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曹歆雨(1991-),女,汉,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宅基地退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手段。对研究区域农户的退出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农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及对国家政策认知情况对退出意愿有正向作用。并提出提高农民退出补偿标准、加强农民就业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因素
1.研究背景
作为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宅基地制度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基于宅基地无偿获取和无偿占有的福利属性,农民会因为种种目的而超出需求地去申请其所能申请到的最大的面积,从而造成土地的浪费;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零成本的占有也并不会有农民会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宅基地。《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只能用作住宅,不能用作商业等其他用途,并且只能在同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使得宅基地无法实现经济价值,往往“无价无市”或者“有价无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成为一块留在故土的“鸡肋”。因此,宅基地的有序退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近两年来宅基地退出开始被大力倡导,农户也存在一定的退出意愿,各地也纷纷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产权不明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意愿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参与度不高;补偿标准偏低,社保和就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都是我国宅基地退出存在的问题。
2.研究区概况
2.1实例概况
冠英镇位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103°43′E~103°47′E,29°24′N~29°29′N),海拔330至430米,隶属四川省乐山市。2007年开始,冠英镇作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开始进行土地整理,积极完成乐宜高速征地项目。冠英镇下辖村有18个村涉及土地征收,宅基地的整理和退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工业项目的引进大大改善了研究区内农民的经济生活,土地征收和整理也为农民普及了政策知识,由于征收项目并未覆盖所有涉及村,余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已有了解,存在退出意愿可能。
2.2问卷设计
为研究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为征地项目点附近的村民,本次问卷调查在2014年7月-10月对冠英镇16个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户为单位,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7份,无效问卷6份,问卷有效率为89.44%。
鉴于此次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数据,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对问卷涉及的要求較高,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宅基地流转和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研究文献。但由于不同区域在经济、生活习性、区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问卷选项的针对性有所不同。笔者在综合研究文献和相关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当地政府人员和部分研究区域农民进行了咨询,对此次调查问卷进行了设计。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农户基本情况。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农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成分、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一年外出务工时长、非农收入比例、家庭三年内年均总收入等情况。
(2) 农户宅基地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宅基地拥有量、面积、层数、主要用途、距离乡镇和城市距离、修建年份和取得方式等情况。
(3) 农户对宅基地相关国家政策的认知情况。主要包括我国现行宅基地相关政策包含宅基地权属、“一户一宅”、四川省宅基地规定标准面积等认知情况和对现行土地政策是否支持的情况。
(4) 农户对宅基地退出及补偿意愿。主要包括所在村庄是否被征地、同村征地标准、是否愿意退出、何种情况下愿意退出、不愿退出的原因、期望得到的补偿标准,期望退出的补偿方式等相关方面的情况。
2.3调查结果统计描述
(1) 农户个体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为初中和小学及以下水平。初中文化所占比例为45.34%,在受访者中比例最高。小学及以下文化比例为30.44%,高中或者中专文化为13.66%,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者所占比例最少,仅为17人,占样本总量的10.56%,其中15人分布在20-30岁年龄段,也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情况相符。
(2) 农户宅基地基本情况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研究区内农户虽然基本遵守“一户一宅”的规定,68.32%的宅基地为一层建筑,但是宅基地占地面积普遍偏大,200㎡以上的房屋比例高达32.30%。
(3) 农户对宅基地相关国家政策的认知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样本区域农户对国家有关宅基地的相关土地政策并不了解,尤其是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甚至无法明白问卷上面陈列的规定的含义。
(4) 农户对宅基地退出及补偿意愿
据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在该研究区域明确表示愿意对自己的宅基地进行流转的农户仅占总量的33.54%,较不愿意退出的农户少。导致他们有强烈退出意愿的愿意主要是有多处住房和新建房屋后旧房闲置,一部分农户已经进城居住也是愿意退出的原因之一,只有3名农户表示是因为生活困难希望换取经济价值。但是,另外33.54%的农户表示如果补偿条件合理愿意响应宅基地有偿退出。
2.4调查结果分析
(1)农民年龄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与假设一致,年龄越大的农户退出意愿越弱。年龄大的农户劳动技能弱,身体状况不好,难以在城市就业,长期的农村生活也使之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并且年老一辈都有守着“祖屋”的情结,因此年龄对退出意愿具有反向作用。
(2)受教育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思想越先进,专业技能越强,也向往城市生活。因此,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强。
(3)家庭年均收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年均收入越高,其生活压力小,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就会越高。
(4)农户对宅基地相关政策态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支持国家政策实施的农户一般较为通情达理,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度也高,因此愿意退出的可能性也较大。
3.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对问卷调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和对相关政策的态度都会影响农民对于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意愿,而补偿条件是否合理满意是农民是否愿意退出的根本原因。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农民退出补偿标准,补偿条件应多样化。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有不同的需求,多样化的补偿条件更能产生激励效果。
(2) 加强农民就业指导,提高农民政治文化素质。政府应该通过在农村设技能培训点、结合职业技能学校普及科学知识、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来提高农民工作技能、拓宽就业信息来源,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就大大解除了农户后顾之忧,有利于推动宅基地的退出。
(3)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家庭年均收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政府通过扶持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不仅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能有效的推动宅基地有偿退出顺利实施。(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柏峰.“农村宅基地限制交易的正当性”[J].中国土地科学,2007.
[2]李文谦;董祚继.“质疑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兼论宅基地流转试验的初步构想”[J].中国土地科学,2009.
[3]杨一介.“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07.
[4]刘锐. 农村宅基地退出问题再探讨[J]. 中州学刊,2013
[5]方静,陈荣清. 我国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研究综述[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宅基地退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手段。对研究区域农户的退出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农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及对国家政策认知情况对退出意愿有正向作用。并提出提高农民退出补偿标准、加强农民就业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因素
1.研究背景
作为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宅基地制度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基于宅基地无偿获取和无偿占有的福利属性,农民会因为种种目的而超出需求地去申请其所能申请到的最大的面积,从而造成土地的浪费;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零成本的占有也并不会有农民会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宅基地。《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只能用作住宅,不能用作商业等其他用途,并且只能在同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使得宅基地无法实现经济价值,往往“无价无市”或者“有价无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成为一块留在故土的“鸡肋”。因此,宅基地的有序退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近两年来宅基地退出开始被大力倡导,农户也存在一定的退出意愿,各地也纷纷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产权不明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意愿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参与度不高;补偿标准偏低,社保和就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都是我国宅基地退出存在的问题。
2.研究区概况
2.1实例概况
冠英镇位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103°43′E~103°47′E,29°24′N~29°29′N),海拔330至430米,隶属四川省乐山市。2007年开始,冠英镇作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开始进行土地整理,积极完成乐宜高速征地项目。冠英镇下辖村有18个村涉及土地征收,宅基地的整理和退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工业项目的引进大大改善了研究区内农民的经济生活,土地征收和整理也为农民普及了政策知识,由于征收项目并未覆盖所有涉及村,余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已有了解,存在退出意愿可能。
2.2问卷设计
为研究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为征地项目点附近的村民,本次问卷调查在2014年7月-10月对冠英镇16个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户为单位,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7份,无效问卷6份,问卷有效率为89.44%。
鉴于此次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数据,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对问卷涉及的要求較高,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宅基地流转和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研究文献。但由于不同区域在经济、生活习性、区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问卷选项的针对性有所不同。笔者在综合研究文献和相关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当地政府人员和部分研究区域农民进行了咨询,对此次调查问卷进行了设计。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农户基本情况。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农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成分、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一年外出务工时长、非农收入比例、家庭三年内年均总收入等情况。
(2) 农户宅基地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宅基地拥有量、面积、层数、主要用途、距离乡镇和城市距离、修建年份和取得方式等情况。
(3) 农户对宅基地相关国家政策的认知情况。主要包括我国现行宅基地相关政策包含宅基地权属、“一户一宅”、四川省宅基地规定标准面积等认知情况和对现行土地政策是否支持的情况。
(4) 农户对宅基地退出及补偿意愿。主要包括所在村庄是否被征地、同村征地标准、是否愿意退出、何种情况下愿意退出、不愿退出的原因、期望得到的补偿标准,期望退出的补偿方式等相关方面的情况。
2.3调查结果统计描述
(1) 农户个体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为初中和小学及以下水平。初中文化所占比例为45.34%,在受访者中比例最高。小学及以下文化比例为30.44%,高中或者中专文化为13.66%,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者所占比例最少,仅为17人,占样本总量的10.56%,其中15人分布在20-30岁年龄段,也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情况相符。
(2) 农户宅基地基本情况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研究区内农户虽然基本遵守“一户一宅”的规定,68.32%的宅基地为一层建筑,但是宅基地占地面积普遍偏大,200㎡以上的房屋比例高达32.30%。
(3) 农户对宅基地相关国家政策的认知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样本区域农户对国家有关宅基地的相关土地政策并不了解,尤其是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甚至无法明白问卷上面陈列的规定的含义。
(4) 农户对宅基地退出及补偿意愿
据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在该研究区域明确表示愿意对自己的宅基地进行流转的农户仅占总量的33.54%,较不愿意退出的农户少。导致他们有强烈退出意愿的愿意主要是有多处住房和新建房屋后旧房闲置,一部分农户已经进城居住也是愿意退出的原因之一,只有3名农户表示是因为生活困难希望换取经济价值。但是,另外33.54%的农户表示如果补偿条件合理愿意响应宅基地有偿退出。
2.4调查结果分析
(1)农民年龄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与假设一致,年龄越大的农户退出意愿越弱。年龄大的农户劳动技能弱,身体状况不好,难以在城市就业,长期的农村生活也使之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并且年老一辈都有守着“祖屋”的情结,因此年龄对退出意愿具有反向作用。
(2)受教育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思想越先进,专业技能越强,也向往城市生活。因此,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强。
(3)家庭年均收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年均收入越高,其生活压力小,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就会越高。
(4)农户对宅基地相关政策态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支持国家政策实施的农户一般较为通情达理,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度也高,因此愿意退出的可能性也较大。
3.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对问卷调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和对相关政策的态度都会影响农民对于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意愿,而补偿条件是否合理满意是农民是否愿意退出的根本原因。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农民退出补偿标准,补偿条件应多样化。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有不同的需求,多样化的补偿条件更能产生激励效果。
(2) 加强农民就业指导,提高农民政治文化素质。政府应该通过在农村设技能培训点、结合职业技能学校普及科学知识、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来提高农民工作技能、拓宽就业信息来源,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就大大解除了农户后顾之忧,有利于推动宅基地的退出。
(3)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家庭年均收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政府通过扶持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不仅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能有效的推动宅基地有偿退出顺利实施。(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柏峰.“农村宅基地限制交易的正当性”[J].中国土地科学,2007.
[2]李文谦;董祚继.“质疑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兼论宅基地流转试验的初步构想”[J].中国土地科学,2009.
[3]杨一介.“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07.
[4]刘锐. 农村宅基地退出问题再探讨[J]. 中州学刊,2013
[5]方静,陈荣清. 我国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研究综述[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