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为大数据到底有哪些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具体效果如何?华为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定位是什么?如何理解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关系?
日前,在贵州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华为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一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大数据产业的华为实践
记者:华为在大数据方面有哪些案例?有哪些解决方案?具体的效果如何?
杨萍:案例很多。我先分享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案例:世界著名的哈雷摩托车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所有生产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将生产管理到秒,1200个零件89秒就可以完成装配,客户从在线下单到交付,由原来的21天缩短到6个小时。
我再分享一下敦煌的案例。敦煌通过和华为合作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旅游景点的网络覆盖和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建设了一个旅游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游客的来源地、以及游客的消费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敦煌的智慧城市上线一年以来,游客上升到660万,同比增长了32%。可以看到,数字化转型对经济的各行各业的提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信息技术已经由原来的支撑系统越来越变成业务系统,包括政府、企业这种重要的决策支撑系统和业务创新系统。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华为的定位是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和使能者。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华为首先聚焦在自己擅长的ICT基础设施领域;其次是充分发挥强大的研发能力,把数字化转型中所需的核心技术做到世界领先,同时通过“平台+生态”的战略,通过把平台的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和客户,共同来推进数字化转型。
华为战略:“平台+生态”
记者:华为在智慧城市也有很多作为,请问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定位是什么?最近有哪些新的进展?
杨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华为的定位和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定位是类似的,是聚焦在智慧城市所需要的ICT基礎设施领域,并且通过开放能力,聚合智慧城市的生态合作伙伴,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建设,共同为客户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善政、惠民、兴业的目的。
在智慧城市领域,华为的策略是“平台+生态”。
首先说平台。智慧城市不能依靠单一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能实现的,所以华为给智慧城市提供的是一个协同的平台。云端的计算需要靠端的联接来实现,来产生数据;而端联接的数据是通过云端的计算、分析才能够实现其价值;联接云和端之间的网络,包括有线、无线以及未来的5G,是华为在过去的30年长期积累形成的。因此说华为是在业界为数不多的、在“云、管、端”三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技术资源和成功经验的企业。因此我们可以为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平台提供独特的价值。
对于生态,是指华为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与生态圈共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智慧城市善政、惠民、兴业的目的,这样我们的“平台+生态”的理念和战略才会越来越多的得到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认可。
2016年,华为和62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协议,参与了4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敦煌、深圳、北京等等。
郑志彬:现在城市化发展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我们看到除了少数的发达国家之外,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信息化到底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也和很多专家作了讨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为了推动信息化的发展,我们通过数字经济进行的投资,带来的红利是传统投资带来的收益的3-5倍,这是很明显的。我们也在想,现在如何在新的一轮城市化建设领域推进智慧化发展。
除了在国内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华为在国外也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比如新加坡、沙特。目前華为和沙特在共同建设沙特的人工智慧城市,沙特政府希望打造一个国家级别的样板城市。目前已做了第一期,主要是实现网络连接,人和人、人和物的联接;第二期是基于物的联接,包括智慧路灯、智慧垃圾桶,还有很多其他各种各样的应用;第三期预计在明年展开,将增加大数据技术,对基于人的数据、物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挥大数据的整合、支撑、以及应用能力。此外,华为还在参与迪拜新城的建设、以及卡塔尔世博会新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智慧城市建设里,新经济和传统经济不断融合,新的企业与传统企业不断地融合。
华为智慧城市的独到优势
记者:刚才两位老总都说到智慧城市。现在国内很多企业还有很多地方都在搞智慧城市,可以说是如火如荼、遍地开花,现在做的企业也挺多,华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或者说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杨萍:第一个方面,华为在智慧城市中的优势与华为的定位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的优势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平台,一个是生态。在平台上,我们聚焦在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然后把我们的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举个例子,当大家使用招行信用卡刷卡时,交易后台就有招行的实时金融反欺诈平台在保护大家的刷卡安全。每一笔交易发生时,后台会把交易信息和银行的高风险模型进行运算和比对,这需要大数据平台提供非常强大的运算性能。这个大数据平台就是华为提供的。基于该平台提供的能力,我们的合作伙伴开发出的解决方案能够在50毫秒之内完成交易的风险评判;50毫秒对于大家的正常交易没有任何影响。一旦在50毫秒之内判断交易有风险,就会马上终止交易,保护客户的财产安全。举这个例子说明了华为的价值所在:在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上,华为持续投入、形成突破,同时将这种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在华为能力的基础上,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等各个方面的智慧城市应用。
第二个方面,华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并不单纯追求自身业务规模的增长。我们认为智慧城市这种健康生态更加重要。只有大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开放合作,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深做透,形成一个不断发展、良性的生态,这个才能够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
聚焦数字经济中的基础设施
记者:请谈谈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华为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郑志彬: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0.1%,规模达到22.4万亿元,超过日本和英国之和,位列全球第二位。中国数字经济占比的增幅是16.6%,而欧美一些国家的增幅是5%—6%。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大力推动网络强国,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这种推动确实给整个社会在数字经济化带来了很多机会。华为主要聚焦整个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试想如果没有网络,没有联接,互联网怎么发挥作用?云、物联网、大数据都将没有生命力的。
数字经济也是智慧城市的驱动引擎。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城市智慧,都是通过数字化反映出来的。今天讲数字经济,不仅仅是看它对于整个产业经济数字的影响,而且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十年、二十年带来的整个变化。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已经不可逆转。
日前,在贵州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华为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一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大数据产业的华为实践
记者:华为在大数据方面有哪些案例?有哪些解决方案?具体的效果如何?
杨萍:案例很多。我先分享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案例:世界著名的哈雷摩托车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所有生产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将生产管理到秒,1200个零件89秒就可以完成装配,客户从在线下单到交付,由原来的21天缩短到6个小时。
我再分享一下敦煌的案例。敦煌通过和华为合作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旅游景点的网络覆盖和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建设了一个旅游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游客的来源地、以及游客的消费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敦煌的智慧城市上线一年以来,游客上升到660万,同比增长了32%。可以看到,数字化转型对经济的各行各业的提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信息技术已经由原来的支撑系统越来越变成业务系统,包括政府、企业这种重要的决策支撑系统和业务创新系统。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华为的定位是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和使能者。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华为首先聚焦在自己擅长的ICT基础设施领域;其次是充分发挥强大的研发能力,把数字化转型中所需的核心技术做到世界领先,同时通过“平台+生态”的战略,通过把平台的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和客户,共同来推进数字化转型。
华为战略:“平台+生态”
记者:华为在智慧城市也有很多作为,请问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定位是什么?最近有哪些新的进展?
杨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华为的定位和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定位是类似的,是聚焦在智慧城市所需要的ICT基礎设施领域,并且通过开放能力,聚合智慧城市的生态合作伙伴,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建设,共同为客户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善政、惠民、兴业的目的。
在智慧城市领域,华为的策略是“平台+生态”。
首先说平台。智慧城市不能依靠单一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能实现的,所以华为给智慧城市提供的是一个协同的平台。云端的计算需要靠端的联接来实现,来产生数据;而端联接的数据是通过云端的计算、分析才能够实现其价值;联接云和端之间的网络,包括有线、无线以及未来的5G,是华为在过去的30年长期积累形成的。因此说华为是在业界为数不多的、在“云、管、端”三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技术资源和成功经验的企业。因此我们可以为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平台提供独特的价值。
对于生态,是指华为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与生态圈共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智慧城市善政、惠民、兴业的目的,这样我们的“平台+生态”的理念和战略才会越来越多的得到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认可。
2016年,华为和62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协议,参与了4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敦煌、深圳、北京等等。
郑志彬:现在城市化发展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我们看到除了少数的发达国家之外,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信息化到底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也和很多专家作了讨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为了推动信息化的发展,我们通过数字经济进行的投资,带来的红利是传统投资带来的收益的3-5倍,这是很明显的。我们也在想,现在如何在新的一轮城市化建设领域推进智慧化发展。
除了在国内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华为在国外也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比如新加坡、沙特。目前華为和沙特在共同建设沙特的人工智慧城市,沙特政府希望打造一个国家级别的样板城市。目前已做了第一期,主要是实现网络连接,人和人、人和物的联接;第二期是基于物的联接,包括智慧路灯、智慧垃圾桶,还有很多其他各种各样的应用;第三期预计在明年展开,将增加大数据技术,对基于人的数据、物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挥大数据的整合、支撑、以及应用能力。此外,华为还在参与迪拜新城的建设、以及卡塔尔世博会新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智慧城市建设里,新经济和传统经济不断融合,新的企业与传统企业不断地融合。
华为智慧城市的独到优势
记者:刚才两位老总都说到智慧城市。现在国内很多企业还有很多地方都在搞智慧城市,可以说是如火如荼、遍地开花,现在做的企业也挺多,华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或者说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杨萍:第一个方面,华为在智慧城市中的优势与华为的定位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的优势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平台,一个是生态。在平台上,我们聚焦在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然后把我们的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举个例子,当大家使用招行信用卡刷卡时,交易后台就有招行的实时金融反欺诈平台在保护大家的刷卡安全。每一笔交易发生时,后台会把交易信息和银行的高风险模型进行运算和比对,这需要大数据平台提供非常强大的运算性能。这个大数据平台就是华为提供的。基于该平台提供的能力,我们的合作伙伴开发出的解决方案能够在50毫秒之内完成交易的风险评判;50毫秒对于大家的正常交易没有任何影响。一旦在50毫秒之内判断交易有风险,就会马上终止交易,保护客户的财产安全。举这个例子说明了华为的价值所在:在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上,华为持续投入、形成突破,同时将这种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在华为能力的基础上,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等各个方面的智慧城市应用。
第二个方面,华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并不单纯追求自身业务规模的增长。我们认为智慧城市这种健康生态更加重要。只有大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开放合作,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深做透,形成一个不断发展、良性的生态,这个才能够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
聚焦数字经济中的基础设施
记者:请谈谈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华为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郑志彬: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0.1%,规模达到22.4万亿元,超过日本和英国之和,位列全球第二位。中国数字经济占比的增幅是16.6%,而欧美一些国家的增幅是5%—6%。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大力推动网络强国,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这种推动确实给整个社会在数字经济化带来了很多机会。华为主要聚焦整个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试想如果没有网络,没有联接,互联网怎么发挥作用?云、物联网、大数据都将没有生命力的。
数字经济也是智慧城市的驱动引擎。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城市智慧,都是通过数字化反映出来的。今天讲数字经济,不仅仅是看它对于整个产业经济数字的影响,而且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十年、二十年带来的整个变化。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已经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