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文学有漫长的传统。即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到现在,也有两千五百多年了。这是一部传统中国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经典,过去的学童,识字之后,就要逐渐背诵这部诗集,古称《诗三百》,长长短短,共有三百零五篇。
  《诗经》里有很多描写青年爱情的诗篇,但是因为比较古老,现在的年轻学生,已经不太能读懂了。爱情的故事,是《诗经》的核心主题之一。
  从两千二百年前的秦王朝统一中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到一百年前的清帝国的崩溃,这段时期,曾被一九四九年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描写为“封建社会”,实际上,秦汉以降,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已经不是“封建”社会了,这个政治结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跟秦以前的周朝分封列国是不一样的。近几百年的学者相关论说不知凡几,姑存而不论。我们可以引用近一千年前中国伟大的文学天才苏东坡先生的论述。他在《东坡志林·秦废封建》里说:“……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历史事实,强秦统一中国,秦始皇听从廷尉李斯建议,废除封建制度,而“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卫、监。”(见《东坡志林》一〇三页)这是其后两千年高度中央集权的“家天下”帝国的开始。
  在秦帝国之前,中国的历史中有一个神秘而光辉的朝代:周。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直至秦始皇统一整个中国。周朝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家周公,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中,具有奠定文化基础的崇高地位。他设立的很多文化措施,都被后世沿袭,并被遵从,称为“周礼”。他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基础,很伟大,以至于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家,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宗师孔子,常常以能不能“梦见周公”来说明自己是否理解了前辈伟人的思想。周公、孔子都是男人,他们倡导古板的礼教,但也赞美人间美好的爱情。
  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典籍《周礼·媒氏》写道: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句话说,在春季中间,官方规定,男孩和女孩可以自由恋爱,男女彼此相爱了,找地方去玩也没有人禁止他们。
  《诗经·野有蔓草》写了这种男女私会: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这算得上是古代中国一见钟情的邂逅。
  《诗经》的内容采集自周公时期的周朝近五百年间——从西周到春秋——流传在民间的各种歌谣,保留了大量的爱情诗。第一首叫《关雎》,中国学生都会背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诗人对美丽女子的仰慕。可见,中国古代的圣贤,并不反对合理的情感和男女之间的相互倾慕和思念。《诗经·卫风》里有一首诗叫做《静女》,写卫国那个地方一个约会男子等待女友的焦虑不安的心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另一首《木瓜》写男女欢好时的誓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溱洧》写仲春三月男女约会的热闹场面:溱与洧,方焕焕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这首诗写春天来了,卫国的两条河溱水与洧水的河面冰层化了,原野上开满了鲜花。男生和女生手里都捏着兰花。女生问,有谁愿意陪我去看看?男生说,我愿意!
  从上面简单的引用中,可以看到,在中国的周代,男女之间有很多的情感交流机会,而且比较自由、热烈。
  中国古代的文体,辞令优美,简洁婉约。《诗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缪斯的灵感源泉之一。孔子提倡人们诵读这部诗歌集,他亲自编订这本诗歌集,还说:“不学诗,无以言。”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孔子是“删订”,像现在的一名总编辑。现在的学者更多地认为,孔子是在这些诗歌之上,对相应的音乐曲目做一些修改,更方便学生的诵读。这些诗歌,不仅仅是文字显示出来的词句,还包括运用来演唱的旋律,可惜,这些旋律都失传了,我们已经不知道古代中国的音乐家怎么演唱这些诗歌了。孔子评价这本诗集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百篇《诗经》,核心思想是肯定爱欲,但要适度——无邪。不过,能够做到“思无邪”的是孔子说的“君子”——他们是道德和文化修养很高的人。“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这些人丝毫不顾忌礼节,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常不择手段。
  孔子的博大智慧之一,是他要求自己和君子们都能做到的“中庸”。这是一种讲究人与自然平衡的伟大思想和智慧。这种智慧的核心,是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我们人类生存和繁衍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各种生命和事物之间,要彼此达到宽容和平衡。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擅长写一种新的长诗,节奏和韵律都磅礴,气势也很宏大,这就是“楚辞”。“辞”也是“诗”的一种。屈原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他是《诗经》那种没有作者的诗歌总集之后,以个人名字出现的最早一位诗人,他确立了知识人独创诗歌的地位。也许因为他的天才太高了,“楚辞”几乎可以说是从他而始,自他而灭。被归入“楚辞”创作者的几位传人中,宋玉勉强算得上继承了他的衣钵,才华则远逊。
  屈原的著名诗篇《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有很多他个人的自传内容。《离骚》里,屈原说自己的祖先是传说中的颛顼大帝,他的父亲也是楚国有名望的大臣,他自己出生的时间则非常吉利。这里说的是他的高贵血统。接着,他说自己天资聪颖,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得到过高级的培养,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想辅佐楚王开创一番大业。可惜,楚王听信了身边小人的谗言,把他流放到了南方的汨罗江。中国很多诗人都有这种遭遇,屈原开创了一个诗人和时代相互背离的奇怪风气。
  “离骚”,离,别也;骚,愁也。这首长诗就是诗人在被流放的地方,怀想楚国都城时的离愁别绪的体现。
  屈原本来期望楚王能够幡然醒悟,把他召回都城重用的,但是他后来失望了。楚王的身边,全都是卑鄙的小人,他这样的高尚君子不屑与卑琐的小人为伍。“君子”与“小人”的观念冲突,在屈原这里强化到了以死抗争的地步。
  屈原是如何表达出自己是个君子呢?在“楚辞”里,屈原显示出了自己是一名博物学家的丰富知识,他运用了几十种香草和鲜花繁复而高妙地比喻美好的女子,又通过这种美女的描述来比喻君子。君子应该像香草一样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香气,像女子拥有美丽的容貌、洁净的身体一样拥有崇高的品格。
  在《楚辞》里,“美人”这个词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湘君”和“湘夫人”那样的美好女子,又用来比喻君子,呼吁楚王。有德的人,都可以称为美人。
  孔子、屈原诞生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代,有众多的小国共存,人们可以随意改变国籍,可以“周游列国”,这个国王不允许你发表看法,那么你可以去别的国家,那里的国王很可能会欣赏你,把你留下来为他工作。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特别发达,出现了“诸子百家”。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化达到了最高峰,跟希腊文明一样灿烂。
  战国时期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有一个君主秦穆公,他的女儿弄玉公主是一名音乐家,擅长吹箫,这是一种用竹子来做成的管乐器。她的音乐才能让仙人箫韶都从天上下来向她求婚了。箫韶和弄玉结婚后,他们在宫里搭了一个高台,每天在那里演奏——箫韶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音乐之神——三年之后,这对夫妻在一阵美妙的交响乐中,被一群从天上飞下来的神鸟接上了天国。这个故事在宋代被编入专门记载神奇故事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里。宋代是儒家思想统治最顽固的时代,为什么会允许这样的故事存在?可能因为弄玉是君王的女儿,是一名公主,她的尊贵身份,这让她在男性的世界里获得了位置。而且他的丈夫是天上的神,身份更加高贵,因而可以越出礼教的束缚,实践自己的爱情理想。他们夫妻最后在仙乐的接引下,一起升到了天国。
  神仙的爱情确实让人神往,不过俗世的爱情,更让人信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美丽女子卓文君的爱情,是其中最早的令人着迷的典型代表。他们与众不同的自由恋爱、然后私奔,争取来了婚姻。他们的传奇爱情和婚姻,记载在中国第一部通史、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最擅长写一种叫做“赋”的押韵散文。他依靠自己写“赋”的才能当上了大官。汉代的皇帝有很多妃子。传说,其中的一位妃子,为了挽回皇帝的爱情,用一百斤黄金请求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六百三十三个字的《长门赋》,诉说得不到爱情的痛苦。这可能是世界上稿费最高的一篇文章了。皇帝读了《长门赋》,很感动,重新爱上了这个妃子。有学者考证说,《长门赋》不是司马相如的作品,是后来的人伪托他的名字写的。这可能是事实。事实往往不美好,我们不妨继续谈论“俗文学”,发现更多美好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是个非常典型的中国才子。他不仅擅长做赋,还擅长弹琴,集文学才华和音乐才华于一身。但是他家里非常贫穷。卓文君的父亲则是现在中国四川一座叫邛崃的县城里的百万富翁。中国的婚姻讲“门当户对”,双方家庭条件应差不多。司马相如当时没有资格向卓文君这样的富家美女求婚,只能做一个游吟歌手,在卓文君父亲举办的一次当地名人聚会中,为这些不懂音乐的富人弹琴。他去弹琴的目的,不是取悦那些不懂音乐的阔佬,而是想借这个机会向美丽的卓文君表达爱情。他演奏了一曲《凤求凰》。“凤求凰”后来成了求爱的代名词。聚会的阔佬们只会喝酒吃肉,一点也听不懂这首曲子的美妙内涵,聪明的卓文君小姐听懂了。古代中国人把能理解音乐的朋友叫做“知音”。卓文君就是司马相如的知音。她早就读过司马相如的赋了,很钦佩司马相如的才华。卓文君也是一位勇敢的女性,她派一位使女悄悄地通知司马相如说,你既然喜欢我,那我们就私奔吧!这个故事后来被很多文学家写成各种文学作品。明末清初的戏曲家袁于令写过一部戏曲叫做《鹔鹴裘》,剧名是一种皮大衣的名字。中国人喜欢这个故事。即便在各种清规戒律压迫下,人们还是喜欢自由的、美好的爱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有真正的爱情,为了爱情,他们舍弃了一切,过着贫穷而美好的生活。他们在最贫穷时,脱下贵族的衣服,换上普通人的短衣服,一起摆了一个小摊子卖酒。他们的故事,青年人喜欢,但是父母们不喜欢,他们担心孩子们做出破坏礼教的事。由于男女双方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而私自离开家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不能被传统礼教接受。但是私奔或私定终身,常常是传统小说中获得爱情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美妙爱情几百年后,隋朝末年,有一名了不起的女子叫红拂,是隋朝一名大将军杨素的贴身侍女,虽然不是妻子,但她属于这个男人。红拂是女中豪杰,她能通过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未来前程。一次,杨素做大寿,全国的官员都派人送来了丰厚的大礼。红拂在杨府做登记礼物清单的工作时,看见一个押送礼品的青年男子品貌出众,气宇不凡,认为他一定会很有前途。当晚,她悄悄去找他,当即决定嫁给他并马上一起逃离。上次私奔,是男生找女生,这次反过来,是女生找男生。在传统中国文学里,这个故事叫做“红拂夜奔”,在中国古代也很有名,一千多年来,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都写到红拂的美丽故事。跟红拂一起夜奔的男人叫李靖,后来,他帮助唐王李世民打败了隋朝,当上了宰相。在这个故事里,红拂像卓文君一样勇敢地背叛礼教,追求爱情。这两个故事略有不同:卓文君爱的人,只是有才华,但不一定会富有;红拂却认定所爱的男人一定会事业成功。她们的爱情价值观是不同的,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卓文君作为贵族身份,以妻子的名义受到文人的尊敬;而红拂作为侍女,并没有获得妻子的角色。这还是男性社会主导下的“家庭出身论”在作怪。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更主要地体现在她的婚姻里。一个有价值的婚姻缔造的家庭,妇女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尊严。
  “婚姻”这个词,是一个联合词。“婚”在汉字里指女方的家庭,“姻”指男方家庭。因此,“结婚”,实际是两个家庭的利益联合体。在中国,“婚姻”主要是一种社会关系拓展的模式,而不是爱情的自然结晶。在古代中国,家庭组成了社会的最基础也是最稳固的社会单位。人们也相信通过婚姻缔结的关系最为稳固,可以通过这种关系谋求更高的利益。古代有地位的人家,未婚的青年男子和女子,通常由他们的父母根据双方的家庭条件以及对年轻的口碑的判断来选择结婚对象。这样的一对夫妇,在他们结婚之前,只知道对方出自什么样的家庭,但从来也没见过面。遇到什么样的结婚对象,只能靠运气了。
  清代戏曲家、小说家李渔有一部小说集《无声戏》,里面有一篇小说,写一个男人结了三次婚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有钱的男人,但是长得丑陋不堪,肮脏难闻,身体很臭、嘴巴很臭、脚也很臭,一个标准的“臭男人”——女人把不喜欢的男人称为“臭男人”——但他有钱,于是娶了一位破产的小姐。小姐漂亮,有才华,结婚当夜,发现他又丑又臭,决定搬到别的房间独居,不让男人进来。男人很生气,又花钱娶了一位更加漂亮、更有才华的小姐。第二位小姐也在结婚的当晚发现了他是个“臭男人”,也像第一位夫人那样离开了丈夫,跟第一位夫人住在了一起。这位丈夫更加生气了,娶了第三位小姐。这次,他说不要漂亮的、有才华的,只要不嫌弃他的女人。可是男人又被骗了,娶来的还是一位漂亮小姐,而且也不愿意跟他一起生活。三位太太商量,每人陪这个“臭男人”一天,既公平又不会每天都感到难受。这是一部喜剧,如果你想了解清代普通人的生活,应该看李渔的作品。清代的世俗生活丰富多彩,他们关心家具、盆景、茶壶、花园,以及女人的身体。中国有一种非常宝贵的茶壶,叫“紫砂壶”,产自江苏宜兴。上品的紫砂壶,是制壶工艺师用一种特殊调配的含矿砂土经手工成型,放进特制的窑里高温烧制而成的。明清时期,这种茶壶很受文人们的喜爱,成为江南文化人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工艺师们和文人们一起,发明了各种壶的形状,大多与女人的身体有关。
  古代的中国,男女不能在结婚前见面,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红拂和李靖这种故事才具有传奇性。在唐代,人们把小说叫做“传奇”,记载的是各种奇怪的事;到了明清时代,“传奇”专指戏剧,而戏剧也大多写爱情故事。这个时代的小说,也以爱情为主题。
  元代戏曲家白朴写的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清代戏曲家洪昇写的南传奇《长生殿》,都讲述了唐帝国皇帝唐玄宗和他的皇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最早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诗《长恨歌》的主题。“长恨”的意思是非常遗憾,无法寻找消失的美好时光。《长恨歌》以帝王和他的皇后为主角,写他们的相识、相恋和生死分离。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后宫三千佳丽,拥有巨大的权力,要对一个女子专一非常困难。因此,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就显得极其不寻常。在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中国农历七月七日,杨贵妃和唐玄宗在皇宫花园的一个角落里悄悄发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爱情双方的最好期待。这种期待,不是获得世俗的荣华富贵,不是得到巨大的物质享受,而是希望两个人能够长相守——无论贫寒还是富有,都始终不渝。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文化观念里,即使是帝王,也同样渴望这么普通的、正常的世俗情感。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日常生活、世俗生活的有趣方面。
  但是这个爱情还是包含着巨大的悲剧,唐皇帝和他的皇后虽然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但是他们曾经宠爱的边疆军政首长安禄山叛乱并且进攻首都时,他们不得不仓皇逃往四川。在途中,愤怒的军队将士认为是皇后宠信那个邪恶的胡人首领安禄山才导致了这场可怕的灾难,以巨大的压力迫使痛苦的皇帝处死了美丽的皇后。在中国的历史中,人们通常对美女有一种很不公正的指责,认为红颜祸水,即超级的美女会带来巨大的灾祸。有些保守的学者和历史学家,把很多王朝的崩溃归咎于末代皇帝的惊艳皇后。现在我们知道这种说法是带着性别歧视的说法。
  唐皇帝被迫处死自己深爱着的皇后。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这暗示着,在混乱时世,即便是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也不能得到爱情的完美。但是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让他们通过神的力量,重新获得团聚。在这个故事里,皇后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女神,她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仙界。而唐皇帝通过法术,获得了这位女神前妻的消息。在古代中国,连帝王要获得完美的爱情都很困难,普通人可想而知了。
  清代长篇弹词《再生缘》讲述了中国元朝——也就是蒙古帝国统治广大欧亚大陆的时期——一个聪明果敢到令人崇拜的美丽女子孟丽君的故事。“弹词”是中国南方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边弹奏琵琶边讲故事的艺术形式,里面还夹杂着类似歌剧的唱段。
  故事里的孟丽君是一个了不起的读书天才,她在男性为绝对主体的社会里,居然拥有比男人还高的才华,她的知识和智慧超越了绝大多数的男性,是一个文化天才。她也是贵族,聪明美丽,长大之后,有两家高官的公子求婚,两个公子以比武的方式决斗,君子皇甫少华获胜,小人刘奎璧失败。但小人不甘心,设计陷害了君子,强行要娶孟丽君。孟丽君的女伴苏映雪冒充孟丽君出嫁给了刘奎璧,当晚跳江自杀,但是被宰相夫人救起,认为义女。孟丽君悄悄离家,穿上男人的衣服,假扮成男人参加了科举考试。当时只有男人才能参加科举,考试成绩好就可以被皇帝任命为官员。这次考试的第一名——那时叫做状元——却是女人孟丽君。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很公正,批改卷子的考官要被完全封闭隔离起来,而且,他们都是官居高位、学问渊博、道德高尚的人,他们批改的卷子,是考生答好之后,再由书记官重新誊写一遍,做好编号之后再交上去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主考官可能看到熟悉考生的手迹而产生偏私。孟丽君凭着自己的考试成绩当上宰相,可以说是八百年前的默克尔总理。她很能干,退休的老宰相很喜欢她,还想把义女嫁给她。而宰相的义女就是自杀没成的孟丽君以前的女伴苏映雪……
  中国传统小说都有极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有句话叫“无巧不成书”,必须有惊人的巧合才能写成吸引人的好小说。在这部类似长篇小说的弹词里,处处都是精彩的巧合。孟丽君跟自己的女伴结婚了,她从前的未婚夫皇甫少华天天与她一起工作却以为她是男人。元朝的皇帝却发现孟丽君是女人,并爱上了自己的女宰相……大家可以看到,这么复杂的关系,简直是难以解决啊。但我们不要忘记了,孟丽君是天才,她最后以自己的超强智慧解决了各种麻烦。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聪明的女子是如何凭着自己的才华来获得生存空间的。而这个身体柔弱的女子,从智力上、也从精神上战胜了身强力壮的男人。
  孟丽君为主角的《再生缘》事实上也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这种“才子佳人”的故事,或许是好莱坞“英雄救美”故事的源头。“才子佳人”是一种写爱情小说的套式,故事里都是有一个才子遇上了美丽的女子。他们吟诗作赋,彼此赏识,最后终成眷属——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才子都长得英俊,这里的美女也都聪明可爱。才子佳人的著名代表作《平山冷燕》和《玉娇梨》,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传教士翻译到欧洲出版,是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人比较善良,他们不忍心在虚构作品里折磨可怜的读者,所以,这些才子佳人故事的结局都是大团圆,好人得到了好的婚姻和归宿。
  不过,要说到“才子佳人”这个了不起的故事结构,在中国发展到顶峰,最了不起的艺术样式,还是中国特有的戏曲。这种艺术相当于欧洲的话剧和歌剧的混合,还加上中国特色的舞台特技表演。最具代表性的曲种,是已经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昆曲”。这种传统的中国戏曲,说唱结合,舞蹈柔美,在狭窄的戏台上,精妙地演绎着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几百年中,昆曲留下了大量了不起的戏曲经典,有很多曲目,现在还在继续排演。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经过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改编后,叫做《游园惊梦》,去年还在中国上演,非常轰动。
  《牡丹亭》的故事也是才子佳人,是最早的《人鬼情未了》。女主角杜丽娘,出身于传统礼教家庭,老师教她《诗经·关雎》,就是咱们一开始讲的孔子编的周朝时的诗歌,她的爱情就自然地萌发出来了。她在开满鲜花的花园里梦见了爱慕的情人,在梦里他们订下了婚约。爱情都是在梦里实现的,而现实中,他们从来没见过面——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主义结构。女子因思念梦中情人忧郁地死去。她的魂魄游到了情人的身边,并开始共同生活。这段人鬼情,直到情人把女子的坟墓挖开,把尸体取出来,借助神的帮助,魂魄重返身体,女子又复活回到了人间,才真正结成了夫妻。这一段就是中国戏曲里著名的段落“还魂”。这个故事里,如果女子没有死去,她和才子柳梦梅的交往就违背了传统礼教和传统道德,只有通过死亡,以不代表身体的灵魂出现,才能获得谈情说爱的权利。作家不能直接赞美爱情,赞美对爱情的追求,所以他也必须通过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情节,来实现作家真实的渴求。这就是传统文人对于欲说还羞、欲罢不能的爱情的婉转的诉求。
  在清代另一部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里,作者直接地表达出了赞美女子、向往爱情、鄙视虚伪世俗社会生活的独特思想。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无数少男少女所羡慕。
  这部长篇小说,有英文版、法文版等翻译,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德文版。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很难翻译成欧洲等语言,因为这些小说里有很多诗词,极难准确传达原意。不过,即使去掉小说里的诗词,《红楼梦》的小说故事也感人至深。
  这个故事破天荒地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难以置信地以女性为绝对主角和赞美对象。十二岁的男主角贾宝玉也长得像个女生,而事实上,他也确实一直通过女性的视角来认识世界。他的著名理论是:女孩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土做的。女孩像冰一样清、像玉一样纯,男人受世俗礼教的熏染,变成“臭男人”了。贾宝玉只愿跟女孩在一起玩,不愿和达官贵人交往。他喜欢阅读戏曲小说,为书中的人落泪,抵触为考试而学习的书。宝玉的侍女病死,他宁愿相信侍女是离开了这个肮脏的人间到仙界去当花神,掌管一种花的开放。他还背着所有的人写了一篇很长的祭文,以此祭奠这位死去的侍女。
  女孩子是神圣的、纯洁的、有才华的。她们就像菊花一样孤标傲世。男人是愚蠢的、无能的,身体和精神都很肮脏。这就是《红楼梦》作者的观点。
  这部伟大长篇小说的作者,通常说是清代中期的曹雪芹,但学界仍然有争议。中国的“俗文学”不像诗歌和散文那样,拥有被官方承认的艺术地位,很多作家都是不求名利,只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匿名地进行创作。这些无名作家写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品,包括色情小说《金瓶梅》,武侠小说《水浒传》、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魔幻小说《西游记》。这些无名作者的作品,当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荣誉和金银财宝,却给后世的很多学者以灵感,他们据此做了很多文章,很多人都因此当上了大学教授。
  后来的著名中国地方戏越剧,在排演《红楼梦》时,也挑选女性来扮演贾宝玉。
  故事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彼此欣赏,天资聪颖的林黛玉总是能轻松地超过贾宝玉,是大观园里最有文采的女诗人。林黛玉常常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流泪。她爱哭,每天都哭。世界上可能没有比她更爱哭的女孩了。贾宝玉是一个贵族的末代子孙,他的家庭很庞大,很富有,有个姐姐是皇妃之一。贾宝玉跟家族里十二个美丽聪明的少女住在一个叫大观园的巨大花园里。在中国古代,女子和男子不能住在同一个院子里,贾宝玉却公然地与女孩在一起,这也是小说中很特别的地方。
  故事里说,林黛玉原本是仙界里的一棵绛珠草,贾宝玉是给这棵草浇水的仙童。中国古人喜欢用植物比喻人,因为植物不受污染,身体不会像动物那样发臭,而常常能发出宜人的香味——据说,有道德的人身体也能发出香味。古代中国文学和绘画里,常提到的植物是香草、竹子、兰花、松树等。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真挚的、超越世俗礼教的爱情,但他们却不能结婚。前面我们说过了,婚姻是家庭的结合,而不是爱情的终点,贾宝玉只能跟另外一个父母认为合适的、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女子薛宝钗结婚。小说中用“姻缘”说来解释贾黛相爱但不能结婚的原因,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有一段上天注定的缘分。准确地说,是有缘无分。“缘分”这个词很难翻译成欧洲的语言,也很难解释。简单地说,可以说是命运,包含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中国古代文化观念认为,一个人能够拥有多少财产,得到多少次爱情,有多长的寿命,都在他获得“肉体生命”之前,就被一种全面控制了人类命运的超能力量注定了。人们无法抗拒命运的力量,只能低头屈从。
  林黛玉最后忧郁而死。贾宝玉结婚了,最后还是离开了家庭,超脱了世俗的羁绊,做了云游的和尚。中国传统文人,在最后不能解决思想问题时,往往选择“退”出,离开或放弃,是谓“超脱”。这又是受到道家的影响了。脱得更彻底,是做出家和尚,主动地切断自己在俗世上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潜心追求一种超级的道德修养或精神修炼。
  这部小说,虽然人们非常喜爱,可是因为它公然向传统礼教挑战,遭到政府的禁毁。这部书以它巨大的文学魅力和独特的审美情感,俘获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民间悄然流传。直至今日,《红楼梦》仍然是中国人必读的书,每个多情的女子都自称是林黛玉,她们心中的白马王子当然就是贾宝玉了。
  《红楼梦》在小说里谈情说爱,毕竟还只是隔靴搔痒,人们期待现实中的爱情,一种世俗生活的乐趣。一些普通的人,为了得到平静而幸福的安宁,愿意平平淡淡地过一生。
  清朝中叶,著名的文化古城苏州有一个普通的画家和散文家沈复,他就是这样一个平淡而有趣的人。他写了一部散文集《浮生六记》,后来人们在地摊上发现这部隽永的散文时,它已经丢失了最后两“记”所以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前四“记”。在这部书里,沈复详细而充满情感地记载了他和妻子芸的日常生活。既有愉悦,也有悲苦,但是散文里,作者不以为苦,夫妻彼此相爱并且苦中作乐。他们实现的《红楼梦》作者的世俗理想。
  著名学者、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评价这部散文说:“在这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表现出来。两位平常的雅人,在世上并没有特殊的建树,只是欣爱宇宙间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几位知心友过他们恬淡自适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对世俗生活的美好认同,而直接地写出平凡夫妻的恩爱与快乐的《浮生六记》,打破了后来的人误以为中国传统婚姻中没有爱情的瞎想。因为《浮生六记》是纪实,而不是虚构。
  一九三六年,林语堂先生把《浮生六记》流传下来的前四篇翻译成英文出版,并且在英译本《浮生六记》前言中介绍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中国的文学历史过于漫长,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也很多。我们在这里,仅仅是说到其中极为有限的一些代表作。
  传统中国有自己博大浩瀚的智慧,但是这种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渐渐地被淡忘了。不过,现在遇到了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时,一些聪明的学生和智者都会想到古代圣贤的教诲。
  我们不妨引用一下记载孔子伟大言行的儒家经典《论语》的话,来为我们的这个短小的演讲做结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世界的文化,如果能够得到真正的交流,彼此间相互宽容,相互理解,更好地相互吸取对方的智慧,我们这个世界,也许会更加美好。孔夫子说,我们需要愉快地学习,跟远方有缘的人交朋友,一名真正的君子,不仅要愉快学习,结交好朋友,专注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还要宽容那些不理解甚至说你坏话的人。
  Charity begins at home!(仁爱自家始)
  Thos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住在玻璃房里的人,不应该乱扔石头)
  这两句英文谚语说得多好,不过,孔夫子早就说过了。
  
  王琦,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本文原为作者在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的文化演讲,发表前经过一些修订。本文编校:李凤兰
其他文献
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突出一直以来写作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存有诸多问题。如何促进和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这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量少,语言功底浅薄。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无
期刊
【摘要】高职装潢艺术设计教育积极开展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研究了高职装潢艺术设计教育产学合作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发展高职装潢艺术设计教育产学合作的教学和运行方法,构建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更新观念、强化合作、互相促进、共同提升、带动效应等方面的实践。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产学合作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对于大多数新办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它不能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实行以教师一人讲述为主的大课教学模式来进行讲授。大多数学校采取小课授课的方式,但小课授课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及缺点。本文将从目前播音主持业界所需人才模式、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校小课授课方式、小课授课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解决的对策这四个方面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小课授课方式进行探索
任务驱动型作文最显著的特点即任务驱动型指令,其具有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作用,可促使作者基于真实情境中理清主概念,从而通过多维度比较进行论证。然而,这种变化对考生来说无疑是非常严峻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探讨并掌握写作的关键要点。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概述  语文高考特别是高考作文反映了现实,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满足语文学科规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现实性特征。而“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通常选自生活实
期刊
【摘要】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物。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主体 素质教育 体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核心概念之一,数列中许多问题都需要利用通项公式来解决。然而,大多数数列问题中并未直接给出通项公式,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我们先求出通项公式,再解决相关问
内隐自尊反映个体的自我评价中存在于白己无法觉察的潜意识或下意识中的自尊层面.内隐自尊的高低会影响个体的正向自尊的需要,高内隐自尊者有更强烈的正向自尊需要.低内隐自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生涯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转折的重要阶段,语文是高中的必修课,语文学习中作文对学生是很重要的,作文学习的好坏不仅对学生的应试教育考试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学生还可以在作文的学习中学到许多能力的锻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中作文不能被传统束缚,教学时要注重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一、高中作文的现状  作文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大部分小初阶段的作文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知识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引入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的积累、运营,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知识价值向读者的转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 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98-02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