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非计算机课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当前计算机课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思路,并从多媒体教室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方面论述了新教学模式和改革,力争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42.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80-01
许多高校已经将计算机基础课作为文化课,这意味着计算机不再是工具,而且是文化。工具是可选的,文化却是每个人必备的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这一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必备工具。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特别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程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备受各方面的关注。近几年,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改进。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在许多大专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和探讨,有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起点差异较大。现在许多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学校、家庭及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中学时已经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有的甚至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了。这些学生在进大学时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山区的学生,进大学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没有计算机知识。这样就给《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讲的内容已经很熟悉或者感觉太浅显,水平较低的学生却感觉很深奥,很多内容很难理解。
2.教学方式日显陈旧。虽然现在的《计算机课文化基础》课程都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室上课,采用了大屏幕投影、教师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得更加明了直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这种教学为方式仍然是以前的“满堂灌”的形式,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学生即使听懂了,也很容易忘记,很多学生感觉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自己想学,就会产生厌学心理,造成上课不专心、老打瞌睡等现象。
3.课堂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实际的上机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以大屏幕投影的多媒体展示,一次展示的内空较多,很多内容学生是囫囵吞枣,无法消化。这就造成很多上课讲过演示过的内容,在上机实验时,学生还是不会,老师不得不再讲一次甚至多次。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教学效率明显降低。
二、课程改革思路
改革思路是:摒弃传统的多媒体讲授、机房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不需要有时间间隔,现场实时地教学和指导。摒弃传统的灌输知识方式,采用任务教学法,精心组织,将每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在实践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改变以上情况,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努力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方法讲授计算机理论,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辅导。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知识不仅仅通过教师传授得到,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最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上机操作,而且学生对于操作性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主动性比较强。因此我们考虑,能否让学生在机房里面直接学习,立即实现操作呢?
1.在机房实践时,注意将知识点的讲解和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任务的认识,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了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2.在多媒体讲授时,摒弃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仅围绕书本上的几个命令、菜单讲授,就会觉得单调无趣。对于这种简单的理论,学生通过自学就能理解,可是能否真正掌握呢?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感受:老师讲授时听懂了,可到了机房就不会操作了。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和学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掉理论讲授的环节,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知识点,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的平台。
3.建立学习网站,为教学服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进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我们正在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包括电脑教学、课件演示、等级考试、在线测试、疑难解答等内容,将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在这个精品课中,包含上机课的实验素材、布置的作业题、教学课件、模拟试卷及答案、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卷等。学生可以在这里预习、复习和测试练习,还可以和教师交流。
进行上述教学方式的改革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不同起点的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进度,起点高的学生可以学得快一点,起点低的学生可以学得慢一点。对于我们来说,以上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以这种方式上课,怎么安排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操作内容是关键。只有安排恰当的内容、恰当的时间,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红英,在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福建电脑 2008.3
2、段银田,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几个问题.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7.22
3、伏秋平,计算机文化基础教与学的改革.教育与职业 2008.1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42.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80-01
许多高校已经将计算机基础课作为文化课,这意味着计算机不再是工具,而且是文化。工具是可选的,文化却是每个人必备的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这一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必备工具。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特别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程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备受各方面的关注。近几年,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改进。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在许多大专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和探讨,有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起点差异较大。现在许多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学校、家庭及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中学时已经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有的甚至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了。这些学生在进大学时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山区的学生,进大学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没有计算机知识。这样就给《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讲的内容已经很熟悉或者感觉太浅显,水平较低的学生却感觉很深奥,很多内容很难理解。
2.教学方式日显陈旧。虽然现在的《计算机课文化基础》课程都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室上课,采用了大屏幕投影、教师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得更加明了直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这种教学为方式仍然是以前的“满堂灌”的形式,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学生即使听懂了,也很容易忘记,很多学生感觉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自己想学,就会产生厌学心理,造成上课不专心、老打瞌睡等现象。
3.课堂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实际的上机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以大屏幕投影的多媒体展示,一次展示的内空较多,很多内容学生是囫囵吞枣,无法消化。这就造成很多上课讲过演示过的内容,在上机实验时,学生还是不会,老师不得不再讲一次甚至多次。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教学效率明显降低。
二、课程改革思路
改革思路是:摒弃传统的多媒体讲授、机房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不需要有时间间隔,现场实时地教学和指导。摒弃传统的灌输知识方式,采用任务教学法,精心组织,将每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在实践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改变以上情况,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努力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方法讲授计算机理论,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辅导。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知识不仅仅通过教师传授得到,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最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上机操作,而且学生对于操作性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主动性比较强。因此我们考虑,能否让学生在机房里面直接学习,立即实现操作呢?
1.在机房实践时,注意将知识点的讲解和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任务的认识,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了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2.在多媒体讲授时,摒弃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仅围绕书本上的几个命令、菜单讲授,就会觉得单调无趣。对于这种简单的理论,学生通过自学就能理解,可是能否真正掌握呢?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感受:老师讲授时听懂了,可到了机房就不会操作了。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和学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掉理论讲授的环节,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知识点,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的平台。
3.建立学习网站,为教学服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进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我们正在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包括电脑教学、课件演示、等级考试、在线测试、疑难解答等内容,将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在这个精品课中,包含上机课的实验素材、布置的作业题、教学课件、模拟试卷及答案、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卷等。学生可以在这里预习、复习和测试练习,还可以和教师交流。
进行上述教学方式的改革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不同起点的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进度,起点高的学生可以学得快一点,起点低的学生可以学得慢一点。对于我们来说,以上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以这种方式上课,怎么安排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操作内容是关键。只有安排恰当的内容、恰当的时间,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红英,在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福建电脑 2008.3
2、段银田,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几个问题.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7.22
3、伏秋平,计算机文化基础教与学的改革.教育与职业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