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犹如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入学生心田,让他们迅速进人课堂教学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主动状态,这对于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视。精彩的导入不仅能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导入 导入艺术 有效性
导入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为广泛地运用于上课的开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导入过程即 “ 不协调 -- 探究 -- 深思 -- 发现 -- 解决问题 ” 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 “ 引子 ”、戏剧的 “ 序幕 ”,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 “ 欲罢不能 ” 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就是在讲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必要的铺垫。案例:“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引入。
师:在直角坐标平面上,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生:一个定圆。
师:如果定点坐标为(1,0),定值为5,那么你能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吗?生:(x—1)2+y2=25
师:这是一个动点和一个定点产生的联系,如果一个动点和两个定点(-1,0)和(1,0)产生联系呢?即一个动点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5,那它的轨迹又会是什么?方程又会怎样呢?
上面的引入自然、流畅,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后继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打下基础
二、类比导入法
在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更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数学考试中类比题型屡见不鲜,通过平时此类练习也会较好地提高学生在习题中的推理能力。
三、俗语、谚语、名言警句导入法
在讲集合这个概念时,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引入这个概念,可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引入主题,因为除了感情因素外,人们把同一地域的人看成一个集合,用这句俗语引入再恰当不过;又如讲到一一对应时,可用“一个萝卜一个坑”展开.又如讲到极限时,可用一句著名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个具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引入极限,使学生从形上来理解,让学生更易感受数学,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在讲指数函数的定义时,可和学生一块做游戏:每人拿出一块正方形的纸从中间对折,沿折痕撕成2张纸,把这两张纸重叠后再从中间对折,沿折痕再撕一次,2张纸变成4张纸,把4张纸重叠再折再撕,若撕了x 次得到了y 张纸,你能写出y 与 x的函数关系式吗?通过游戏,学生很快回答:y=2x .函数特点为:指数形式,底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从而引入指数函数的定义。这样可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故置悬念引人法
在讲新知识之前,有意设置一些问题悬念。这样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对于学习的目的更加清晰。也使学生感觉到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案例:“排列组合中的隔板法”的教学引入
师:把4本相同的书分给3名同学,每人至少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生:学生用枚举法解决回答——3种。
师:把20本相同的书分给3名同学,每人至少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由于数字太大,学生无法用枚举法一一举出,从而由此产生疑问,留下悬念。
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
五、生活情景引人法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用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旨在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教学引入
师:从宁波乘动车到杭州,动车的路线可近似看成一条直线,如果我们把这里看成近似一个点、你能求出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最近距离吗?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引入,自然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3(07)
[2]刘建亮.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J].教育教学研究,2012(08)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导入 导入艺术 有效性
导入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为广泛地运用于上课的开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导入过程即 “ 不协调 -- 探究 -- 深思 -- 发现 -- 解决问题 ” 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 “ 引子 ”、戏剧的 “ 序幕 ”,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 “ 欲罢不能 ” 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就是在讲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必要的铺垫。案例:“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引入。
师:在直角坐标平面上,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生:一个定圆。
师:如果定点坐标为(1,0),定值为5,那么你能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吗?生:(x—1)2+y2=25
师:这是一个动点和一个定点产生的联系,如果一个动点和两个定点(-1,0)和(1,0)产生联系呢?即一个动点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5,那它的轨迹又会是什么?方程又会怎样呢?
上面的引入自然、流畅,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后继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打下基础
二、类比导入法
在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更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数学考试中类比题型屡见不鲜,通过平时此类练习也会较好地提高学生在习题中的推理能力。
三、俗语、谚语、名言警句导入法
在讲集合这个概念时,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引入这个概念,可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引入主题,因为除了感情因素外,人们把同一地域的人看成一个集合,用这句俗语引入再恰当不过;又如讲到一一对应时,可用“一个萝卜一个坑”展开.又如讲到极限时,可用一句著名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个具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引入极限,使学生从形上来理解,让学生更易感受数学,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在讲指数函数的定义时,可和学生一块做游戏:每人拿出一块正方形的纸从中间对折,沿折痕撕成2张纸,把这两张纸重叠后再从中间对折,沿折痕再撕一次,2张纸变成4张纸,把4张纸重叠再折再撕,若撕了x 次得到了y 张纸,你能写出y 与 x的函数关系式吗?通过游戏,学生很快回答:y=2x .函数特点为:指数形式,底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从而引入指数函数的定义。这样可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故置悬念引人法
在讲新知识之前,有意设置一些问题悬念。这样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对于学习的目的更加清晰。也使学生感觉到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案例:“排列组合中的隔板法”的教学引入
师:把4本相同的书分给3名同学,每人至少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生:学生用枚举法解决回答——3种。
师:把20本相同的书分给3名同学,每人至少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由于数字太大,学生无法用枚举法一一举出,从而由此产生疑问,留下悬念。
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
五、生活情景引人法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用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旨在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教学引入
师:从宁波乘动车到杭州,动车的路线可近似看成一条直线,如果我们把这里看成近似一个点、你能求出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最近距离吗?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引入,自然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3(07)
[2]刘建亮.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J].教育教学研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