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手工制作对学生“创意”发展的促进作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手工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宝贵的人类艺术文化遗产,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播放音乐、视频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在手工制作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作意识,优化传统手工制作活动,推动农村小学传统手工制作活动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手工制作;创造性;“创意”
  在《教育詞典》里,对手工解释为:它是艺术与手工劳动有机结合的一种活动,有编织、纸工等内容。学生对手工制作活动的参与,对学生动手、创新、思维等品质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美国在《儿童教育计划中的恰当发展实践》中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并在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丰富的活动。英国在《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手工课程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重视对学生动手、创造以及审美等能力培养。手工制作是各个国家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的一门课程,传统手工制作自身特点与价值,对学生智力、手工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绣球、种子画等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手工制作活动,对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新课标理念下,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动手、创新等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根据传统手工制作的特点与价值,在制作过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手、眼、脑等。因此,在农村小学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展开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学生在制作中进行折、编、粘等一些手工技能,进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以开展传统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小学教育中,为学生组织丰富的传统手工制作活动,有利于促进小学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同时,通过学生对绣球、种子画等传统手工制作,促使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意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思维更加的活跃,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对传统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创新、动手以及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发挥重要价值。通过“创意手工”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一定能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一定能使农村学生在“创意手工”操作中,创造力、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农村小学手工制作中培养学生创意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小学生只有通过参加某些实际的动手实践活动,才能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物化,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加符合现实生活,更加具有实际效果。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些东西更令她满足的了,而且这些创造成果也能成为他们游戏、学习、生活中的玩具、道具、学具、用具等,这样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动手制作物品的热情,孩子们在一次次动手制作中经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且不断拓展自己思路,努力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手工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在动手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
  2.层次性原则
  (1)材料提供有层次,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创作性学习的需要,并提供半成品、作品或原材料,供学生自我选择。
  (2)活动指导有层次,依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提供半成品材料、示范或者不示范、选取相应的材料、启发想象、鼓励迁移等多种方法进行指导,促成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和不断进行创造的能力。
  (3)创造力评价有层次,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要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只要是对学生来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想法、做法等就是创造。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调动了学生参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才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力得到培养、发展,把每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所以,要使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地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客观地依据学生的原有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3.启发性原则
  (1)丰富的语言描述启发想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形象地反映出语言具有使内在的思维外显的功能。以丰富的语句描述,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为他们创造性思维作铺垫。引导学生将内化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帮助学生厘清创造思路。同时,让外显的语言促进内在思维发展。
  (2)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是指外部问题与学生内部知识经验条件的适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势的情境。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不是降低认识水平的安排,而是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散难点,让学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4.发展性原则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的过程。关注学生参与活动,将重点放在“学生是怎样创造的”,而不是“学生已经创造出了什么”。关注学生创造过程中方法及经验的获得,观察过程中,适当、适时给予指导,使学生的创造过程得到优化,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目标进行调整,使得创作过程成为学生能力的最佳体现和表现。同时,教师创设宽松、自由、自主、自信的制作环境,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材料,大胆求新、求异,创造性地制作出多种物品或者运用各种材料重新组合进行创造性制作。并且对学生的结果给予肯定,恰当给予适宜发展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5.整合性原则
  小学生经常是由外在的喜欢到探究,从了解一点点到想知道更多。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安排需要组织参观、游学、远足等各种活动来丰富农村小学生的知识,帮助他们储存表象和经验,为他们日后丰富想象提供依据、为他们的创造奠定基础,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并且教师应该结合主题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动手创作,使他们在奇思妙想、科学知识、艺术审美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得到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相应的得到发展。
  6.家校联合原则
  现代教育是一种立体型的大教育,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作用于孩子的教育,才能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孩子们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通过家长会、设置百宝箱、亲子制作、交流反馈、家校之窗、学生创作作品展等等让家长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长远意义,共同探索培养方法
  7.对学生展开多元化评价原则
  针对传统手工制作活动的评价,需要遵循层次性与发展性的原则,促使学生对自身的传统手工制作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自身动手、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1)在开展绣球、种子画传统手工制作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将传统手工制作的开展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在传统手工制作活动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并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促进学生在手工创作中积极地展开想象。
  参考文献:
  [1]王丽萍.中学生手工制作中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2]张静云.小学手工制作中折纸教学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3]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庸玉芳.论手工制作课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胡剑芬.幼师专业培养美术课兴趣的策略.2011.
其他文献
库存是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的稳定基础,同时库存成本占据企业总资产的三分之一,所以库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效率。随着物流的发展,企业竞争逐渐向供应链之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大概念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并不理解。但是,在新课改下,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共同协作的学习方式更为推崇,打破以往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开拓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  一、前言  语文教
本文对无底钢套箱围堰的施工技术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详细阐述了无底钢套箱围堰设计、拼装、下沉、封底等施工要点。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阵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中职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标。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在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基于此,主要对用“文明风采”如何促进中职学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文明风采 中职生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应该怎么做"这3个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最基础的3个问题,也是笔者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主要从这3个问题入手,谈一些看法和见解,与大家分享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