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设计既是一种“继承”,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这就要求设计者全面了解过去,博学相关知识,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对建筑设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探索,更多的设计出合乎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建筑作品,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我国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存在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有很多的建筑设计师只是盲目接受西方先锋建筑流派的表面学说,对西方建筑重表轻质,回避对建筑的功能、经济与技术问题的解决。当下,我们应结合我国实际的气候、地理、地形、环境等因素来确定适合我国的建筑风格,正确运用建筑设计方法,采用最佳的技术手段,将抽象的设计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法,研究建筑设计的程序准则及评价标准的规律性,对现代城市建筑进行综合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健康发展。
一、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在欧洲,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 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体现了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带来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建筑设计受到绿色设计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一股设计的思潮席卷到世界各地,也形成了当前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生态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节能等名词逐渐耳熟能详,在各种报刊、视听节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同样,生态建筑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力图实现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核心思想。舒适指的是通过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而满足人体的舒适感。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往往很低,甚至达到需要穿上长衣长裤、薄毛衣裤的地步。这种畸形的舒适不仅是对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给人体健康埋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健康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尽量使室内拥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采用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私密、安全及与邻里之间交流交往的要求。高效的设计理念不仅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更重要的是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对于上述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的例子,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低劣的建筑质量等,这些显然有悖于高效的设计理念。目前,生态建筑设计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如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一些建筑师设计和研究了许多成功的生态住宅与办公楼,并提出了相当深度的生态建筑理论。美观和谐也是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学特性,通过巧妙的绿化设计,同时达到舒适、健康、高效与美观的生态要求。
2、田园风格设计
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在享尽繁华之后,便开始渴望回到乡间茅舍、山水清泉边小住,这样的心理多是源于一种对出生地的田园风情的眷恋,一种思乡的情愫。由此,建筑界一度掀起“新地方主义”、“当代田园”等的讨论热潮。作为田园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的田园建筑,从功能上讲,具有很强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的适应性,因地制宜,结构合理;从文化层面看,它凝聚了历代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体现了民俗风情与文化,是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然而,田园风格不在于外观上的复制,而应该是在深刻研究田园建筑的基础上,摆脱仅对其形式的追求,从建筑的理念、意象、法则入手。因此,结合现代高科技与时代精神,探索新的田园建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满足新形式下人们对自然的追求,成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
3、建筑耐久性设计
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方案来说一般是在五十年左右,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这种现实的现象实在是有点太残忍了,所以人们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地提高住宅的耐久性,实现我们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4、建筑舒适性设计
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空间有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适宜的尺度和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结构明朗,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变化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
5、建筑设计中的科技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依托于建筑之上、对于生活与工作的许多梦想和蓝图现已逐渐变成了现实。首先,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实现工作、休闲、购物、学习等意愿。比如,从西方发达国家传过来的SOHO 住宅概念便是融入高科技与网络应用的建筑设计先锋派的一部分。SOHO 即把办公和居住合并在一个空间中,其核心技术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它打破了传统集群的、团体的统一协作的工作方式,而通过网络功能代之以分散、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使办公可以分散到家居中。SOHO 住宅的最大优点除了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自由度外,它还能为城市节约专门的办公建筑面积,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这一概念在我国受到很多自由工作者的喜爱,可能得到广泛应用;其次,信息与建筑的结合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与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其主要构成包括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世界首幢智能建筑是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City Place 大厦。随着智能化概念与技术的推广,相信智能建筑将会在住宅、酒店、商业用房等有新的作为。
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说,是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关注的时代。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这些都主导了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玉伟. 对我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06)
[2] 兰友盛.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探讨[J]. 民营科技, 2011,(02)
[3] 李志斌. 住宅建筑设计与展望[J]. 广东科技, 2009,(03)
[4] 饶泽锋. 关于當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文化理念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7) .
[5] 宁莉川,李海丽. 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生态平衡关系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5) .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存在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有很多的建筑设计师只是盲目接受西方先锋建筑流派的表面学说,对西方建筑重表轻质,回避对建筑的功能、经济与技术问题的解决。当下,我们应结合我国实际的气候、地理、地形、环境等因素来确定适合我国的建筑风格,正确运用建筑设计方法,采用最佳的技术手段,将抽象的设计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法,研究建筑设计的程序准则及评价标准的规律性,对现代城市建筑进行综合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健康发展。
一、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在欧洲,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 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体现了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带来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建筑设计受到绿色设计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一股设计的思潮席卷到世界各地,也形成了当前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生态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节能等名词逐渐耳熟能详,在各种报刊、视听节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同样,生态建筑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力图实现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核心思想。舒适指的是通过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而满足人体的舒适感。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往往很低,甚至达到需要穿上长衣长裤、薄毛衣裤的地步。这种畸形的舒适不仅是对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给人体健康埋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健康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尽量使室内拥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采用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私密、安全及与邻里之间交流交往的要求。高效的设计理念不仅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更重要的是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对于上述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的例子,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低劣的建筑质量等,这些显然有悖于高效的设计理念。目前,生态建筑设计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如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一些建筑师设计和研究了许多成功的生态住宅与办公楼,并提出了相当深度的生态建筑理论。美观和谐也是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学特性,通过巧妙的绿化设计,同时达到舒适、健康、高效与美观的生态要求。
2、田园风格设计
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在享尽繁华之后,便开始渴望回到乡间茅舍、山水清泉边小住,这样的心理多是源于一种对出生地的田园风情的眷恋,一种思乡的情愫。由此,建筑界一度掀起“新地方主义”、“当代田园”等的讨论热潮。作为田园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的田园建筑,从功能上讲,具有很强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的适应性,因地制宜,结构合理;从文化层面看,它凝聚了历代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体现了民俗风情与文化,是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然而,田园风格不在于外观上的复制,而应该是在深刻研究田园建筑的基础上,摆脱仅对其形式的追求,从建筑的理念、意象、法则入手。因此,结合现代高科技与时代精神,探索新的田园建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满足新形式下人们对自然的追求,成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
3、建筑耐久性设计
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方案来说一般是在五十年左右,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这种现实的现象实在是有点太残忍了,所以人们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地提高住宅的耐久性,实现我们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4、建筑舒适性设计
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空间有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适宜的尺度和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结构明朗,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变化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
5、建筑设计中的科技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依托于建筑之上、对于生活与工作的许多梦想和蓝图现已逐渐变成了现实。首先,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实现工作、休闲、购物、学习等意愿。比如,从西方发达国家传过来的SOHO 住宅概念便是融入高科技与网络应用的建筑设计先锋派的一部分。SOHO 即把办公和居住合并在一个空间中,其核心技术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它打破了传统集群的、团体的统一协作的工作方式,而通过网络功能代之以分散、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使办公可以分散到家居中。SOHO 住宅的最大优点除了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自由度外,它还能为城市节约专门的办公建筑面积,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这一概念在我国受到很多自由工作者的喜爱,可能得到广泛应用;其次,信息与建筑的结合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与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其主要构成包括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世界首幢智能建筑是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City Place 大厦。随着智能化概念与技术的推广,相信智能建筑将会在住宅、酒店、商业用房等有新的作为。
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说,是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关注的时代。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这些都主导了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玉伟. 对我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06)
[2] 兰友盛.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探讨[J]. 民营科技, 2011,(02)
[3] 李志斌. 住宅建筑设计与展望[J]. 广东科技, 2009,(03)
[4] 饶泽锋. 关于當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文化理念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7) .
[5] 宁莉川,李海丽. 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生态平衡关系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