行课程思政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子的初步调查。使用SPSS 19.0的描述性分析、有序Ordinal回归分析,得到学生对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思政工作满意度并不高,显著性影响因子是性别、专业满意度、师生课堂交流程度、教师对学生需求和感受的关注度、教师个人魅力。提出改变观念、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强化课堂上师生交流、强化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需求和感受的关注、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的对策。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满意度;影响因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70-04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是,目前学校专业课程不同程度存在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同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相剥离的“两张皮”现象,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学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显而易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但又有不同侧重,课程思政需要将职业精神融于各门专业课程中,利用专业课,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信电系在2020年9月被学院确定为院级课程思政工作试点单位,信电系安排室内设计专业2019级两个班为试点班级,要求各任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课堂中,积极主动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教师、学生均有了一些实践和认识。“教学效果如何”“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这两个问题,是作为教师、教学管理者最需要了解的问题。前人的研究,能回答部分问题,但是针对不同的学校、课程、教师,情況会如何?是不是与前人的研究一致?尚需要做出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对教育教学的质量最有感受,因而,我们在期中时,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自主设置问卷,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在完成问卷调查后,使用SPSS 19.0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并使用有序Ordinal回归分析对影响因子分析,以分析结果进行对策的研究,以期对下一步同类院校、同类课程,在探寻提高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提供参考[1-3]。
   一、调查方法与设置
   (一)调查日期
   2020年11月。
   (二)调查对象
   以信电系室内设计2019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合计98名学生。发出问卷98份,收回98份,剔除其中未答完、存在明显错乱、前后逻辑冲突的问卷,有效问卷93份。
   (三)调查内容
   在问卷表中设置学生的自然情况,对课程思政的意愿、认知,对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等20个因素的初步认知,要求各位学生认真填写问卷。
   (四)统计工具、方法
   SPSS 19.0、描述性分析、有序Ordinal回归分析。
   (五)变量、均值、标准差、赋值(见文末表1)
   二、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本班各门课程融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的满意程度并不高
   从文末表1中可以看出,以5分制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满意度测评,得分仅为3.16分,折合百分制仅为63.2分,充分说明广大的受教育者对我们上半学期的课程思政工作并不满意。这个问题是挑战,更是机会,需要我们各门课程任课教师认真思考、提高。可能的原因:(1)课程思政这项工作,2014年在上海开始试点,2016年在全国推行,但是具体到各学校、各门课、各教师,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2)教师不知道:在试点工作安排时,教师普遍反映,愿意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在哪些地方开展。(3)管理者未跟上:作为系级、校级教学管理者,很可能自身也不清楚课程思政的含义、做法、效果评价。(4)观念不被接受:在更深层次上,长期以来,专业课与思政工作的人为分割,一方面导致“专业课一味求专”,追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专业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事”;另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课一味求全”,按照最新的会议精神、政策、法规、教材来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反而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就业、发展,导致出现严重的“两张皮”现象,这种观念,不只在教师中,学生中也有相当的市场。从以上分析来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效果评价可能在短期内可以得到解决,但是“观念的转换”,需要很长时间的体会,才会有明显的效果,而这又是最根本的问题。
   (二)影响因素分析
   以“你对本学期本班各门课程融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的满意程度”为因变量(y),以学生的自然情况、对课程思政的意愿、认知因素的13个变量为自变量,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有序Ordinal回归分析,得到其估算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文末表2所示结果。(1)男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较女生高:从表中可以看出,性别的估计值(x1)为-0.895,其显著性sig<0.1,达到显著水平,具有统计意义,说明男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更高,可能的原因是男生更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特别是与实习就业有关的职业精神,通过时事政治、热点新闻、历史事件剖析的“三观”教育,也更希望得到学校主流文化融合带来的“归属感”,而女生则对这些问题不太关心,因而不太希望教师对其进行类似的教育。(2)专业满意度与课程思政满意度一致: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专业的态度(x5)的估计值为1.051,其显著性sig值为0.003,小于0.0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也是认同的,则越是对课堂的课程思政工作认同;越是对专业不认同,则对课程思政工作也就不认同,其原因是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会认同自己的专业课程中讲授的内容;反之,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认同,则对课堂上所讲内容均不认同。(3)课堂上师生交流与满意度成正比:从文末表2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师生交流较少(x17)的估计值为0.811,其显著性sig值为0.018,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达到显著性,说明师生交流越多,则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就会随之提   升;反之,师生交流越少,则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就会下降,充分说明师生交流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4)教师对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关注度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成正比: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学生需求与感受少(x18),其估计值为1.269,而其显著性sig值为0.019,小于0.05的顯著性水平,达到显著性,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关注的重要性,越是重视学生需求和感受的教师和课堂,就越是得到的满意度高;反之,越是不重视学生需求与感受的课堂和教师,学生的满意度就越低。(5)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成正比: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不足(x19)的估计值为2.289,其显著性sig值为0.018,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教师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教师的言谈举止、个性、对待学生的态度等人格魅力的提高会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思政工作的满意度。
   三、讨论与建议
   (一)改变观念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我系课程思政的工作满意度较低,仅为3.16分,分析其中的原因,“两张皮”的观念是直接影响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工作的最大问题,如要提高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需要各级管理者用较长时间、有效方法,改变广大教师的观念,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越强,则对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越高,因而,作为各门专业课程教师、各级教育教学管理者,苦练内功,提高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场地、实习实训、就业等影响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是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工作的必由之路,不能为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这是宏观决策上需要重视的方面。
   (三)强化课堂上师生交流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课堂上师生交流少,是提高课程思政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均要求提高师生的交流,避免出现“一言堂”“教师课堂”“教师自娱自乐”的极端行为。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时,需要充分开展师生交流,才是提升课程思政满意度的有效手段。线下教学只有师生能够当场充分交流,才能起到作用,否则,还不如直接做线上教学。
   (四)强化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需求和感受的关注
   从调查结果来看,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成为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估计值高达1.269,可见学生对该内容的重视程度,很多时候,教师的讲授内容、课堂组织方式并不适合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导致学生的满意度不高,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认真调研学生的需要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认真调查各种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的感受,从而采取适合的课堂组织形式。这个变化要求广大教师积极跟进社会的发展,了解掌握学生的变化、教育技术的进步,才能适应今天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否则将被学生抛弃,最终为社会所抛弃。
   (五)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教师的人格魅力不足,成为影响课程思政满意度提高的最大问题,其估计值为2.289,为显著性影响因子中最大的估计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陶行知先生、启功先生的教导,是提高课程思政满意度的最根本理念,也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广大教师个人魅力的提高仍然是首选因素,需要从个人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专业素质、言谈举止、个性、对待学生的态度等学识、技术、行为方面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马任杰,赵俊,李佳玲,等.高校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调查: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风,2019(10):41.
   [2]黄清,应立英.护理专业本科生对“课程思政化”认知态度和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17):2164-2168.
   [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幼儿的社会交往活动包括五个方面: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与邻居及同伴的交
[摘 要]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数不足、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学校领导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师队伍扩张速度太快等是造成队伍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队伍建设要立足全局,正确认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意义;要立足“六种素养”,让思政教师队伍“强起来”;要实施精准培训,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支
[摘 要] 以教育部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文件为指导,首先,研究总结新的历史条件下师德建设的新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师德内涵。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研究学校在培养学生师德方面采用的方法,总结成功的办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汇总调查结果,进而分析、研究和研讨,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最后,提出加强师德教育的途径,为高职师范生师德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师范生;师德教
[摘 要]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发展需求不尽相同的现状,实现质量型扩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生源的特点,实施基于“企业学区”的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配置师资队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深化“三教改革”,是高职院校破解难题、实现质量型扩招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