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林是京城某出版社的一名编辑。
他至今还在为两年前的“理性”决定懊悔不已。
2006年6月,小林偶然结识北京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他手里6500元/平方米的“远洋山水”南区一期认购权让小林心动了。
毕业已经两年,小林正打算年底结婚。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他已经在北京西南和西北地区看了不下几十家楼盘,但位置好的太贵,价格稍缓的太远,眼看着房价一天天往上蹿,还是难以选定。
“远洋山水”在北京西四环和五环之间,离市中心大约15公里,坐班车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到单位。但2万元的中介费让小林犹豫不决:“2005年认购时,虽然几千人排队,但价格也才5000多元,中介费太贵。”
赶上临时出差,两周后回京的小林再联系那位“内部工作人员”时,被告知当初看中的那套9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室,认购权已被买走。
2006年7月10日,“远洋山水”南区一期以7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开盘。当年12月,发现南区一期某小户型楼盘居然涨到近10000元/平方米以后,小林再没有关注过“远洋山水”。
到2008年6月,“远洋山水”西三期均价已近18000元/平方米。
小林不是经济学专家,更不清楚地产市场的交易规则。但从1998年来北京的至今10年间,他已深刻体验到以北京为首,全国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的扩张速度。
“兴冲冲”十年“跃进”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指出,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已经讨论多年、并在天津等城市先期试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明确成为当时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
那年,香港的楼价正一落千丈,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
在很多学者看来,在风口浪尖之际启动房改,实际是中央政府实施“积极拉动内需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此,普通市民的居住习惯逐渐被彻底改变,人们开始进入买房市场,继上世纪90年代初之后,又一轮房地产热潮吹响进军号,中国的商品房时代来临。
2001年,北京全力申奥,逢奥必涨的“奥运行情”在房地产市场也大行其道。这一年的前4个月,北京住宅新项目上市,几乎一天一个盘。申奥成功后,立即有开发商宣称,“高档住房的价格涨到2万元每平方米几乎不成问题”。
一时间,北京的宾馆饭店云集了各路找项目的投资商。
财力,是房地产企业竞争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土地供给日趋市场化及外资财团介入之时。寻找信贷供应者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当务之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3年4月,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18357亿元,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7.6%(其时房地产业占GDP的5%左右)。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节点,无论如何绕不开经历了“非典”的2003年。
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多数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长迅猛、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及商品房结构失衡的局面。而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违反有关规定,放松信贷条件。
在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主任的陈淮看来,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规模都很小,几乎90%的资金来自银行借贷,“而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这种高负债率,意味着一有不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就会转化为银行的风险”。
2003年6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用时任中国工商银行房贷部总经理刘子刚的话说,提高房地产信贷门槛,是因为“中国房产业经过了近六年的快速发展期,局部出现看一些问题,121号文对此采取了有效措施,是根据中国房地产业长期发展需要而采取的点刹车”。
严控房地产信贷,无疑是对房地产业“大泼冷水”,这被众多房地产商评为当年“最郁闷”的事情之一。
而当年同时被众多房地产商评为“最高兴”的事情之一,也随之而来。
2003年8月底,《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由新华社全文播发。这份被业界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五年计划明确指出:要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发展,提高其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
曾经至为风光的经济适用房在此18号文中被降低到辅助地位。按照当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的解释,原因在于过去几年中,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房地产业界毫不掩饰对公布18号文的激动之情。2003年底的行业总结会上,众多商家无不认为“肯定是听取开发商意见之后,才出了这样一个文件”。
事实似乎也正如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任志强兴奋地表示那般:
“这个文一出来,所有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争论就应该停止了。”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告诉记者,2001年~2007年,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增长速度分别比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高出3~15个百分点:
“2004年以后,北京对奥运场馆和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各地都来北京投资买房,北京市基本取消了经济适用房,仅面向拆迁户和中央机关,老百姓已经基本看不到经济适用房。北京房价在2004年后出现大幅度上涨。2005年和2006年平均涨幅在30%以上。”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一路引领下,国内房地产市场终于在2007年中旬攀上此轮“跃进”的最高峰。
在曹建海看来,正是18号文基本上否定了1998年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体供给的改革方案:“直到2007年,中央政策才再次转向要求各地保证70%的土地用于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双限房、小户型、普通商品房等,但也并没有明确经济适用房要建多大比例。”
拐点,“秃子头上的虱子”
万科,目前全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该公司全年的销售面积合计为613.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合计为523.6亿元。
去年12月初,由于开盘13000元/平方米的均价远远低于之前透露的两万元每平方米以上的价格,广州的万科金色康苑正式开盘当日不到两个小时即全部售罄。
虽然万科一再强调“各个城市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定价”,降价风潮还是从广州、深圳、上海一路刮至北京。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有刚性需求的支撑面,深圳的房价不可能再有大幅调整”,但他赞赏“万科清醒而且聪
他至今还在为两年前的“理性”决定懊悔不已。
2006年6月,小林偶然结识北京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他手里6500元/平方米的“远洋山水”南区一期认购权让小林心动了。
毕业已经两年,小林正打算年底结婚。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他已经在北京西南和西北地区看了不下几十家楼盘,但位置好的太贵,价格稍缓的太远,眼看着房价一天天往上蹿,还是难以选定。
“远洋山水”在北京西四环和五环之间,离市中心大约15公里,坐班车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到单位。但2万元的中介费让小林犹豫不决:“2005年认购时,虽然几千人排队,但价格也才5000多元,中介费太贵。”
赶上临时出差,两周后回京的小林再联系那位“内部工作人员”时,被告知当初看中的那套9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室,认购权已被买走。
2006年7月10日,“远洋山水”南区一期以7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开盘。当年12月,发现南区一期某小户型楼盘居然涨到近10000元/平方米以后,小林再没有关注过“远洋山水”。
到2008年6月,“远洋山水”西三期均价已近18000元/平方米。
小林不是经济学专家,更不清楚地产市场的交易规则。但从1998年来北京的至今10年间,他已深刻体验到以北京为首,全国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的扩张速度。
“兴冲冲”十年“跃进”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指出,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已经讨论多年、并在天津等城市先期试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明确成为当时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
那年,香港的楼价正一落千丈,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
在很多学者看来,在风口浪尖之际启动房改,实际是中央政府实施“积极拉动内需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此,普通市民的居住习惯逐渐被彻底改变,人们开始进入买房市场,继上世纪90年代初之后,又一轮房地产热潮吹响进军号,中国的商品房时代来临。
2001年,北京全力申奥,逢奥必涨的“奥运行情”在房地产市场也大行其道。这一年的前4个月,北京住宅新项目上市,几乎一天一个盘。申奥成功后,立即有开发商宣称,“高档住房的价格涨到2万元每平方米几乎不成问题”。
一时间,北京的宾馆饭店云集了各路找项目的投资商。
财力,是房地产企业竞争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土地供给日趋市场化及外资财团介入之时。寻找信贷供应者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当务之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3年4月,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18357亿元,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7.6%(其时房地产业占GDP的5%左右)。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节点,无论如何绕不开经历了“非典”的2003年。
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多数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长迅猛、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及商品房结构失衡的局面。而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违反有关规定,放松信贷条件。
在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主任的陈淮看来,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规模都很小,几乎90%的资金来自银行借贷,“而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这种高负债率,意味着一有不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就会转化为银行的风险”。
2003年6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用时任中国工商银行房贷部总经理刘子刚的话说,提高房地产信贷门槛,是因为“中国房产业经过了近六年的快速发展期,局部出现看一些问题,121号文对此采取了有效措施,是根据中国房地产业长期发展需要而采取的点刹车”。
严控房地产信贷,无疑是对房地产业“大泼冷水”,这被众多房地产商评为当年“最郁闷”的事情之一。
而当年同时被众多房地产商评为“最高兴”的事情之一,也随之而来。
2003年8月底,《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由新华社全文播发。这份被业界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五年计划明确指出:要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发展,提高其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
曾经至为风光的经济适用房在此18号文中被降低到辅助地位。按照当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的解释,原因在于过去几年中,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房地产业界毫不掩饰对公布18号文的激动之情。2003年底的行业总结会上,众多商家无不认为“肯定是听取开发商意见之后,才出了这样一个文件”。
事实似乎也正如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任志强兴奋地表示那般:
“这个文一出来,所有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争论就应该停止了。”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告诉记者,2001年~2007年,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增长速度分别比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高出3~15个百分点:
“2004年以后,北京对奥运场馆和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各地都来北京投资买房,北京市基本取消了经济适用房,仅面向拆迁户和中央机关,老百姓已经基本看不到经济适用房。北京房价在2004年后出现大幅度上涨。2005年和2006年平均涨幅在30%以上。”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一路引领下,国内房地产市场终于在2007年中旬攀上此轮“跃进”的最高峰。
在曹建海看来,正是18号文基本上否定了1998年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体供给的改革方案:“直到2007年,中央政策才再次转向要求各地保证70%的土地用于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双限房、小户型、普通商品房等,但也并没有明确经济适用房要建多大比例。”
拐点,“秃子头上的虱子”
万科,目前全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该公司全年的销售面积合计为613.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合计为523.6亿元。
去年12月初,由于开盘13000元/平方米的均价远远低于之前透露的两万元每平方米以上的价格,广州的万科金色康苑正式开盘当日不到两个小时即全部售罄。
虽然万科一再强调“各个城市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定价”,降价风潮还是从广州、深圳、上海一路刮至北京。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有刚性需求的支撑面,深圳的房价不可能再有大幅调整”,但他赞赏“万科清醒而且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