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美术 课堂 兴趣
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加上中小学美术学科是一门“非升学考试科目”,得不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而长期受冷落,学生自身也缺乏压力和动力,这样,不喜欢美术课的学生比例呈增加的趋势。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和提高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我们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那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和控制者,应当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人文奥运》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图片,文字资料,利用课前的两三分钟让一、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所搜集到的图片或讲一段有关奥林匹克的知识,无论讲好讲坏都给予鼓励和掌声,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这样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敢于大胆发言和语言表达能力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了他们自身的特长。这样的导课让学生在此分为中理解了人文奥运的概念,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与否、学习积极性的高与低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上,注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家动手做条龙》这节课时,我采用的是多学科综合引入新课的方法,利用游戏,即让学生来抽签,签儿的内容有关于语文方面的、历史方面的、建筑方面、音乐方面的知识,根据所学的内容来回答有关“龙”的知识,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引入新课,做到了引人入胜,一锤定位,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二、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美术教课堂上,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要让这种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想法,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还不是很全面,判断是非的能力也很弱,看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不是很优秀,就产生厌学情绪,且有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这样就抑制了学生们的表现力。这时候,学生对美术作业采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很少有积极的参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作业。作为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这类情况。要想改变或者改善这样的局面,我认为,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顺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恢复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三、设问质疑,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设问质疑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我认为质疑要注重实效性,首先,要把握好质疑的时机,每次质疑应放在什么环节,教师应按照教学进度、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听课的思路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合拍;其次,要掌握好提问次数,也就是量要适度,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技巧,但过多的提问或提出的问题使学生难以解答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反感,效果不佳。这就需要老师设置一些小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的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觉得美术的理论知识容易学了,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陶艺制作》这一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认识陶艺的性质和辉煌成就及悠久的历史,并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而这一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分别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①关于陶艺同学们知道多少? ②陶艺和我们生活有关系吗?我们的生活用品有哪些是陶瓷制作的?③陶和瓷有区别吗?唐三彩是哪个朝代的?他是陶还是瓷?④通过作品欣赏,你认为怎样的作品才是好的陶艺作品?⑤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你的手中软软的陶泥制成想要的的形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由浅入深进行思考回答,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就理解了陶艺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也有所提高。设计问题还应当注意创造性,创造性问题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可以引发学生之间的辩论和发学生独创性的见解,对学生回答的题和观点无论对错都应以鼓励为主,重点引导点拔,调动他们的学习劲头和兴趣。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美术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教学《学习服装搭配》这一课时,我把教室简单的布置成T型展台,让几个同学穿上老师给搭配好的服装(有搭配协调的也有搭配不协调的),然后放音乐,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扮演模特进行表演,台下的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打分,看谁的服装搭配最有品位、有创意,谁的服装搭配的不合理、不协调,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服装搭配知识、规律和技巧的理解。最后让同学们分小组自己从新搭配,来一次服装搭配秀PK。这样效果会更好。
总之,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调动各种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相信我们的美术教学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的。
作者简介:
庞丽乾,(1977.11~),女,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瓦房店市第三十一初级中学美术教师,教学期间屡次获奖,其中,2011年10月在第十八届东北三省四城市青年教师素质教育研讨会中,撰写的教学设计《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荣获一等奖。
关键词:美术 课堂 兴趣
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加上中小学美术学科是一门“非升学考试科目”,得不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而长期受冷落,学生自身也缺乏压力和动力,这样,不喜欢美术课的学生比例呈增加的趋势。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和提高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我们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那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和控制者,应当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人文奥运》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图片,文字资料,利用课前的两三分钟让一、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所搜集到的图片或讲一段有关奥林匹克的知识,无论讲好讲坏都给予鼓励和掌声,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这样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敢于大胆发言和语言表达能力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了他们自身的特长。这样的导课让学生在此分为中理解了人文奥运的概念,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与否、学习积极性的高与低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上,注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家动手做条龙》这节课时,我采用的是多学科综合引入新课的方法,利用游戏,即让学生来抽签,签儿的内容有关于语文方面的、历史方面的、建筑方面、音乐方面的知识,根据所学的内容来回答有关“龙”的知识,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引入新课,做到了引人入胜,一锤定位,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二、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美术教课堂上,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要让这种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想法,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还不是很全面,判断是非的能力也很弱,看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不是很优秀,就产生厌学情绪,且有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这样就抑制了学生们的表现力。这时候,学生对美术作业采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很少有积极的参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作业。作为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这类情况。要想改变或者改善这样的局面,我认为,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顺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恢复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三、设问质疑,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设问质疑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我认为质疑要注重实效性,首先,要把握好质疑的时机,每次质疑应放在什么环节,教师应按照教学进度、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听课的思路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合拍;其次,要掌握好提问次数,也就是量要适度,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技巧,但过多的提问或提出的问题使学生难以解答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反感,效果不佳。这就需要老师设置一些小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的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觉得美术的理论知识容易学了,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陶艺制作》这一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认识陶艺的性质和辉煌成就及悠久的历史,并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而这一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分别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①关于陶艺同学们知道多少? ②陶艺和我们生活有关系吗?我们的生活用品有哪些是陶瓷制作的?③陶和瓷有区别吗?唐三彩是哪个朝代的?他是陶还是瓷?④通过作品欣赏,你认为怎样的作品才是好的陶艺作品?⑤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你的手中软软的陶泥制成想要的的形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由浅入深进行思考回答,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就理解了陶艺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也有所提高。设计问题还应当注意创造性,创造性问题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可以引发学生之间的辩论和发学生独创性的见解,对学生回答的题和观点无论对错都应以鼓励为主,重点引导点拔,调动他们的学习劲头和兴趣。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美术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教学《学习服装搭配》这一课时,我把教室简单的布置成T型展台,让几个同学穿上老师给搭配好的服装(有搭配协调的也有搭配不协调的),然后放音乐,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扮演模特进行表演,台下的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打分,看谁的服装搭配最有品位、有创意,谁的服装搭配的不合理、不协调,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服装搭配知识、规律和技巧的理解。最后让同学们分小组自己从新搭配,来一次服装搭配秀PK。这样效果会更好。
总之,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调动各种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相信我们的美术教学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的。
作者简介:
庞丽乾,(1977.11~),女,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瓦房店市第三十一初级中学美术教师,教学期间屡次获奖,其中,2011年10月在第十八届东北三省四城市青年教师素质教育研讨会中,撰写的教学设计《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