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学不再仅限于教师的教书育人,更拓展为教与学的统一。于是,高效课堂便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者而言,高效课堂是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及理念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也不断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新课程中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开始不断地倡导教师本身角色的转换,从伊始的知识传播者逐渐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引导者。打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在互助、互信、互补的环境里营造“教与学的共同体”。
【关键词】变革;组织;引导;参与;关键作用
1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在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正确方向,有益于课堂教育的有序、有效进行。教师的引导作用旨在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教而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从学而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真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理念。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梳理课堂主线,而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发展。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1.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作为课堂主线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前就必须明确的把握教学的目标及方向。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把握住课堂的主线,将课堂教育高效的进行。要求课堂高效,教师就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明确课堂内的重点及难点,根据学生特点制作教案。知识目标定位要难易适中,兼顾课堂主体差异。吃透课标,将课堂教育完整而有梯度的进行。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自己的教育途径,适当的进行强化或巩固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充分的教育资源,将复杂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化相结合,将学生带入情景之内,将抽象的思维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的世界里。提高的课堂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
1.2高效地实施已备教案。真理总要落实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准备好的教案也应该在课堂上得到高效的实施。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一片叶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也是不同的。虽然已备教案,但是这只是课堂的大方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教案合理的做出灵活的改变,使其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身上。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向,在不违背主线的情况下,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再此期间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堂情绪的调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自己的教案得到高效的实施。灵活把握课堂时间,如今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老师一个人传授一整节课了,教师应该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让其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2 教师是课堂里的组织者
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课堂在也不是格式化的思维桎梏。学生也应该摆脱众多的思维羁绊,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里的组织者,教师也需要明白学生应该有一片属于自己思绪飞舞的地方。将其强制束缚在那些条条框框当中,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而言只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应该是更灵活的,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教师应该留出一片空间让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任由其发展固有特点。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有效利用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资源空间中得到无限的发展。
2.1组织学生去探索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并不是一个师者的口述就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学习的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教师不仅应做教学过程中的有心人,也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展课外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去探索收集自己身边的学科知识,也是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体现。组织学生去探索就在自己身边的知识,将繁琐的课堂内容更生动化、具象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能动性,使得其学到的知识再也不仅仅利用与课本或者考试,使中国学生也可以做到活学活用。也让作为主体的学生拥有了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见解,使得教书与育人完美的结合。
2.2组织课堂,培养学习兴趣。营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是要求教师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平等、理解、尊重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且切实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实践给学生相互交流、各取所长,然更多的多元化思维融入学习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一个生动诙谐的课堂气氛,总是不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以小组讨论、辩论会、亲自动手实验等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更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不断深化课本上的知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化教育发展,促进教学共同体的发展。
3 教师也是课堂的一份子
教学时师生之间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也是整个课堂的一部分。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并非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能够接受来自四方的意见。而教学主体的意见则是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部分,要懂得他们的需求,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给予。在引导及给予的过程中,参与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够从最根本上提高课堂质量。
3.1 换位思考。分享是彼此之间的沟通,而非一味的灌输。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看待世界。体恤学生的真是情感,懂得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共建师生之间的一种互信关系,尽量做到良师益友,与其在探索与发现中共同成长。在平等的对话当中,不断地发现不足与启发自己的思维,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积极参与进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活动中,懂得倾听。构建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从情感上主动积极地融入到高效课堂之中。
3.2 勇于承认错误,共同探索真理。这是一种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敢于在学生的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作为一个老师,仅仅应该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教育做人的品格和道理也至关重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教师难免会存在一些过失,当学生指出时,老师应该勇敢坦诚的承认错误。与此同时,这样也能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的融洽、和谐。
总之,在新趋势之下,教师的角色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要积极营造高效的课堂学习,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更智慧地去体验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成为共同体,跳跃传统的教育,不断的完善和改变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高效课堂教育。
参考文献:
[1]《师说》韩愈
[2]《教育学原理》成有信 河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变革;组织;引导;参与;关键作用
1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在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正确方向,有益于课堂教育的有序、有效进行。教师的引导作用旨在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教而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从学而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真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理念。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梳理课堂主线,而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发展。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1.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作为课堂主线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前就必须明确的把握教学的目标及方向。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把握住课堂的主线,将课堂教育高效的进行。要求课堂高效,教师就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明确课堂内的重点及难点,根据学生特点制作教案。知识目标定位要难易适中,兼顾课堂主体差异。吃透课标,将课堂教育完整而有梯度的进行。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自己的教育途径,适当的进行强化或巩固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充分的教育资源,将复杂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化相结合,将学生带入情景之内,将抽象的思维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的世界里。提高的课堂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
1.2高效地实施已备教案。真理总要落实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准备好的教案也应该在课堂上得到高效的实施。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一片叶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也是不同的。虽然已备教案,但是这只是课堂的大方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教案合理的做出灵活的改变,使其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身上。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向,在不违背主线的情况下,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再此期间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堂情绪的调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自己的教案得到高效的实施。灵活把握课堂时间,如今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老师一个人传授一整节课了,教师应该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让其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2 教师是课堂里的组织者
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课堂在也不是格式化的思维桎梏。学生也应该摆脱众多的思维羁绊,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里的组织者,教师也需要明白学生应该有一片属于自己思绪飞舞的地方。将其强制束缚在那些条条框框当中,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而言只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应该是更灵活的,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教师应该留出一片空间让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任由其发展固有特点。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有效利用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资源空间中得到无限的发展。
2.1组织学生去探索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并不是一个师者的口述就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学习的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教师不仅应做教学过程中的有心人,也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展课外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去探索收集自己身边的学科知识,也是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体现。组织学生去探索就在自己身边的知识,将繁琐的课堂内容更生动化、具象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能动性,使得其学到的知识再也不仅仅利用与课本或者考试,使中国学生也可以做到活学活用。也让作为主体的学生拥有了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见解,使得教书与育人完美的结合。
2.2组织课堂,培养学习兴趣。营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是要求教师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平等、理解、尊重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且切实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实践给学生相互交流、各取所长,然更多的多元化思维融入学习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一个生动诙谐的课堂气氛,总是不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以小组讨论、辩论会、亲自动手实验等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更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不断深化课本上的知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化教育发展,促进教学共同体的发展。
3 教师也是课堂的一份子
教学时师生之间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也是整个课堂的一部分。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并非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能够接受来自四方的意见。而教学主体的意见则是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部分,要懂得他们的需求,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给予。在引导及给予的过程中,参与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够从最根本上提高课堂质量。
3.1 换位思考。分享是彼此之间的沟通,而非一味的灌输。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看待世界。体恤学生的真是情感,懂得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共建师生之间的一种互信关系,尽量做到良师益友,与其在探索与发现中共同成长。在平等的对话当中,不断地发现不足与启发自己的思维,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积极参与进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活动中,懂得倾听。构建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从情感上主动积极地融入到高效课堂之中。
3.2 勇于承认错误,共同探索真理。这是一种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敢于在学生的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作为一个老师,仅仅应该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教育做人的品格和道理也至关重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教师难免会存在一些过失,当学生指出时,老师应该勇敢坦诚的承认错误。与此同时,这样也能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的融洽、和谐。
总之,在新趋势之下,教师的角色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要积极营造高效的课堂学习,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更智慧地去体验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成为共同体,跳跃传统的教育,不断的完善和改变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高效课堂教育。
参考文献:
[1]《师说》韩愈
[2]《教育学原理》成有信 河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