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读人文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9月,拎着大包小包,我略带失落与不甘,走进清华园。
  进入顶级学府还不满意似乎很矫情,但作为一名文科生,从小我的梦想就是去隔壁。私心认为清华没有北大的厚重,亦少了些人文情怀。
  但很快,我发现了自己的狭隘。
  听不懂的哲学课
  在哲学课上,我看到空荡的教室只有几个人时,不免叹气:“唉,清华的哲学就这么可怜吗?要是北大,肯定座无虚席。”这种失落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我马上就被哲学课上听不懂的言语转移了注意力。什么巴门尼德的“飞马在飞”“飞马存在”,云里雾里,只知道老师在讲古希腊思想里“时空的变化与分割”命题,讲到芝诺的二分法时更摸不着头脑。沮丧至极,我只记下“芝诺割裂了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把数学上的无限分割变成了绝对分裂”的结论,把问题归咎于哲学家们的谈理说玄、狡猾诡辩。
  下课时,我突然听见几个同学在讨论芝诺命题,一个兴奋地说:“微观尺度的跃迁(量子力学用语,指的是量子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原子会在不同高低能量状态之间非连续性地跳跃,并吸收或者放出能量)是通过跃迁来完成的,在一次跃迁中对运动过程进行二分法毫无意义。唉,只可惜那时候的古希腊还不知道量子力学。”
  什么?哲学课怎么还和量子力学有关系?我好奇地凑了过去,听他们谈论“经验世界的存在物必须有时间属性”“巴门尼德(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存在是永恒的、连续的、不可分的,一切变化都是幻象;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假象,不能被思想。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推理实际上可以用真值表算出来”“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的‘数’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人文领域的知识还和数学、物理有这么大关系!
  他们说的理论我不是很明白,这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贫瘠与短浅。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以为可以陶醉在独有人文的酒精瓶里自我麻痹。其实,没有哪一块知识是可以完全不学、嗤之以鼻的,要想打通知识体系的脉络,欠下的迟早要补上。我,开始感激清华这个园子,给予我随时补课的机会与便利。
  哲学上的教训仅仅是开始,我随即陷入了社科领域如云的计算和图表之中。回归系数是什么意思?标准物、发生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什么理论都要构建模型?
  老师说,很多时候人文的东西发展不起来,不是因为人文方面的知识不够,而是由于对科学理论的研究不足。失去了严谨论证,研究的知识就是无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经不起推敲,“吹弹”可破的。我这才发现,无论是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还是法学、新闻学、哲学,这些“文科”都离不开数理的知识与逻辑。任何社会学理论都必须要基于大量的实证研究。大数据时代,就连研究“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性”这种政治性问题都不得不依靠云计算和建模分析。
  没有工科同学 写不出好小说
  在清华读人文,教会了我怎样把路走得越来越广而不是越来越死,怎样打通知识的浑然脉络,而不是将知识割裂化,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当我想写一份关注社会底层的中篇小说时,我的朋友们对我说;“闭门造车有什么意思,不如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棚户区改造。”就这样,集结了来自清华环境、水利、建筑、新闻、历史等各个院系的同学,我们一起前往北京的一个棚户区进行考察。
  到了棚户区,工科生们立即拿皮尺、草纸,用数据算出排水设施有多么不合理,用电装置、房屋设计有多么危险,汇总成了调研报告。
  迄今为止,那篇小说是我写的最深刻、最富有生命的一篇,我明白:没有一同出行的工科朋友,没有清华这片行胜于言、严谨求实的厚土,我不可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因为没有他们,我就不会从建筑力学角度打量房屋结构,不会从环境化学角度观察人们的日常吃喝,也就不会把房屋写得那么逼真,把生活传达得那么真实。
  作为文科生,我没有什么理由在清华里落落难合、自嘲失意,因为那丰厚的理科资源不是调侃的对象而是学习的机遇。像是黑斑马嘲笑白斑马,“文理论战”中更多的是偏见与误解,而不是实质性分歧。
  张开“完整之人”的双眼
  70年前,学长梁思成曾做过一个题为“半个人的时代”的讲座,他说“科技与人文的分离,必然会导致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2017年11月23日,斩获“雨果奖”的学姐郝景芳回到清华做讲座。打动我的并不是她拿到了世界级的科幻奖项,而是她虽出身清华的物理、经济专业,却始终不放弃对人文领域的钻研与探索。“完整之人”的双眼是清华给我张开的,我不想成为一个不懂科技、空谈人文的残缺人。
  我开始试着放下那颗稚嫩的、不安分的心脏,重新审视现有的生活。想起老子一句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如果说,人类科技文明对应的是“无—有—有而不用”的逻辑轨迹,那么理科征服的是第一步,文科要面对的则是第二步。没有第一只有第二是可鄙可笑的,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是粗陋危险的。呼吁消灭原子弹的人,首先要知道原子弹是什么;宣扬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人,首先要真的了解人工智能。
  我常想,在追求功用性的知识与科技外,怎样为情怀和信仰留下余地?看着前来旁听文史课的理科生们,看着积极学习科技的文科朋友们,霎那间,我仿佛参透了携手并进的真谛。
其他文献
他教学期间为我们创造了无数高质量的表情包素材,并且产生的效果可谓历久弥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有时他是“迈克尔德克逊”,有时他是“爱我你怕了吗”,有他的课堂,大家总是低头窃笑,因为不知道是谁,又做了一个德德的表情包。  他自带谐星气质,却仪表端正,面必净,发必理。  德德身上常备一个镜子和一把小木梳,每次下课休息,他都会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这不,他开始了,右手拿着一把小梳子,左手持着一面小镜子。
人工智能面试官可以在两个方面上打败人类面试官。一是可以同时面试许多的应聘者。二是可以保证使用客观中性的语言。  数年前,杰森·弗里德曼遇到了典型的招聘挑战。由于公司需要招兵买马,他每天需要花费数个小时来筛选堆积如山的简历,他实在受不了了。解决办法来自于一家名叫interviewed的公司提供的人工智能软件。该软件加快了闹人的招聘审查流程。弗里德曼称:“我们可以处理4000名求职者,并且在几天之内将
也许所有的生命都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研究者们分析了近2000种现代微生物的基因,发现有355个基因是这些现代微生物所共有的,而这些基因更易生存在火山环境中,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支撑着一个猜想:生命起源于海底火山口。  哈佛大学《fifteen minutes》  狄更斯迷恋波士顿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29岁时来到美国波士顿,在这儿的短短十几天里,他深深地爱上了波士顿的三样东西——文学、牡蛎和哈
累了一天,回到家里,瘫倒在沙发,这时你打开手机一款APP,你的鞋子开始根据你的指示,在你的脚掌穴位之间缓急有序地按摩。浙江大学设计专业的几位研究生的作品ADAPSHOE,它取名自 adaptive shoe,意为可调节可控制可适应的鞋子,其灵感来源于传统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调整鞋子内按摩点的位置和力度。这款鞋子是在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工程中心团队姚琤老师、应放天老师的
编者按:5月10日杨振宁新书《晨曦集》在清华大学举行新书发布会,书中收录了杨振宁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不仅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还有广大研究生关心的研究生培养方面议题。2017年杨振宁先生曾接受“清华研读间”专访,对研究生学习的相关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这里借杨先生新书发布的机会,对此次专访加以改编发表,以飨读者。  研究成功靠什么?  現在攻读博士学位所需要学习的时间越
大学住了四年的六人寝室,和舍友谈天说地也自然没少聊起母上大人。有的控制欲特别强,要求女儿去哪里都要随时报备;有的奉行“散养”理念,鼓励女儿独立做决定、多闯多尝试;也有的特别爱唠叨,和女儿打个电话恨不得说上三天三夜……每每说起我妈,画风则是完全不同,若是哪天知乎上提问“有个少女心的妈咪是怎样的体验”,我肯定能写个高票答案。  美貌碾压女儿  同学和朋友第一次见我妈,一般都会问我两个问題。首先,“你是
冰球是冬奥会唯一的球类集体项目,在冬奥会比赛最多、参与运动员最多、观众人数最多。  但周围的朋友几乎都不敢说能看懂冰球,因为它规则极其复杂。即使你拿来一本《国际冰联规则手册》啃也没用,前国家冰球队队员、现北京体育大学教师、校陆地冰球队主教练王晓亮直言,这本书在外行看来“简直就像看一本天书”。它有69页,看着不厚,但无穷多的细致规则让人眼花缭乱,比如关于处罚的就有小罚、队小罚、大罚、罚任意球、取消比
我叫罗佳琪,来自美丽的俄罗斯。目前,我在北京语言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如果你问我,怎样才可以形象地描述我的祖国,我肯定会跟你说:这是一片有着广袤土地、丰富历史文化、与众不同的神秘国家。  我的老家是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托木斯克。你们可能听说过,西伯利亚是一个零下四十度的、在大街上能够碰到大熊的地方。确实,这里每年冬天都有一段时间特别冷,但并不是一年365天都这样,而且寒冷的季节会给我们带来
除了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运用还涉及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和医疗等诸多应用,而每个应用都发展势头强劲。  IBM研发的认知计算平台Waston具有强大的理解、推理、学习能力。 Waston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对话时,仅耗时几分钟就分析了鲍勃·迪伦全部的歌曲,直接说出他的创作主要围绕“时间的流逝”“爱与信念”等主题,让鲍勃·迪伦惊叹不已。近日,东京大学医学研究院利用 Waston,只用1
Running man、炸鸡与啤酒、韩流明星、天空之城......说到韩国,浮现在人们眼中的往往是时尚新潮的关键词。即使到现在,“韩流”魅力也依然难挡,相信不少中国年轻人对邻居韩国的都市生活有一丝憧憬,会认为在这里留学等同于“轻松加愉快”。2015年,我怀揣着从网络上了解到的韩流文化来到了庆熙大学留学。刚来到韩国的那段时间,我经常与同学们攀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外国留学生(尤其是女生)来