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演唱了《忐忑》、《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等“神曲”,龚琳娜被观众所熟知;也因为风格过于个性化,观众们对她的评价呈现出两种极端,甚至有人称其为“雷母”。然而,许多人只看到了她在舞台上的张扬,却少有人了解她在生活中的温情。她说:“我是个没有爱就活不下去的女人。每天都需要爱的滋养。生活里收获所有的爱,全部在歌声中释放。”
从名利场到桃花源
早年的龚琳娜,并不像如今这样“离经叛道”,活得规矩,活得平淡。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中央民族乐团,三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最高成就是银奖。“这以后,每天奔波在不同的城市,参加形形色色的晚会,穿着细长高跟鞋和铺开半个舞台的蓬蓬裙,对口型、假唱,炫耀年轻美貌和嗓音的技巧。”龚琳娜说,自己曾经困惑,“为什么获奖以后,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却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遥远了?这份工作是稳定的,稳定到可以预知五十年后的自己;也是牢靠的,牢靠到根本无须动脑筋去选择。”这份稳定和牢靠,时常让她感到不安,直到她遇见了老锣。
2002年,龚琳娜在一次演出中认识了德国音乐家老锣(Robert Zollitsd)。他喜欢东方音乐,来中国寻找音乐家,和龚琳娜一拍即合,俩人开始恋爱。不久,老锣直接去问龚琳娜的父亲,“你希望女儿快乐还是成功?”父亲想了想,说:“成功。”父亲的意思是成功了才有快乐,老锣被这种逻辑惊呆了。
老锣吸引龚琳娜的地方,不仅在于音乐才华,还有那种不同于常人的生活观念。他向龚琳娜求婚时说,我没有很多钱,但我很富有,因为我有自由。这句话打动了她。“我第一次觉得自由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当时不理解这句话,但是我没有忘记这句话。”龚琳娜说,“当我真的放下所有的包袱、所有人的期待,然后投入到全新的生活后,我专心地唱歌,专注地怀孕,用很多的时间跟家人交流,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开始觉得自由越来越重要。”
婚后,出于对当时国内音乐环境的失望,龚琳娜一家四口移居德国乡村,过了五年与世无争的生活。在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在深邃的巴伐利亚森林间,龚琳娜收获了自然赋予的灵性和气场。与异国男人和他的大家庭相处,陪伴两个孩子长大,又教给她太多人生智慧。
老锣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多年来,潜心于将古典诗词与民族乐器相结合,创作“新艺术音乐”。他为王维的七言乐府诗《桃源行》谱曲的同名作品,是龚琳娜的最爱。她说,在德国的那几年,生活就像世外桃源一样单纯,依山而居,偕子而行,布衣粗茶,观云赏花,是生命中少有的一段悠闲安逸的时光。“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在瑞士等欧洲国家巡回演出时,每当唱到这首歌,她都会流泪。
从“小我”到“大我”
在享受平静生活的同时,龚琳娜与老锣从未停止对音乐的探索和追求,曾在欧洲多个国家举办专场音乐会,也登上过世界音乐节的舞台,实践他们的“新艺术音乐”梦想。对于音乐风格,龚琳娜一开始也不想变,但是老锣要求她必须创新必须改革,最终她选择了改变:“我要是不变的话就不能跟他好了!”
2010年,一首《忐忑》将龚琳娜推上风口浪尖,媒体纷纷关注,让她顿时在中国有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也让她有了更多的不安。“我害怕被名利牵制,我害怕失去自由,我害怕又回到遇见老锣之前的日子。”龚琳娜曾经担心,回国发展会打破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最后还是老锣说服了她:“中国有更大的舞台。在这里做一场演出,影响力可能胜过在欧洲的十场。如果我们的音乐,能给更多人带来幸福和满足,这就是我们心灵的桃花源。”从那一刻开始,她明白了人要分为“大我”和“小我”。无忧无虑生活在桃花源中的,是知足常乐的“小我”;而心中充盈着更大的梦想、向往更广阔的天空的,是“大我”。要成就“大我”,必须放弃“小我”。告别昨天的简单自由,面对今天的纠结缠缚,是为了明天更大的自由。
回国以后,龚琳娜发现,音乐界的大环境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循环,自己与老锣也有了更多精力用于创意开发,“对于艺术创作者,这实在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龚琳娜说,对于娱乐圈的功利心,自己十年前也曾经迷茫过,但是现在明白了,不需要评判外界,只需要改变自己。
老锣曾经对她说:“想想你的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或许能教出一千个学生。可是你上台唱一首歌,就要面对一千个听众,甚至更多。”这句话使龚琳娜意识到,还有比一首歌好不好听、喜不喜欢、能不能充分表现自己更重要的事,就是自己的音乐作品会带给观众什么样的影响。“除了专业技巧、知名度、影响力之外,你的作品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龚琳娜说,当自己顿悟了这一点,就觉得之前那些困惑一点儿也不重要了。“做真实的自己,正直的自己,影响身边的人,把这种能量向外扩散。也许一开始会很难,但是慢慢就会看到改变。”
舞台上的龚琳娜,曲风独特,歌词另类,但举手投足间都呈现出真实与自由的状态。著名主持人杨澜评价她:“在很多有歌词的歌里面,我们什么也听不到:但在她没有歌词的歌里面,我们听到了很多。”
从名利场到桃花源
早年的龚琳娜,并不像如今这样“离经叛道”,活得规矩,活得平淡。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中央民族乐团,三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最高成就是银奖。“这以后,每天奔波在不同的城市,参加形形色色的晚会,穿着细长高跟鞋和铺开半个舞台的蓬蓬裙,对口型、假唱,炫耀年轻美貌和嗓音的技巧。”龚琳娜说,自己曾经困惑,“为什么获奖以后,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却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遥远了?这份工作是稳定的,稳定到可以预知五十年后的自己;也是牢靠的,牢靠到根本无须动脑筋去选择。”这份稳定和牢靠,时常让她感到不安,直到她遇见了老锣。
2002年,龚琳娜在一次演出中认识了德国音乐家老锣(Robert Zollitsd)。他喜欢东方音乐,来中国寻找音乐家,和龚琳娜一拍即合,俩人开始恋爱。不久,老锣直接去问龚琳娜的父亲,“你希望女儿快乐还是成功?”父亲想了想,说:“成功。”父亲的意思是成功了才有快乐,老锣被这种逻辑惊呆了。
老锣吸引龚琳娜的地方,不仅在于音乐才华,还有那种不同于常人的生活观念。他向龚琳娜求婚时说,我没有很多钱,但我很富有,因为我有自由。这句话打动了她。“我第一次觉得自由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当时不理解这句话,但是我没有忘记这句话。”龚琳娜说,“当我真的放下所有的包袱、所有人的期待,然后投入到全新的生活后,我专心地唱歌,专注地怀孕,用很多的时间跟家人交流,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开始觉得自由越来越重要。”
婚后,出于对当时国内音乐环境的失望,龚琳娜一家四口移居德国乡村,过了五年与世无争的生活。在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在深邃的巴伐利亚森林间,龚琳娜收获了自然赋予的灵性和气场。与异国男人和他的大家庭相处,陪伴两个孩子长大,又教给她太多人生智慧。
老锣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多年来,潜心于将古典诗词与民族乐器相结合,创作“新艺术音乐”。他为王维的七言乐府诗《桃源行》谱曲的同名作品,是龚琳娜的最爱。她说,在德国的那几年,生活就像世外桃源一样单纯,依山而居,偕子而行,布衣粗茶,观云赏花,是生命中少有的一段悠闲安逸的时光。“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在瑞士等欧洲国家巡回演出时,每当唱到这首歌,她都会流泪。
从“小我”到“大我”
在享受平静生活的同时,龚琳娜与老锣从未停止对音乐的探索和追求,曾在欧洲多个国家举办专场音乐会,也登上过世界音乐节的舞台,实践他们的“新艺术音乐”梦想。对于音乐风格,龚琳娜一开始也不想变,但是老锣要求她必须创新必须改革,最终她选择了改变:“我要是不变的话就不能跟他好了!”
2010年,一首《忐忑》将龚琳娜推上风口浪尖,媒体纷纷关注,让她顿时在中国有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也让她有了更多的不安。“我害怕被名利牵制,我害怕失去自由,我害怕又回到遇见老锣之前的日子。”龚琳娜曾经担心,回国发展会打破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最后还是老锣说服了她:“中国有更大的舞台。在这里做一场演出,影响力可能胜过在欧洲的十场。如果我们的音乐,能给更多人带来幸福和满足,这就是我们心灵的桃花源。”从那一刻开始,她明白了人要分为“大我”和“小我”。无忧无虑生活在桃花源中的,是知足常乐的“小我”;而心中充盈着更大的梦想、向往更广阔的天空的,是“大我”。要成就“大我”,必须放弃“小我”。告别昨天的简单自由,面对今天的纠结缠缚,是为了明天更大的自由。
回国以后,龚琳娜发现,音乐界的大环境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循环,自己与老锣也有了更多精力用于创意开发,“对于艺术创作者,这实在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龚琳娜说,对于娱乐圈的功利心,自己十年前也曾经迷茫过,但是现在明白了,不需要评判外界,只需要改变自己。
老锣曾经对她说:“想想你的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或许能教出一千个学生。可是你上台唱一首歌,就要面对一千个听众,甚至更多。”这句话使龚琳娜意识到,还有比一首歌好不好听、喜不喜欢、能不能充分表现自己更重要的事,就是自己的音乐作品会带给观众什么样的影响。“除了专业技巧、知名度、影响力之外,你的作品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龚琳娜说,当自己顿悟了这一点,就觉得之前那些困惑一点儿也不重要了。“做真实的自己,正直的自己,影响身边的人,把这种能量向外扩散。也许一开始会很难,但是慢慢就会看到改变。”
舞台上的龚琳娜,曲风独特,歌词另类,但举手投足间都呈现出真实与自由的状态。著名主持人杨澜评价她:“在很多有歌词的歌里面,我们什么也听不到:但在她没有歌词的歌里面,我们听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