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深层次地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个体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一、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一次,在讲《蜜蜂》一课,板书课题时,我把“蜜”字的笔顺写错了,一位男生(他是全班成绩最差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您把‘蜜’字的笔顺写错了。” 我听后,微笑着说:“能发现老师的错误,说明你看得很仔细,你有一双雪亮的眼睛!那么,怎么写才正确呢?”接着,那学生自信地说出正确的书写顺序,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在堂上,他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是的,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因此,科学的、及时的、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不仅能够引领教师的教育行为,更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其次,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不同生命体验的个体,他们具备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习目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达成。
当然,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为学生对探究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需要循序渐进。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其化解除了需要自身的知识经验,还需要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才能更高效地完成。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才会在学习探索的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形成,并逐步得到提高。
三、让朗读之花在堂上绽放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学家都依赖于对语言的积累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抓住朗读指导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朗读的场所,让朗读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去读、专注去读、兴致勃勃去读,在朗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儿童是最富挑战的、最不肯服输的,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教师不妨把赛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然后在朗读方式上评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等的方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如: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情景朗读等等。
一次,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我在教室四周贴上一张张的荷叶、荷花图片,整间教室就像是一个荷花池,班中的小朋友就像在荷花池中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我采用了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配上喜欢的动作说一说、演一演。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给学生远航的动力,丰富文本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内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的个性化。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次,学了《争吵》这篇课文后,我饶有兴趣地对学生们说:“《争吵》选自《爱的教育》的其中一個章节,”这是一本感人的书籍,它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书中,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没等我把话说完,学生们热情高涨,问我書中还有哪些人物,还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总而言之,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俯下身来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让每个学生在个性交流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一、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一次,在讲《蜜蜂》一课,板书课题时,我把“蜜”字的笔顺写错了,一位男生(他是全班成绩最差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您把‘蜜’字的笔顺写错了。” 我听后,微笑着说:“能发现老师的错误,说明你看得很仔细,你有一双雪亮的眼睛!那么,怎么写才正确呢?”接着,那学生自信地说出正确的书写顺序,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在堂上,他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是的,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因此,科学的、及时的、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不仅能够引领教师的教育行为,更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其次,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不同生命体验的个体,他们具备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习目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达成。
当然,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为学生对探究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需要循序渐进。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其化解除了需要自身的知识经验,还需要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才能更高效地完成。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才会在学习探索的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形成,并逐步得到提高。
三、让朗读之花在堂上绽放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学家都依赖于对语言的积累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抓住朗读指导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朗读的场所,让朗读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去读、专注去读、兴致勃勃去读,在朗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儿童是最富挑战的、最不肯服输的,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教师不妨把赛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然后在朗读方式上评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等的方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如: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情景朗读等等。
一次,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我在教室四周贴上一张张的荷叶、荷花图片,整间教室就像是一个荷花池,班中的小朋友就像在荷花池中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我采用了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配上喜欢的动作说一说、演一演。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给学生远航的动力,丰富文本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内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的个性化。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次,学了《争吵》这篇课文后,我饶有兴趣地对学生们说:“《争吵》选自《爱的教育》的其中一個章节,”这是一本感人的书籍,它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书中,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没等我把话说完,学生们热情高涨,问我書中还有哪些人物,还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总而言之,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俯下身来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让每个学生在个性交流的舞台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