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张晶莹透亮的皮中,裹着一粒粒不大不小的肉馅。用沸水煮开,捞出、沥干,再放入早已加好佐料的瓷碗中,撒上几丝葱花。香气便随着汤氤氲的水汽散开。有肉的鲜美,又不乏葱的清甜,只让你觉得味蕾得到无比的震撼和满足:世上竟有如此美妙之物!放入嘴中,轻轻一咂,便可入肚。由于其个小,咽时无感,只觉一股温热从口中直达腹部,又渐入心中,溫暖时分,让你无法忘怀,无法割舍。
这就是馄饨的魅力。
由于小时候的我很皮,不愿好好吃饭。为了不让我饿肚子,奶奶总会想方设法在下午两点左右为我开个“小灶”,做些点心。记忆中的美食有很多很多,而最能俘获我心的,细细想来,也只有奶奶的一碗馄饨了。
那是一碗很精巧的馄饨。一个个馄饨小小的,有如一只只新生的小鸭,不是十分熟练地浮游在水中。几片紫菜、几片胡萝卜所带来的沁人心脾,是至今其他事物无可比拟的,现在想来,仍回味不已。
奶奶每次只做一小碗,五六个小馄饨——怕我晚饭不愿好好吃。所以每当我狼吞虎咽将汤都喝干净,用渴望的眼神望着奶奶,乞求再来一碗时,奶奶总会用手轻抚我的发丝,微笑着对我说:“以后要记得好好吃饭啊!这样就不会饿了,再不好好吃以后我不再给你做了。”
但每每我不好好吃饭时,下午出现在我桌上的,还会是一碗馄饨。
小时候我还十分得意,总觉得奶奶好说话,也曾笑话她没有“气节”,总对我妥协。但后来长大了,开始记事了……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奶奶的学生来拜访她。
他们是奶奶的第一批学生,一个个年近不惑。他们开始十分拘谨,好似在图书馆,不敢大声说话,只是浅浅地谈着。十几分钟后,他们中一人看了看表,说:“老师,不早了,我们要不先回去了。”其余人纷纷附和,便接连起身。
奶奶的笑意更浓了些,摸了摸我的头:“急什么!正好我要给我小孙女儿做馄饨吃,你们一起留下来,尝尝!”
那几个人的眼睛顿时发亮了,连声应着:“好!好!”
大家伙儿便开开心心地围到饭桌前,天南地北地谈着。
趁着奶奶进厨房的时候,其中一人仰头惊叹:“老师当年是多么严厉的一个人啊!对我们是多么严格啊!只可谈关爱,不可谈和蔼。想当初,我中午忙着玩没吃饭,被她知道后还好一顿骂呢!没想到,岁月把老师变得那么不同了,她是那么和蔼、慈祥。”
“是啊……”
“老师真的变了好多……”
……
这时候,奶奶把一碗碗馄饨端了上来,笑眼盈盈地对我说:“吃吧,你爱吃!”
还是一碗馄饨,晶莹的皮儿,小巧的肉粒,香气满盈的汤。但入嘴后,这次,却让我的感受如此不同。
我尝到的不是那馄饨的味道,而是一种温暖心脾的爱的味道。
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就是源于爱吧?
我咽下了馄饨,温暖在心中化开,化成一潭水,渐渐涌出眼眶。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郑建周
此篇文章的亮点在于主旨的层次感。作者先用一半文字来叙写奶奶对她不好好吃饭的迁就和包容,她最爱吃奶奶做的那一碗馄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奶奶的爱就会随叫随到。这是一份我们熟知的隔代的宠爱,亦是一份常见的祖孙情。但作者接下来叙写的一件事,让我们对奶奶的这份爱有了全新的解读。作者采用语言描写,借助奶奶的学生们的谈话,道出了奶奶曾经为人师表时严格的模样。这种印象的强烈反差,让如今奶奶和蔼慈祥的模样别有一番滋味。诚如作者所言,改变源于爱。出于对孙女的疼爱,奶奶在时光中逐渐改变了自己。原来,那一碗美味的馄饨,是奶奶努力呈现出来的完美的爱。
【适用文题】那一刻,我懂得了爱;品尝____的味道;背后的故事……(小引)
这就是馄饨的魅力。
由于小时候的我很皮,不愿好好吃饭。为了不让我饿肚子,奶奶总会想方设法在下午两点左右为我开个“小灶”,做些点心。记忆中的美食有很多很多,而最能俘获我心的,细细想来,也只有奶奶的一碗馄饨了。
那是一碗很精巧的馄饨。一个个馄饨小小的,有如一只只新生的小鸭,不是十分熟练地浮游在水中。几片紫菜、几片胡萝卜所带来的沁人心脾,是至今其他事物无可比拟的,现在想来,仍回味不已。
奶奶每次只做一小碗,五六个小馄饨——怕我晚饭不愿好好吃。所以每当我狼吞虎咽将汤都喝干净,用渴望的眼神望着奶奶,乞求再来一碗时,奶奶总会用手轻抚我的发丝,微笑着对我说:“以后要记得好好吃饭啊!这样就不会饿了,再不好好吃以后我不再给你做了。”
但每每我不好好吃饭时,下午出现在我桌上的,还会是一碗馄饨。
小时候我还十分得意,总觉得奶奶好说话,也曾笑话她没有“气节”,总对我妥协。但后来长大了,开始记事了……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奶奶的学生来拜访她。
他们是奶奶的第一批学生,一个个年近不惑。他们开始十分拘谨,好似在图书馆,不敢大声说话,只是浅浅地谈着。十几分钟后,他们中一人看了看表,说:“老师,不早了,我们要不先回去了。”其余人纷纷附和,便接连起身。
奶奶的笑意更浓了些,摸了摸我的头:“急什么!正好我要给我小孙女儿做馄饨吃,你们一起留下来,尝尝!”
那几个人的眼睛顿时发亮了,连声应着:“好!好!”
大家伙儿便开开心心地围到饭桌前,天南地北地谈着。
趁着奶奶进厨房的时候,其中一人仰头惊叹:“老师当年是多么严厉的一个人啊!对我们是多么严格啊!只可谈关爱,不可谈和蔼。想当初,我中午忙着玩没吃饭,被她知道后还好一顿骂呢!没想到,岁月把老师变得那么不同了,她是那么和蔼、慈祥。”
“是啊……”
“老师真的变了好多……”
……
这时候,奶奶把一碗碗馄饨端了上来,笑眼盈盈地对我说:“吃吧,你爱吃!”
还是一碗馄饨,晶莹的皮儿,小巧的肉粒,香气满盈的汤。但入嘴后,这次,却让我的感受如此不同。
我尝到的不是那馄饨的味道,而是一种温暖心脾的爱的味道。
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就是源于爱吧?
我咽下了馄饨,温暖在心中化开,化成一潭水,渐渐涌出眼眶。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郑建周
此篇文章的亮点在于主旨的层次感。作者先用一半文字来叙写奶奶对她不好好吃饭的迁就和包容,她最爱吃奶奶做的那一碗馄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奶奶的爱就会随叫随到。这是一份我们熟知的隔代的宠爱,亦是一份常见的祖孙情。但作者接下来叙写的一件事,让我们对奶奶的这份爱有了全新的解读。作者采用语言描写,借助奶奶的学生们的谈话,道出了奶奶曾经为人师表时严格的模样。这种印象的强烈反差,让如今奶奶和蔼慈祥的模样别有一番滋味。诚如作者所言,改变源于爱。出于对孙女的疼爱,奶奶在时光中逐渐改变了自己。原来,那一碗美味的馄饨,是奶奶努力呈现出来的完美的爱。
【适用文题】那一刻,我懂得了爱;品尝____的味道;背后的故事……(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