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矛盾再辨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g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领域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文章集中梳理了目前在理论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矛盾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了归纳和评析。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出发,试图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作全新的认识和解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矛盾;个人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1]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对学科的发展有指标性的、奠基性的作用,因为这一矛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据,而且还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矛盾起着制约的作用。[2]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矛盾的不同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是什么?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其中,与第1种观点类似的还有:张耀灿、郑永廷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准的矛盾”。[7]陈秉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8]
  支持第2种观点的文章在学术界还鲜有发表。
  与第3种观点类似的还有:何祥林、陈哲认为“施教系统和受教系统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9]
  与第4种观点类似的还有:国家教委社政司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10]林晶、张澍军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代表的社会期待与受教育者个人思想行为选择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11]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矛盾的不同观点的简要评析
  (一)关于目的论的特殊矛盾的评析
  在上述各种观点中,第1种观点(即: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最为理论界所普遍接受。但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定义不够清晰,容易造成误解。“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分工产生了私有制,利益的分化产生了不同的阶级,各种阶级和利益集团都有着自己的主张和道德要求。究竟哪一种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那一种要求呢?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必然也会不断变化,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有没有自己坚守的标准和方向?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矛盾,我觉得定义应该是清晰而准确的。
  2、逻辑上有漏洞。“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的表述包含:(1)社会发展的要求高于人的道德水准;(2)社会发展要求等同于人的道德水准;(3)社会发展要求落后于人的道德水准。而只有第(1)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存在的必要。而(2)或者(3)出现的时候,就不存在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既然这个“特殊矛盾”的表述中包含有否定自我存在的逻辑因素,那么这样的表述和逻辑当然是不准确的。
  3、把人和社会割裂开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把人制作成工具的工具。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12]“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把人和社会、环境分割并对立起来,即: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人。社会单向度地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度地决定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这种观点忘记了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应该是人的发展的要求;社会的发展最终应该为人的发展服务。
  第2种观点与第1种观点不同。第2种观点逻辑出发点为“人”,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观点也存在着局限性:(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和精神需求;(2)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所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思想和精神需求;(3)人的思想和精神需求在某些时候表现为利己的、自私的,并不总是符合人长远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既然人的需求是无法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这一矛盾,也将很难统一自己的教育思路,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二)关于系统论的特殊矛盾的评析
  第3种观点提出“施教系统和受教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这种观点的提出有以下积极意义:(1)它从整体上来把握施教系统和受教系统能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它强调了施教系统和受教系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
  但是,这种观点也存在着不足:(1)“特殊矛盾”不“特殊”。施教系统和受教系统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独特的矛盾;(2)忽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这种观点将受教育者当作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看待,则是看到了矛盾的同一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差异性。
  (三)关于要素论的特殊矛盾的评析
  第4种观点也有其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否具有正当性与代表性是因人而异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社会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需要也是不能完全等同的。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作为出发点,让教育者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使命,夸大了教育者的作用。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也应该是思想政治的受教育者。这个观点在逻辑上首先就默认了施教者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一旦教育者本身不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会对受教育者会造成道德的失范。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应该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同人们实际的、落后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一)定义较为清晰准确,逻辑结构完整
  第一,这个表述清楚地告诉人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同时,“人们实际的、落后的思想品德水平”就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研究对象。第二,这个特殊矛盾的表述加上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和“实际的、落后的”这样的修饰词,把范围精确了、缩小了,它告诉人们,只有当人们自身渴望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同实际的、落后的思想道德水平发生矛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发挥自身独特功能的必要。第三,这个矛盾,既包含了人们主观上的精神需求,又包含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既是外在的社会的矛盾,也是人们自身发展的内在的矛盾;既包含了低层次的矛盾,又包含了根本性的、高层次的矛盾。
  (二)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1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利益都统一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无论是“社会本位论”,还是“个人本位论”,都不是全面的、客观的。因为,“社会”和“个人”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对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两种观点无疑都只看到了矛盾的一個方面。有学者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2]我个人非常赞同。马克思关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学说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终结。
  (三)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假设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实现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的、具体的、实践的观点去认识“人性假设问题”。张耀灿、曹清燕认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14]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这样的逻辑起点公式:个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客观需求→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即:“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虽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身上,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同,但是从总体看、长远看,人们的人生目标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向上、向善、向美,都是为了获得自身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假设”应该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们追求幸福、创造卓越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蓝图;人们总是不断地追求生活的幸福和人身的解放;人在客观上有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
  总之,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应该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同人们实际的、落后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定义和表述更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马克思主义经典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487.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3.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4]张西平.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J].学习论坛,2003,(8):44-46.
  [5]刘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新体系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6.
  [6]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76-177.
  [7]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
  [8]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10-112.
  [9]何祥林,陈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6-7.
  [10]国家教委社政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林晶,张澍军.刍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9.
  [1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Z].北京:新华每日电讯,2001-7-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14]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2):3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传销犯罪的欺骗性和合法性交织,敛财多,参与人员复杂,人员较为顽固,组织严密等特点。目前存在调查取证难,主犯难以抓获,受害者往往不合作的难题。建议拓宽宣传途径和力度,加强情报收集,密切协作机制治理该类犯罪。  关键词:传销;涉众犯罪;应对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近年来,传销犯罪已经成为了影响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因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当今技术引起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出发,来回顾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观点,运用历史结合现实、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重新探求下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从而提出未来技术发展的伦理秩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现
期刊
摘要:司法能动的宗旨是通过扩大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手段去促进公平—即保护人的尊严。由于政体结构的不同,中国式能动司法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司法尚未独立,无法获得美国那样强大的司法权,这也决定了中国的“能动司法”改革到底能走多远。  关键词:司法能动;宪政体制;司法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20世纪末,“积
期刊
摘要:关于死刑存与废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争论了200多年,一直是刑法学家关注的话题。《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将死刑存废的争论引入新的高潮。  关键词:死刑;存废;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一、死刑存废问题概述  (一)针对死刑废除的争论  在我国,关于死刑的存废历来有激烈的争论[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中有时简称“非遗”) 是依附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心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的宝贵财富。对传承人的保护历来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当前传承人在非遗传承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已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中简称《非遗法》) 能否根本解决非遗传承人现实困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程序;
期刊
摘要:网络语言纷繁复杂,网络新词日益增加,其语义、词性、用法也不断改变。近年来,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象形文字“囧”,对于其意义不断变化发展和拓展的原因,可以以人们生活的体验性为基础,从语言符号的影像象似性角度进行简单分析,以期揭示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 并解释网络红词“囧”何以得到广泛运用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囧;影像象似性;甲骨文;网络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媒理念的不断演变,我们所处的传媒时代已经逐渐步入了以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分析来探讨新媒体在现实中所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技术;作用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对于如今最热门的经济领域之一“新媒体”,实际上无论业界还是学界都
期刊
摘要:李普曼对于新闻的消极性态度,和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报纸的发行量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报纸承担公众舆论的功能作用等有密切的联系。而新闻对于民主的作用在李普曼看来也不是万能,民主的成功来源于独立的专家组织和代议制政府的作用之和。本文试图通过李普曼《公众舆论》这一著作,重新审视李普曼的新闻思想。  关键词:李普曼;公众舆论;民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中的权益纠纷也频繁出现,探讨这些权益纠纷的表现形式及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规避风险,进而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就业;权益纠纷;法律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常见的权益纠纷  大学毕业生
期刊
摘要:法学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法学教育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大学本科的法学教育应是一种职业教育,宪法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宪法学教学内容与宪法学教材和司法考试的关系。  关键词:宪法学教学内容;宪法学教材;司法考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3    改革开放三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