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雕虫纪历》是卞之琳研究不可回避的一部诗歌自选集,其中凝聚着诗人的自我判断和认识。联系《雕虫纪历》在1979至1984年间先后出现三个版本的历史背景,其版本的变换呈现出版本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同时表现出“权力的生产”(即福柯的权力观)倾向。其在《雕虫纪历·自序》的自我矛盾,既出于当时诗人的自我意识,也是出于当时客观背景下所造成的影响。《雕虫纪历》的三次改版不仅是以具体实践影响卞之琳研究,也以
其他文献
摘 要:李白《静夜思》原版中的“床”字含义简单明了,就是指普通“室内睡床”。对唐代社会特点、语言习惯以及李白个人生活和创作习惯的考察,都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熊孺登诗《八月十五夜卧疾》和李白本人诗《夜坐吟》、《别内赴征》,堪称这方面的铁证。两个“明月”版本与原版在诗意上大异其趣,内在逻辑上也迥然有别,这种版本的讹变才是“床”字之争的根源所在。对《静夜思》中“床”字的解读不可一概而论,应区分不同的版本
摘 要:1967年,法国文学批评家罗兰·巴尔特提出“作者之死”的观点,该观点不仅在文学理论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还为读者阅读文本提出另一种思考方式和行为范式。文章首先挖掘“作者之死”观点的意涵并从读者、作者、文本三方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正确合理的阅读方式。文章最后将“作者之死”这一文学理论迁移到阅读之上,得出关于阅读的一些启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诠释和理解文本。 关键词:作者之死;文学理论;阅读 [中
一 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时而急骤时而舒缓,氤氲水汽笼罩着整个翡翠苑,小区似乎成了水乡泽国,别有一番滋味。雨滴在房前屋后纵情跳跃,花草树木在风雨的挟持下犹如醉汉般摇摇晃晃,风声、雨声、流水声叠加混响成了大自然的交响乐。涂清远在书房里泡了一壶茶,一边品茶,一边拿起“全家福”相册,一张一张地翻看了起来…… 清逸俊朗的帅哥与眉清目秀的美女春风满面地依偎着,幸福甜蜜扑面而来——时至今日,涂清远对拍摄该
摘 要: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焕发新生,形成独特的移民文学。本课题主要阐述在中国文学发展趋于商业化、庸俗化、多元化、全球化的现状中,如何运用并实践移民文学(以英国“绅士文化”和日本“武士精神”为例)于文学创作,对内改善良莠不齐的中国文学市场,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对外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并提高中国文学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移民文学;绅士文化;武士精神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张颖(1965.10-),男,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杉达学院2017年度科研基金项目“席勒美育研究在中国:2007-2017”(项目编号 2017zz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是日本科幻作家梦枕貘(原名米山峰夫)耗费十七年心血和两千六百页稿纸完成的一部四卷本的历史传奇小说。小说以日本文化史上的传奇,“弘法大师”,空海和尚为主人公;描述其于中唐德宗治世,随遣唐使入大唐留学,其间经历一系列诡异事件,并通过
摘 要:肯·洛奇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导演大师,他的电影极具思想性,多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他将焦点对准英国底层民众,用一个又一个残忍又现实的故事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电影《我是布莱克》承袭了他一贯的电影创作风格,本文则是对这部电影主题呈现的探究以及贯穿电影始终承载了特殊含义的木鱼风铃的剖析,还有电影中真实空间的营造。 关键词:主题;象征;空间 作者简介:夏梦圆(1996.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1 笔者身处农村,周边的学校大多都是相对比较落后、比较薄弱的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秉持民主、公正、自由的思想,尽心竭力地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力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是遗憾的是,身边的同行们并没有顺利地实现这个愿望。不少学校、班级并没有在民主、自由、公
摘 要: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人们总该记住点什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唯一值得被歌颂与原谅的。随着时代发展,女性的生命价值受到来自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明珠记》与《罗密欧与茱丽叶》两部剧本中同时期相似爱情的异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追问女性的自我生命价值。 关键词:心学;文艺复兴;思想禁锢;女性;爱情 作者简介:伊晨(1993-),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摘 要:俄罗斯文学贡献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白痴与多余人。2014年俄罗斯导演尤里·贝科夫的《危楼愚夫》塑造了一个现代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白痴”形象,从风格上可以看出导演对现实冷峻的观察,继承了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鲁迅的《药》中,以辛辣的文笔抨击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主义统治的罪恶历史,笔者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失败英雄来揭示特定时期下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迪马;夏瑜;群氓看客;悲剧 作者
摘 要:鲍勃迪伦,这位用歌词(诗)和歌声来传递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理解的歌手(诗人)向我们展示了诗最初的形式,可谓是对诗歌这一古老创作形式的召唤,而诺奖的授予无疑是对其创作最大的肯定,也意味着世界对于文学的定义边界的扩大以及对于日益丰富的文学创作的肯定。作为最有影响力之一的歌手,鲍勃迪伦不但在音乐界得到肯定,属于媒体界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而且,他的诗歌创作也得到了金斯堡等众多现代主义诗歌创作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