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大阵地,乡村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和建设关乎着乡村治理的成效。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大会》,条例指出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要求及指导方向,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的途径。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阶段面对乡村各种矛盾和多元利益下,更需要加强基层党支部的能力,充分发挥好基层党支部在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乡村治理;基层党支部;建设
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一直是我们党不懈努力的一个方面,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农村治理的核心力量,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在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重要的组织者、推动者、践行者,是乡村各项建设的引领者,对农村经济建设的带动作用、引导村民更新观念、落实政策的作用非同小可,在新时期乡村治理更加离不开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建设和村民自治的不断发展,乡村治理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这使得基层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的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①同时也指出“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乡村治理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治理角度看,各地区乡村治理中党的建设方面不相一致,应具体分析,需要区别对待加强研究,有助于丰富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成果,对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从实践方面看,通过对罗马村乡村治理过程中党支部的建设,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提高执政地位,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进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条例》包括总则、组织设置、基本任务、工作机制、组织生活、党支部委员会建设、领导和保障、附则共八章,三十七条,每一条中各有若干要求,对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和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罗马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活动和农村治理的积极性还有欠缺
基层党组织对村镇的人口结构,村貌发展较为熟悉,可以进行很好的宣传工作和走访工作,如定期在村镇礼堂或者乡村文化活动室进行宣传政府政策、关于政府建设乡村的新思想、新理念等,但在调动村民自主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还不高。乡村治理在党的领导下更离不开村民的参与,这是推进共商共建,完善乡村自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是推动党建工作进程在乡村落实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基层党组织民主化决策程度较低,对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平台和途径还不够完善
基层党组织的政策大多还是基层党组织先进行讨论、审批、下发给村民,在村镇中进行落实推广,对在政策制定前期村民意见的采纳和商讨不足,并且事后村镇干部会对政策的落实和推广进行跟踪了解,但村民对于监督和反馈的参与较少,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监督和反馈意识,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畏难心理”的影响下,面对政策在推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党组织和村委会难以总结和表达,对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平台和途径还不够完善。
(三)基层党支部治理能力和对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的还有待提升
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过程中处理大大小小的各种矛盾和工作影响基层党支部在村务管理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乡村这种“熟人社会”里,乡邻亲朋之间涉及到自身利益和其他方面也会发生冲突,村委会和党组织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办事效率和工作方法都面临着极大地考验。如农村土地流转、农村规划、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等,影响着农村结构深刻变化和利益关系趋于多元化,这些都更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应对复杂矛盾的能力。
(四)办公硬件设施和网络化信息平台尚未成熟
基层党支部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都配备了基本的办公条件,办公环境有复印件、打印机、电脑等基础设备,但数量有限,这些资源的利用不够高效。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有专门的信息公示平台,包括立体公示栏、宣传海报、横幅、广播等,但一些硬件设施还不齐全、网络信息化平台构建不完善,如大多村民基本不会在政府官方网站上查询一些政策和党支部的新文件、新工作,对村民各项管理工作,村民的各种活动缺乏网络宣传力度和多样宣传方式,降低了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效率,网上信息平台的建构和更新还有待提升。
三、罗马村基层党支部建设问题的原因
(一)乡村多元权力结构的变革
在我国民主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环境和治理条件发生了变化。如在村镇建立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村民委员会,使得权利的分配、运作方式、资源管理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张厚安、徐勇认为:“村级治理是通过公共权力的运行,对村域组织进行组织、管理与调控,从而达到一定目的的政治活动”,①在乡村治理主体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党的基层组织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其职责主要为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和党支部的有关决定、指示和命令。乡村民间组织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要,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一元化领导下的多元化权力结构,逐步融入到乡村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中。
(二)村民缺乏政治参与与自主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村民在村务处理处于被引导的地位,参与能力不高。由于农村村民人口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参与政治的平台和渠道少等因素。群众对于党组织会议的开展情况几乎是不了解的,很多农村党支部的对于一些会议的内容和决议没有及时的对村民公布,导致了村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会,更不知道一些会议的内容。尽管有些村民在鄉村治理中参与比较踊跃,是绝大多数的村民在参与中呈现了被动的姿态,如村民信访、村民监督方面都有一定不足,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双向流动”的体系。 (三)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农村人口结构也不断变化,如许多年轻人结婚都选择在市区买房,留在村里的通常是些老人,而且那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大多常年在外谋生,使得基层党组织的人才吸纳和队伍建设面临一定困难。在处理村民间多种的利益关系和情感关系时还比较乏力等。这些情况都使得党组织的战斗力受到很大限制,领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冲击很大,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党组织引导下的乡村治理参与造成障碍。
(四)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自身原因
党员干部年龄结构,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还不能满足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有学者认为这些情况使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机构“虚化”、“弱化”、“边缘化”,郑钧蔚学者认为党组织权利弱化“集中表现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削弱,对农村青年的吸纳力降低,农民入党积极性不高,共青团、村妇联等群团组织名存实亡,作为村党支部的外围组织或’助手’功能发挥不明显”②。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过程中,乡村普遍依靠比较有威望的老支书或者村中年长者进行,村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理论知识接受较慢,处理工作时缺乏新方法。同时郑钧蔚学者也指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党性观念淡薄、思想僵化和部分党员脱离党组织关系情况严重”。因此,在村级治理创新发展的要求下,急需解决党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路径
(一)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妥善处理与其他村级治理组织的关系,
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农村党组织处于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起到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坚持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同时,也要保障村委会的自治权利和自治职能,避免发生党组织“一言堂”和村委会职能弱化的现象,既要坚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其他村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并积极引领和创造性的发挥各类组织与村级治理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相关的体制机制,采用考核制度,制定评估标准,推进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支部的日常工作纳入可量化的考核体系,如实行党支部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干部走访群众制度等,如从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入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逐步规范党建工作程序;加大党支部书记各种活动的督导与检查,深入开展组织、支书、党员活动。认真落实好党支部内各项规章制度是打造质量过硬的党支部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只有保证党支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才能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决策议事民主化,构建村民参与各项事务的机制和平台
党的带头领导下,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政策的制定、决策,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逐步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根据乡村特点和人民群众需求,明确治理目标,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和途径,参与到村部公共事务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来,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激发群众参与意愿、提高群众参与能力。创新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基础、德治为保障、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途径,积极形成“党建+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四)加强扩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范围,改善办公硬件设施,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加强基层党组织设施建设,改善各级党组织的办公环境和基层干部的生活条件,搭建基层党组织活动平台,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成凝聚党员、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要完善乡村的党建平台体系,依托网络化信息,党建网站要及时的公示信息和动态更新,让人民群众可以及时了解信息,也对政策宣传和落实提供便利。将相关利益部门进行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减少高党政机关部门的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五)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文化素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治理的能力
其一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措施,逐渐改变当前党支部内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方法陈旧等问题。二是改进党员培养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要求选拔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教育党员。比如,以网络视频的方式组织集体学习,积极运用“朋友圈”等交友软件开展党员培养工作、学习电脑和其他新传媒工具。三是发展党员队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如《条例》要求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训,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发展政治品质纯洁的党员。
五、结语
基层党支部建设是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要求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在乡村治理中,基层党支部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农村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为乡村治理和基层单位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组织工作会议[N].中国人民网,2018.7.4.
[2]徐林.现代乡村治理与基层党的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2).
[3]张厚安、徐勇.《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M].武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姚锐敏,汪青松,罗凤兰.乡村治理中的村级党组织领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白仙畔.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7.
[6]郑钧蔚,村级治理创新发展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及其功能实现路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03.
[7]蔡团员,廖连波,姜一.加强支部建设,坚固战斗堡垒[J].党群建设,2018(7).
[8]陈富荣.高质量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J].甘肃日报,2018(5).
[9]吴超.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4.
[10]钟海.乡村治理结构转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之审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7.
[11]姚永平,梁平.走向善治,中国基层民主治理模式探讨[J].探索,2014(2).
[12]周挺.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J].北京:知识与产权出版社,2013.
[13] 张汉卿.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5.
关键词:乡村治理;基层党支部;建设
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一直是我们党不懈努力的一个方面,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农村治理的核心力量,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在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重要的组织者、推动者、践行者,是乡村各项建设的引领者,对农村经济建设的带动作用、引导村民更新观念、落实政策的作用非同小可,在新时期乡村治理更加离不开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建设和村民自治的不断发展,乡村治理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这使得基层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的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①同时也指出“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乡村治理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治理角度看,各地区乡村治理中党的建设方面不相一致,应具体分析,需要区别对待加强研究,有助于丰富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成果,对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从实践方面看,通过对罗马村乡村治理过程中党支部的建设,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提高执政地位,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进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条例》包括总则、组织设置、基本任务、工作机制、组织生活、党支部委员会建设、领导和保障、附则共八章,三十七条,每一条中各有若干要求,对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和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罗马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活动和农村治理的积极性还有欠缺
基层党组织对村镇的人口结构,村貌发展较为熟悉,可以进行很好的宣传工作和走访工作,如定期在村镇礼堂或者乡村文化活动室进行宣传政府政策、关于政府建设乡村的新思想、新理念等,但在调动村民自主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还不高。乡村治理在党的领导下更离不开村民的参与,这是推进共商共建,完善乡村自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是推动党建工作进程在乡村落实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基层党组织民主化决策程度较低,对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平台和途径还不够完善
基层党组织的政策大多还是基层党组织先进行讨论、审批、下发给村民,在村镇中进行落实推广,对在政策制定前期村民意见的采纳和商讨不足,并且事后村镇干部会对政策的落实和推广进行跟踪了解,但村民对于监督和反馈的参与较少,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监督和反馈意识,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畏难心理”的影响下,面对政策在推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党组织和村委会难以总结和表达,对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平台和途径还不够完善。
(三)基层党支部治理能力和对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的还有待提升
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过程中处理大大小小的各种矛盾和工作影响基层党支部在村务管理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乡村这种“熟人社会”里,乡邻亲朋之间涉及到自身利益和其他方面也会发生冲突,村委会和党组织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办事效率和工作方法都面临着极大地考验。如农村土地流转、农村规划、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等,影响着农村结构深刻变化和利益关系趋于多元化,这些都更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应对复杂矛盾的能力。
(四)办公硬件设施和网络化信息平台尚未成熟
基层党支部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都配备了基本的办公条件,办公环境有复印件、打印机、电脑等基础设备,但数量有限,这些资源的利用不够高效。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有专门的信息公示平台,包括立体公示栏、宣传海报、横幅、广播等,但一些硬件设施还不齐全、网络信息化平台构建不完善,如大多村民基本不会在政府官方网站上查询一些政策和党支部的新文件、新工作,对村民各项管理工作,村民的各种活动缺乏网络宣传力度和多样宣传方式,降低了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效率,网上信息平台的建构和更新还有待提升。
三、罗马村基层党支部建设问题的原因
(一)乡村多元权力结构的变革
在我国民主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环境和治理条件发生了变化。如在村镇建立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村民委员会,使得权利的分配、运作方式、资源管理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张厚安、徐勇认为:“村级治理是通过公共权力的运行,对村域组织进行组织、管理与调控,从而达到一定目的的政治活动”,①在乡村治理主体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党的基层组织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其职责主要为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和党支部的有关决定、指示和命令。乡村民间组织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要,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一元化领导下的多元化权力结构,逐步融入到乡村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中。
(二)村民缺乏政治参与与自主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村民在村务处理处于被引导的地位,参与能力不高。由于农村村民人口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参与政治的平台和渠道少等因素。群众对于党组织会议的开展情况几乎是不了解的,很多农村党支部的对于一些会议的内容和决议没有及时的对村民公布,导致了村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会,更不知道一些会议的内容。尽管有些村民在鄉村治理中参与比较踊跃,是绝大多数的村民在参与中呈现了被动的姿态,如村民信访、村民监督方面都有一定不足,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双向流动”的体系。 (三)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农村人口结构也不断变化,如许多年轻人结婚都选择在市区买房,留在村里的通常是些老人,而且那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大多常年在外谋生,使得基层党组织的人才吸纳和队伍建设面临一定困难。在处理村民间多种的利益关系和情感关系时还比较乏力等。这些情况都使得党组织的战斗力受到很大限制,领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冲击很大,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党组织引导下的乡村治理参与造成障碍。
(四)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自身原因
党员干部年龄结构,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还不能满足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有学者认为这些情况使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机构“虚化”、“弱化”、“边缘化”,郑钧蔚学者认为党组织权利弱化“集中表现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削弱,对农村青年的吸纳力降低,农民入党积极性不高,共青团、村妇联等群团组织名存实亡,作为村党支部的外围组织或’助手’功能发挥不明显”②。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过程中,乡村普遍依靠比较有威望的老支书或者村中年长者进行,村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理论知识接受较慢,处理工作时缺乏新方法。同时郑钧蔚学者也指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党性观念淡薄、思想僵化和部分党员脱离党组织关系情况严重”。因此,在村级治理创新发展的要求下,急需解决党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路径
(一)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妥善处理与其他村级治理组织的关系,
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农村党组织处于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起到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坚持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同时,也要保障村委会的自治权利和自治职能,避免发生党组织“一言堂”和村委会职能弱化的现象,既要坚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其他村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并积极引领和创造性的发挥各类组织与村级治理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相关的体制机制,采用考核制度,制定评估标准,推进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支部的日常工作纳入可量化的考核体系,如实行党支部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干部走访群众制度等,如从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入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逐步规范党建工作程序;加大党支部书记各种活动的督导与检查,深入开展组织、支书、党员活动。认真落实好党支部内各项规章制度是打造质量过硬的党支部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只有保证党支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才能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决策议事民主化,构建村民参与各项事务的机制和平台
党的带头领导下,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政策的制定、决策,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逐步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根据乡村特点和人民群众需求,明确治理目标,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和途径,参与到村部公共事务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来,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激发群众参与意愿、提高群众参与能力。创新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基础、德治为保障、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途径,积极形成“党建+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四)加强扩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范围,改善办公硬件设施,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加强基层党组织设施建设,改善各级党组织的办公环境和基层干部的生活条件,搭建基层党组织活动平台,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成凝聚党员、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要完善乡村的党建平台体系,依托网络化信息,党建网站要及时的公示信息和动态更新,让人民群众可以及时了解信息,也对政策宣传和落实提供便利。将相关利益部门进行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减少高党政机关部门的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五)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文化素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治理的能力
其一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措施,逐渐改变当前党支部内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方法陈旧等问题。二是改进党员培养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要求选拔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教育党员。比如,以网络视频的方式组织集体学习,积极运用“朋友圈”等交友软件开展党员培养工作、学习电脑和其他新传媒工具。三是发展党员队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如《条例》要求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训,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发展政治品质纯洁的党员。
五、结语
基层党支部建设是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要求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在乡村治理中,基层党支部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农村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为乡村治理和基层单位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组织工作会议[N].中国人民网,2018.7.4.
[2]徐林.现代乡村治理与基层党的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2).
[3]张厚安、徐勇.《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M].武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姚锐敏,汪青松,罗凤兰.乡村治理中的村级党组织领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白仙畔.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7.
[6]郑钧蔚,村级治理创新发展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及其功能实现路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03.
[7]蔡团员,廖连波,姜一.加强支部建设,坚固战斗堡垒[J].党群建设,2018(7).
[8]陈富荣.高质量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J].甘肃日报,2018(5).
[9]吴超.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4.
[10]钟海.乡村治理结构转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之审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7.
[11]姚永平,梁平.走向善治,中国基层民主治理模式探讨[J].探索,2014(2).
[12]周挺.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J].北京:知识与产权出版社,2013.
[13] 张汉卿.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