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谈教育中的苦与乐

来源 :上海人大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d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百态事,苦乐常交织。苦作逆行舟,乐在树人时。关于苦与乐,俗话有两说:一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曰“苦中一点甜”。诚然,人生通达之际,愈发感到这两句话入情入理。姑且借题发挥,以四十余年从教之感悟,漫谈三对“教育中的苦与乐”。
   苦在抉擇难,乐在花季盛
   犹记得拿到教师资格证的那一刻,摩挲那皮质的封面和鲜艳的红章,憧憬走上三尺讲台的模样,但又不禁张望未来同行的繁忙和烦乱。事实上,教师职业确实面临着政策变化快、工作压力大、生活圈子小、转行选择少等问题,何况这是个选择之后几乎很难再改道的人生航向,择业之际、乃至从教之初的惴惴不安、迷茫彷徨,是为教育事业之“一苦”。
   而正是成为教师这个抉择,也注定将与学生们长年作伴,能够见证每个孩子的成长:看着他们日渐成熟,引领他们学习文化知识,陪伴他们经历青春起伏,瞩望他们步入人生的新阶段……这犹如看到花草萌芽、果木生枝。这样的体验是其他任何职业难以获得的,它正是教师这份职业最大的价值所在,是为教育事业之“一乐”。
   苦在压力大,乐在事业成
   时代飞速进步,教育躬身入局。教书育人这件事早已不是照本宣科这么简单和刻板。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经历深刻变革,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最高占有者”,学生也不是一块任意涂鸦的“白板”。如何回应学生的疑问和时代的挑战?唯一的答案就是鞭策自己奔赴时代洪流,不断完成专业提升,这无形中平添了许多压力与焦虑:既要沉下心投身于眼前的教学,又要跳出单调庸常的思维定式,从更宽广和前瞻的视野去思考、学习和实践。教育是不能停滞的事业,教师必须自我加压,成为永远前进的人,是为教育事业之“二苦”。
   功夫不负人,终有成功日。不断地自我提升,意味着时刻在积累、充实和完善,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登上了新的高峰,看到了更加辽阔的风景,乃至有一定的“分量”为心中的教育理想呼喊。关于工作的意义,我一直秉持一个观点:完成任务、提升自己、影响别人。如果说,引领、陪伴、见证学生的成长是这份职业最大的社会价值,那么学习、研究、反思、创新则是这份职业返还给教师的“个人红利”。整个职业生涯始终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我超越的需要,这种满足感和获得感是为教育事业之“二乐”。
   苦在担子重,乐在生命盈
   心中有誓言,肩上担重任。如果只能选择一个词概括教育事业的本质,我想可以是责任。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份责任对于教师来说,永远没有尽完的一天,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学生,就意味着这些责任卸下又担起,像那个不断在推石头的西西弗。梁启超曾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从这点来说,是为教育事业之“三苦”。
   烛照学生前路,充盈自我生命。与西西弗的无望与徒劳相比,教育事业是永远充满希望的。因为教师始终带人到有光的地方。虽说育人责任重如山,但正因这样的责任,一代代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去教化影响学生,不断唤醒、激活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智慧、勇气、自信心,点亮他们前方的路。也正因这样的责任,教师始终将“人”本身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也成就自己。教育事业,始终让一个人的精神和生命更充盈,是为教育事业之“三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事业是大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甘甜。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这种苦乐交织便是教育事业伟大而生机的意蕴所在。苦则苦已,乐则乐矣……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原校长)
其他文献
[设计说明]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文字、图形等视觉符号使作品呈现多层次的图文关系,通过奋力挣扎的鱼、哭泣的考拉与不断增加的臭氧层空洞传达现实生活中海洋、森林、大气环境被污染破坏的现状,以此警示人们重视环境保护。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代社会对于高水平的管理类研究型人才需求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竞争更加依赖于人才资源,所以人才教育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高等教育中,处于高层次的教育工程便是对研究生的教育,所以提高管理学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管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具有其狡有的特点,目前来看,对该类研究生教育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高校管理学类研究生培养情况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个因素提出相应优化方案,同时,探索更适于管理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以及优
随着行业发展及市场变革,传统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加快。通过投融资拉动主业发展,能够引导传统国有建筑企业向具备较强投融资能力的国有建设投资集团转变,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提出了投融资拉动主业概念,并从当前国家投融资环境角度,分析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投融资模式少、投资项目等资压力大、融资渠道窄等挑战,以期为国有建设投资集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麻杏石甘汤为经典方药,但方中多成分间的互作关系和相态变化不清,多成分物理相态与药效的关联性不明。本研究实时监测麻杏石甘汤煎煮过程中的粒径变化,采用离心法分离不同相态并分析其组成分布和抗菌活性;引入化学干扰剂配合粒度和形貌观察明确多成分物理相态的互作力类型,研究抗菌活性与相态物理结构的关联性。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煎煮过程中颗粒的混杂度下降,粒度分布变窄并最终稳定在170 nm附近,有机和无机成分在各相态间呈非均匀分布;经13500×g离心后所得的上清液(S-13500相态)抗菌活性最佳,其含有麻黄碱、苦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