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习作和阅读都非常重要的,如何将习作与阅读结合起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目前,很多语文课堂上习作与阅读是分开教学的,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全面地把握语文教学,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平衡语文教学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高年级的文章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从整体上看,其思路是有条理的、严密的。理清思路,有助于人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从作者的思路当中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潜移默化地读懂作者的行文思路,使之成为学生作文的范例。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结合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小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对小学生发号施令,使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利于小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所以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鼓励小学生自主进行写作和阅读,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听取小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实效性原则
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只是把教案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进行技能的指导和实践运用,造成小学生对语文知识一知半解。实效性原则强调语文教师必须要确保教学质量,把握习作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让小学生通过阅读充实自我,通过写作放飞自我,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习作与阅读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从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丰富写作素材
认真翻阅学生作文,经常可以看到流水账一般的内容,语言平淡,很难阅读下去。虽然学生写得很差,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学生的年龄尚小,阅历尚浅,阅读量也不够,所以没有丰富的词汇量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他们从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常常用到这样一句话:“一花一鸟总关情”。一朵花,一只鸟,都能牵动我们的感情。一名学生感觉这句话富有哲理,便将其摘录到了本子上。在随后的写作活动中,面对“寻找生活中的美”这一主题,这名学生便这样写道:“一花一鸟总关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起眼的事物,有的时候是一朵开在路边的野花,有的时候是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它们都会深深地牵动我们的情感。比如看到野花,我们能感受到绽放的快乐;看到天上翱翔
的小鸟,我们能感受到肆意飞翔的愉悦。因此,我们应当静下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每一件小事物,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好……”“一花一鸟总关情”这句古诗的巧妙引入,让作文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这便是教师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多阅读,并从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进而显著提升写作能力的体现。
2.阅读教学贯穿以读促写的引导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把读和写分开来教学,使学生无法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也无法收集写作的素材,作文时非常吃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把阅读和习作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贯穿以读促写的引导,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朗读的次数多了,学生会获得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朗读训练中,既要让小学生自己读,也要让小学生听别人读,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丰富小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而产生写作的灵感。小学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边阅读边收集语言素材,通过摘抄、批注、书写随笔等形式,将这些语言素材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经过日积月累使小学生聚集起宝贵的语言财富。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技巧、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在反复的阅读训练中将学到的文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特色,為自己的习作增添亮点。
3.寻文本语言的空白点
文本语言的空白点是作者写得简洁的地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可以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寻找文本语言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内化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比如《穷人》一课,在学习第七自然段描写桑娜目睹西蒙家的遭遇时,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作者的想法。此处教师指导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人物内心“添枝加叶”,既是一次习作训练,又是对文本写作方法的体会从而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
4.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刚刚接触写作,许多情况下不知道如何下笔,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进行大量的阅读以后,进行仿写练习,为后续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应该多接触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然后进行仿写,对作者的写作特色形成深刻的认知,同时对自身的写作技巧进行锻炼,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在阅读《莫高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描绘壁画的语句细细揣摩,之后积极讨论,然后教师再设置一些命题,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这不仅能够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结语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读写结合点。要善于以语文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努力挖掘出文本所隐含的语文教学价值,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创造更合适的表达空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惠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结合方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7).
[2]魏小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教学模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4):2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高年级的文章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从整体上看,其思路是有条理的、严密的。理清思路,有助于人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从作者的思路当中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潜移默化地读懂作者的行文思路,使之成为学生作文的范例。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结合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小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对小学生发号施令,使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利于小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所以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鼓励小学生自主进行写作和阅读,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听取小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实效性原则
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只是把教案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进行技能的指导和实践运用,造成小学生对语文知识一知半解。实效性原则强调语文教师必须要确保教学质量,把握习作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让小学生通过阅读充实自我,通过写作放飞自我,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习作与阅读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从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丰富写作素材
认真翻阅学生作文,经常可以看到流水账一般的内容,语言平淡,很难阅读下去。虽然学生写得很差,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学生的年龄尚小,阅历尚浅,阅读量也不够,所以没有丰富的词汇量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他们从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常常用到这样一句话:“一花一鸟总关情”。一朵花,一只鸟,都能牵动我们的感情。一名学生感觉这句话富有哲理,便将其摘录到了本子上。在随后的写作活动中,面对“寻找生活中的美”这一主题,这名学生便这样写道:“一花一鸟总关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起眼的事物,有的时候是一朵开在路边的野花,有的时候是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它们都会深深地牵动我们的情感。比如看到野花,我们能感受到绽放的快乐;看到天上翱翔
的小鸟,我们能感受到肆意飞翔的愉悦。因此,我们应当静下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每一件小事物,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好……”“一花一鸟总关情”这句古诗的巧妙引入,让作文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这便是教师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多阅读,并从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进而显著提升写作能力的体现。
2.阅读教学贯穿以读促写的引导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把读和写分开来教学,使学生无法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也无法收集写作的素材,作文时非常吃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把阅读和习作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贯穿以读促写的引导,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朗读的次数多了,学生会获得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朗读训练中,既要让小学生自己读,也要让小学生听别人读,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丰富小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而产生写作的灵感。小学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边阅读边收集语言素材,通过摘抄、批注、书写随笔等形式,将这些语言素材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经过日积月累使小学生聚集起宝贵的语言财富。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技巧、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在反复的阅读训练中将学到的文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特色,為自己的习作增添亮点。
3.寻文本语言的空白点
文本语言的空白点是作者写得简洁的地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可以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寻找文本语言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内化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比如《穷人》一课,在学习第七自然段描写桑娜目睹西蒙家的遭遇时,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作者的想法。此处教师指导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人物内心“添枝加叶”,既是一次习作训练,又是对文本写作方法的体会从而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
4.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刚刚接触写作,许多情况下不知道如何下笔,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进行大量的阅读以后,进行仿写练习,为后续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应该多接触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然后进行仿写,对作者的写作特色形成深刻的认知,同时对自身的写作技巧进行锻炼,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在阅读《莫高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描绘壁画的语句细细揣摩,之后积极讨论,然后教师再设置一些命题,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这不仅能够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结语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读写结合点。要善于以语文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努力挖掘出文本所隐含的语文教学价值,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创造更合适的表达空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惠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结合方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7).
[2]魏小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教学模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