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篮球训练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中学生实际现阶段实际情况,对中学生篮球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今后优化中学生篮球教育教学水平和训练方法,以及提高中学生篮球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提供些许借鉴意义,进而促进中学生篮球在未来的发展。
  1 前言
  篮球是一项集体化的全民体育健身项目,深受广大中学生们的喜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中高考的改革和各高校对篮球运动重视度的提高,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篮球运动的特点,采用多种规范且专业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缓解学生学业压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中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和意识。
  2 中学生篮球训练的现状分析
  2.1 客观因素
  (1)学校安排的课程较满,供给学生可参加的课余训练时间较少,导致教师可控时间不足,学生不能够进行系统的训练。
  (2)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体育活动是在荒废学业,浪费学习的时间,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前途。其次,学生课外辅导班较多,部分家长所持态度不同,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还没入学就已经开始了辅导班的课程,种类更是多得让人叹为观止,但就是缺少体育类的课程,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就被扼杀在了萌芽阶段,导致学生也逐渐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
  (3)部分其他学科的教师对体育训练存在误解,利用体育训练时间强制性留下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认为只有数语外三科为主科,其他课程均需为这三门课程“让路”。
  (4)部分家长认为体育训练会使学生受伤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进而导致耽误学业,影响学习效率,在家长的影响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逐渐降低,也会渐渐惧怕体育运动真的会给自己带来伤病的困扰。
  2.2 主观因素
  (1)每个学生对篮球的热爱程度不同,投入的精力也就不同,进而篮球训练后所达到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2)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掌握的运球、投篮、传球等技战术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而动作的规范性方面也会有多个不同的标准。
  (3)在进行篮球技战术讲解、示范和演练时,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和遗传因素的差异,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在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方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4)学生的体能问题,每个学生的身体机能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也就不同,学校的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满足不了篮球训练所应达到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要求。
  (5)学生的团队意识薄弱问题,篮球是团队项目,需要队员们齐心协力才能够取得比赛的胜利,而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的时期,有些学生篮球运动天赋很高,但缺乏篮球团队配合意识。
  3 中学生篮球训练的应对策略
  (1)提前与学校教务处沟通课程的编排情况,完善课程设置与管理,优化训练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因材施教的设置训练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同时,应积极与家长们沟通,在备战期间可及时调整接送学生时间,有效保障学生的训练时间。
  (2)课后积极向家长介绍和普及篮球运动的益处,篮球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外研究还表明,篮球运动可以激发大脑的活力,使学习效率倍增,并且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增加乐趣,使学生在紧张学习中得到放松。
  (3)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现阶段体育学科在中高考和各大高校中的地位几乎已与数语外三大主科并驾齐驱,国家对其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各学科之间应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对于不完成作业或成绩下滑的学生可进行停训管理或直至补完为止再参加篮球训练,而对于学科成绩优秀而篮球运动成绩不理想者也可实行相反的策略。
  (4)对于体育运动来说,伤病在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身体对抗激烈的篮球运动,但良好的、规范的、专业的运动和训练不仅可预防伤病还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而训练和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与课后和赛后的放松练习也可以减少伤病发生的概率。必要的肌肉力量练习更是能大大地减少伤病发生的次数。
  (5)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先进高效的训练方法不断涌现出来,篮球传统训练的方法和观念已满足不了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生对篮球技能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同时吸引学生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热爱程度,使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6)篮球运动要将不同个性的学生统一起来,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专业篮球技战术知识,同样还需要擅长如何教学,将学生的恶习陋习逐渐摒除,发扬自身的优势。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只会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就好比“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抵触情绪的原因之一,这些情况都是不利于篮球教育教学和训练发展的。
  (7)受身体条件、心理因素和爱好的影响,学生的篮球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差异一视同仁的话,这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的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运动个性和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且目标的难易程度和训练内容的方式方法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性格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合理设置。
  (8)通过学习典型人物的光辉事迹来激励学生,用榜样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如可选取学生喜爱的篮球明星所在队伍的比赛视频进行观看,在观看过程中教师也可进行技战术的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技战术的运用情况,以及整体运作方法,这样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和示范好得多,學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效果也更好。
  (9)对于篮球战术配合意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经验丰富且技战术功力扎实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篮球配合和战术意识方面的引导,通过不同的二至三人或三至四人的配合练习来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训练过程中也要加以语言方面的激励和引导,不断提醒学生,将篮球意识深入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
  4 结语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言外之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篮球训练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做到多方面相互配合,争取做到家校合一,不断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实现学生个性、全面的发展,推动篮球运动在中学生中快速并专业地发展。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2.同济大学;3.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1 校园体育文化现状  (1)部分院校师生人均所需的活动场地较少。特别是课程集中时期,活动场地短缺,众多的体育场地拥挤等问题,难于扩充和改善,造成活动人员过于密集,另一方面,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学校的资金分配不合理、重视不够的现象,这都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2)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匮乏。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活动,更是文化活动。学校存在重视文化课理论知识,轻视体育实践的偏见。教育者必须站
期刊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偏僻,经济水平落后,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高质量的民族教育是促进地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随着人们对初中生体能素质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在整个初中教育阶段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提高,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集体意识等思想内容在应在教学中的渗透。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初中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思想,未能加强对学生运动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课程流于形式的问题。因此,笔者结合德育教育内容,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以期提升教学效率。  在新时期的教育
期刊
1 引言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缩短了国民与中国竞技体育之间的距离。各大互联网媒体的出现,让竞技体育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极大程度的增加了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不仅让中国竞技体育创造了某种经济效益,还为经济体育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如理有效运用新媒体推动中国竞技体育的运行,是每位体育工作从业人员都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2 新媒体环境对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影响  2.1 改变
期刊
“Choking”现象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个概念,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压力情境下,运动员在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中出现衰变的现象。通俗而言就是在压力情境下,发挥失常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射击竞赛中并不罕见,某些射击运动员明明在前几轮比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却往往在最后关键时刻出现失误,最终“反胜为败”,美国射击运动员马修·埃蒙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就是最为典型的“Choking”案例。那么,引发射击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