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政府官员、开发商、学者房价激辩语录:
“按照中央的要求,广州市政府会全力以赴地把这个房价压下来”、“中低收入者如果想买房,不用着急,我认为房价肯定会降下来” 、“住房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广州市市长 张广宁
“广州的房价比深圳、上海都低”、“现在的商品房是‘随行就市’,能卖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依靠人为的因素就让它便宜下来,所以市民买房要赶快买。”
——贵州省省长、原广州市委书记 林树森
“浙江宁波市2006年房价同比涨幅为2.2%,这个数字比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还要低,这样下去,宁波的房地产行业非死不可,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不主张房价低,现在那些要求降低房价的舆论,是一些人为了炒房故意营造的,为的是要逢低买入。”
——浙江省宁波市一官员
“上海房价将下跌50%,北京房价将下跌30%”、“最多三年,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子”、“开发商怕我是因为我揭露了地产真相”
——已辞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一职的易宪容
“北京的房价还能再涨13年,到2020年都会维持现有供不应求的局面”、 “住房是谁的政治?”
——北京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任志强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展开激烈交锋,参与这场“房价口水战”的有官员、有开发商、有知名经济学家,他们的论战再次将房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政府官员、开发商、学者之争
张广宁市长的话无疑给持续升温的房地产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也为张市长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而林树森省长的话则给百姓又泼了一盆冷水。一个是让市民“赶快买房”,一个是让市民买房“先不用着急”,两位官员对广州房价持不同看法,给出了不同的买房建议。两位官员的讲话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到底房价是由政府决定还是由市场行情决定?
争论还不仅限于此,任志强是房地产行业中著名的“大嘴”,针对张广宁的“住房是政治问题”的论述,他又张开“大嘴”指出,“如果坚持将住房列为‘政治’问题,那么各级政府应首先坚持住房生活质量提高中的市场化取向,而不是用住房是‘政治’的借口破坏与干预市场、破坏和扭曲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如果以上针对房价的争论还属于“正常范围”,那浙江那位官员的“痛心”则成了被高房价折磨的民众怨气的发泄口,一时间网上恶评如潮。
有专家指出,正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大,利益关系深,地方财政收入、干部政绩和房地产业上涨一荣俱荣,以至于“屁股指挥了脑袋”。老百姓正为房价高买不起房发愁,身为领导干部这样的“痛心”实在会让老百姓伤心。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一个令人不安的现状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一方面热衷于房价上涨,对房地产嘘寒问暖,另一方面又对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渴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要求漠然视之。到2006年底,全国657个城市中,尚有145个城市廉租房建设还是空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讨百姓欢心、对于被认为和任志强一样在地产业内最敢说话的易宪容辞职了,舆论哗然。所长李扬表示“我们这里(社科院)不允许不经论证、没有根据就发表言论”。
由于所站阵营不同,任志强和易宪容的公众形象大不一样。易宪容被一些媒体称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在经济学界关于房地产泡沫的争议中,易宪容是难得的几个异见分子之一,他没有站在房地产商一边,而是极力唱衰楼市。
北京合作建房发起人于凌罡表示,他认为易宪容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政府、敢于对抗开发商的精神是好的,但是缺少地产从业经验成为了他的硬伤。正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所说:“房地产问题非常复杂,不是开车沿三环路转几圈就能说清楚的。”
房价背后的利益博弈
资深房地产专家叶檀告诉记者,房地产问题现在牵涉到地方政府、开发商、老百姓三者利益,各方都想要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现在房地产争论较多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任何一种经济现象的背后,都是立场不同的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博弈。
那利益到底是什么呢?
先来看看政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在房价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官员的政绩、地方GDP的拉升,要靠房地产;地方财政收入要靠房地产,有的地方土地财政、土地收入占到了地方财政收入的50%以上;某些地方主要领导的腐败收入也靠房地产。2006年以“崂山腐败窝案”为代表的几起震惊全国的腐败窝案就是铁证。有专家指出每年仅土地流失损失就达100亿元左右,基本是通过权钱交易流失到个别官员的口袋里。
“对一些地方政府和某些官员来说,拉升房价的冲动始终与地方和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在利益刚性面前,中央政策、法律法规、理想价值就显得软弱无力了。”
叶檀指出,政府在房地产中一直是双重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同时又是土地最大的经营者,土地转让和房地产增值支撑着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这就不难理解浙江那位官员的言行。但同时面对老百姓对于高房价的怨言,政府作为百姓利益的代言人必须有所作为,而张市长的言行也是政府职能回归本位之举。“地方政府一直是在坐翘翘板,在收益和民意之间寻找平衡点。”
再说开发商,竹立家指出,房地产是资本和权力双重密集型行业。追求利润是资本的本性,在不规范的市场中追求超额利润甚至暴利是房地产商的本性,从这点来看,某些“大嘴”房地产商的奇谈怪论就不足为奇了,他想赚钱本在情理之中,他要哄抬房价、引起社会媒体关注、制造悬念,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另有专家指出,按照政府是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观念,地方政府应该在出售土地时明确土地的用途,以切实的态度防止房地产商与权势阶层将经济适用房等公共产品攫取为囊中私物。可惜,两者我们都没有看到,却看到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争论。政府既不愿放弃房地产业的丰厚利润,又要获得亲民的美誉,一些行政主管部门这种骑墙的态度,是房地产商迟迟不愿向新政低头的根本原因,他们正在测试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底线。
老百姓究竟该听谁的
而面对都是权威人士的“坚定信念”,老百姓则成了无头苍蝇,或涨或跌的观点无不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个置业者的行为。在这场有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争论中,声音最小的是老百姓,而具有话语权的是房地产商、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这些人的声音,无论是一种温柔的理性表达,还是一种歇斯底里的非理性宣泄,传达给老百姓的是一种不和谐的杂音,让老百姓心凉。
“在房价的利益博弈中,在已知的‘对话框架’下和现有的‘话语体系’中,是声音最小和‘策略选择空间’最少的一个,由于权利和钱袋子都太小,只有‘听话’的份儿,提心吊胆地看着各类‘大嘴’们的表演,不知该听谁的!”竹立家说。
作为百姓来说该怎么办,有一位网友说得好:不要相信媒体,媒体不会为错误的预测负责;不要相信开发商,开发商打死也只会说房价要涨;不要相信所谓的专家学者,因为国内真正有智慧的专家学者太少了;不要相信地方政府是万能的,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和局限;小道消息可以参考但不能轻信;买房要相信自己,一旦自己做出了判断,就不要轻易为别人的言论所左右。房地产行业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牵扯方方面面的利益,这是我们老百姓没法掌握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显然应该痛下决心,逐步退出房地产业的利益链条,严格区分公共产品与市场产品,同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要老盯着房地产这块蛋糕。否则,我们还将看到无数的“口水战”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