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我们刊登了北航附中“教师成长小组”活动的上半部分,本期请您继续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师成长小组”系列活动之三:独特的我
[预期目标]
1 进一步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2 增强关注自我的意识,并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3 初步形成在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思想。
[活动过程]
1 托气球
准备好若干气球,各小组围成圈,由托一个气球开始,逐渐增加到若干,要求气球要抛到空中不能落地。然后交流感受。
2 轻松体操
每个人做一个动作,大家模仿一遍。
3 我是一个独特的人
组长领取表格每人一张(见表2),个人思考后填写,然后小组内交流。
4 工作价值观探索
组长领取表格每人一张(见表3),填完后要求每人介绍自己表格内填写的内容。
5 指导教师总结这个阶段有两个主题活动。第一是“我是一个独特的人”,请每个人谈谈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二是“工作价值观探索”。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认识别人、接纳别人。在交谈中小组成员积极关注,认真倾听,通过交流达到了认识、了解他人,了解、拓展自己的目的。活动结束后,很多小组成员开始接纳自己,认识到要想发展,必须从自身的局限性人手,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
有位小组成员谈到: “工作价值观的探索”给我的感触很深,本是素昧平生的同事,听完她的介绍后,我觉得应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她。这种探讨式的交谈,加强了我们之间的沟通,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感到沟通太重要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压力非常大,可提供心灵释放的空间又那么小,提供倾诉的场合又那么少,这种“教师成长小组”活动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倾听、倾诉的机会,让我们学会倾听、学会倾诉,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释放,心与心之间得到了充分沟通。
“教师成长小组”系列活动之四:爱的奉献
[预期目标]
1 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2 形成关注他人,关注自我的意识。
3 准备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尝试新目标。
[活动过程]
1 放松训练
2 自画像:学校中的我
要求:全体成员每人用一幅画画出学校中的自己,形式不限,然后张贴出来。成员自由观看他人的画,不加评论。每位作者解释自己的画,并答疑。
3 临别赠言:每个人写出对成长小组成员的祝福或建议。
4 爱的奉献:全体合唱歌曲“爱的奉献”。
5 指导教师总结
这个阶段主题活动是“自画像——学校中的我”和“互致赠言”。小组成员把画好的“自画像”贴到墙上,一一讲解,自画像用非语言的方法将作者的内心投射出来,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探索、自我分析、自我展示的过程。通过彼此交流,可以促进小组成员进一步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同时加深对他人的理解和认识。
成长小组最后一项活动是“互致赠言”。短短的五次共同成长经历,使大家彼此相互理解,有的成员是从相识到相知。大家回味成长中的美好记忆,互致赠言。最后以一曲“爱的奉献”作为结束。
此次活动效果不同凡响,活动后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征集了成长小组成员的感想和体会。有的小组成员写道: “过去培训大多是开会,大家忙着批作业、备课,而这次培训与以往不同,形式新颖,让我们到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我们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 “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和其他老师进行心灵交换的机会,应该尽量让每一位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机会。”
有的小组成员谈到此次活动感受颇深: “活动中的每一次交流分享,都使我十分畅快,过后还觉得意犹未尽。这次活动加深了大家彼此间的了解,使我们知道了很多平常日子背后的故事,从而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同事们的临别赠言使我深受鼓舞,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了自信。这次系列活动在我近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的确,我们应当成长,而且,我们正在成长。”
总结这次“教师成长小组”培训活动,我们感受到了老师们对自身心理保健的渴求。反馈问卷中老师们一致表达了继续此项活动的愿望,并提出了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我们为自己对教师心理成长做的一点尝试感到欣慰,同时将继续探索,不断开拓,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创设更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走共同成长之路。
整个培训活动结束后,作为组织者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这次活动的成功有赖于我校几年来营造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二、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了解教师、熟悉教师以及和教师们心灵沟通的机会,小组成员之间增加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为今后的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这次活动使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使学校在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从无到有,提高了我们在团体辅导方面的实践能力。
四、这次活动前的充分准备、详细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在活动中我们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使培训得以顺利完成。
五、这次活动后我们的困惑和问题有:
1 由于时间的安排,使参加成长小组成员的稳定性有时不能保证。
2 有的小组成员年龄比较接近,交流分享的效果较有年龄层次的小组要稍差些。
3 有时讨论趋于理性化,有些活动还没有挖掘出小组成员心灵深处的想法,讨论结果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4 缺乏对突发问题处理的经验,使得讨论会偏离主题,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得到督导。
“教师成长小组”系列活动之三:独特的我
[预期目标]
1 进一步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2 增强关注自我的意识,并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3 初步形成在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思想。
[活动过程]
1 托气球
准备好若干气球,各小组围成圈,由托一个气球开始,逐渐增加到若干,要求气球要抛到空中不能落地。然后交流感受。
2 轻松体操
每个人做一个动作,大家模仿一遍。
3 我是一个独特的人
组长领取表格每人一张(见表2),个人思考后填写,然后小组内交流。
4 工作价值观探索
组长领取表格每人一张(见表3),填完后要求每人介绍自己表格内填写的内容。
5 指导教师总结这个阶段有两个主题活动。第一是“我是一个独特的人”,请每个人谈谈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二是“工作价值观探索”。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认识别人、接纳别人。在交谈中小组成员积极关注,认真倾听,通过交流达到了认识、了解他人,了解、拓展自己的目的。活动结束后,很多小组成员开始接纳自己,认识到要想发展,必须从自身的局限性人手,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
有位小组成员谈到: “工作价值观的探索”给我的感触很深,本是素昧平生的同事,听完她的介绍后,我觉得应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她。这种探讨式的交谈,加强了我们之间的沟通,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感到沟通太重要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压力非常大,可提供心灵释放的空间又那么小,提供倾诉的场合又那么少,这种“教师成长小组”活动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倾听、倾诉的机会,让我们学会倾听、学会倾诉,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释放,心与心之间得到了充分沟通。
“教师成长小组”系列活动之四:爱的奉献
[预期目标]
1 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2 形成关注他人,关注自我的意识。
3 准备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尝试新目标。
[活动过程]
1 放松训练
2 自画像:学校中的我
要求:全体成员每人用一幅画画出学校中的自己,形式不限,然后张贴出来。成员自由观看他人的画,不加评论。每位作者解释自己的画,并答疑。
3 临别赠言:每个人写出对成长小组成员的祝福或建议。
4 爱的奉献:全体合唱歌曲“爱的奉献”。
5 指导教师总结
这个阶段主题活动是“自画像——学校中的我”和“互致赠言”。小组成员把画好的“自画像”贴到墙上,一一讲解,自画像用非语言的方法将作者的内心投射出来,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探索、自我分析、自我展示的过程。通过彼此交流,可以促进小组成员进一步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同时加深对他人的理解和认识。
成长小组最后一项活动是“互致赠言”。短短的五次共同成长经历,使大家彼此相互理解,有的成员是从相识到相知。大家回味成长中的美好记忆,互致赠言。最后以一曲“爱的奉献”作为结束。
此次活动效果不同凡响,活动后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征集了成长小组成员的感想和体会。有的小组成员写道: “过去培训大多是开会,大家忙着批作业、备课,而这次培训与以往不同,形式新颖,让我们到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我们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 “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和其他老师进行心灵交换的机会,应该尽量让每一位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机会。”
有的小组成员谈到此次活动感受颇深: “活动中的每一次交流分享,都使我十分畅快,过后还觉得意犹未尽。这次活动加深了大家彼此间的了解,使我们知道了很多平常日子背后的故事,从而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同事们的临别赠言使我深受鼓舞,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了自信。这次系列活动在我近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的确,我们应当成长,而且,我们正在成长。”
总结这次“教师成长小组”培训活动,我们感受到了老师们对自身心理保健的渴求。反馈问卷中老师们一致表达了继续此项活动的愿望,并提出了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我们为自己对教师心理成长做的一点尝试感到欣慰,同时将继续探索,不断开拓,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创设更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走共同成长之路。
整个培训活动结束后,作为组织者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这次活动的成功有赖于我校几年来营造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二、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了解教师、熟悉教师以及和教师们心灵沟通的机会,小组成员之间增加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为今后的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这次活动使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使学校在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从无到有,提高了我们在团体辅导方面的实践能力。
四、这次活动前的充分准备、详细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在活动中我们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使培训得以顺利完成。
五、这次活动后我们的困惑和问题有:
1 由于时间的安排,使参加成长小组成员的稳定性有时不能保证。
2 有的小组成员年龄比较接近,交流分享的效果较有年龄层次的小组要稍差些。
3 有时讨论趋于理性化,有些活动还没有挖掘出小组成员心灵深处的想法,讨论结果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4 缺乏对突发问题处理的经验,使得讨论会偏离主题,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得到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